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感性拿起,理性放下

6.第六章 感性拿起,理性放下

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

「拿得起,放得下」是人生的真諦。***所謂「拿得起」,就是想做什麼事,就敢於去做;所謂「放得下」,就是做一件事時,知道變通,該放手時就放手。「拿得起,放得下」是指在對待兩難的問題上,敢於做決定。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我們說「拿得起,放得下」是人生最大的選擇。

一天,老和尚帶著小和尚出門化緣,路過一條小河時,見到一名女子站在河邊不敢過河。老和尚就對女子說,「我來背你過河」,便將女子背在身後涉水過河。小和尚見到老和尚的這一舉動很是驚詫,心中百般不解,卻又不敢輕易打探,只得一路跟隨在後。走出數十里后,小和尚實在忍耐不住,便開口問師傅,「剛才你背女子過河,難道不怕觸犯了戒律?」老和尚並沒有正面解釋,只是輕描淡寫地笑答「我到了岸邊就已經放下了,你怎麼背了幾十里路,到現在還沒有放下呀?」

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有的人活的輕鬆,而有的人活得沉重?前者是拿得起,放得下;而後者是拿得起,卻放不下,所以沉重。很顯然,故事中的老和尚屬於前者,而小和尚屬於後者。所以,我們要學會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

「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種心態,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一切都在平平常常之間,沒有刻意去追求什麼。這樣,我們才無煩惱,生活才快樂。

拿得起,實為可貴;放得下,才是人生處世之真諦。只有放得下,才能將該拿得起的東西更好地把握住,從而抓住最重要的東西。只有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有一個好的結局。

《莊子》中有這樣一篇文章:

肩吾與孫叔敖是同鄉,兩人在一個村子里長大,可是也算不得什麼深交。

孫叔敖長大後到外面謀生,直到退休才又再回到村子來安度余年。有一天,兩人在樹下乘涼飲茶,肩吾問孫叔敖說:「一般做過官的人衣錦還鄉大都興建豪宅,圍起高高的籬笆,深怕別人搶奪他的錢財,危害他的生命;而你曾經三度為相,當你做宰相時,我感覺不出你家的老宅子有什麼改變,當你三度罷相,這一回,你告老還鄉,我也感覺不出你有什麼悵然若失之態。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懷疑你是深藏不露,喜怒不形於色,可是這一段時間,你天天在這裡喝茶乘涼,顯得一副悠閑自得的樣子,我才相信,你是真的不把在朝在野這檔事放在心上。榮華富貴,歸隱鄉林都不能影響你,你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孫叔敖說:「我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呢?我不過是因為官職來到我身上,我不能推卸;官職離開我,我也留不住。我覺得得官失官都不是我能決定的,所以就沒有憂愁。我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呢?再說,得與失究竟是在令尹的職位上呢,還是在我身上?如果是在令尹的職位上,那就與我無關;如果是在我身上,那就與令尹的職位無關。我要考慮的是做到心滿意足,從容自得,哪有閑心思想什麼人的貴賤呢?」

一個人在處世中,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肚量。對於人生道路上的鮮花、掌聲,有處世經驗的人大都能等閑視之,屢經風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對於坎坷與泥濘,能以平常之心視之,就非常不容易。大的挫折與大的災難,能不為之所動,能坦然承受,這則是一種胸襟和肚量。

拿得起,是一種能力;放得下,是一種境界。真正的強者,既要能拿得起,更要懂得放得下。

主動吃虧也是一種福氣

在人生的歷程中,吃虧和受益是互為存在、相互轉換的。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都受益,有些事當時即使真得受益了,最終導致的結果仍有可能是吃虧;而有些事表面上看,可能是吃虧了,但事後仍有可能會出現一個受益的結果。

亨利·霍金士是美國亨利食品加工工業公司總經理。有一次他突然從化驗室的報告單上現,他們生產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險作用的添加劑有毒,雖然毒性不大,但長期服用對身體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劑,則又會影響食品的鮮度。亨利·霍金士考慮了一下,他認為應以誠對待顧客,於是他毅然把這一有損銷量的事告訴了每位顧客,隨之又向社會宣布,防腐劑有毒,對身體有害。他做出這樣的舉措之後,使他自己承受了很大的壓力,食品銷路銳減不說,所有從事食品加工的老闆都聯合起來,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撲,指責他別有用心,打擊別人,抬高自己,他們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產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瀕臨倒閉的邊緣。苦苦掙扎了4年之後,亨利的食品加工公司已經傾家蕩產,但他的名聲卻家喻戶曉。這時候,政府站出來支持霍金士了。亨利公司的產品又成了人們放心滿意的熱門貨。亨利公司在很短時間內便恢復了元氣,規模擴大了兩倍。亨利食品加工公司一舉成了美國食品加工業的「龍頭公司」。

