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讀者文摘精華:秋》(5)

第二十八章《讀者文摘精華:秋》(5)

第4章佛是一棵樹

所有眾生都潛藏著開悟的智慧種子,可惜我們多生多世都被淹沒在生死的汪洋里!生命只可在日前的一刻找到,但我們很少會真心投入此刻。

只有從禪定中得來的平和、喜悅和自由,才是真正的快樂。我們要珍惜生命剩下來的每一刻。不要讓自己迷失在不察覺或無意義的娛樂中。這是十分重要的。

01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話說古時候,有兄弟兩人,自幼父母雙亡,哥倆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過了幾年,老大娶了媳婦,成家立業,苦日子也到了頭。可能真的是只能共苦,無法同甘,連手足之情,也難免如此。就在生計漸漸轉好的時候,小夫妻倆開始想著法算計兄弟,最終哥嫂獨佔了父母留下的一點薄產,把弟弟趕岀了家門,從此老二無奈地在外流浪。一日,老二有幸遇到一隻大鳥,大鳥對他說,在東海深處中有一小島,島上遍是金子和黃豆,我帶你到島上,你撿金子,我吃黃豆,但是天快亮時,你要及時提醒我,我們趕緊離開小島,否則我們兩個都要被太陽升起之時的萬丈光芒點燃燒死。老二點頭答應下來。如願按照大鳥的吩咐,果然發了一筆大財,窮小子時來運轉,成了當年當地數一數二的富翁。

老大看到老二發了財,百思不得其解,天天跟老二套近乎,老二被哥哥糾纏不過,不再計較當年所受的種種委屈,就把秘密告訴了自己的哥哥聽。哥哥聽了,心裡樂開了花,天還不黑就開始等那隻大鳥的到來,等了好長好長的時間,終於等到大鳥飛來,老大哪裡還顧得上同大鳥說話,抓住大鳥的雙腳向東海飛去。

大鳥飛呀飛,老大盼呀盼,飛過高山,掠過大海,終於落在那個小島上,老大睜眼一看,可不得了啦,只見遍地是黃澄澄的金子,老大再也顧不了許多,瘋狂地撿了起來。他只顧撿自己的金子,只恨爹媽少給他生了兩隻手,哪裡還記得弟弟千叮萬囑在天亮之前必須離開的警告,可憐大鳥還沉迷在黃豆的美味之中,等著老大提醒它。不知不覺,東方天已大亮,轟!隨著旭日東升整個小島霎時間成了一片火海,就這樣,貪心的老大和無奈的大鳥雙雙葬身在烈火之中。

當後世之人在分享這個傳

說時,都會為大鳥的去世

感到深深的惋惜,也十分

痛恨老大的貪得無厭,但同時對大鳥貪吃小豆也頗有些微詞,不過更為失去那可以立馬發財的黃金小島而痛惜不已。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其實這則古老的寓言是勸誡人們做人不要太貪心,該取則取,當舍則舍。

02慾望無涯

有位禁慾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為了斷除所有的慾望和念頭,他刻意只帶了一塊布當做衣服,便拋棄一切,動身前往山中居住。

在山中修行的日子沒過多久,他發現當他要洗衣服的時候,他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於是他就下山到村莊中,向村民乞討一塊布當做衣服,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於是毫不猶豫地送給他一塊布,當做換洗用的衣服。

當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後,他發覺自己居住的茅屋裡面有一隻老鼠,常常會在他專心打坐的時候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他早就發誓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因此他不願意去傷害那隻老鼠,但是他又沒有辦法趕走那隻老鼠,所以他只好回到村莊中,向村民要一隻貓來飼養。

得到了一隻貓之後,他又想到了——「貓要吃什麼呢?我並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總不能讓它跟我一樣只吃一些水果與野菜吧!」於是他再次下山向村民要了一隻乳牛,這樣子那隻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發覺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那隻母牛。於是就他又回到村莊中。

最後他找到了一個可憐的流浪漢,於是就將這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帶到山中,幫他照顧乳牛。

那個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跟修道者抱怨說:「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太太,我要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他一樣,過著禁慾苦行的生活,於是……

這個故事就這樣繼續演變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後來,也許是半年以後,也許是一年以後,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

