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結局

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結局

其實趙陽本不想和談,誰都願意收復全部領土,但是汴京被元軍佔領了這麼多年,想要治理也絕非易事,更別說奪回此前被金所戰的山東東路等大~片領土。

飯還得一口一口的吃,此時元軍在全國還有百萬兵馬,自己這十萬人進攻大都,一旦失利,很快就會遭受數倍乃至十倍的敵人圍攻。

到時候恐怕是得不償失。

此時已經過了八月,北方氣溫已經逐漸下降,沒有天氣預報,一旦遇到極端天氣,九月飛雪也不是沒有的事。

渤海灣一旦封凍,韃子騎兵便可以在衝到海面上來和宋軍海軍作戰,這一點也不得不防。

現在趙陽的科技正屬於跨越發展時期,沒有必要為此事搭上了全部老本。

對於宋元而言,停戰協議只是一種臨時規避大戰風險的最佳途徑,說白了協議就是用來撕毀的,趙陽如此想,伯顏也同樣如此。

一旦有一方認為自己的實力已經足夠征服對方,那大戰又將開始。

當然,最需要時間的是趙陽。

宋軍攻佔襄陽的消息傳到臨安,朝廷上下一片歡呼,沒人想到,宋軍聯合江北義軍竟然能夠收復襄陽,這簡直是臨安大捷之後的又一個大勝。

不過很快,趙陽在北方的捷報也傳回了臨安,朝廷文武百官竟然無人敢信,都以為趙陽在開玩笑呢。

打到大都去,勝了也就算了,大元皇帝還給你歸還黃河以南的地區,這簡直跟做夢一樣。

這時候讓朝廷派兵去接收汴京,朝堂上竟然無人敢應,不過隨着趙陽的大軍的歸期越來越近,朝廷終於相信了趙陽捷報所說。

大軍終於在一個月後回到臨安。

歸來之日,太后和小皇帝帶着文武百官全部都來到臨安港口迎接凱旋而歸的大軍。

不久后,留夢炎病死家中,趙陽被朝廷升為慪密使,執掌慪密院,成為大宋朝歷史上最年輕的慪相。

此時趙陽手握重兵,順利的迎娶了謝太后的外孫女,素兒。

不久后張虎、劉詩夢大軍奉命北上,欲從元軍手中接受汴京,但是元軍汴京守將阿海圖據城而守,不想將城池歸還宋軍,兩軍在汴京地區展開大戰。

此時已經是冬月,天氣十分寒冷,宋軍二十萬大軍圍困汴京,伯顏本無心歸還汴京,見到阿海圖五萬大軍竟然堅持了一個月之久,心中大悅,於是便奏請了忽必烈可汗,要求增兵汴京。

此時趙陽海軍已經退回臨安,這時候想要再阻止一場北伐打到大都去肯定是要半年以後大事情了。

元朝北方兵馬此時還有近百萬,上次被趙陽打到大都乃是元軍水師輕敵所致,並且元大都的兵馬過於分散,才讓宋軍鑽了空子。

這個時候忽必烈將全國近三分之一的兵馬都調回了大都附近,還從草原調了五萬精騎佈置在通州附近,為的就是防禦宋軍再次北上。

並且調遣運河附近的大部分水師補充到海津鎮水師,組成了一支擁有戰船兩千多艘,兵馬近五萬的水師兵馬。

並且在沿岸休閑了大量營寨,這些營寨中一共佈置了近千架拋甩機,全部是用來防禦宋軍水師北上的。

有了這些東西,忽必烈的底氣也足了,便答應了伯顏的請求,讓他率領十萬騎兵增援汴京。

伯顏大軍從大都出發,僅僅用了十二天時間便從濟南殺到了汴京北岸,隨後又在汴京守軍的接應下度過了黃河,擺出一副和張虎大軍決戰的架勢。

此時,趙陽大軍乘船沿運河北上進入淮水,抵達黃河下游,隨後兵馬沿着黃河南岸向西,一路殺到了汴京城下。

伯顏得知宋軍援軍到來,並且知道此次領兵的乃是趙陽,此時宋軍三十萬大軍已經兵合一處,伯顏知道厲害,不敢應戰。

於是便派人告知趙陽,這次他帶大軍前來乃是為了督促汴京守將將城池移交給宋軍,移交完畢后大軍自然撤回。

趙陽對於這些政治家的厚顏無恥也很是無語,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是上策,元方最終將汴京順利移交給了大宋。