華人富李嘉誠曾說:「有時看似是一件很吃虧的事,往往會變成非常有利的事。」這就是吃虧是福,這就是現實生活的得失之道。小處吃虧,大處受益,暫時吃虧,長遠受益。如能將個人的得失置之度外,便可寬心自如地對待周遭的人與事,時時從大局著眼,從長遠利益考慮問題——這就是智者的選擇。生活中總有一些聰明的人,能從吃虧中學到智慧。

漢武帝時期,有個在朝官吏叫主父偃,時任郎中。他為人忠厚老實,遇事謙虛禮讓,在朝野中人緣不錯。有一年臨近除夕,皇上賜給群臣每人一隻外番進貢的活羊。

具體分配時,負責人犯了愁:因為這批羊有大有小,肥瘦不均,難以分。大臣們紛紛獻策:

有人主張把羊只通通殺掉,肥瘦搭配,人均一份;

有人主張抓鬮分羊,好孬全憑運氣……

朝堂上像炸開了鍋,七嘴八舌爭論不休。這時,主父偃說話了:「分只羊有這麼費勁嗎?我看大伙兒隨便牽一隻羊走算了。」說完,他率先牽了最瘦小的一隻羊回家過年。

眾大臣紛紛效仿,羊很快被分完畢,眾人皆大歡喜。就這樣,擺在大臣們面前的一道難題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從此,他也贏得了眾大臣的尊敬。

後來,這件事傳到漢武帝的耳中,漢武帝很是欣賞,他又被朝廷提拔為中大夫。這位大臣既得到了眾大臣尊敬,又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對於這位大臣來說,虧己不正是福嗎?

吃虧是福,關鍵在於心,在於不計較小小得失。生活中,懂得吃虧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現實生活中,能夠主動吃虧的人實在太少,這並不僅僅因為人性的弱點讓人很難拒絕擺在面前的誘惑;更是因為大多數人缺乏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不能捨棄眼前小利而爭取長遠利益。其實,學會吃虧,善於吃虧,樂於吃虧,這並不通通是一個人無能、無用、無知的表現,很大程度上這也是一個人的品行偉大於否,思想高尚於否,行為善良於否的寫真。

王林是一個剛剛畢業大學生,受聘於國內某知名出版社任編輯一職。他不但文筆很好,而且工作積極主動。那時,出版社正在進行一套大型工具叢書的編輯,每個人都很忙,但社長並沒有增加人手的打算,於是編輯部的人也被派到行部和業務部幫忙,但整個編輯部只有王林接受社長的指派,其他的人都是去一兩次就抗議了,甚至還有人說王林太傻,做無用功。但王林卻說:吃虧就上佔便宜嘛!事實上也看不出他有什麼便宜可占,因為他要幫忙包書、送書,像個苦力工一樣!他真是個可隨意指揮的員工,後來他又去業務部,參與直銷的工作。此外,連取稿,跑印刷廠,郵寄……只要開口要求,他都樂意幫忙!反正吃虧就佔便宜嘛!他總是這麼說。

兩年後,王林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生意很。原來,他是在吃虧的時候,把一家出版社的編輯,行,直銷等工作都摸熟了。他真的是佔了便宜啊!

吃虧就是佔便宜。我們都應該記住,這是積累工作經驗,提高自己做事能力,擴大人際關係網路的最好辦法。如果樣樣都想佔便宜,那最後一定會吃虧,而且還可能吃大虧。所以,「吃虧是福」是一種處世的智慧。我們要調自己整心態,坦然面對吃虧,從而讓我們能在人生路上走得一帆風順。

人生之路是一條選擇之旅

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薩特說過一句富於哲理的話,他說:「人有選擇的自由,但是人沒有不選擇的自由。」這大師的話道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生處處有選擇。

選擇是把握人生命運的最偉大的力量。誰掌握了選擇的力量,誰就掌握了人生的命運。

名震世界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就是因正確的人生選擇而極大地向人們展示了他歌唱方面的才華。

帕瓦羅蒂小時候的就顯示出了唱歌的天賦。長大后,他仍然喜歡唱歌,但是他更喜歡孩子,並希望成為一名教師。於是,他考上了一所師範學校。

臨近畢業的時候,帕瓦羅蒂問父親:「我應該怎麼選擇?是當教師呢,還是成為一個歌唱家?」他的父親這樣回答:「孩子,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你只會掉到兩個椅子之間的地上。在生活中,你應該選定一把椅子,並且在選定之後,就要義無反顧地堅持到底。」