慾望就像是一條帶有魔法

的鎖鏈,一個牽著一個,

永遠都不能滿足。我們的

生命之舟畢竟有限,歲月經不住太長的等待,更無法裝載太多的物慾和虛榮,想要順利地抵達彼岸,就要學會拒載。

03兩隻狼

有一天,一個切羅基族(北美易洛魁人的一支)老人告訴他的孫子,他心裡一直在進行著一場搏鬥。他說,他心裡有兩隻狼在搏鬥:

一隻是邪惡的狼,充滿憤怒、嫉妒、悲傷、遺憾、貪婪、自大、自憐、負罪感、怨恨、自卑、傲慢,自私。

另一隻狼是善良的狼,充滿喜悅、和平、愛、希望、寧靜、謙卑、善意、仁慈、同情、慷慨、真誠和信念。

孫子想了一會兒,接著問他爺爺:「那到底哪一隻狼贏了呢?」

切羅基老人淡淡地回答道:「我餵養的那一隻。」

有個比喻說,假如把財

富、事業、榮譽、地位都

比作0的話,健康就是前

面的那個1,否則,即使擁有再多,也還是等於0。但我們常常意識不到這一簡單的道理,為了掙錢毫不顧及身體。

結果「年輕時以健康換金錢,年老時以金錢買健康」。莫非,健康也是金錢可以買來的嗎?也許金錢可以換來最新的藥品,換來精細的護理,換來最好的醫療,但誰都不能保障我們的健康。

04一把芥菜種子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個女人名叫奇莎格達萊,她老年得子,十分疼愛她的兒子,視其為掌上明珠。可是她的兒子夏天在恆河游泳時不幸淹死,於是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傷心不已,四處尋訪名醫聖者,希望能找到一貼能讓她的寶貝兒子起死回生的葯。當她聽說成道的釋迦牟尼佛無所不能時,便來到佛祖面前,苦苦哀求道:

「偉大的釋迦牟尼佛,請你可憐

我,能給我起死回生的葯,救活我的孩子嗎?」

「我知道確實有這種葯。」佛祖略為沉思了一下,回答道,「不過我需要一些做葯的原料。」

一聽到有救活孩子的希望,奇莎格達萊喜出望外:「佛祖,您需要哪些原料呢?只要能找到,無論去天涯海角,還是刀山火海,我立刻就去!」

「很簡單,我只需要一把芥菜的種子。」佛祖淡淡地說道,「但是有一個條件,這把芥菜的種子必須來自一個從來沒有孩子、配偶、父母或親戚死亡過的家庭。」

按照佛祖的指示,奇莎格達萊開始一家一家地尋找芥菜種子。可是她很快發現,菜種幾乎家家都有,並且大家都很願意提供,但當她問到這個家裡是否曾經有人過世時,才發現原來無論生活貧富,每個家庭都有親人逝去——有人在年輕時失去了父母,有人在中年時喪失了愛侶,有人在年老時無子送終。她幾乎尋訪過城中所有的家庭,發現根本無法找到一個能免受死亡之苦的家庭。

