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讀者文摘精華:冬》(4)

第三十八章《讀者文摘精華:冬》(4)

第2章中國寓言(2)

喜鵲知道狐狸的「光明正大」是什麼意思,它沒有下來。

惡人總會給自己的行為找

到一大堆理由,即使如此

之牽強。

15人和公驢

最初,上帝在同一天創造了人和公驢。兩種動物本來是平等的,並無高下的差別。由於上帝的一種興趣,他在創造各種動物的泥里,加了不同的佐料。

在創造人的泥里,他加了智慧和狠毒兩種佐料,而在創造公驢的泥里只加了溫馴地服從一種佐料。這樣,就在兩種動物中種下了差別的因素。

人建造了房子,過着較為舒適的生活,驢子卻不會。

人對驢子說:「住到我這兒來吧,我給你嚼乾草。」

驢子感激不盡。

「不過,你得給我拉車,給我當坐騎。」人說。

驢子認為那是理所當然。

「你不得偷懶,如果你敢發犟,我就抽你的皮。」人說。

驢子認為那也不過分。

驢子長大了,後來它無緣無故地煩悶,覺得似乎有某種需要。

人發現了,說:「看來需要給你動點手術。」

驢自然服從。如此人把驢子閹割了。驢子儘管很難受,但它還是相信,這肯定是非常必要的。

他們非常協調地生活下去,年年月月。

終於到了時候,人對驢說:「辛苦了,夥計!我得給你一個歸宿。」

驢洗耳恭聽,欣然從命。

他們駕了一部車子,人坐在車上,讓驢子拖着,說:「去這一趟,你拖着我,回來時我再拖你。」

這無疑是非常公平的。他們出發了,目的地是驢馬的屠宰場。

人和驢子的第一齣戲就這

么結束。這種關係就成為

後來他們世世代代相處的

固定的模式。如此,既有智慧又狠毒的人就成為人,只有一味溫馴地服從的驢子就成了畜牲。

16一枚熒光蛋

母鴨看見螢火蟲在夜裏閃閃發光,便產生了一個新奇的念頭:生一枚熒光蛋。它找螢火蟲幫忙,螢火蟲們爭着把自己身上的熒光粉灑在鴨子吃的青草尖上。不久,母鴨果真生下了一枚奇異的蛋,在漆黑的夜裏,能發出幽幽的熒光。

這事兒把家禽家畜全都轟動了。大夥兒讚歎道:「這枚珍貴的熒光蛋,一定會變成一隻美麗的熒光小鴨。」大家請老母雞孵蛋,老母雞滿口答應,精心地孵著。越孵,蛋越發亮。樂得大夥兒圍着老母雞和熒光蛋,唱啊,跳啊,十分開心。

唯獨漂亮的公雞越來越不舒服,它生怕熒光小鴨出世後會超過自己。這天黃昏,趁老母雞去進晚餐,公雞乘機在蛋殼上狠狠地啄了一口。頓時,「吱溜」一聲響,從啄破的小洞口裏鑽出一線光流,直射雲霄去了。大夥兒趕來一看,只剩下一個普通的蛋殼。母鴨、母雞傷心得哭了起來。只見那光流凝聚在空中,變成了一顆閃光的星星。

從此,母鴨常常在夜晚生蛋,為的是不讓公雞發現;母雞孵蛋時,就連吃飯也不敢挪窩,只怕公雞再去啄蛋。公雞呢,幹了虧心事,受到大夥兒的責備,它自己也很後悔。所以,在天亮前,公雞總是對快要逝去的星星高叫:「喔……回來喲!喔……回來喲!」

羨慕生嫉妒,嫉妒出憎

恨。我們最好不要用嘴去

「啄」破別人的美麗,而

是用嘴去讚美它。

17使壞的黑烏鴉

烏鴉的巢建在枝頭,狐狸的窩安在樹下的洞裏。不知什麼時候,狐狸得罪了烏鴉,黑烏鴉便記恨心頭。這是一隻歹毒的烏鴉,它表面不動聲色,心裏一直盤算著如何報復。

樹洞裏新添了一隻小狐狸,小傢伙活潑又老實。黑烏鴉發現機會來了,它當着狐狸媽媽的面,左一個「天才」,右一個「神童」地猛誇。狐狸媽媽很快將烏鴉當成了大好人。

黑烏鴉親熱地問小狐狸:「你愛吃什麼?」

「新鮮的肉。」小狐狸天真地回答。

「太好了。」黑烏鴉嚷道。於是,它想方設法叼來了小麻雀、小雞仔,每次讓小狐狸吃個飽。

「你喜歡穿什麼?」黑烏鴉殷勤地問。

「皮襖。」小狐狸晃着尾巴答道。

「妙極了,妙極了!」黑烏鴉連聲說。接着弄來了兔子皮、松鼠皮等製作的皮襖。

小狐狸貪玩,烏鴉從空中指點,讓小狐狸鑽籬笆亂竄,在菜地里打滾……時間一天天過去,小狐狸成了一個又懶又饞、狡詐搗蛋的小流氓,誰都厭惡它,誰都遠遠地避開它。有隻喜鵲向烏鴉打聽道:「原來很可愛的小狐狸,如今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對不起,這是我的功勞。」黑烏鴉得意地宣稱,「凡是小狐狸的任何要求,我統統滿足,哈哈,果然靈驗,小狐狸終於變壞了!」

「你這隻黑烏鴉,真是一肚子壞水啊!」花喜鵲憤憤地罵了一句,一展翅趕緊飛開了。

溺愛是一種自殺的慢性毒

葯。

四、智愚篇

01愚人失袋

從前,有個愚人到京城去參加考試。他所帶的錢財就放在一個帶鎖的皮袋中。愚人十分擔心他的財物會被人偷去,於是便將皮袋的鑰匙系在自己的腰帶上,從不離身。他想只要鑰匙還在,人家便開不了皮袋,也就沒什麼可怕的了。於是他對皮袋看得不那麼嚴了。

果然有一天,愚人取錢的時候發現皮袋沒有了,怎麼也找不到,看來是讓人給偷走了。他的朋友很為愚人着急,勸他說:「快去報官吧,不然晚了,就是抓到小偷,只怕你的錢也追不回來了。」愚人卻現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我都不急,你急什麼呢?告訴你吧,賊人雖然把我的皮袋偷去了,但他卻沒法用我裏面的東西。」看着朋友一臉驚奇的樣子,愚人笑了。他得意洋洋地掀開衣襟,從腰間解下鑰匙在朋友眼前晃了晃說:「幸虧我想得周到,一天到晚都把皮袋的鑰匙拴在腰帶上,賊人沒法偷走。既然他得不到我的鑰匙,光偷了個皮袋去,他用什麼來把我的皮袋打開呢?」

這個愚人也真是會自我安

慰,皮袋都沒了,剩一把

鑰匙有什麼用呢?更何況

小偷用別的辦法一樣能把皮袋打開呀。

可見我們不能夠盲目地自我麻痹,安於現狀,否則就會遭受損失。

02智斗小偷

濠州定遠縣有一個弓箭手,他是使用長矛的能手。一桿長矛在他手裏舞起來,就像一條銀蛇般上下翻飛,讓人眼花繚亂,遠近少有對手,大家都很佩服他。有個小偷也非常善於使長矛,普通的官軍都打不過他,捉拿了幾次都讓他逃掉。於是小偷很看不起官軍,不過對那位弓箭手他還是有所顧忌,認為還能與自己爭個高下。他常常跟人家說:「如果我見到這位弓箭手,一定要和他決一死戰,看看我倆到底誰的本領好。」

湊巧,有一天,弓箭手到一個村子裏去辦事,路過集市,正遇到小偷在集市上喝酒。兩人這一見面,就好比炸彈碰到了火苗,一點就爆,就是想躲開也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兩人就在集市上挺起長矛決鬥起來。附近的人們聽說這兩大使矛高手決鬥,紛紛趕來觀看,圍成了一堵厚厚的人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有的說只怕這次小偷還是能跑掉,有的說弓箭手應該可以勝過小偷,一時間大夥兒都瞧不出個輸贏來。

弓箭手和小偷你來我往地大戰了幾百回合,真的是不相上下,誰也贏不了誰。幾個時辰過去了,雙方還在鏖戰,體力都已漸漸不支,使矛的速度、力量大大不如剛開始決鬥時。

弓箭手滿臉是汗,他一邊隔開小偷刺過來的長矛一邊暗暗焦急:這樣下去,誰都不佔優勢,到最後只會兩敗俱傷,弄不好自己萬一有點閃失,就會讓小偷又逃掉。可是要戰勝他,又不是馬上就可以辦到的事,怎麼辦呢?難道就這樣拖下去嗎?

在這緊要關頭,弓箭手急中生智,想出了一條計策。他高聲對小偷叫道:「喂,武官來了,你和我都是身強力壯的人,你敢跟我在武官的馬前決一死戰嗎?」小偷聽了愣了一下神,隨口答道:「行。」可是刀槍對決,哪裏容得半分疏忽!就在小偷略一分神的工夫,弓箭手挺矛直向他刺去,一下子就結果了他的性命。

弓箭手鑽了小偷的空子,

保全了自己的安全,也贏

得了決鬥的勝利。所以

我們做事情單靠勇猛和力量不能達到目的時,不要一味蠻幹,要開動腦筋想辦法,用智慧取勝。

03自作聰明的墨魚

海里有一種長得彎彎曲曲的動物,它的名字叫作墨魚。墨魚每天在海里游來游去,常常會遇見敵人。有一次,它撞上了一條正在覓食的大鯊魚。大鯊魚正餓得發慌,一見了這肥美的墨魚,不禁喜從心起,它露出一口鋒利的白牙齒,氣勢洶洶地向墨魚直衝過來,要是真的打起來,墨魚哪裏是鯊魚的對手,可就是想逃,它也游不過鯊魚,怎麼辦呢?墨魚自有它的一套本領。原來墨魚肚子裏有個墨囊,這會兒它趕緊把裏面的墨汁全擠出來,它周圍的海水頓時漆黑一片。大鯊魚不提防,一頭撞了進去,什麼也看不見,亂沖亂闖,墨魚趁機溜掉了。

這下,墨魚得意極了。它游到溫暖的淺海處,沾沾自喜地想:我真是本領高強,看來有這護身法寶,什麼都不用怕了。

正想着,墨魚一眼看見不遠處有父子倆正在捕魚,心下一陣驚慌:呀,要趕緊想辦法把自己藏起來,不然叫他們看見就糟了。於是它又放出墨汁將身邊的一片海水染黑。這一放不打緊,老漁人本沒有注意到這邊,忽然見到海水變黑了,高興地對兒子說:「快看,那邊一定是墨魚!」於是父子倆順着墨跡追過去,輕而易舉地將這條自作聰明的墨魚抓到了手。

