11.第二章(3)

11.第二章(3)

刁局長臉一沉:「顧大成,本局接到顧家走私槍支彈藥的舉報,並在你家的貨船上查獲槍支彈藥,走吧!」

顧大成:「請刁局長明示,顧某人犯了哪條規矩哪條法律?何罪之有?」

刁局長:「走私槍支彈藥!」

顧大成:「我犯得著走私嗎?你們有沒有搞錯?我有閑工夫走旁門做走私生意,犯得著去賺黑心錢嗎?顧某人遵紀守法、循規蹈矩,生意來不及做,怎麼會做犯法的生意?刁局長不要冤枉好人啊!」

刁局長:「顧老爺,你少啰嗦,到局子里,你就會曉得走私不走私!」

「走就走!」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雖然顧大成是崇川富商,但他歷來遵紀守法,做人光明磊落、坦坦蕩蕩、謙虛謹慎,為人處世不計得失,因此他坦然自若,不相信警察局不講道理。顧大成臨走時吩咐馮管家:「老馮,你帶月兒去走走,讓她了解崇川的茶業……」

因為顧大成被抓走,顧家亂套了。

所以剛開業的「天水茶樓」歇業了。

崇川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有「崇川福地」之稱。萬里長江在此入海。匯百川之壯美,納千流之氣勢。那些從書齋花徑中走出來的文人騷客,登上狼山之巔,便陡生壯懷激烈之感,揮毫大書蒼穹碧波、海闊憑魚躍的豪邁感覺。向北,是崇嶺大漠粗獷如山的北國;向南,是小橋流水柔似波的江南。是啊,南北之間,粗獷柔之間,孕育了崇川南北的個性,兼融南北的風土人……崇川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城市,隨著大量移民的遷入而成為一個移民城市。於是長江中上游的茶文化也伴著移民的東徙,進入江尾海端的崇川,並與當地居民的飲食文化、風土人雜糅混同,演化成為具有崇川地方特色的飲茶習俗。

其實,崇川地區並不產茶,而崇川人又偏偏愛喝茶,「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即是一例。清早起身,漱洗畢后,泡上一壺香茶,小飲幾杯,然後再用早餐,此所謂「皮包水」;晚飯以後,去澡堂子泡上一陣,然後回家睡覺,這叫「水包皮」。崇川人的這種生活習慣與揚州人相似。因為需求量大,促進了茶店業的展。在崇川做茶葉生意的都是徽州人,故稱「徽幫」。其中以洪立大茶莊歷史最為悠久,始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晚清,有洪寶森、東程泰裕、西程泰裕、程義興等。清末民初,有方正大、方生大、福泰如、民裕、朱元隆、方正大南號、方生大分號、朱源大、洪永泉、吳隆大等等……不包括肩挑茶擔叫賣的小茶葉販子。

月兒問:「那麼多茶葉店賣茶葉,生意好嗎?」

馮管家:「當然好。」

月兒問:「崇川那麼多家茶館、茶樓,有生意嗎?」

馮管家:「有生意。」

月兒說:「馮伯,你帶我到各家茶館、茶樓走走。」

馮管家:「我陪你一家家茶館、茶樓看過去,如何?」

月兒說:「馮伯辛苦了。」

馮管家問:「坐轎子還是坐黃包車?」

月兒說:「走過去。」

於是,他們父女倆似的步行進城。

崇川的茶館店比比皆是。比較有名的茶館有東大街、灣子頭、小碼頭、彭家巷、起鳳橋、倉巷、南大街等處。由於茶館店所處地段不同,各家茶客的結構也不同。東大街從新橋、板橋、龍王橋經天主堂、望江樓到灣子頭、東弔橋一線,有花行、布店、紗庄幾十家,這些茶館的顧客,多數是做紗布生意的客人。西弔橋畔的小碼頭,是崇川水陸交通的交匯地,茶客以船主、貨主、商人居多。起鳳橋、端平橋橫跨古運河,水路直通蘇北各州縣,糧行集中,是崇川的糧食集散中心,那裡的茶館客人大都是做糧食交易的買賣雙方。崇川南門段家壩,有規模很大的土布市場,每天清早,前來賣布的機戶、販布的水客、收布的坐商、看布的先生川流不息,落市后,許多人就在附近茶館里喝茶歇腳,聯絡業務。

馮管家概括說:「總而之,崇川茶館業的興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清末民初崇川工商業蓬勃展的強勁推動,是商品經濟迅猛展的產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茶娘(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茶娘(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第二章(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