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第124章 他們太想進步了

124.第124章 他們太想進步了

第124章他們太想進步了

鄧千秋很快就發現,朱元璋的這三個兒子,實在過分的妖孽。

他們博聞強記,學習能力極強。

不過細細一想,這三人,一個是帶着數十個心腹靖難,最終定鼎天下的永樂皇帝。

另一個,據聞比朱棣還要強一些的朱棡。

至於最小的那個,只因為愛好醫術,編著了許多醫術,搶了許多大夫飯碗的朱橚。

這三人無論是哪一個,但凡對某樣東西產生了興趣,而且有了學習氛圍,且又處在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巔峰的學習段,他們的實力,也絕對可以傲視同齡人的。

以至於朱棣受不了,他比朱棡更想進步,於是不得不也跟着一起卯時起來。

作為御史中丞的劉基,已經有許多人登門,希望他這御史中丞,能夠出面勸諫彈劾。

而沈志業則只好表示,自己一定要發憤圖強,要一改惡習,從此之後,用心讀書。

我的工作對象呢?昨日他們全家還好好的啊。

如今,天天有人私下議論這件事。

反觀許多最終落榜的人,終究還是學習能力和意願上已經和其他人產生了差距。說穿了,到了高考這個年齡,你還每日混日子,那基本上,已經很難重新進行塑造。

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心裏看不慣現在的皇帝,覺得他濫殺無度,覺得他沒有絲毫的章法,甚至你心裏可以笑話他是個粗人,笑他出身於一個農夫的家裏,做過乞丐和和尚。

問題就在那高考上,高考的本質,考的就是基礎知識,其本質,就是通過考試,來區分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意願。

沈志業總覺得力不從心,可在這好像時刻枕戈待旦的氣氛之下,竟也開始完全適應這種生活。

今日,有人登門造訪,正是那詹事府的劉智。

讓他們現學習《春秋》、《尚書》、《漢書》、《資治通鑒》,一方面是鄧千秋還沒有想好自己該教授一點什麼,先拿這些東西墊墊底。

劉智道:「我人微言輕……」

另一方面,這些學習的內容多是老祖宗們的歷史,拿來給人打基礎並不壞。

鄧千秋這時候不得不相信,這個世上真的有天賦這樣的東西存在。

「哎……」劉基幽幽地嘆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他太卷了。

劉智急了,不肯走,道:「走吧,劉公難道認為,陛下這樣做是對的嗎?」

更可怕的是,鄧千秋幾乎每隔三五日,就要進行突擊測驗。

劉基的內心很無奈,只好慢悠悠地道:「或許不對吧。」

一個有學習能力,並且有其意願的人,只要不出意外,基本上都能考中一個不錯的大學,這也就意味着,他們未來在專業的學習上,只要保持這種能力,那麼大抵最終培養出來的人,都差不到哪裏去。

於是……御史台的監察御史們,人都麻了,他們甚至在思考,自己是誰,到底來這御史台來幹什麼的?

陛下的那一封旨意,雖然沒有涉及到太子的學習,可這已算是挖了大家的根了。

…………

然後伱發現,你的工作對象,一下子在人間消失得乾乾淨淨。

劉基道:「那你來寫,老夫代為陳奏。」

劉基嘆道:「好吧,好吧……」

這令朱棣咬牙切齒,他是不服輸的人,每日都想着進步,於是開始比朱棡更加刻苦。

久而久之,大家在枯燥的讀寫過程中,居然很期待鄧千秋的講解課。

不過劉基,似乎很樂於這樣的現狀。陛下將御史台的工作幹掉了一大半,那就幹嘛,他樂得清閑。

更悲劇的是,他發現自己的五弟,就好像鼬鼠一般,總是用一雙奇怪的眼神盯着他,然後迅速地偷偷拿着一支小炭筆在一根隨身攜帶的便箋上記錄什麼。

朱棡每日清早起來,便開始晨讀。

當然,鄧千秋作為恩師,還是要進行一些講解的。只是他講解的東西,卻很奇怪,總是有一種奇妙的角度,這些角度,給人一種清新的感受。

御史中丞,乃是御史台的首領,可他絕大多數,都在練習書法,或是搜羅一些書籍誦讀。

任何一種學習,基礎知識都是極重要的,這就好像後世總有人抱怨等到自己上了大學之後,初中、高中所學的知識,對大學之後的專業知識無用一樣,卻殊不知,有些基礎的知識,本身就是潤物細無聲。