聽了父親的話,帕瓦羅蒂選擇了唱歌這把椅子。可遺憾的是,七年的時間過去了,他還是無名小輩,他甚至想到了放棄歌唱事業。但帕瓦羅蒂想起了父親的話,於是他堅持了下來。

又經過了一番努力后,帕瓦羅蒂終於嶄露頭角,並且聲名節節上升,成為了活躍於國際歌劇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

當一位記者問帕瓦羅蒂成功的秘訣時,他說:我的成功在於我在不斷的選擇中選對了自己施展才華的方向,我覺得一個人如何去體現他的才華,就在於他要選對人生奮鬥的方向。

人生成敗,源於選擇。在這個世界上,通向成功的道路何止千萬條,但你要記住:所有的道路不是別人給的,而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所以,你有什麼樣的選擇,也就有了什麼樣的人生。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一人一個要求。

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

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

三年過後,第一個衝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裡鼻孔里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

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裡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裡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里還懷著第三個。

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繫,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今天的生活源於我們昨天的選擇,明天的展源於今天的選擇。人生是一種選擇,不一樣的選擇,有不一樣的結果。

選擇是明智者的詮釋,它可以決定你的事業和生活的成敗!人的一生,只有一件事不能由自己選擇——自己的出身。其他的一切,皆是由自己選擇而來。因為選擇的權力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有一位哲人說過,上帝在人出生后都給每個人一幅人生的地圖,這些地圖的起點和終點都是相同的,中間的許多岔路要靠我們自己去選擇。

在這個很精彩且很複雜的世界里,無論是強者還是弱者,無論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無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他們之間最重要的區別就是對人生之路選擇的差別。

有一位富有的商人在去世前,將兩個兒子叫到床前,從枕頭底下拿出一把鑰匙,對他們說道:「我一生所賺得的財富,都鎖在這把鑰匙能打開的箱子里。可是現在,我只能把這把鑰匙給你們兄弟二人中的一人。」

兄弟倆驚訝地看著父親,幾乎異口同聲地問道:「為什麼?這太殘忍了!」

「的確有些殘忍,但這也是一種善良。」父親停了一下,又繼續說道:「現在,我讓你們自己選擇。選擇這把鑰匙的人,必須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按照我的意願和方式,去經營和管理這些財富。拒絕這把鑰匙的人,不必承擔任何責任,生命完全屬於你自己,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方式,去賺取我箱子以外的財富。」

兄弟倆聽完,心裡開始有了動搖。接過這把鑰匙,可以保證你一生沒有苦難,沒有風險,但也因此而被束縛,失去自由。拒絕它?畢竟箱子里的財富是有限的,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但是那樣的人生充滿不測,前途未卜,萬一……

父親早已猜出兄弟倆的心思,他微微一笑:「不錯,每一種選擇都不是最好,有快樂,也有痛苦,這就是人生,你不可能把快樂集中,把痛苦消散。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你想要什麼?要過程,還是要結果?」兄弟倆豁然開朗。哥哥說,我要這把鑰匙。弟弟說,我要去闖蕩。二人權衡利弊,最終各取所需。這樣的結局,與父親先前的預料不謀而合。

二十多年過去了,兄弟倆經歷、境遇迥然不同。哥哥生活舒適安逸,把家業管理得井井有條,性格也變得越來越溫和儒雅,特別是到了人生暮年,與去世的父親越來越像,只是少了些銳利和堅韌。弟弟生活艱辛動蕩,幾起幾伏,受盡磨難,性格也變得剛毅果斷。與二十年前相比,相差很大。最苦最難的時候,他也曾後悔過,怨恨過,但已經選擇了,已經沒有退路,只能一往無前,堅定不移地往前走。經歷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他最終創下了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這個時候,他才真正理解父親,並深深地感謝父親。

人生是一種選擇。不一樣的選擇,就有不一樣的結果。向左走?向右走?選擇權在你的手中。人生的地圖上,處處是十字路口。你每一個選擇都是在為自己種下一顆命運的種子。

平常心看待一切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信徒問慧海禪師:「您是有名的禪師,可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

慧海禪師答道:「有。」

信徒問道:「是什麼呢?」

慧海禪師答道:「我感覺餓的時候就吃飯,感覺疲倦的時候就睡覺。」

「這算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有什麼區別呢?」慧海禪師答道:「當然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不一樣呢?」信徒問道。