墨魚沒有考慮到情況的變

化,便將小聰明胡亂施展

一氣,反而暴露了目標而

被捕獲,這可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啊。

04愚蠢的爭辯

甲和乙總愛在一起爭論,為了一點小事情他們常常爭得面紅耳赤。加上這兩個人都喜歡顯擺一點小聰明死鑽牛角尖,總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一天,甲問乙:「用銅鑄成鍾,用木頭做成棒槌來敲打銅鐘,鍾就會發出洪亮的聲音。你說這聲響是由木頭引起的呢,還是由銅引起的呢?」

乙想了想說:「這還用問嗎?當然是由銅引起的。」

甲說:「何以見得是銅引起的呢?」

乙說:「如果用木棰去敲打牆壁,就不會有這鏗鏘的聲響。敲打銅鐘能發出這洪亮的聲響,可見這聲響是由銅發出的。」

甲不同意乙的看法,他說:「我看不是銅引起的聲響。」

乙問道:「那你又憑什麼說不是銅引起的呢?」

甲說:「你看,如果用這木棰去敲堆積著的銅錢,就聽不到什麼聲響。這銅錢不也是銅嗎?它怎麼就不發出聲響呢?」

乙反駁說:「那些銅錢堆積在一起,是實心的,當然沒有聲響。鍾是空的,這聲音是從空心的器具中發出的。」

甲又不同意乙的說法,甲說:「如果用泥或木頭做成鍾,就不會發出聲音來。你還能說聲音是從空心的器具中發出來的嗎?」

……

甲和乙就這樣沒完沒了地爭個不休,到底聲音是從哪裏發出來的,他們終究也沒理出個頭緒來。

其實各種事物的屬性,是

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如果

我們只抓住一點,孤立片

面地看問題,並進行簡單類比,那隻能引出荒唐可笑的結論來。

05五官爭地位

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耳朵五種器官,各有各的能耐,各有各的靈氣。有一天,它們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互不服氣。

嘴巴對鼻子說:「人所有的食物、營養,都是通過我才被接納的,我的功勞最顯著。而你,有什麼本領,位置竟然居於我的上面?」

鼻子哼了一下,說:「這你就不清楚了吧?我能辨香味臭味,只有先經過我的辨別,才能決定什麼東西可以進到嘴裏,什麼東西不能進到嘴裏,我的作用比你大多了,位置當然也就應在你之上!」嘴巴一時語塞,不出聲了。鼻子越說似乎越有道理,似乎真的是自己功勞最大,於是它不滿意自己居眼睛之下,它沖着眼睛說:「你有什麼本事,竟然擺在我的上頭?」

眼睛被激怒了,它瞧都不瞧鼻子一眼,說:「我能觀察美醜,瞭望四方,人的信息有85%都通過我獲得,慢說什麼辨別香臭、接納食物,那都只是小事情,跟我的能耐比起來,全部不值一提!我居你們之上,是天經地義!」說完,眼睛傲慢地往上一翻,發現有眉毛在自己的上面,於是它非常生氣。眼睛對眉毛說:「喂,你是什麼東西?你憑什麼竟然在我的上面?」

眉毛也不示弱,得意地一揚,說:「是呀,我為什麼就偏偏高居你們各位之上呢?你們想想,如果把我擺在眼睛、鼻子、嘴巴之下,那可就滑稽了,那不知道整個臉該放哪兒啦!」

沒想到,耳朵終於沉不住氣了,它也說:「各位剛才的爭論我都聽見了。

要論能耐,我決不在你們之下,要說功勞,我的功勞也不小。我耳聽八方,辨別動靜。說起來我最委屈,你們不管高低,總還擺在臉上顯眼的地位,而我卻連臉都上不了,我能服氣嗎?」

五官爭位,正是那些妄自

尊大、只顧爭權奪利而不

顧全局的人的寫照。其實

社會是需要我們協作來完善的,過於看重自我的能力,會危害整個團體。

06乘涼避露

盛夏時節,酷暑難耐。太陽像個大火爐般掛在天上,無情地炙烤著大地,人們的衣衫都汗濕了一遍又一遍。樹上的知了扯開嗓子拚命叫着:「熱啊、熱啊!」讓本來就熱得不行的人們心中更添了幾許煩躁。

有個鄭國人,他家的院子裏有一棵大樹。於是他就卷了草席帶着蒲扇到樹陰下面去乘涼。從早到晚太陽慢慢地移動,樹影也跟着移動。鄭國人發現了這個現象,就也跟着樹影不停地挪動他的席子,好總是處在樹影中,以免被太陽曬到。隨着太陽漸漸居中、偏西,樹影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到了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樹影又重新到了樹底下,那個鄭國人也就跟着回到了樹底下。

夜幕降臨了,月亮升上了天空,又在樹下投下了一片陰影。鄭國人又出來乘涼了。他想,晚上有露水,要是被露水沾濕了衣服可怎麼辦呢?接着又轉念道:不怕,還是用白天的老辦法,肯定不會有問題的。

於是,樹影緊隨着月亮的移動而移動,鄭國人則緊隨着樹影的移動來挪動他的席子,滿以為這個可以用來躲避太陽的妙法子也一樣可以用來躲避露水。

可是卻沒料到,他和樹影一起移動得越來越遠了。一夜下來,他的衣服和席子都被露水濕透了。

這個愚蠢的鄭國人,沒有

想到太陽和月亮運行的方

向是相反的,就生搬硬套

白天的老經驗。我們可不能學他,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能真正解決好問題。

07農夫獻曝

從前,宋國有個農夫,家裏很窮,一年到頭、從早到晚在田地里忙忙碌碌地勞動,從來不曾出過遠門。他既不知道世上的富人過的是怎樣的生活,也從未見過本鄉以外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

因為家裏十分貧窮,這個農夫經常穿着亂麻編織的衣服,艱難地熬過嚴寒的冬天。好不容易春天來了,冰雪融化了,太陽溫暖地照着大地,農夫也因此而像田地里的禾苗一樣煥發了生機。

有一天,天氣格外晴朗,沒有一絲風。農夫在田地里幹了半晌,覺得有些勞累,便坐在田埂上休息曬太陽。暖融融的陽光照在農夫身上,他感到一種說不出的溫暖和舒服,簡直像到了雲里霧裏一樣,他覺得曬太陽取暖簡直是世間獨一無二的享受。他全然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暖和的高樓大廈、華宅深院,也不知道有溫軟的絲棉袍子和貴重的狐皮大衣。

可憐的農夫回過頭對妻子說:「曬太陽的暖和,真是舒服極了,世上只怕還沒有什麼人知道這種好處。我們如果把曬太陽取暖的舒服享受獻給國君,一定會得到一筆重賞。你看怎麼樣?」

農夫的妻子覺得丈夫說的有道理,也同意去向國君敬獻曬太陽的辦法。於是夫妻倆拋下田間的農活回家,打算去獻計領賞。可惜的是,這夫妻二人不但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甚至連出門進城的路怎麼走都不知道。

有些人被見識所局限,常

常以為自己覺得了不起的

事情,別人也都會認為

了不起,其實他們自以為了不起的事,可能往往都是盡人皆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

08鄭人買鞋

鄭國有一個人,眼看着自己腳上的鞋子從鞋幫到鞋底都已破舊,於是準備到集市上去買一雙新的。

這個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繩量好了自己腳的長短尺寸,隨手將小繩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門了。

一路上,他緊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來到集市。集市上熱鬧極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種各樣的小商品擺滿了櫃枱。這個鄭國人徑直走到鞋鋪前,裏面有各式各樣的鞋子。鄭國人讓掌柜的拿了幾雙鞋,他左挑右選,最後選中了一雙自己覺得滿意的鞋子。他正準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繩被擱在家裏忘記帶來。於是他放下鞋子趕緊回家去。

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繩又急急忙忙趕往集市。儘管他緊跑慢跑,還是花了差不多兩個時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陽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販都收了攤,大多數店鋪已經關門。他來到鞋鋪,鞋鋪也打烊了。他鞋沒買成,低頭瞧瞧自己腳上,原先那個鞋窟窿現在更大了。他十分沮喪。

有幾個人圍過來,知道情況后問他:「買鞋時為什麼不用你的腳去穿一下,試試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說:「那可不成,量的尺碼才可靠,我的腳是不可靠的。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這個人的腦瓜子真像榆木

疙瘩一樣死板。而那些不

尊重客觀實際,自以為是

的人不也像這個揣著鞋尺碼去替自己買鞋的人一樣愚蠢可笑嗎?

09新褲與舊褲

鄭縣一個姓卜的人,他有一個愚不可及的妻子。這個蠢妻子常常做出一些叫人哭笑不得的事。

有一次,這個姓卜的人要出門,覺得沒什麼像樣的衣服,於是對妻子說:「給我做條褲子,好嗎?」妻子說:「可以。但是,你要做什麼樣的褲子呢?」

丈夫說:「就做跟原來那條舊褲一樣的吧。」

妻子按丈夫的吩咐,找出那條又舊又破又髒的褲子。她先是按舊褲子原來的那種面料、花紋到集市上去買布。因為畢竟隔了幾年時間,所以她在集市上怎麼也找不到和舊褲的面料一模一樣的布。因此這個愚妻非常焦急,她想:「如果找不到像舊褲那樣的布,我怎麼能做出像舊褲那樣的褲子來呢?」她四鄰八鄉逢人便問,到處去找做舊褲時用的那種布料。愚妻「誠心可嘉」,她花了不少時間,終於買到了她找的那種布,布上的花紋跟舊褲的花紋一模一樣。

回家以後,她對着舊褲比劃着裁剪,把長的地方剪短,把寬的地方剪窄,就這樣,她依樣畫葫蘆,花了幾天時間,好不容易將新褲子縫起來了,她高興得手舞足蹈。

可是,她仔細一想,又犯起愁來了。她發現新褲與舊褲還是不一樣。舊褲又臟又破,到處大窟窿小眼的,新褲哪裏像舊褲呢?這個愚妻拿起新褲看着,絞盡腦汁地想呀想呀,她終於想出一個好辦法。她把新褲放在地上揉呀、搓呀、捶呀、踩呀,累得筋疲力盡,終於把新褲弄得跟舊褲一樣又臟又破。

當她十分得意地將做好的「新褲」

拿給丈夫看時,丈夫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最後,這個男人指著愚妻手上拿着的破褲子,氣憤地吼道:「既然還是一條破褲子,那我不如就穿原來的,何必還要你做新的呢!」