在尋找過程中她漸漸明白,在這個世間並不是只有她一個人在孤單地承受著這種難忍的苦痛。因此,她終於放下心愛兒子的屍體,再次回到佛祖的身邊。

佛祖慈悲地對她說道:「你以為只有你失去了兒子嗎?其實死亡的律法是無人能倖免的,包括我。而這個世間也不會存在著永恆不變的事實。」

奇莎格達萊的追尋使她明

白,世界上無人能夠阻擋

痛苦或者煩惱的降臨,不

管用盡什麼方法。這樣的體驗雖然並不能完全驅走傷痛,不過足以讓我們認清事實,減少許多無謂的抗拒與掙扎。

05佛陀的煩惱

從前有位信徒向趙州禪師求道:「敢問禪師,佛陀有煩惱嗎?」

「有。」老和尚呷了口茶,迸出一個意想不到的字。

「那怎麼會呢?佛陀是超脫之人,怎麼會有煩惱呢?」信徒大惑不解,顯然很不滿意這個答案。

「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得道啊。」禪師展開雙眉,似笑非笑地望了他一眼。

「哦,原來如此。」信徒聽了頗為感動,顯然很滿意這次的回答,「那倘若我修行得道以後,佛陀有煩惱嗎?」

「有!」老和尚在茶香之中,依然是當頭棒喝。

「可是我都已經得度了,佛陀為什麼還有煩惱呢?」信徒再一次陷入迷惑之中。

「呵呵,」輕輕吹散茶壺上的裊裊香霧,老和尚繼續佈道,「因為佛陀不是你,他的心裡還裝著一切眾生!」

「一切眾生,當然無法度盡,那

么佛陀永遠都在煩惱之中而無法超越了?」信徒因為不解而有些發急,口氣粗硬起來。

「剛剛不是說了嘛,佛陀不是你。

他已經超越,全無煩惱。」禪師合起眼帘,卻展露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

「那,那,眾生既未度盡,佛陀為什麼又不煩惱呢?」不得其意的信徒,覺得越來越迷惑。

「因為佛陀本來自性中的眾生都已度盡。」

信徒聽罷,似有所悟。也似有些不解。

老和尚拿起茶壺,揭開杯蓋,將壺裡的水緩緩地澆在地上,望著有些詫異的信徒道:「當水盛放在壺裡面,它是水。灑在地上,它還是水嗎?」眼見信徒就快走出困境,他繼續用最精湛的禪法直指人心,「就像在提問之前,你已經有了答案,又何必自尋煩惱呢?」

眾生的煩惱,是從種種無

明妄想中生起的;佛陀有

煩惱,是從慈悲心生出

的;佛陀無煩惱,是因為自己的心性早已清靜。但是我們的煩惱呢?是從慈悲中生出的,還是由心性里孕育?然而最無奈的,就是從煩惱之中再生煩惱!

06最後一個願望

傳說有兩個年輕的小勇士,有點類似於《魔戒》裡面的小矮人,受夢幻仙境中的諸位神仙託付,去拯救深陷魔宮的女王。壯別之時,眾位神仙以各自的法力共同凝結成一個神奇的護身符,它有能滿足十個願望的超能力,神仙們希望這個護身符能夠幫助他們化險為夷,救出女王安然地返回。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狡詐的魔王製造出各種險境,刁難小勇士們,結果為了活命,這些神奇的願望很快就用玩了。這個時候魔王使出絕招,將其中的一位小勇士打入萬丈深淵。生命危在旦夕,但是他們只剩下最後一個願望,只能用於救出女王。另外一個小勇士在女王和摯友之間難以取捨,不知該如何選擇。而魔王得意地仰天狂笑,天地都為之戰慄。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陷入無可選擇的絕境中的小勇士,在千鈞一髮之際,戰戰兢兢地被逼出最後一個願望:「我願……我願……我願魔王你有一顆慈悲的好心腸!」

霎時,天地一片死寂,一滴眼淚從震愕的魔王眼中落下,掉在地上,整個陰暗又恐怖的魔宮頓時煙消雲散,墜崖的小勇士和被囚禁的女王都安然無恙,從此,夢幻仙境又恢復了原有的美麗與歡樂。

若是心中有了慈悲,連最

陰險兇殘的魔王都會「放

下屠刀,立地成佛」,但

是失去同情寬忍的心態,我們猶如活在恐怖的魔宮之中,常常陷入兩難的選擇境地,如同錯綜複雜的冤親敵友關係,傾軋難覆的君臣父子責任,常使我們舉棋難下、顧此失彼,糾纏於其中的因因果果、是是非非,讓我們耗盡精力、氣力、體力、心力,依舊難以獲得雙贏互利、兩全其美的局面。

07慈悲的心態

有位老喇嘛喜歡在一塊平坦的大岩石上面打坐,俯視一泓寧靜的潭水。然而,就在每次誠摯地開始祈禱、盤起雙腿、調好坐姿的當兒,他就會瞥見昆蟲在水裡無助地掙扎。一次又一次地,他撐起他吱吱作響的老邁軀體,將那微小的生物送到安全地方,才又再坐回他的岩石座上。因此,他的禪修就是如此,日復一日……

他的師兄弟們——一些虔誠的修行者,他們每天也都會到那片荒蕪人煙的地區,在岩石峻谷和山洞內獨自打坐,他們終於發現老喇嘛幾乎不曾安靜地坐著。事實上,他禪坐的時間都花在把蟲子從小池裡撈出來。雖然救護一個無助的生命,不論其形體的大小,是理所當然的。但一些喇嘛有時會想:如果老喇嘛到別處靜坐,遠離這些令他分心的事,他的禪定功夫可能會更好些。有一天,他們終於向他表示了關懷。