慧海禪師說道:「他們吃飯的時候總是想著別的事,不專心吃飯;他們睡覺時也總是做夢,睡不安穩。而我吃飯就是吃飯,什麼也不想;我睡覺的時候從來不做夢,所以睡得安穩。這就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

慧海禪師繼續說道:「世人很難做到一心一用,他們在利害中穿梭,囿於浮華的寵辱,產生了『種種思量』和『千般妄想』。他們在生命的表層停留不前,這是他們生命中最大的障礙,他們因此而迷失了自己,喪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要將心靈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

故事中所謂的平常心,就是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對於周圍所生的事的一種心態。平常心,不過是普通人的平凡心態而已,說穿了即是吃飯好好吃,睡覺好好睡,做事當認真,為人不計較。當然,不能說無論什麼樣的心態都屬於「平常心」,或者說任何一個人都可具備平常心。平常心應該是一種「常態」,是具備一定修養才能經常持有的,因為它屬於一種維繫終身的處世哲學。

有一位禪師有三個弟子,有一天,師父問三人:「門前有二棵樹,榮一棵,枯一棵,你們說是枯的好、還是榮的好?」大徒弟說:「榮的好。」二徒弟說:「枯的好。」三徒弟說:「枯也由它,榮也由它。」其實,無論你選擇前兩者中的哪一種心態,都會產生得失之心,因受外境影響而或喜或悲;如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枯也由它,榮也由它,則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皆可泰然處之。所以說,以平常心觀不平常事,則事事平常。

人的平常心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經歷磨難、挫折后的一種心靈的感悟,一種精神的升華。一個人有了平常心態,就會沒有嫉妒,沒有猜疑,沒有怨恨,沒有恐懼;就會對生活感到歡悅,緒穩定,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會生死無憂,順其自然,進退從容,得失如一,永無煩惱。

平常心不是「看破紅塵」,平常心不是消極遁世;平常心是一種境界,平常心是積極人生,平常心是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憂;無時不樂,無時無憂。擁有一顆平常的心,我們就能淡然地面對金錢與權勢,泰然地面對成功與失敗,坦然地面對風光與平凡,暢然地面對現實與理想,悠然地享受生活給予我們地分分秒秒,點點滴滴。

吉姆·特納40歲的時候繼承了一筆財產,擁有了一家資產達30多億美元的公司。然而,面對豐厚的錢財,他表現的非常淡然,他對公司資產全面盤點,以50年作基數,減去自己和全家所需,除去應付的銀行利息、公司支出、生產投資等等,然後拿出3000萬美元為家鄉建了一所大學,其餘的錢捐給了美國社會福利基金。人們大惑不解,他說,「對我來說,這筆錢已經沒有什麼實質意義,去掉它,就是去掉了我的負擔。」面對加勒比海海嘯給公司造成1億多美元的損失,他在董事會上依然談笑風生:「縱然失去了1億美元,但我還是比你們富有10倍,我有多於你們10倍的快樂。」他的一個孩子因車禍不幸身亡,他說:「我有5個孩子,失去1個痛苦,還有4個幸福。」

吉姆·特納這種淡化過去的心態,給了人們一個有益的啟示:人生中,有很多事是我們所不能改變了的,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我們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如果我們不用一顆平常的心去看待生活,去對待工作,那麼生活和工作就會有無盡的煩惱。

保持一顆平常心,實質上也就是把外在的世界和內心保持一個平衡點。有了這種平衡,人,會少些焦慮,少些浮躁;多一份安適,多一份恬謐,心似一泓碧水,清澈明亮,繼而胸襟為之開闊。

在現實生活中,保持平常心,就是保持一種輕鬆平和的心態,正確地看待自己,寬容地對待別人,努力與周圍的環境保持和諧。人生活在社會中,自然要與他人、與社會生這樣那樣的聯繫,這就有一個以什麼樣的心態和方式去做人做事的問題。一個人能夠保持輕鬆平和的心態,就能不被物慾束纏住心靈、不被狹隘遮住視線,妥善處理方方面面的關係,更好地幹事創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都是**惹的禍

人的**是與生俱來的,沉湎於**而不能自拔者稱之為貪婪。有貪婪心態的人總希望得到更多,總是不知滿足,結果命運讓他失去一切,貪心只會愚弄自己。

有一次,蘇格拉底帶著他的弟子在野外修行,他們來到一塊麥田前,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從現在開始,你們從這塊田地一邊走到另一邊,在田裡撿一穗最大的麥穗,如果誰撿到了,這塊田地就歸誰。」