這個愚蠢的妻子對舊褲全

盤照搬,結果弄巧成拙,

自己害自己。必要的靈活

的變通,會使事情辦的更完美。

10膳吏辯誣

晉文公在位的時候,曾遇到過一起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陷害案。

某日,一個侍從在御膳間端了一盤烤肉,恭恭敬敬送到晉文公面前請其就餐。晉文公拿起餐刀正準備切肉嘗鮮,忽然發現肉上粘著不少頭髮。他立即放下手中的小刀,命人去找膳吏。

那個膳吏看到傳召的侍從臉色不好,一路上不停地琢磨這次晉王召見的原因。究竟是剛送去的烤肉火功不夠,還是燒烤時用料不當,口味欠佳呢?他哪知道一見晉文公就遭到一陣責罵。

晉王氣勢洶洶地說道:「你是存心想噎死我嗎?為什麼在烤肉上放這麼多頭髮?」膳吏一聽,原來發生了一件自己沒有料到的禍事。雖然他明知道這件事裏面有鬼,但在君王的氣頭上是不能辯白的。否則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招致橫禍。因此,膳吏急忙跪拜叩頭,口中卻似是而非、旁敲側擊地說道:「請君王息怒,奴才真是該死。烤肉上纏着頭髮,我有三條罪責。我用最好的磨石把刀磨得比利劍還快,它能切肉如泥,可就是切不斷毛髮,這是我的第一大罪過。我在用木棍去穿肉塊的時候,竟然沒有發現肉上有一根毛髮,這是我的第二大罪過。我守着炭火通紅、烈焰炙人的爐子把肉烤得油光可鑒、吱吱有聲、香味撲鼻,然而就是烤不焦、燒不掉肉上的毛髮,這是我的第三大罪過。不過我還想補充一句,您是一位明察秋毫的賢明君主,您能不能把堂下的臣僕觀察一遍,看看其中是否有恨我的人呢?」

晉文公覺得膳吏所言話外有音,所以對案情產生了一點懷疑。他立即召集屬下進行追問,結果不出膳吏所料,真的找出了那個想陷害膳吏的壞人。晉文公下令殺了那個人。

客觀世界裏充滿了矛盾。

我們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思

維方法,才能在錯綜複雜

的矛盾面前立於不敗之地。

11打蚊傷父

從前有個人,他以替人家把衣服染上色為生。這個人謝頂謝得早,頭髮已經全都掉光了,一顆禿頭錚亮錚亮的。

有一天,這個人帶着兒子一起,拿上已經染好的衣服,來到河邊,開始洗衣服。辛苦勞動了一上午,衣服總算洗完了,父子倆就收拾東西,準備回家。

時值盛夏,又到了中午,天氣酷熱難當,知了也一個勁地叫喚著。染衣人幹了很久的活,覺得手也酸了,腳也麻了,身子乏了,腰也疼痛起來,再加上暑熱,他大汗淋漓,汗珠順着他的眉毛、鼻尖、鬍子往下滴,身上的衣服也早就濕透了。於是,他就近在河邊找了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枕着用來裝衣服的袋子躺在樹陰下,果然涼爽多了,十分舒服愜意。時間不長,就聽到染衣人的鼾聲了。

夏天正是蚊子肆虐的時候,染衣人睡得正香,一隻蚊子飛了過來,叮在他的禿頭上面,津津有味地吸他的血。

他的兒子很愛自己的父親,是個孝順的年輕人。這會兒,他看到蚊子叮在父親頭上,不禁非常生氣。他用手指著蚊子狠狠罵道:「你這個下賤的壞蛋,竟然敢吸我父親的血!你等著,我一定要好好教訓你!」

他先準備用手去拍打蚊子,又轉念一想:手拍實在太輕,不能這麼便宜了蚊子!這樣尋思著,他走過去把洗衣服用的大木棒拿來,照準父親頭上的蚊子,掄起棒子,狠命地一棒打了過去。

結果蚊子馬上飛走了,沒有被打中,他父親卻被當場打死了。

打蚊子用巴掌就已足夠

了,而且十分有效,大木

棒不但沒用反而還幫倒

忙。所以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應該考慮它的功能是否與問題相適應,面對同一個問題,方法絕不是越強硬越好。

一旦用力過猛,還有可能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12笨人熬湯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笨人,他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動腦筋、不加思索,常常做出一些糊塗事來惹人家笑話。

有一次,他在家裏熬一鍋菜湯。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試試鹹淡合不合適,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湯出來嘗。這人喝了一點湯,咂了咂嘴巴,覺得似乎淡了一些,就隨手把裝着剩湯的木勺放到一邊,抓了一把鹽撒到鍋里。這時,鍋里的湯已經加上鹽了,而木勺里的湯還是原來的湯,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來的那勺湯來嘗。嘗過以後,他奇怪地摸了摸腦袋,又皺了皺眉頭,自言自語地說:「咦,明明加過鹽了,這鍋湯為什麼還是這麼淡呢?」

於是這個人就又抓了一把鹽放進鍋里,但他還是沒有覺察到自己究竟在哪裏出了差錯,仍舊還是去嘗勺里的湯。

勺里的湯自然還是淡的,他就又以為鍋里的鹽還是不夠,於是又往鍋里拚命加鹽。

就這樣,木勺里的湯始終沒有更換過,他也重複著嘗一口湯、往鍋里加一把鹽的過程,也不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一滿罐鹽經他這麼一折騰,已經見了底了,可他還撓著頭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天真是活見鬼了,為什麼鹽都快要加完了,鍋里的湯卻還是咸不起來呢?

這個笨人實在是辦了一件

傻事,通過沒有加鹽的湯

來評定加過鹽的湯。事物

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若總是通過相對僵化的局部來判斷全局的情況,又和這個笨人的錯誤有什麼兩樣呢?

13田忌賽馬

齊國的將軍田忌經常同齊威王賽馬。他們賽馬的規矩是:雙方各下賭注,比賽共設3局,兩勝以上為贏家。

然而每次比賽,田忌總是輸家。

這一天,田忌賽馬又輸給了齊威王。回家后,田忌把賽馬的事告訴了自己的高參孫臏。這孫臏是軍事家孫武的後代,飽讀兵書,深諳兵法,足智多謀,被龐涓謀害殘了雙腿。來到齊國后,很受田忌器重,被田忌尊為上賓。

孫臏聽了田忌談他賽馬總是失利的情況后,說:「下次賽馬你讓我前去觀戰。」

田忌非常高興。

又一次賽馬開始了。孫臏坐在賽馬場邊上,很有興趣地看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第一局,齊威王牽出自己的上馬,田忌也牽出了自己的上馬,結果跑下來,田忌的馬稍遜一籌。第二局,齊威王牽出了中馬,田忌也以自己的中馬與之相對。第二局跑完,田忌的中馬也慢了幾步而落後。第三局,兩邊都以下馬參賽,田忌的下馬又未能跑贏齊威王的馬。看完比賽回到家裏,孫臏對田忌說:「我看你們雙方的馬,若以上、中、下三等對等的比賽,你的馬都相應的差一點,但懸殊並不太大。下次賽馬你按我的意見辦,我保證你必勝無疑,你只管多下賭注就是了。」

這一天到了,田忌與齊威王的賽馬又開始了。第一局,齊威王出那頭健步如飛的上馬,孫臏卻讓田忌出下馬,一局比完,自然是田忌的馬落在後面。可是到第二局形勢就變了,齊威王出以中馬,田忌這邊對以上馬,結果田忌的馬跑在前面,贏了第二局。最後,齊威王剩下了最後一匹下馬,當然被田忌的中馬甩在了後面。這一次,田忌以兩勝一負而取得賽馬勝利。

由於田忌按孫臏的吩咐下了很大的賭注,一次就把以前輸給齊威王的都賺回來了不說,還略有盈餘。

田忌以前賽馬的辦法總是

一味硬拼,希望一局也不

要輸,結果因自己總體實

力差那麼一點,總是賽輸了。孫臏則巧妙運用自己的優勢,先讓掉一局,然後保存實力去確保后兩局的勝利,這樣便保證了整體的勝利。

14晏嬰使楚

春秋時代,齊國的晏嬰是一位很有才幹的國相。他第一次出使楚國的消息傳出后,楚王對身旁的謀士們說:「晏嬰在齊國是有名的能言善辯之人,現在要來楚國,我想當眾羞辱他一番,你們看有什麼好辦法呢?」於是他們商議出了一個壞主意。

這天,晏子如期而至,楚王設宴款待。當酒興正濃時,忽見兩個差役押著一個被縛之人來見楚王,楚王假裝不知地問道:「這人犯了什麼罪?」差役趕緊回答:「他是齊國人,到我們楚國來偷東西。」楚王於是回過頭去看着晏嬰,故作驚訝地說:「你們齊國人都喜歡偷東西嗎?」

晏嬰早已看出了楚王是在演戲,這時便站了起來,極其鄭重而嚴肅地對楚王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時就結橘,如果將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結的果實就變成又酸又苦的枳了。它們只是葉子長得十分相似而已,所結果實的味道卻大不相同。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是水土不同的緣故啊!眼下這個人在齊國時不偷盜,到了楚國后卻學會了偷盜,莫非是楚國的水土會使人變成盜賊么?」一席話噎得楚王尷尬極了,只好賠笑收場。

時隔不久,晏嬰又被派往楚國公幹。楚王沒有忘記上次宴會上的難堪,總想伺機報復。他知道晏嬰的身材十分矮小,於是就吩咐在城門旁邊另外鑿開一扇小門。當晏嬰到來之後,侍衛便讓他從小門進去,晏嬰見狀,立刻正色道:「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會從狗洞中爬進爬去。我今天是奉命出使楚國,難道也要從這狗洞中進去嗎?」侍衛們理屈詞窮,只好眼睜睜看着晏嬰從大門正中昂首闊步地進了城。

接着,晏嬰在拜見楚王時,楚王又用嘲諷的語調說:「齊國大概沒有多少人吧?」

晏嬰聞言,迅速予以糾正:「我們齊國僅都城臨淄就有居民七八千戶,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人人揮袖就可遮住太陽,個個灑汗即如空中落物,您怎麼能說齊國無人呢?」

楚王聽罷,進一步用挑釁的口吻發問:「既然齊國人多,為什麼總是派遣你這般矮小的角色作使臣呢?」

晏嬰對楚王的無禮早有思想準備,他冷笑了一下應道:「我們齊國派遣使臣的原則是視出使國的情況而定,對友好的國家就派好人去,如果出使國的國王粗野無禮,就派醜陋無才的人去。我在齊國是最醜陋無才的人,所以總是被派作出使楚國的使臣。」一席話再次使楚王無言以對,從此他再也不敢小看晏嬰和齊國了。