得知汴京重新收回,大宋舉國上下一片驚呼,被金兵佔領了一百多年多汴京,大宋國龍興之地,竟然重新回到了大宋的懷抱。

甚至後來有人提出還都汴京。

這簡直是沒事找事,汴京以北便是幾十萬蒙古大軍,這時候還都豈不是自找沒趣,自然是被趙陽給否定了。

收復汴京后,張虎和劉詩夢大軍名義上被趙陽給招安了,封張虎為虎威大將軍,兼職南京路制置使,鎮守汴京,為了確保汴京的安全,趙陽撥了十二門大炮給他用於城防。

劉詩夢被封為巾幗將軍,但是不久后她辭去了軍職,將軍隊移交給張虎后隨趙陽回了臨安,做了趙陽的六夫人。

但是隨着趙陽的身份被公開,謝太后自然知道當初的《金匱之盟》,如果按照盟約,當初太宗駕崩之後本應是魏王繼承皇位,但是魏王卻沒有等到太宗駕崩的那一天便被整死了。

此時趙陽手握重兵,哪怕是他將朝廷兵馬歸還,憑着他手中的兵馬想當皇帝也絕非難事,於是便下詔,冊封趙陽為昌國王,仍然執掌慪密院用以補償當初太宗對魏王對虧欠。

不過就如趙陽自己所說,吾之祖業並非之魏王之祖業,華夏之祖業依舊未歸,如今為有勵精圖治才能有可能收復故土。

但是接手大權后才知道,哪怕是自己掌握了朝廷大權,也無法從根本上革除大宋朝廷之弊端,換句話說,大宋朝已經從根子上爛掉了。

想要治理,除非連根拔起。

隨後趙陽便全心投入到了華夏社到事業當中,只有華夏社的班子越來強大,組織架構越來越完善時才有可能替換那已經從根子上糜爛的大宋政權。

五年後,台灣淡水灣地區大部分都已經被華夏社開發,有的人口逐漸開始向內陸遷徙,淡水地區已經開始建城,南部地區也已經建立了數個大型基地,也開始向小型縣城的規模邁進,整個台灣漢人已經達到了二十五萬之多。

琉球,此時已經完全被華夏社控制,共有漢人十一萬,琉球人口也逐漸進入漢化狀態,就連一些山中部落也開始學者漢人下山耕種,一些很早就歸附華夏社的山民此時更是率先被漢化,成為琉球本土漢人。

為了鼓勵他們,趙陽也開始開放這些人和漢人女子的通婚,不過審核非常嚴格,而且名額有限,沒有為華夏社立下大功的人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昌國人口更是達到了四十多萬,隨着華夏社都科技進一步發展,昌國的一些產業此時已經開始向台灣轉移,畢竟台灣的格局還是要大一些。

經過幾年的努力,華夏社控制下的人口已經達到了百萬之多,這還不算張虎、白建章治理下的南京路的三十多萬人口。

同年十月,華夏社在瓊州地區派出科技人員對瓊州鐵礦進行勘探,目前大宋生產精鐵的產能低下,而且價格昂貴。

海南鐵礦,是世界上非常罕見的露天鐵礦之一,早在明清時期就有人在開採,但是現在還是處於無人知曉的狀態,如果能開發海南的鐵礦,對自己以後的科技發展肯定會方便許多。

五個月後,華夏社低價在瓊州買下大~片原始荒山,開始一些地方官員都不知道他們為何要買下這麼一大~片荒山,朝廷就更加無人知曉了,他們只知道這麼一大~片荒山,反正也沒有人要,竟然還能換成銀子,簡直求之不得。

一直到後來華夏社在瓊州建立鍊鋼廠時,人們才煥然大悟,原來這裏是有鐵礦,不過為了堵住某些人的嘴,這些鐵礦還是照章納稅,朝廷所需的精鐵也可以在這裏按市價購買。

這時候華夏社的遠洋貿易已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光是用來貿易的船隻就達五百多艘,為了保護這些貨船,還專門成立了一支遠洋海軍,擁有水兵一萬多人,此外還擁有海軍陸戰隊近七千多人,成為了阿拉伯地區最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

此外在還在海外駐軍三千多人,用來保護貿易站。

不久后,華夏社造出了第一艘包鐵皮的鐵甲艦,依然是風帆動力,但是船型上卻已經有很大的改善,已經慢慢的朝自動力的船型發展了。

這時候,華夏社的科技高度已經有了巨大的飛躍,后裝槍早已經裝備部隊,紙殼彈這時候也已經彈藥一體化了,也就是說後世的步槍雛形已經出現了。

這時候撞擊激發的子彈和步槍也已經處於研發階段,唯一的難度則在於激發葯的定型,這裏面雖然牽扯到化學和物理方面的許多知識,不過趙陽估計在短時間內也應該能夠研製成功。

此時昌國的陸軍已經改革完成,一支擁有五萬兵馬的近代化軍隊在經過數年的錘鍊后,已經成軍,他們完全是按照現代的班、排、連、營、團、旅、師的編製,利用現代軍事思想所練成的一支精兵。

隨後,一系列的學校、軍校、新式造船廠、兵工廠、手工業、礦場等等都在華夏社的框架下應運而生。

這些年伯顏也沒有閑着,他自從見過趙陽的大船后也是糾集了大元帝國頂級的造船工匠,想要複製趙陽的大船,但是都沒有成功。

此時元控區內,義軍橫行,烽煙四起,造船之事也只能不了了之。

許多年後,帝都。

滿朝文武正為一名年輕的君王舉行登基大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末梟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末梟雄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