弟子們聽了,都興奮地拍起了手。

蘇格拉底笑了笑,接著說:「但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們只能拾一支並且誰也不準回頭重新拾。」

弟子們滿不在乎地說:「好,這還不簡單。」

「既然如此,那我就在對面等你們。」於是,蘇格拉底就坐在田地的對面的大樹下等待結果。弟子們一起衝進田地,從一邊走到對面,但最後他們卻都失敗了,而且雙手空空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們都以為最大的麥穗在前頭,看了看,比一比,都覺得眼前的不夠大,所以他們的目光總是放在最前方,一路上也總是匆匆向前,結果到了盡頭才現其實最大的麥穗早已錯過了,被自己遺棄在尋找的路上。

這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人的**永不能滿足,貪念使人們喪失了明確判斷的能力。人們總想要得到更多的東西,所以「貪」成為了是大多數人的毛病。好東西總是吸引人的,如果你只想抓住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放,然而越是抓得緊,越是抓住不放,失去的往往也就越多,結果可能什麼也得不到。

據說,在阿爾及爾地區生活著一些貪婪的猴子,它們經常偷食農民的大米,當地的人們很傷腦筋。後來,人們根據這些猴子的特性,明了一種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人們把一隻葫蘆型的細頸瓶子固定好,系在大樹上,再在瓶子中放入猴子最喜歡的大米。當猴子見到瓶子中的大米后,就把爪子伸進瓶子去抓大米。這瓶子的妙處就在於猴子的爪子剛剛能夠伸進去,等它抓起一把大米時,爪子就怎麼也拉不出來了。

猴子急於吃到瓶子中的大米,貪婪的本性更使它不可能放下已經到手的大米,就這樣,它的爪子也就一直抽不出來,只好死死的守在瓶子旁邊。第二天早晨,人們把它抓住的時候,它依然不會放開爪子,直到把那米放入嘴裡。

動物尚且貪婪無度,人性的貪婪更是如此。禁不住誘惑,慾壑難填的人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的陷阱,不能自拔。世人如何不心安,只因放縱了**,人生的痛苦也是源於貪慾。

有一隻船快沉的時候,船上所有的人顧不得財物,紛紛離船逃命去了。有一水手,捨不得財物沉在海里,也捨不得他的命丟在那裡,所以他就先拿了一個最好的救生圈,圍在自己的胸前,並對自己說:「現在命是保險的了,現在可用一點工夫,去橫財。」於是,他跑到艙底下去搜括金錢,鈔票。所得真是不少,他拿塊大布,包滿金洋鈔票,綁在自己腰裡,跑到船面上。現在船快沉了,時機不可再失,他就望海一跳,盼藉救生圈浮在水面,等人來救。但很奇怪,一跳下海,並不上浮,就像一塊石頭,一直沉到海底。救生圈失了功效么?為何沉下去呢?因為金錢太重。救生圈的力量只夠救他自己,救生圈的力量不夠救他和他金錢。

人就是一種貪婪的動物,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所以也常常把自己逼得有氣無力,好想放鬆一下,可一旦放鬆,又好像要失去一些東西,又不得不把自己往不滿足的方向推,到頭來人財兩空。做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就會成為**的奴隸,最終喪失自我,被**所役。

放棄也是一種勝利

美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愛默生曾說過:「人生最大的智慧是懂得放棄,我們每個人都有難以割捨的東西。放棄了,也許是一種勝利。」的確,人生面臨許多選擇,而選擇的前提是懂得放棄,正確而果斷地放棄,即是選擇的成功。

在一片茂密的叢林中,有一隻飢餓的老虎出來尋找食物。此時,獵人早已布置了陷阱,等待老虎的出現。飢餓的老虎四處尋找著獵物,茂密的樹葉遮蔽了老虎的視線,它不知道獵人的陷阱就在附近。這時,老虎看到前方似有獵物出現,於是奮力追趕,忽然老虎的腳掌被一個鐵圈鉤住了。老虎想掙脫束縛,但是鐵圈把它牢牢地固定在了原地。這時,手拿獵槍的獵人出現了,他一步步向老虎逼近,老虎似乎感覺到了死亡的預兆。此時,獵人端起了獵槍正向它瞄準,老虎不再猶豫,它用盡全身的力氣,猛地掙脫了鐵鏈。但是,老虎的腳掌卻留在了鐵圈上。老虎忍痛離開了這個危機四伏的危險地帶。