晏子使楚的故事說明:許

多自以為聰明的人,其實

是愚蠢透頂;一心想侮辱

他人的人,到頭來必然會使自己的尊嚴掃地。

15其父善游

一天,有個人走到江邊,老遠就看到一個漢子抱着一個嬰兒,正要把嬰兒拋到江里去。嬰兒大聲哭着、叫着,嚇得用雙手緊抓着漢子的衣襟掙扎著不放。

這時,圍上來一群人。有人指著那漢子問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那漢子說:「我要把他放到水裏去讓他自己游水。」

那些人都感到十分詫異。其中一個人指著漢子說:「這麼小的嬰兒怎麼會游水呢?把他一丟進水裏不就會沒命了嗎?」那漢子滿不在乎地說:「這個孩子的父親十分擅長游泳,水性很好,因此孩子的水性肯定也好。把他扔到江里去,我們正好可以欣賞小孩子游泳。」

聽了那漢子的話,人們都搖頭。其中有個人斥責漢子說:「你這人也太混賬了!他父親擅長游泳,這孩子難道也肯定擅長游泳嗎?我問,你父親擅長什麼?」

漢子回答說:「木匠。」

那人又問:「你也會木匠嗎?」漢子理直氣壯地回答說:「我也擅長木匠。」

那人問:「你生下來就擅長木匠嗎?」漢子說:「是長大後跟隨父親學的。」

那人說:「這就是了。你父親擅長木匠,你不可能生下來就會木匠,而是後來學的。你怎麼能要求這個嬰兒生下來就像他父親一樣會水呢?像你這樣辦事情,也真是太荒謬了!」

知識與技能是無法遺傳

的。一個人單純強調先天

智力和體能因素的作用,

而忽視後天刻苦學習的重要性,那是幼稚可笑的。

16扛竹竿進城

有一個魯國人扛着一根長長的竹竿進城去賣。當他走到城門口時便犯愁了,因為他想不出用什麼辦法將竹竿扛進城去。把竹竿豎起來進城門吧,竹竿比城門高出一截;把竹竿橫起來拿着走吧,竹竿比城門又寬出一截。他橫著、豎着比劃了半天,搞得滿頭大汗,就是進不了城門。

這時,一個老頭經過城門。他看見那人愁眉苦臉的樣子,非常自信地走過去對他說:「我雖然不是什麼聖人,但一生經歷的事情比你多。既然是竹竿長、城門小,你為什麼不把竹竿從中間截成兩段呢?那樣不就變成竹竿短、城門大,可以毫不費力地進城了嗎?」

拿竹竿的人聽了非常高興,說:「太好了。」

於是他找來鋸子,將竹竿鋸成兩段,然後進了城門。

可是,這個賣竹竿的人在城裏轉了一天,竹竿就是賣不出去。因為他沒想到,鋸短的竹竿雖然是扛進了城,但是由於其用途不大,無人問津,所以幾乎成了廢品。

這則寓言既諷刺了魯國人

的愚蠢可笑,更嘲笑了那

個自以為見多識廣、喜歡

亂出主意、好為人師的老頭。正是類似這老頭的一些人的瞎指點,使許多好事都辦糟了。

17暑天戴氈帽

從前有個人,辦事情很糊塗,從不動腦筋想一想,常做出些可笑的事情來。

有一次在暑天裏,天氣熱得厲害,太陽掛在天上,毒毒地炙烤著大地,一刻也不肯停息。知了扯開嗓子拚命地叫喚:「熱啊!熱啊!」給人們心中又添一分燥熱。這個糊塗人出門去辦事,這麼熱的天,他卻在頭上扣了一頂氈帽。

走在半道上,這個人熱得簡直不行了。渾身上下的衣服讓汗給浸了個透濕,頭上更是不停地往下滾豆大的汗珠,連眼睛都睜不開。這人一邊擦汗,一邊四下里看,看有沒有可以坐下來歇歇腳、乘乘涼的地方。忽然他遇到一棵大樹,趕忙過去在樹陰下乘涼。他想找樣東西扇扇風,摘了片樹葉,太小,不行;又抖抖衣服,衣服早濕透了,扇不起來。他一下子想起了什麼,一把摘下頭上的氈帽扇了起來,風果然大多了。

一個過路人問他說:「大熱天的,你戴頂氈帽,難道不覺得熱嗎?」他聽了,跟人家翻了一個白眼說道:「你懂什麼!今天如果沒有這頂帽子,我一定會熱死了!」

戴着氈帽才是感到熱的原

因,這個人只知道氈帽可

以當扇子扇風解暑,卻

沒想到不戴氈帽就用不着要扇子了。我們可不能學他弄不清事物的因果關係,否則就會顛倒對於利弊的判斷,做出蠢事。

18阿留看樹

愛做傻事的阿留有個要好的鄰居叫元素,特別喜愛柳樹。有一次,元素到市場上去,正碰上有人賣柳樹苗,綠油油水靈靈的,煞是惹人喜愛,禁不住買了幾棵帶回家去。

元素在屋后的空地上挖了幾個洞,將買來的柳樹苗全都栽了進去。栽好了以後,元素邊擦著汗,邊喜滋滋地欣賞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忽然他想到一件事,禁不住發起愁來。原來元素還有很多事要干,不可能成天守在樹苗旁,而鄰里那幾個頑皮的孩子太叫他不放心了,要是樹被他們弄壞了怎麼辦呢?他忽然想到了賦閑在家的阿留,對了,請阿留來幫忙看樹吧。

阿留看起樹來也真是負責,他搬了個板凳坐在樹苗旁邊,一步也不離開。

幾個孩子在附近守了好久,也不見阿留有走的意思,只好悻悻地走開了。

阿留可得意了:哈哈,你們沒辦法了吧。我看樹就是讓人放心!阿留看着看着,不知不覺太陽快落下去了,吃飯的時候到了。阿留的肚子餓得咕咕亂叫。回家吃飯啰!阿留剛想走,轉念一想:不行,我這一走,要是孩子們再來搗亂,不就沒人管了嗎?阿留思前想後,終於有了主意,他把樹苗一棵棵都拔了出來,找了個沒人的地方藏好。

「孩子們肯定找不到的。」阿留美美地想着,滿意地回去吃飯了。

樹苗雖沒被孩子們毀壞,

但卻逃脫不了乾死的厄

運。像這種思前不顧后的

做法,是不足取的。

19秦士好古

秦朝有個讀書人非常喜歡古物,即使價值十分昂貴也一定要求購。

有一天,有人帶來了一張破席子,親自上門對他說:「過去魯哀公向孔子詢問國事,就讓孔子坐在這張席子上。」他心裏非常高興,認為這席子很古,就用近郊的田地換了它。過了不久,又有一個人拿了一根舊拐杖來賣,對他說:「這是周太王逃難時所用過的拐杖,它比孔子坐過的那席子要早幾百年,您用什麼來報償我呢?」他就把家裏所有的資金給了那人。又過了一陣,又有人拿來了一隻快腐爛的木碗對這好古的讀書人說:「那席子和拐杖還不算很古,我這隻碗是夏朝時造的,比孔子和周太王時要古得多。」讀書人也深信不疑,就把家中所有的東西都給了這人。

三件古物都得到了,可是田地、資金和家產都已失去,無法解決衣食問題。於是,他披上哀公時的破席子,拄著周太王的拐杖,拿着夏朝時造的碗,到街上去乞討,說:「哪位做好事的施主啊,如果有姜子牙鑄造的錢幣的話,請賜一文給我吧!」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盲目

好古或者崇洋都是不可取

的。如果僅僅為好古而

好古,為崇洋而崇洋,不考慮自身的實際需要,就會出現拿着寶物討飯吃的悲劇。

20愚才酸甜蠢才澀

從前有兄弟二人,弟弟在小時候生過一場大病,發高熱熱壞了腦子,說話做事都有些冒傻氣。

有一次,兄弟兩人要到一位前輩家裏去拜訪。臨行前,哥哥囑咐弟弟說:「這次啊,你跟着我到人家府上去做客,千萬不要再犯傻了,不然,會叫人笑話。進門見了人要作揖說:『伯父好!』走的時候再作揖說:『伯父再會!』除此之外,就不要再輕易開口說話了。」弟弟滿口答應說:「我知道了,放心吧哥哥。」

兄弟倆來到這位前輩的家中,進了門,見過主人。弟弟彬彬有禮地向主人作了個揖,說:「伯父好!」主人連聲稱讚:「好懂事的孩子!」哥哥看在眼裏,喜在心裏,暗想:弟弟果然長進了許多。

寒暄一番后,兄弟倆坐了下來,主人一邊和他們說話,一邊吩咐僕人把茶水和果品端上來。僕人端來了茶和一盤蟠桃干。弟弟看了看蟠桃干,便用手推著問哥哥:「這是什麼東西呀?」哥哥一瞧,生氣了:這麼普通的東西你都不認識,難道是存心在別人面前丟我的臉嗎?這麼想着,就沒好氣地對弟弟說:「愚才!」過了一會兒,僕人又端來一盤橄欖。弟弟又盯着橄欖端詳了許久,好奇地問:「哥,這又是什麼呢?」哥哥更生氣了:你這小子,忘了我是怎麼教你的嗎?於是不耐煩地罵了句:「蠢才!」

終於該告辭了,主人把兄弟倆送到大門口,客氣道:「招待不周,請多原諒。」這會兒,弟弟開口了:「招待得還可以。只是剛才吃的第一個愚才,雖然有些酸,但還有甜味,那第二個蠢才,就全是澀的了!」主人聽得目瞪口呆,哥哥又惱又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這位弟弟的頭腦過於簡

單,他將哥哥的氣話當成

了知識,並且機械地搬

用,結果當然會令人啼笑皆非。

21造父學駕車

造父是古代的駕車能手,他在剛開始向泰豆氏學習駕車時,對老師十分謙恭有禮貌。可是3年過去了,泰豆氏什麼技術也沒教給他,造父仍然執弟子禮,絲毫不怠。這時,泰豆氏才對造父說:「古詩中說過:擅長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學會編織簸箕;擅長冶金煉鐵的能人,一定要先學會縫接皮襖。你要學駕車的技術,首先要跟我學快步走。

如果你走路能像我這樣快了,你才可以手執6根韁繩,駕馭6匹馬拉的大車。」

造父趕緊說:「我保證一切按老師的教導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豎起了一根根的木樁,鋪成了一條窄窄的僅可立足的道路。老師首先踩在這些木樁上,來回疾走,快步如飛,從不失足跌下。造父照着老師的示範去刻苦練習,僅用了3天時間,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領。