「到別的地方打坐,入甚深禪定,整日不受打擾,不是更能獲益?這樣您不就可以更快地證悟?如此一來,就能救度所有眾生從輪迴的苦海中解脫。」

有一位道友告誡老喇嘛。

「或許您還可以閉著眼在池邊打

坐。」另一位僧友建議。

「如果您在打坐時不斷地站起、坐下,反覆不下數百次,您如何能開展完全的寧靜和甚深如金剛般的定力?」一位年輕的學僧比其他師兄更有勇氣,更機智地質疑他。

這位尊貴的老喇嘛很仔細地聽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卻沒說什麼。當所有人都闡述了各自的「智見」后,他很感激地向大家敬禮,說道:「師兄弟們,誠如你們所說的,如果我整日坐著不動,我的禪定功夫一定會更有結果。但是老朽如我,我也曾一再地發願要將此生此世(和所有的來世)服務救護他人,我又怎麼能夠閉上眼睛、硬起心腸來祈禱並吟誦大悲觀世音利他無私的心咒,卻任由無助的小生物溺死在我眼前而不顧呢?」

把悲無量心放在工作中去

理解,就是我們常說的同

情心。能互相體諒、容

忍,表現一分寬心、愛心,即是悲心。

其實這正是團隊合作的根本,假如沒有這樣的心態,再強的人力資源搭配,也是徒勞,一到關鍵時刻,就會顯現出一盤散沙的本來面目。

08分享方能快樂

有位印度大師對急於尋求滿足的弟子說:「我把秘訣教給你,你要快樂是吧,很簡單,從現在開始覺得快樂就行了!」

一個故事,說一位猶太教的長老,酷愛打高爾夫球。

在一個安息日,他覺得手癢,很想去揮杆,但猶太教規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須休息,甚麼事都不能做。

這位長老卻終於忍不住,決定偷偷去高爾夫球場,想著打九個洞就好了。

由於安息日猶太教徒都不會出門,球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因此長老覺得不會有人知道他違反規定。

然而,當長老在打第二洞時,卻被天使發現了,天使生氣地到上帝面前告狀,說某某長老不守教義,居然在安息日出門打高爾夫球。

上帝聽了,就跟天使說,會好好懲罰這個長老的。

第三個洞開始,長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績,幾乎都是一桿進洞。

長老興奮莫名,到打第七個洞時,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您不是要懲罰長老嗎?為何還不見有懲罰?

上帝說:我已經在懲罰他了。

直到打完第九個洞,長老都是一桿進洞。

因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於是長老決定再打九個洞。

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懲罰在哪裡?

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打完十八洞,成績比任何一位世界級的高爾夫球手都優秀,把長老樂壞了。

天使很生氣地問上帝:這就是你對長老的懲罰嗎?

上帝說:正是,你想想,他有這麼驚人的成績,以及興奮的心情,卻不能跟任何人說,這不是最好的懲罰嗎?

生活需要伴侶,快樂和痛

苦都要有人分享。千萬不

要活得像這位長老,沒有

人分享的人生,無論面對的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一樣的懲罰。

09誰是最重要的人

聽說過一個故事:在美國的一所大學里,快下課時,教授對自己的學生們說:「我和大家做個遊戲,誰願意配合我一下?」一名女生走上台來。

教授說:「請在黑板上寫下你難以割捨的20個人的名字。」女生照做了,她寫下了一連串自己鄰居、朋友和親人的名字。

教授說:「請你劃掉一個這裡面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人。」女生劃掉了一個她鄰居的名字。

教授又說:「請你再劃掉一個。」女生又劃掉了一個她的同事。

教授再說:「請你再劃掉一個。」女生又劃掉一個……最後,黑板上只剩下了四個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室里非常安靜,同學們靜靜地看著教授,感覺這似乎已不再是一個遊戲了。教授平靜地說:「請再劃掉一個。」

女生遲疑著,艱難地作著選擇……她舉起粉筆,劃掉了自己父母的名字。「請最後再劃掉一個。」教授的聲音再度傳來。這名女生驚呆了,她顫巍巍地舉起粉筆,緩慢地劃掉了兒子的名字。緊接著,她「哇」的一聲哭了,樣子非常痛苦。