老虎斷了一隻腳自然是很痛苦的,但是因此而保存了性命,就是聰明的選擇,所謂「斷尾求生」。當人們面臨艱難的抉擇時,也應該像求生的老虎一樣,果斷地做出取捨,不要猶豫不決,才是高效率的執行者。

對無法得到的東西,忍痛放棄,那是一種豁達,也是一種明智。必須割捨而不肯割捨,則是疑慮與執迷,對自己有害無益。能在必須割捨時,毅然地割捨,乃是堅強與洒脫。不要以為只有能「取得」的人才是大智大勇,那些能毅然「割捨」的人,其實具有更高的智慧與更大的勇氣。

放棄既是一種理性的表現,也不失為一種豁達之舉。放棄並不是消極地放手,而是需要睿智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懷。生活有時會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權力,不得不放走機遇,甚至不得不拋下愛。你不可能什麼都得到,生活中應該學會放棄。放棄會使你顯得豁達豪爽。放棄會使你冷靜主動,放棄會讓你變得更智慧和更有力量。

放棄是面對人生、面對生活的一種清醒的選擇,只有學會放棄那些本該放棄的東西,生命才會輕裝上陣一路高歌;只有學會放棄走出煩惱的困擾,生活才會倍感絢麗富有朝氣。

人之一生,需要我們放棄的東西很多。古人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我們就要學會放棄。幾十年的人生旅途,會有山山水水,風風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我們學會了放棄,我們才能擁有一份安然祥和的心態,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

有一個學校舉行智力競賽,校長對參加決賽的6名選手說:「我現在把你們分別關在6間教室里,門外有人把守。我看你們誰有辦法,只說一句話,就能讓門衛把你放出來。不過有兩個條件,一是不準硬闖出門,二是即便放出來,也不能讓門衛跟著你。」

3個小時過去了,仍沒有一個人出聲響。有個學生很慚愧地低聲對門衛說:「叔叔,這場比賽太難了,我不想參加這場競賽了,請您讓我出去吧。」

門衛聽了,打開房門讓他走了出來。然而走出大門的小傢伙隨即又回來了,他走到大廳里對校長說:「校長,您看,按您的要求,我辦到了!」

校長高興地說:「好孩子,你確實是這次競賽的勝利者!」

古人云:塞翁失馬,焉知其福。學會放棄就是審時度勢,揚長避短,把握時機,明智的放棄勝於盲目的執著。

放棄,其實就是一種選擇。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必須學會放棄不適合自己的道路;面對失敗,你必須學會放棄懦弱;面對成功,你必須學會放棄驕傲;面對老弱病殘,你必須學會放棄冷漠,實施救助……我們只有在困境中放棄沉重的負擔,才會擁有必勝的信念。放棄我們必須放棄的、應該放棄的,甚至比擁有更重要。

放棄是生活時時面對的清醒選擇,學會放棄才能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輕裝上陣,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轉機,度過風風雨雨,懂得放棄,才擁有一份成熟,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

懂得放手才會輕鬆快樂

人生是複雜的,有時又很簡單,甚至簡單到只有取得和放手。應該取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氣壯,不該取得的則當毅然放手。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手則需要巨大的勇氣。若想駕馭好生命之舟,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個永恆的課題——如何放手。

老人帶著他的學生打開了一個神秘的倉庫。這個倉庫里裝滿了放射著奇光異彩的寶貝,也不知存放者是誰。仔細看,每個寶貝上都刻著清晰可辨的字紋,分別是:驕傲、正直、快樂、愛……

這些寶貝都是那麼漂亮,那麼迷人,年輕人見一件愛一件,抓起來就往口袋裡裝。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才現,裝滿寶貝的口袋是那麼的沉。沒走多遠,他便感覺到氣喘吁吁,兩腿軟,腳步再也無法挪動。

老人說:「孩子,我看還是丟掉一些寶貝吧,後面的路還長著呢!」

年輕人戀戀不捨得在口袋裡翻來翻去,不得不咬咬牙丟掉兩件寶貝。但是,寶貝還是太多,口袋還是太沉,年輕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停下來,一次又一次咬著牙丟掉一兩件寶貝。「痛苦」丟掉了,「驕傲」丟掉了,「煩惱」丟掉了……口袋的重量雖然減輕了不少,但是年輕人還是感到它很沉很沉,雙腿依然像灌了鉛一樣的重。