泰豆氏檢查了造父的學習成績后,不禁讚歎道:「你是多麼機敏靈活啊,竟能這樣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學習駕車的人都應當像你這樣。從前你走路是得力於腳,同時受着心的支配;現在你要用這個原理去駕車,為了使6匹馬走得整齊劃一,就必須掌握好韁繩和嚼口,使馬走得緩急適度,互相配合,恰到好處。你只有在內心真正領會和掌握了這個原理,同時通過調試適應了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駕車時進退合乎標準,轉彎合乎規矩,即使跑很遠的路也尚有餘力。真正掌握了駕車技術的人,應當是雙手熟練地握緊韁繩,全靠心的指揮,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趕;內心悠閑放鬆,身體端坐正直,6根韁繩不亂,24隻馬蹄落地不差分毫,進退旋轉樣樣合於節拍,如果駕車達到了這樣的境界,車道的寬窄只要能容下車輪和馬蹄也就夠了,無論道路險峻與平坦,對駕車人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這些,就是我的全部駕車技術,你可要好好地記住它!」

泰豆氏在這裏強調了苦練

基本功的極端重要性。要

學會一門高超的技術,必

須掌握過硬的基本功,然後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學習駕車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應當這樣。

22蘭子獻技

古代,人們將那些身懷絕技雲遊四方的人叫「蘭子」。宋國有一個走江湖賣藝的蘭子,憑着他所懷有的絕技求見宋王宋元君,以期得到宋元君的重用。

宋元君接見了他,並讓他當眾表演技藝。

只見這個蘭子用兩根比身體長一倍的木棍綁在小腿上,邊走邊跑,同時手裏還耍弄著7把寶劍。他一邊用右手接連地向空中拋出寶劍,一邊用左手準確無誤地去接不斷下落的劍。7把明晃晃的寶劍在他手上從左到右有條不紊地輪番而過,而空中則總有5把寶劍像一個輪迴的光圈那樣飄然飛舞。宋元君看了這令人眼花繚亂的絕技,非常吃驚,他連聲喝彩道:「妙!妙!」旁邊圍觀的人也無不拍手叫絕。宋元君十分開心,馬上叫人賞賜給這個賣藝人金銀玉帛。

不久,又有一個會耍「燕戲」的蘭子,聽說了宋元君賞賜耍劍藝人金銀的事,便前去求見宋元君。這一回,宋元君卻不但毫無興趣,而且大怒說:「先前那個有絕技的人來求見我,正好碰上我心情好,雖然他的技藝毫無用處,但是我仍然賞了他金銀玉帛。今天這個蘭子一定是聽說了那件事才來求我看他表演的。這不明明是為貪財而獻技、希望向我討賞的嗎?這種人實在可氣!」

於是宋元君命人把那個會「燕戲」

的蘭子抓了起來。宋元君本來打算殺了那個人,後來又覺得他並無什麼大的罪過,只把他關了一個月就放了。

一個只憑自己的喜怒來決

定人的價值的昏君,在處

理國家大事上必定是沒有

原則的。如果憑一件偶然的事情,就以為他「識才」,那也是愚蠢的。當然,如果一味跟風而不去了解情況就去「獻技」,也是不好的!

23善解疙瘩

魯國有一個鄉下人,送給宋元君兩個用繩子結成的疙瘩,並說希望能有解開疙瘩的人。

於是,宋元君向全國下令說:「凡是聰明的人、有技巧的人,都來解這兩個疙瘩。」

宋元君的命令引來了國內的能工巧匠和許多腦瓜子靈活的人。他們紛紛進宮解這兩個疙瘩,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能夠解開。他們只好搖搖頭,無可奈何地離去。

有一個叫倪說的人,不但學識豐富、智慧非凡,就連他的弟子,也很了不起。他的一個弟子對老師說:「讓我前去一試,行嗎?」

倪說信任地點點頭,示意他去。

這個弟子拜見宋元君,宋元君叫左右拿出繩疙瘩讓他解。只見他將兩個疙瘩打量一番,拿起其中一個,雙手飛快地翻動,終於將疙瘩解開了。周圍觀看的人發出一片叫好聲,宋元君也十分欣賞他的能幹聰明。

第二個疙瘩還擺在案上沒動靜。宋元君示意倪說的這個弟子繼續解第二個疙瘩。可是這個弟子十分肯定地說:「不是我不能解開這個疙瘩,而是這疙瘩本來就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宋元君將信將疑,於是派人找來了那個魯國人,把倪說弟子的答案說給他聽。

那個魯國人聽了,十分驚訝地說:「妙呀!的確是這樣的,擺在案上的這個疙瘩是個沒解的疙瘩。這是我親手編製出來的,它沒法解開,這一點,只有我知道,而倪說的弟子沒有親眼見我編製這個疙瘩,卻能看出它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說明他的智慧是遠遠超過我的。」

天下人只知道就疙瘩解疙

瘩,而不去用腦筋推敲疙

瘩形成的原因,所以往往

會碰到死結,解來解去,連一個疙瘩也解不開。這則寓言提醒我們,要像倪說的弟子那樣用分析的眼光,區別對待不同性質的事物,這樣才能繞過障礙,抓住關鍵,克服困難,順利地解開自己工作中一個又一個的「疙瘩」;同時也要注意從實際出發,避免死鑽牛角尖。

24曹沖稱象

三國時候,魏王曹操有個小兒子,名字叫作曹沖。曹沖自幼聰明伶俐、智慧過人,深得曹操的寵愛。曹沖做事愛開動腦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歲的年紀,就可以想出辦法來解決一些連大人都束手無策的問題。

有一天,吳王孫權派人給曹操送來了一頭大象作為禮物。北方是沒有大象的,曹操第一次見到這樣的龐然大物,心下很是好奇,就問送大象來的人說:「這頭大象究竟有多重呢?」來人回答:「鄙國從來沒有稱過大象,也沒有辦法稱,所以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早就聽說魏王才略過人,手下謀士眾多,個個都智慧超群,請您想個辦法稱稱大象的重量,也讓我等領教一下北方大國的風範。」

曹操頓時明白這是孫權給他出的一道難題,他可絕對不能丟這個面子,讓國威受損。於是他召集群臣,傳令下去:能稱出大象的重量的人,重重有賞。大家都絞盡了腦汁,苦苦思索。有人說要做一桿大稈,曹操反駁說就是做出來了,也沒有人能提得動啊。有人說要把大象鋸成一塊塊地零稱,曹操斥責說怎麼可能把吳國送的禮物毀壞成這樣呢。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就是沒人想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就在大夥兒都一籌莫展之際,小曹沖忽然走到曹操身邊說道:「父王別着急,我有辦法,我們可以先把大象牽到船上,在船幫齊水處作個記號,再將大象牽走,把石頭運到船上去,一直到船到達先前作的記號為止,這時石頭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後,我們再把石頭分別稱一稱,把這些重量加起來,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嗎?」

曹操聽了大喜,眾人也對曹沖的聰慧讚嘆不已。就這樣,大象的重量終於被稱出來了。

兩千多年前,幼小的曹沖

就有這樣驚人的智慧,怎

不叫人稱讚。這個故事啟

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事要多動腦筋,經常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使人變得越來越聰明。

25書獃子趕雞

有個書獃子一天到晚只會呆在家裏看書,什麼事也不會幹,整天依賴妻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這天黃昏,妻子在地里幹完活回家,只見自家的雞子還沒有歸窩。她自己要忙着做飯,沒工夫去張羅趕雞,就對丈夫說:「我做飯,你去幫我把雞都趕進窩去。」

丈夫答應了。他放下書本跑到外面,去將自家的雞趕回家。

書獃子看到自家那幾隻雞,連忙上去一陣使勁猛趕,結果那幾隻雞嚇得驚慌失措,亂飛亂竄;書獃子只好停下來朝雞揚起手慢慢示意,於是那雞又停在那裏東瞧西望。等那幾隻雞剛剛安定下來,要向北面走去,書獃子趕忙上前將雞攔住,雞嚇得一掉頭又朝南邊跑去,書獃子急了,又趕到雞前將雞攔住,雞又重新掉頭朝北跑去。就這樣,他靠近雞時,雞嚇得到處撲騰,他遠離雞時,雞又停住不走。折騰到天都黑下來了,還有3隻雞依然沒趕回窩。

妻子做好了飯,還不見丈夫趕雞回家。她出屋一看,書獃子站在那裏正顯出無可奈何的樣子,額上還淌著汗。

妻子很是生氣,教他說:「應該這樣趕雞:在雞安閑的時候慢慢靠近它;如果它驚恐不安,你就扔點食物去引誘它。

不能像你這樣簡單粗暴地亂趕一氣,要慢慢引誘著趕。你盡量把雞趕到熟悉的路上,讓它慢慢安定下來,它自然而然就會直奔回窩了。這才是最好的趕雞方法。」

書獃子恍然有所悟,說:「想不到趕雞也有學問,怎麼書本上就見不到呢?」

這個書獃子只會讀死書,

書本以外的東西一無所

知。其實做任何事情都

有它的方法和規律,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只憑想像蠻幹,那就難以把事情做好。趕雞也是一樣的道理。

26笨人撈豆

隋朝時候有個人,他用大車拉了一車黑豆上京城去賣。這個人吃力地拉着車走啊走啊,到了灞頭,他一不小心踏上了一個土坷垃絆了一跤。這下子不好了,他身後的車也失去了平衡,翻倒在地。那滿滿一車黑豆也全部被倒進了水裏。他從地上爬起來,看着水裏的黑豆發愁了:這麼多豆,一個人要撈到什麼時候啊!想了一會兒,他決定回家去,叫家裏人來幫他一塊兒撈豆子。於是他不再多考慮,撇下車和豆子就走了。

這人剛一走,灞頭上的人議論開了:「他這一去還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呢,這麼多豆讓水沖走了多可惜,不如我們拿回去吧。」於是大家一起動手,吵吵嚷嚷地撈豆子,不一會兒就全給撈走了,一顆也沒留下。

不久以後,那個運豆的人回到了翻車的地方。水裏有上千隻蝌蚪在追逐嬉戲。這人以為這就是他的豆子,想要下水去撈出來。剛一下去,蝌蚪知道有人來了,轉瞬間就全都游散了。這個人奇怪極了,獃獃地站了半天,怎麼也想不明白。他嘆著氣自言自語地說:「黑豆啊黑豆,就算你不認識我了,離開我跑開了,我怎麼會也不認識你了呢?——怎麼你忽然間就多出了一條尾巴!」