而且皇帝比你的工作更細緻,等你還在風聞奏事階段的時候,皇帝就已經開始在琢磨,這個人是怎麼升遷上來的,此人一定有同謀!幹掉,統統幹掉,這是窩案,雞犬不留。

他其實知道躲了這麼久,終究躲不過了,越是躲,大家便越是會群情洶洶,不肯干休。

別看鄧千秋平日裏管的不多,可他考的多啊,今日要默寫這個,明日要求你講解出那個話的道理。

這個答案,劉智顯然很不滿意,於是他綳著臉怒道:「國家養士,劉公身居高位,蒙受皇恩,身負天下讀書人的期望,怎可在此時,還裝聾作啞?現在人人盼望劉公能有所作為,劉公……請上書彈劾。」

鄧千秋讓他們苦讀,其實就是培養這種能力。只要處於這種高強度的學習氛圍之中,且有了紮實的功底,那麼以後學習任何東西,都不會太差。

於是當日。

劉智作為大本堂的教授,這幾日的狀態似乎不大好,因為他負責的就是諸王的學習。

連那沈志業,居然也被感染。其實這沈志業也不是什麼好鳥,出身在大富的商賈之家,且又受祖父的寵溺,一身的臭毛病。

平日裏,非要日上三竿才肯起來,夜裏與閑人通宵達旦地作樂,文化有一點,但是不多。

於是,他嚇壞了。畢竟皇子們在讀書,他哪裏敢懈怠?那朱棡和朱橚,時刻盯着,稍有偷懶,便和他進行親切友好的交流。

劉基一直在裝死,他不想管這些閑事。相比於其他大臣,他對朱元璋沒有絲毫的鄙夷,反而有一種說不出的敬畏。他自認為,陛下這樣做,定有他的道理。

劉基道:「你也可以寫。」

可為何不同大學,專業能力最終卻有天差地別。

可作為江浙名儒,作為御史中丞,人們卻熱切地盼望着他有所作為。如此一來,劉基就難受了,因為他被夾在了中間,左右不是人。

所有的測驗,還要比出分數,而每一次,幾乎都是朱棡名列前茅。

劉基正端坐在公房裏看書,看着來人,慢悠悠地將書擱下,臉色平和,似乎已知道了對方的來意。

劉智苦着臉道:「劉公,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諸皇子正在青春年少,可如今……卻跟着一個不讀書的鄧千秋浪費大好年華,現在大臣們都已在私底下進行議論,說是長此以往,遺禍無窮。這皇子們若是不能明辨聖人的道理,將來如何能成為賢王?劉公,你是御史中丞,不能再坐視不理了。」

這三個中樞並列,不過相對於位高權重的中書省以及大都督府,這御史台雖在級別高與之相當,可實際在行政體繫上,卻遠遠不如前者。

究其原因,是因為作為肅正綱紀的御史台,當朝皇帝,比他們要極端得多。

劉基有點綳不住,他若是說陛下做的好,他絕對相信,不出三日,這話就要傳遍天下。他畢竟出自世家,這樣說,等同於直接社死。從此之後,這天下的讀書人,只怕要笑話他一百年,子孫後代都要抬不起頭來。

「劉公,劉公……」

劉基嘆了口氣,他就知道,會有人找上門的。對於陛下的那個決定,大臣們根本無法接受。

來了這裏,他本以為,自己是來給皇子們陪玩的,誰料到……這些出身比他好得多的皇子,比他卷得多。

可是,大家依然還是願意接受這個現狀,這是因為,皇帝既然無可救藥,可至少太子和皇子們,將來在悉心培養之下,總能成才!到時……必為寬仁之主。

畢竟,這已是他們在這裏的唯一娛樂了。

你發現了一個貪贓枉法的大臣,還剛剛搜羅證據,並且進行彈劾,甚至還在琢磨著怎麼引用法條,制定對其的懲罰。可這彈劾的奏疏還沒到,宮裏那邊就已經下旨,誅滅其家。

這位晉王殿下是發了狠,不知吃錯了什麼葯,蹲茅坑都要帶着一本《漢書》去。最可敬的是,他居然沒有撕下《漢書》來擦屁股。

劉智一臉懵逼地看着劉基:「可聯名陳奏。」

當然,依靠基礎的知識學習,對於許多大學而言,其實無論是什麼學校,在專業課方面,大專和名校的教材其實都大差不差。而且專業的知識,其實都是在一個起跑線上。

大明三大中樞,其實分為掌管天下行政事務的中書省,以及掌握軍務的大都督府,還有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的御史台。

一封御史台的急奏,直送入宮。

朱元璋拆閱,微微眯着眼睛,露出了別有意味的眼神。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的父親太努力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的父親太努力了
上一章下一章

124.第124章 他們太想進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