「孩子」,老人又一次勸道,「你再翻一翻口袋,看還可以丟掉些什麼?」

年輕人終於把沉重的「名」和「利」也翻出來丟掉了,口袋裡只剩下「謙虛」、「正直」、「快樂」、「愛」……一下子,他感到說不出的輕鬆和快樂。

但是他們走到離家只有一百米的地方,年輕人又一次感到了疲憊,前所未有的疲憊,他真的再也走不動了。

「孩子,你看還有什麼可以丟掉的,現在離家只有一百米了。回到家,等恢復體力還可以回來取。」

年輕人想了想,拿出「愛」看了又看,戀戀不捨地放在路邊。

他終於走回了家。

可是他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高興,他在想著那個讓他戀戀不捨的「愛」。老人過來對他說:「愛雖然可以給你帶來幸福和快樂。但是,它有時也會成為你的負擔。等你恢復了體力還可以把它取回,對嗎?」

第二天,年輕人恢復了體力,按著來時路拿回了「愛」。他真是高興極了,他歡呼,他雀躍。他感到了無比的幸福和快樂。這時,老人走過來撫摸著他的頭,舒了一口氣:「啊,我的孩子,你終於學會了放手!」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放手,而不要一味地索取。懂得放手才會輕鬆快樂,背著包袱走路總是很累的。

從前有個書生,因一度相愛的人嫁給了別人而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濟於事,眼看他奄奄一息。這時路過一遊方僧人,得知況,決定點化他一下。僧人走到書生床前,懷裡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衣不蔽體地躺在海灘山。路過一人,看了一眼,搖搖頭,走了……又路過一人,將衣服脫下,給屍體蓋上,走了……再路過一人,過去,挖了個坑,小心翼翼地將屍體掩埋了。

書生不明白其道理。

僧人解釋道,「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好比是你深愛的女人。你,好比是那第二個路過的人,你們之間的愛只是一件衣服的恩與緣分,而那個最後將她掩埋的人,才是她想要與之一生一世的人,因為在過來過往的人當中,只有他一個人給了她徹底的體恤,永久的心安。」

書生大悟,刷的一下從床上坐起來,病癒。

人生就像是我們在列車上的一次長途旅行,到了站點,你就必須下車。沉迷於過往的人將永遠生活在痛苦和遺憾之中。所以,我們必須學會人生的一堂重要課程——懂得放手。

人生有太多的誘惑,不懂得放手,只能在誘惑的漩渦中傷生。人生有太多的**,不懂得放手,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人生有太多的無奈,不懂得放手,就只能與憂愁相伴。但願我們都能學會放手,學會選擇我們的生活。

選擇一種生活態度

有些人總喜歡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位置。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況無法改變。但往往環境能左右一些意識上的感觀,卻不是造成實際境況的主因。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們自己的態度決定的。

塞爾瑪陪伴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里。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習,她一個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里,天氣熱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陰影下也有華氏125度。她沒有人可談天,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她非常難過,於是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她父親的回信只有兩行,這兩行信卻永遠留在她心中,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塞爾瑪一再讀這封信,覺得非常慚愧,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爾瑪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使她非常驚奇,她對他們的紡織、陶器表示興趣,他們就把最喜歡但捨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塞爾瑪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物態,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這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人興奮、流連忘返的奇景。

是什麼使這位女士內心有這麼大的轉變?

沙漠沒有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但是這位女士的念頭改變了,心態改變了。念頭之差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況變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為現新世界而興奮不已,並為此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為書名出版了。她從自己造的牢房裡看出去,終於看到了星星。

態度就像磁鐵,不論我們的思想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我們都受著它的牽引。而思想就像輪子一般,使我們朝一個特定的方向前進。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觀;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心境。雖然我們無法調整環境來完全適應自己的生活,但我們可以調整態度來適應一切的環境。

所以,調整你的心態,鼓起生活的信心,改變眼下的處境,至少,不要退到你已經見識過的比現在還糟糕的境地。選擇了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你將獲得的一個別樣的人生。

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個窮人與妻子,六個孩子,還有女兒女婿,共同生活在一間小木屋裡,局促的居住條件讓他感到活不下去了,便去找智者求救。他說,我們全家這麼多人只有一間小木屋,整天爭吵不休,我的精神快崩潰了,我的家簡直是地獄,再這樣下去,我就要死了。智者說,你按我說的去做,況會變得好一些。窮人聽了這話,當然是喜不自勝。智者聽說窮人家還有一頭奶牛、一隻山羊和一群雞,便說,我有讓你解除困境的辦法了,你回家去,把這些家畜帶到屋裡,與人一起生活。窮人一聽大為震驚,但他是事先答應要按智者說的去做的,只好依計而行。