這個笨人判斷事物總是想

當然,卻不根據事實來作

科學的分析,自然也就無

法知道事情的真相。這樣辦事情當然是不能成功的。這就教育我們不能用一層不變的思想來考慮問題,不然終究會釀成大錯。

五、真假篇

01各有所長

甘戊出使齊國,前去遊說齊王,走了幾天來到一條大河邊,甘戊無法向前,他只好求助於船夫。

船夫划著船靠近岸邊,見甘戊一副士人打扮,便問:「你要過河去幹什麼?」

甘戊說:「我要到齊國去,替我的國君遊說齊王。」

船夫滿不在乎地指著河水說:「這條河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縫隙而已,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過去,您怎麼能替國君充當說客呢?」

甘戊反駁船夫說:「您說的並不對呀。您不了解世上的萬事萬物,它們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規律,各有各的長處,也各有各的短處。比方說,兢兢業業的人忠厚老實,他可以輔佐君王,但卻不能替君王帶兵打仗;千里馬日行千里,為天下騎士所看重,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內捕捉老鼠,那它還不如一隻小貓頂用。寶劍幹將,是天下少有的寶物,它鋒利無比削鐵如泥,可是給木匠拿去砍木頭的話,它還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頭。就像你我,要說掄槳划船,在江上行駛,我的確遠遠比不上你;可是若論出使大小國家,遊說各國君主,你能跟我比嗎?」

船夫聽了甘戊一席話,頓時無言以對,也似乎長了不少知識。他心悅誠服地請甘戊上船,送甘戊過河。

若只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指

責別人的短處,那就太片

面了,豈不知「術業有專

攻」。

02披上虎皮的羊

有一隻山羊,在森林裏與那些跟它一樣弱小的動物們生活在一起。平時它們都集體外出,走路都格外小心,就連吃草的時候也還得隨時東張西望,提心弔膽地警惕著猛獸的侵襲。山羊覺得自己活得太委屈了,自己要是能像虎豹那樣威風該多好。

一次,山羊獨自走到森林邊上,忽然發現地上有一張虎皮,也不知是哪一位獵人丟下的。開始,山羊還有些害怕,不敢上前去撿這張虎皮。幾經猶豫后,山羊壯了壯膽,拾起了虎皮,它覺得挺有趣的。突然它靈機一動:要是我穿上這身虎皮,不也會很威風嗎?誰會發現我是一隻假虎呢?於是,山羊把虎皮披在自己身上,在森林裏走着。

當山羊走到自己的住地的時候,那些和自己一樣弱小的動物突然看到「老虎」來了,都嚇得跑的跑、躲的躲,四處逃竄。山羊見此情景,心裏覺得自己果然很了不起。現在,自己再也不用提心弔膽地過日子了,山羊一邊這樣想着,一邊向一片草地走去。

山羊停在草地上,原來那些夥伴都不認識它了,一個個離它遠遠的。於是,披着虎皮的山羊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吃起草來。

正當山羊香噴噴嚼著青草的時候,突然一隻豺狼朝它走來。披着虎皮的山羊猛地嚇得渾身顫抖起來,連那隻已停下腳步遲疑不前的豺狼都有些莫名其妙。是豺狼已看出來這是一隻假虎嗎?

顯然不是。只是羊自己清楚自己的底細,它一輩子都怕成為豺狼虎豹的口中食,一見到這些猛獸就會膽戰心驚,以至於它此刻根本就忘了自己還披着老虎皮。

所以說,徒有虛假外表而

無真正本領的人,是經不

住實際檢驗的,一旦讓他

們面對考驗,空虛的內心很快便使他們敗下陣來。

03楚人渡河

楚國人準備偷襲宋國,進軍的線路是打算渡過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國人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一舉獲勝。

楚國經過周密謀划,先派人到澭河邊測量好水的深淺,並在水淺的地方設置了標記,以便偷襲宋國的大部隊能沿着標記順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漲,而楚國人並不知道這個情況。部隊在經過澭河的時候依然照着原來作的標記渡河。加上又是夜間,結果,士兵、馬匹大批地進入深水、漩渦,使楚軍措手不及。他們被湍急的澭河水攪得人仰馬翻、驚駭不已。漆黑中,澭水裏人喊馬嘶、一片混亂,簡直像數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

就這樣,楚國軍隊被淹死1000多人,僥倖沒死的也無法前進,只好無功而返。

先前,楚國人在設置標記的時候,當然是正確的。如果河水不漲,他們是可以依照標記渡河的。可是後來,情況變了,由於河水暴漲,水位升高了許多,而楚國人在不了解變化的情況下仍按原來的線路渡河,當然只能慘敗。

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人

的認識也應該隨着客觀情

況的發展變化而變化。

人們必須隨時根據新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否則就會吃虧、跌跤。

04澄子奪黑衣

宋國人澄子不知在什麼地方丟失了一件黑布做的上衣。他跑上大路沿途尋找,到處都找不着那件黑衣。

蝕財的痛惜化為一股氣惱,他一邊走,一邊捉摸著要想出一種辦法來補救丟失一件上衣的損失。碰巧這時迎面走來一位身穿黑色上衣的婦人。澄子不由分說地將她一把抓住。他一面拉扯那婦人的衣裳,欲取其衣,一面狠狠地說道:「剛才我丟失的黑衣,原來在你這裏!」那婦人被這光天化日之下突如其來的攔路行兇舉動嚇懵了。她急忙對澄子解釋道:「這件衣裳是我親手紡的線、織的布,親手剪裁、縫製而成的。

它的長短、大小正合我身。雖然您丟的也是一件黑衣,但是並不是這一件呀!」那婦人的聲音聽起來顯得有一些柔弱、哀憐。但是她如泣如訴吐出的一字一句里所含的分量,使澄子心裏怔了一下。如果把一個小女子的衣裳說成是自己的,扒下來后,自己卻穿不上豈不荒唐?於是他立刻轉了一個話題,但是仍然氣勢洶洶地說:「我丟失的是一件夾衣,而你身上穿的這件是單衣。你用一件單衣抵我一件夾衣,難道還不便宜嗎?」

任何時候都要尊重事實,

不論如何狡詐詭辯,事實

總是不能歪曲的。從另一

個側面也說明,壞人總是有足夠的歪理來維護自己的謬論的。

05曾參殺人

在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家鄉費邑,有一個與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參的人。有一天他在外鄉殺了人。頃刻間,一股「曾參殺了人」的風聞便席捲了曾子的家鄉。

第一個向曾子的母親報告情況的是曾家的一個鄰人,那人沒有親眼看見殺人兇手。他是在案發以後,從一個目擊者那裏得知兇手名叫曾參的。當那個鄰人把「曾參殺了人」的消息告訴曾子的母親時,並沒有引起預想的那種反應。

曾子的母親一向引以為驕傲的正是這個兒子。他是儒家聖人孔子的好學生,怎麼會幹傷天害理的事呢?曾母聽了鄰人的話,不驚不憂。她一邊安之若素、有條不紊地織著布,一邊斬釘截鐵地對那個鄰人說:「我的兒子是不會去殺人的。」

沒隔多久,又有一個人跑到曾子的母親面前說:「曾參真的在外面殺了人。」曾子的母親仍然不去理會這句話。她還是坐在那裏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線,照常織著自己的布。

又過了一會兒,第三個報信的人跑來對曾母說:「現在外面議論紛紛,大家都說曾參的確殺了人。」曾母聽到這裏,心裏驟然緊張起來。她害怕這種人命關天的事情要株連親眷,因此顧不得打聽兒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關緊院門,端起梯子,越牆從僻靜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對兒子的了解、信任而論,「曾參殺了人」的說法在曾子的母親面前是沒有市場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確實的說法,如果說的人很多,也會動搖一個慈母對自己賢德的兒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是可怕的。

我們應該根據確切的事實

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問

題,而不要輕易地去相信

一些流言。

06獻鳩放生

古來有句俗話:「行善積德」。這句話是勸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災荒年間,有些殷實人家為救那些饑寒交迫的災民免於餓死,捐米賑災,皆為積德之舉。太平年間,將魚、龜放游到江河水池,將鳥放飛到大自然,叫「放生」,皆為積善之行。後來,有人在大年初一這天,把捉來的鳥雀放生,名之曰「愛生靈」。

春秋時期,晉國建都邯鄲。晉國有一個勢焰熏天的大臣趙簡子,他就喜歡在過年時讓老百姓替他捉斑鳩鳥送到他府中,讓他放生。

大年初一這天,邯鄲地方的老百姓能夠破例地紛紛擁進趙簡子的府第,他們都是來向趙簡子進獻斑鳩,好讓趙簡子放生的。趙簡子非常高興,對他們一個個都發給很優厚的賞賜。初一這天,從早到晚進獻斑鳩的人絡繹不絕。

趙簡子的門客在一旁站了很久,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趙簡子回答說:「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對生靈的愛護,有仁慈之心嘛!」門客接着說:「您對生靈有如此的仁慈之心,這是難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過沒有:如果全國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鳩去放生,從而對斑鳩爭先恐後地你追我捕,其結果被打死打傷的斑鳩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鳩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現在,您獎勵老百姓捕捉這許多的斑鳩送給您,您再放生,那麼大人您給斑鳩的仁慈確實還不能抵償您對它們人為地造成的災禍哩!」

趙簡子聽了門客的一席話,背着雙手在府門裏踱來踱去,仔細地思考了一陣子,默默地點了點頭說:「對的。」

某些人只講形式,不講效

果,沽名釣譽,假仁假義

的偽善行為是不足取的。

真正的善行是從根本上來杜絕殺戮。

07畫鬼最易

春秋時期有一個很高明的畫家,這天被請來為齊王畫像。畫像過程中,齊王問畫家:「比較起來,什麼東西最難畫呢?」

畫家回答說:「活動的狗與馬,都是最難畫的,我也畫得不怎麼好。」

齊王又問道:「那什麼東西最容易畫呢?」

畫家說:「畫鬼最容易。」

「為什麼呢?」

「因為狗與馬這些東西人們都熟

悉,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只要畫錯哪怕一點點,都會被人發現而指出毛病,所以難畫,特別是動態中的狗與馬難畫,因為既有形又不定形。至於鬼呢,誰也沒見過,沒有確定的形體,也沒有明確的相貌,那就可以由我隨便畫,想怎樣畫就怎樣畫,畫出來后,誰也不能證明它不像鬼,所以畫鬼是很容易的,不費什麼神。」

如果沒有具體的客觀標

准,就會容易使人「弄虛

作假」和「投機取巧」。

唯心論最省力,因為它不受客觀實際檢驗,可以瞎說一氣,而唯物論則要接受客觀實際的檢驗,所以很費工夫。

08魯國少人才

魯哀公對拜見他的莊子深有感慨地說:「咱魯國儒士很多,唯獨缺少像先生這樣從事道術的人才。」

莊子聽了魯君的判斷,卻不以為然地持否定態度:「別說從事道術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魯哀公反問莊子:

「你看全魯國的臣民幾乎都穿戴儒者服裝,能說魯國少儒士嗎?」

莊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魯國的所見所聞:

「我聽說在儒士中,頭戴圓形禮帽的通曉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絲帶系玉玦的,遇事清醒果斷。」莊子見魯王認真聽着,接着表示自己的見解:「其實那些造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著儒裝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實學。」

他向魯王建議:「您如果認為我判斷得不正確,可以在全國範圍發佈命令,宣佈旨意,凡沒有真才實學的冒牌儒士穿儒服的一律問斬!」

魯哀公採納了莊子的諫言,在全國張貼命令。不過5天,魯國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見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獨有一男子漢,穿戴儒裝立於國宮門前。魯哀公聞訊立即傳旨召見。魯哀公見來者儀態不俗,用國家大事考問他,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千變萬化,對方對答如流,思維敏捷,果然是位飽學之士。

莊子了解到魯國在下達命令后,僅有一位儒士被國君召進宮,敢於回答問題。於是他發表自己的看法:「以魯國之大,舉國上下僅只一名儒士,能說人才濟濟嗎?」

真才實學不是靠衣着來裝

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實

質。一種思想、學說或職

業吃香與流行后,就會有人弄虛作假,附庸風雅,藉以謀取私利。

09假博學出洋相

從前魏地有個人,素以博學多識而著稱。很多奇物古玩,據說只要他看一眼就能知道是什麼朝代的什麼器具,並且解說得頭頭是道,大家都很佩服他,他自己也常常引以為自豪。

一天,他去河邊散步,不小心踢到一件硬東西,把腳碰痛了。他恨恨地一邊揉腳一邊四下張望,原來是一件銅器。他頓時忘了腳疼,拾起來細細察看。這件銅器的形狀像一個酒杯,兩邊還各有一個孔,上面刻的花紋光彩奪口,儼然是一件珍稀的古董。

魏人得了這樣的寶貝非常高興,決定大宴賓客慶賀一番。他擺下酒席,請來了眾多親朋好友,對大家說:「我最近得到一個夏商時期的器物,現在拿出來讓大夥兒賞玩賞玩。」於是他小心地將那銅器取出,斟滿了酒,敬獻給各位賓客。大家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都裝出懂行的樣子交口稱讚不已,恭喜主人得了一件寶物。可是賓主歡飲還不到一輪,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有個從仇山來的人一見到魏人用來盛酒的銅器,就驚愕地問:「你從什麼地方得到的這東西?這是一個銅護襠,是角抵的人用來保護生殖器的。」這一來,舉座嘩然,魏人羞愧萬分,立刻把銅器扔了,不敢再看一眼。

無獨有偶。楚邱地方有個文人,其博學多識的名聲並不亞於魏人。一天,他得了一個形狀像馬的古物,造得十分精緻,頸毛與尾巴俱全,只是背部有個洞。楚邱文人怎麼也想不出它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就到處打聽,可是問遍了街坊遠近許多人,都沒一個人認識這是什麼東西。只有一個號稱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人聽到消息后找上門來,研究了一番這古物,然後慢條斯理地說:「古代有犧牛形狀的酒杯,也有大象形狀的酒杯,這個東西大概是馬形酒杯吧?」

楚邱文人一聽大喜,把它裝進匣子收藏起來,每當設宴款待貴客時,就拿出來盛酒。

有一次,仇山人偶然經過這個楚邱文人家,看到他用這個東西盛酒,便驚愕地說:「你從什麼地方得到的這個東西?這是尿壺呀,也就是那些貴婦人所說的『獸子』,怎麼可以用來作酒杯呢?」楚邱文人聽了這話,臉噌地一下紅到了耳朵根,羞慚得恨不得立刻在地上挖個洞鑽進去,趕緊把那古物扔得遠遠的,像魏人一樣不敢再看。世上的人為此全都嘲笑他。

明明不學無術,卻偏要裝

作博學多識的人,最終只

能自欺欺人,出盡洋相。

所以,大智若愚,即使炫耀也要建立在真才實學的基礎之上。

10藥商競富

有三個從外地來的商人都在同一個集市上賣藥材。第一位藥材商專門從產地購進貨真質優的上等藥材,根據進價定售價,差價不大,從不謀取暴利。按理說,這種誠實商人應該先富起來,可他的生意蕭條,鋪面冷清,只有少數知根底的人來買他的葯,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第二位藥材商對質優質劣的藥材都收購進來,售價隨顧客的意願而定,出價高就給優等品,出價低就給劣等貨。

因為選擇餘地較大,利潤有大有小,所以生意總的說來還比較好,綜合效益還比較可觀。於是,兩年以後,這位藥商成了一名殷實的小財主。

第三位藥材商則專門去大量收購價廉質劣的藥材,然後略作加工,再換上精美的包裝,儼然是一種名牌精品的派頭,可售價並不比另兩家高多少,有時顧客還價或者多添加一點的要求往往也能得到滿足。因為「一個便宜三個愛」,外觀也挺有檔次,經營也靈活,所以許多人都爭先恐後地來買葯,生意總是特別興隆,從不愁銷路。不到兩年,這位商人大發起來,成了遠近聞名的一個大富翁。

不同的經營之道有不同的

結果。第一位藥商可貴,

第二位藥商可嘆,第三位

藥商則可恥。不僅在經營,而且在其他方面都應當一要誠實、二要靈活、三要不斷改進。

11假秀才招打

有一戶有錢的人家,生了個兒子,從小沒讀什麼書,骨子裏粗俗不堪,卻偏偏愛裝成個文人雅士。

一次,這人要到衙門去遞狀子,以便追回人家欠他的債務。他心想,如果縣官看自己是個知書達理的人,肯定會站在自己這一邊,打贏官司就會容易多了。於是他對縣官謊稱自己是秀才。

縣官見他跪在地上,仔仔細細地打量了好久,心中疑雲頓生。縣宮想:這個人獐頭鼠目,形象猥瑣,言語也粗俗得很,哪裏像個秀才呢?接着又轉念一想:人家都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也不能妄下判斷。對了,我來考他一考吧,看他是否貨真價實。

主意打定,縣官便開口問他說:「既然你是秀才,那你且先說說『桓公殺子糾』這一章應該怎麼講?」這個人哪裏知道縣官是在考他《論語》裏的句子呢,一聽這話,大驚失色,渾身嚇得直抖,心想:完了,出了人命案子了,老爺怎麼偏偏問我呢?難道是懷疑我跟這樁命案有什麼牽連嗎?於是他磕頭如搗蒜,連聲大叫道:「青天大老爺,我冤枉啊,小人確實不知道其中的實情啊,老爺明察!」

縣官聽了,又好氣又好笑,低聲自語道:「果然是個冒牌貨,竟敢騙到我的頭上來了!」接着就命令手下的衙役把這人按倒在地,重打20大板,直打得他皮開肉綻,哭爹叫娘。

這人一瘸一拐地出了衙門,對他的僕人說:「這位縣官太不講理了,硬說我阿公打死了翁小九,把我打了20大板。」僕人問明是怎麼回事後,就對他說:「這是書上的話呀,你姑且答應他,說你略知一二不就應付過去了嗎?」這人一聽,趕緊拚命搖頭說:「哎呀呀,你可別再害我了,我連叫不知情都還被他打了20大板,如果說知道,那豈不是要抓我去償命嗎?」

所以說,該是什麼就是什

么,像這樣假充內行,到

處招搖撞騙的人,一遇到

動真格的場合,沒有不露餡出醜的。

六、美醜篇

01疥瘡的美德

從前,有個叫陳大卿的人得了疥瘡病,整天癢得他坐卧不安,別人也不大敢接近他。

一天,他的上司碰到了他,見他那副模樣,便笑話他說:「你可真舒服呀!」

陳大卿正兒八經地說:「你別譏笑我。我這病可有五種美德,是其他的病所遠遠趕不上的呢。」

上司說:「哪五種美德?」

陳大卿說:「仁、義、禮、智、信,它都具備。」

上司問:「此話怎講?」

陳大卿不緊不慢地說道:「你看,這疥瘡不生在臉上,它為我保全了面子,這是仁;誰只要一接觸到它,它便毫不吝嗇地給予別人,傳染迅速,這是義呀;它常常奇癢難耐,引得人叉開手指去抓、去撓,這是講禮呀;它不生在別處,專揀關節縫裏長,撲朔迷離,不大好捉摸,這可是它的智;每隔一段時間,它便定時發癢,總在那幾個時間來,不偏不離,這便是信。您說,這不正是它的五種美德嗎?」

上司所了陳大卿這些話后,也哈哈大笑起來。

陳大卿與上司的對話,其

實是對封建統治階級所鼓

吹的「仁、義、禮、智、

信」的諷刺,認為那不過是像疥瘡一樣的病症!

02無價之寶

有一天,西域來了一個經商的人將珠寶拿到集市上出售。這些珠寶琳琅滿目,全都價值不菲。特別是其中有一顆名叫「珊」的寶珠更是引人注目。它的顏色純正赤紅,就像是硃紅色的櫻桃一般,直徑有三四厘米,價值高達數十萬錢以上,引來了許多人圍觀,大家都嘖嘖稱奇,讚歎道:「這可真是寶貝啊!」

恰好龍門子這天也來逛集市,見了好多人圍着什麼議論紛紛,便也帶着弟子擠進了人群。龍門子仔仔細細地瞧了瞧寶珠,開口問道:「珊可以拿來填飽肚子嗎?」商人回答說:「不行。」

龍門子又問:「那它可以治病嗎?」商人又回答說:「不行。」龍門子接着問:「那能夠驅除災禍嗎?」商人還是回答:「不能。」「那能使人孝悌嗎?」回答仍是「不能」。龍門子說道:「真奇怪,這顆珠子什麼用都沒有,價錢卻超過了數十萬,這是為什麼呢?」商人告訴他:「這是因為它產在很遠很遠沒有人煙的地方,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歷經不少艱險,吃不少苦頭,好不容易才能得到它,它是非常稀罕的寶貝啊!」龍門子聽了,只是笑了一笑,什麼也沒說便離開了。

龍門子的弟子鄭淵對老師的問話很不解,不禁向他請教。龍門子便教導他說:「古人曾經說過,黃金雖然是重寶,但是人生吞了它就會死,就是它的粉末掉進人的眼睛裏也會致瞎。我已經很久不去追求這些寶貝了,但是我身上也有貴重的寶貝,它的價值絕不只值數十萬,而且水不能淹沒它,火也燒毀不了它,風吹日晒全都絲毫無法損壞它。

用它可以使天下安定;不用它則可以使我自身舒適安然。人們對這樣的至寶不知道朝夕去追求,卻把尋求珠寶當作唯一要緊的事,這豈不是捨近求遠嗎?看來人心已死了很久了!」

龍門子所說的「至寶」,

就是指人們自身的美德。

只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完

美的精神生活,才是真正值得人們去追求的無價之寶。

03齊王嫁女

有一個名叫吐的人,經營宰牛賣肉的生意,由於他聰明機靈,經營有方,因此生意做得還算紅火。

一天,齊王派人找到吐,那人對吐說:「齊王準備了豐厚的嫁妝,打算把女兒嫁給你做妻子,這可是大好事呀!」

吐聽了,並沒有受寵若驚,而是連連擺手說:「哎呀,不行啊。我身體有病,不能娶妻。」

那人很不理解地走了。

後來,吐的朋友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奇怪,吐怎麼這麼傻呢?於是跑去勸吐說:「你這個人真傻,你一個賣肉的,整天在腥臭的宰牛鋪里生活,為什麼要拒絕齊王拿厚禮把女兒嫁給你呢?

真不知你是怎麼想的。」

吐笑着對朋友說:「齊王的女兒實在太丑了。」

吐的朋友摸頭不知腦,問:「你見過齊王的女兒?你何以知道她丑呢?」

吐回答說:「我雖沒見過齊王的女兒,可是我賣肉的經驗告訴我,齊王的女兒是個醜女。」

朋友不服氣地問:「何以見得?」

吐胸有成竹地回答說:「就說我賣牛肉吧,我的牛肉質量好的時候,只要給足數量,顧客拿着就走,我用不着加一點、找一點的,顧客感到滿意,我呢,唯恐肉少了不夠賣。我的牛肉質量不好的時候,我雖然給顧客再加一點這、找一點那,他們依然不要,牛肉怎麼也賣不出去。現在齊王把女兒嫁給我一個宰牛賣肉的,還加上豐厚禮品財物,我想,他的女兒一定是很醜的了。」

吐的朋友覺得吐說得十分在理,便不再勸他了。

過了些時候,吐的朋友見到了齊王的女兒,齊王的女兒果然長得很難看。

這位朋友不由得暗暗佩服吐的先見之明。

有些事情雖沒什麼直接的

聯繫,但道理是相通的,

如果吐不是以自己親身的

感受去舉一反三地思考生活中的現象,那說不定就會娶回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丑妻了。

04依人門戶

從前,每逢新春佳節到來,人們都要在自家的門兩旁貼上桃符,寫上一些吉祥喜慶的話,為的是祈禱新的一年人丁興旺,五穀豐登,做什麼事都有好兆頭。這些桃符一般都要貼到下一個新年才換掉。

到了端午節,各家各戶又用艾草紮成一個人的形狀掛在門框上方,利用艾草的氣味來驅除蚊蠅害蟲,消除毒氣瘴氣。

有一天,門邊的桃符一抬頭,看見門框上用艾草紮成的小人掛在那裏,便十分生氣,於是對艾草罵道:「你是什麼東西,竟敢占居我的上位?」

艾草彎腰看了看已經破舊褪色的桃符,不服氣地說:「你都已經半截身子埋進土裏去了,還有什麼臉來跟我爭上位下位,你生來就只配在我的下面!」

桃符見小艾草人這麼傲慢,更生氣了,便又說:「我起碼是出自文人之手,和筆墨香味有聯繫,我的出身高雅。而你,來自田邊野地的一把蒿草,用幾截破繩一纏,配掛在我的上邊么?

自己也不瞧瞧自己是副什麼模樣!」

艾草人一點兒也不示弱,冷笑着說:「管你高雅不高雅,瞧你風燭殘年,主人早將你忘了,眼下注重的卻是我……」

就這樣,桃符和艾草你一句我一句,彼此爭辯不休,他們吵鬧的聲音越來越大,以至於驚動了門神。門神出來勸解正在爭論的桃符和艾草人,他說:「兩位兄弟,我看還是不要再爭吵了吧。我們這等人,本來就沒什麼大本事,現在只不過是依附在人家的門戶上才得以安身混日子,還怎麼好意思去爭什麼高低上下呢?」

一番話,說得桃符和艾草人都慚愧地低下了頭。

那些本來就沒什麼大本

事、也沒什麼才幹的人,

往往看不見自己的短處,

卻偏偏還要互相攀比爭待遇,實在是可笑得很。

05龍王與青蛙

龍王住在海底深處,傳說它是水族中的至尊,水中一切動物都是它的臣民;龍王還能呼風喚雨,它的一舉一動都會給民間百姓帶來很大影響,因此,民間百姓雖不是水族動物,也同樣對龍王頂禮膜拜。

一天,龍王出外巡遊,在海濱遇上了一隻青蛙。龍王和青蛙相互致以問候以後,便友好地攀談起來。

青蛙問:「龍大王您居住的地方是怎樣的呀?」

龍王說:「我住在宮殿裏,那不是一般的宮殿,那是海底宮殿,是用珍珠寶貝建造的,裏面珠光寶氣、金碧輝煌。」

接着龍王又問青蛙說:「那麼你居住的地方又是什麼樣子呢?」

青蛙回答說:「我住的地方嘛,在山間小溪邊,那裏有綠色的苔蘚和碧綠的青草,還有清亮的泉水和潔白的山石,簡直美麗極啦!」說着,青蛙高興起來,便問龍王道:「龍大王,您高興和發怒的時候是怎樣的呢?」

龍王說:「我高興的時候,就給人間適時降下滋潤的雨水,使五穀豐登;我發怒的時候,就颳起暴風,使天地間飛沙走石,然後,再加以霹雷閃電,使得千里之內寸草難留。」說完,龍王又問青蛙說:「不知你在高興和發怒的時候是怎樣的?」

青蛙回答說:「我跟龍大王您完全不一樣。我高興了,就在風清月明的夜晚亮起我的歌喉,一個勁地『呱呱』鳴叫,唱上一陣;我要是發怒了,就先睜大眼睛凸出眼珠子,接着便鼓脹起我的肚子,表示我的氣憤,最後把肚子這麼脹過以後也就罷了。我就這麼大能耐。」

其實,世上萬事萬物間的

差別是很大的,有多大能

力就干多大的事情、起多

大的作用,因此沒必要強求一個標準、一種模式,還是根據各自力所能及的實際情況辦事為好。

06美醜標準

陽朱到宋國,投宿在一家客棧里。

店主人熱情地接待陽朱,並向他介紹自己的家人。陽朱發現主人有兩位小妾,一位長得亭亭玉立,楚楚動人,而另一位卻相貌醜陋。偏偏令人不理解的是,店主寵愛醜陋而輕賤漂亮的。

陽朱懷着好奇心,想打聽個究竟,便詢問緣由。

「那個漂亮的自恃美貌卻輕視他

人,傲氣的不得了,我越看她,越覺得丑;這位看似醜陋的心地善良,待人謙和,知情達理,令我越看越覺漂亮,我一點也不認為她不漂亮。」說到這裏,正好漂亮的那位小妾昂首挺胸地走過來。主人連看都不看她一眼,對陽朱說:「瞧這德性,這模樣,實在叫人生厭,她哪裏知道什麼叫美,什麼為丑!」

陽朱在店主人的一番啟發下,很受教育。他認為,外形固然很重要,品行卻是更重要的標準。一個人若貌美再加上品格高尚,那就一定會受到人們的愛戴。若相貌不理想而心靈美,也會獲得尊重。

對美與丑從來有兩條標準:追求外在美,是表面的膚淺的;崇尚內在美,是本質的富有內涵的。

炫耀表面美,居美自傲是

淺薄的醜陋;自尊自愛謙

遜待人是美的境界。表面

美是暫時的,內在美是永恆的。

07自食其力好

齊國有個人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自己又無一技之長,沒有謀生的手段,每天只有靠在城裏乞討度日,生活十分困窘。

那時的城市又不大,他天天走的都是那幾條街巷,討的總是那幾戶人家。

開始,人們出於一種同情心,還給他一點殘菜剩飯;時間長了以後,人們就覺得他來的次數太多了,令人生厭,於是誰也不願意再給他一些食物了。為此,他只有忍飢挨餓的份了。

恰在此時,有個姓田的馬醫因活太多,忙不過來,需要找一個幫手。這個乞丐便主動找上門去,請求在馬廄里給馬醫打打雜工,以此換取一日三餐。這樣,他再也不用沿街乞討,晚上也不必漂泊流浪,安定的生活使他的日子變得充實起來,幹活也格外賣力。

可是,又有人在一旁取笑他了:「馬醫本來就是一個被人瞧不起的職業,而你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就去給馬醫打雜、當下手,這不是你的莫大的恥辱嗎?」

這個昔日的乞丐平靜地回答:「依我看,天下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寄生蟲,靠乞討度日。過去,我為了活命,連討飯都不感到羞恥;如今能幫馬醫幹活,用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這又怎麼能說是恥辱呢?」

這個齊國人的生活態度是

正確的,勞動沒有高低貴

賤之分,在任何情況下,

都是自食其力好。靠自己的雙手勞動生活,比什麼都好。

08不識自己的字

宋朝有個丞相叫張商英,他有個愛好就是書法,他特別喜歡寫草書,閑來無事,他便提筆龍飛鳳舞一陣,甚是得意。其實,這張丞相的書法很不到家,字寫得不合體統,他還孤芳自賞。當時,很多人都譏笑他,而他卻不以為然,依然是我行我素,按他的老習慣寫字。

一天飯後,張丞相小憩片刻,突然來了詩興,偶得佳句,便當即叫小童磨墨鋪紙,張丞相提起筆來,一陣疾書,滿紙是一片龍飛蛇走,讓人着實難以辨認。張丞相寫完后,搖頭晃腦得意了好一陣,似乎還意猶未盡。於是叫來他的侄子,讓侄子把這些詩句抄錄下來。

丞相的侄子拿過紙筆,準備用小楷將詩句錄下,可是他好半天才能辨認出一個字,時時碰到那些筆劃曲折怪異之處,侄子只好連猜帶蒙。可是有些地方,他實在是怎麼也看不懂,不知從哪裏斷開才對。他沒辦法,只好停下筆來,捧著草稿去問張丞相。

張丞相拿着自己的大作,仔細看了很久,也辨認不清,自己寫的字自己都不認識了。他心裏頗有些下不了台,便責罵侄子說:「你為什麼不早些來問呢?我也忘記寫的是什麼了!」

有些人總愛自以為是,既

不虛心,又愛堅持自己的

錯誤,還強詞奪理為自己

辯護,結果是越顯出自己的愚蠢可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讀者文摘精華:春夏秋冬(共4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讀者文摘精華:春夏秋冬(共4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讀者文摘精華:冬》(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