過了一天,窮人滿臉痛苦地找到智者說,智者,你給我出的什麼主意?事比以前更糟,現在我家成了十足的地獄,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你得幫幫我。智者平靜地說,好吧,你回去把那些雞趕出房間就好了。過了一天,窮人又來了,他仍然痛不欲生,他哭訴說,那隻山羊撕碎了我房間里的一切東西,它讓我的生活如同噩夢。智者溫和地說,回去把山羊牽出屋就好了。過了幾天,窮人又來了,他還是那樣痛苦,他說,那頭奶牛把屋子搞成了牛棚,請你想想,人怎麼可以與牲畜同處一室呢。「完全正確,」智者說,「趕快回家,把牛牽出屋去!」

過了半天,窮人找到智者,他是一路跑著來的,滿臉紅光,興奮難抑,他拉住智者的手說:「謝謝你,智者,你又把甜蜜的生活給了我。現在所有的動物都出去了,屋子顯得那麼安靜,那麼寬敞,那麼乾淨,你不知道,我是多麼開心啊!」

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成功是因為態度,幸福與快樂也取決於個人的態度。一個人只要改變內在的心態,就可以改變外在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狀態,這是我們這代人最偉大的現。態度決定著人生的成敗: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

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因為自己做錯了某件事,便終日陷在無盡的自責、哀怨和悔恨之中,這無疑是一種嚴重的精神消耗,只會令我們痛苦不堪。莎士比亞曾說:「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裡為他們的過錯而悲傷,卻會很高興地去找出辦法來彌補過錯。」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整日緬懷過去的錯誤,既然過錯已經生,我們所需要的是從過錯中總結經驗得失,避免下一次再犯。

保羅博士是紐約市一所中學的老師,他曾給他的學生上過一堂難忘的課。這個班級的多數學生常常為過去的成績感到不安。他們總是在交完考試卷后充滿憂慮,擔心自己不能及格,以至影響了下一階段的學習。

有一天,保羅博士在實驗室講課,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上,沉默不語。學生們不明白這瓶牛奶和所學課程有什麼關係,只是靜靜地坐著,望著保羅博士。保羅博士忽然站了起來,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之中,同時大聲喊了一句:「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然後,他叫所有的學生圍攏到水槽前仔細看那破碎的瓶子和淌著的牛奶。博士一字一句地說:「你們仔細看一看,我希望你們永遠記住這個道理。牛奶已經淌光了,不論你怎樣後悔和抱怨,都沒有辦法取回一滴。你們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預防,那瓶奶還可以保住,可是現在晚了,我們現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記,然後注意下一件事。」

保羅博士的表演,使學生學到了課本上從未有過的知識。許多年後,這些學生仍對這一課留有極為深刻的印象。

「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多麼人深省的話語。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意義深刻,它其實是告訴我們一種對待錯誤,失誤的心態——不要為自己的過失而苦惱。對過去的錯誤,有機會補救,就儘力補救,沒有機會補救,就堅決將其丟到一邊,不要陷在過去的泥沼里,越陷越深,無力自拔,否則你將錯失更多的東西。正如泰戈爾所,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錯過月亮和星辰。

有一個老人特別喜歡收集各種古董,一旦碰到心愛的古董,無論花費多少錢都要想方設法買下來。有一天,他在古董市場上現了一件嚮往已久的古代瓷瓶,於是,就花了很高的價錢把它買了下來。他把這個寶貝綁在自行車後座上,興高采烈地騎車回家。誰知,由於瓷瓶綁得不牢靠,在途中「咣當」一聲從自行車後座上滑落下來摔得粉碎。這位老人聽到清脆的響聲后連頭也沒回繼續向前騎車。這時,路邊有位熱心人對他大聲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是頭也不回地說:「摔碎了嗎?聽聲音一定是摔得粉碎,無可挽回了!不一會兒,老人家的背影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生活中,有太多的變數,就像古董瓷瓶不小心被摔碎,牛奶杯突然之間打翻了一樣,事一旦生,就絕非一個人的心境所能變的。如果心裡整天想著它,怎麼也揮不去那個陰影,怎麼也擺脫不了那種懊悔,為此反反覆復孤枕難眠,這樣就放大了痛苦,帶給自己的將是更大更多的失誤。

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因為你已經無法去改變它了。但你要記住,以積極的態度來應付不幸之事會收到好的效果,只要你吸取教訓,你便從中獲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拋開感性 保持理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拋開感性 保持理性
上一章下一章

6.第六章 感性拿起,理性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