教授待她稍微平靜后問道:「和你最親的人應該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為父母是養育你的人,孩子是你親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去找的,但為什麼他反倒是你最難割捨的人呢?」

同學們靜靜地看著那位女同學,等待著她的回答。

女生緩慢而又堅定地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會先我而去,孩子長大成人後獨立了,肯定也會離我而去,能真正陪伴我度過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沒錯,這是一個心理遊戲,想闡述的主題便是:誰是我們最重要的人。

那麼,你也了解自己內心

深處所渴望的恆久慰藉

嗎?換而言之,你清楚自

己最終將情歸何處嗎?不管男人還是女人,臨終前,你最希望自己的親朋好友還是至親愛人陪伴在你的身邊呢?隨著「只要曾經擁有,不求天長地久」的可以揮霍、可以重複修飾的青春年華一點點逝去,逐漸長大成熟的我們,已不願去做自己或他人感情記憶的碎片,可惜你是否曾經在成熟中給自己一點時間過濾,真正最重要的是誰?

10生命的遊戲

一個很常見的玻璃魚缸,就是那種長方形、透明的,經常被用來養一些小烏龜之類的,有著差不多相當於一個1.25升可樂瓶的容量。

隨後,教授會取出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小心翼翼地一塊塊放進玻璃缸中。直到石塊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便開始問大家:「瓶子滿了嗎?」

基本上大多數專註於表象的學員會回答:「滿了!」當然也會有一些很有想象力的、善於思考的學員,會回答沒有裝滿。

於是教授會伸手從課桌下拿出一桶早已準備好的碎石,倒了一些進去,並敲擊玻璃瓶壁使碎石填滿下面石塊的間隙。

「現在瓶子滿了嗎?」教授第二次問道。

這一次學員們漸漸開始明白,教授要裝進去的遠遠不止這些,「應該還沒有。」幾乎全部回答道。

「很好!」這正是教授想要的答案。

教授伸手從課桌下拿出另外一桶沙子,開始慢慢倒進玻璃缸。沙子填滿了石塊和碎石的所有間隙。

又一次問大家:「水缸裝滿了嗎?」

「沒滿!」所有的學員大聲地回答。

「很好!」就要完成最後一個步驟,教授再一次地鼓勵大家。接著教授拿過一壺水緩緩倒進玻璃缸,直到水面與缸口平行,並由少許的水滴從缸壁滑落。

做完這一切,教授抬頭看著學員,正式發問:「通過這個小小的試驗,各位有何收穫呢?」

通常此時,一位聰明又心急的學生會舉手發言:「這個試驗是想告訴教授們,要珍惜時間,善於利用時間,無論你的時間表多麼緊湊,如果你確實努力,你可以擠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的事情!」

這樣的答案很精彩。確實這個小試驗更多地是被運用在時間管理的課程中,希望啟發教授們合理的利用時間,完成更多的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還有嗎?」教授需要分享的收穫遠遠不止這些。要是僅限如此,談不上什麼震撼,至多只是有些感悟。

「教授想應該是在職業規劃方面。

做事情有目的性,分清楚輕重緩急,合理地利用資源;就像那些大石頭一樣,如果先放一些碎石或水,便很難放進幾塊大石頭,所以工作任務的完成要有先後的秩序,否則便很難很好完成所有的工作。」有時候一些邏輯性很強,而且工作經驗比較多的學員會給出更深一層次的答案。

「非常好!」教授會帶頭為這樣的答案鼓掌。就快要接近真相,不過往往最終的探索也是終止在此。

然而生命的空間本身就很

有限,只是我們從來不知

道認真的度量,總是想當

然地以為,一切盡在把握之中。人這一生,寧可因夢想而忙碌,絕對不要因忙碌而失去夢想!

11空心炮彈

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日子裡,一架英國戰機在敵占區執行任務時不幸暴露了目標,德軍高射炮齊發,很多炮彈擊中了飛機,有的炮彈甚至直接打進了油箱。飛行員想,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了盡頭,但這些炮彈在油箱里竟然沒有爆炸,真是不可思議。

受到奇迹鼓舞的飛行員振作精神,終於衝出重圍,安全返回基地。後來技師從飛機油箱里取出了11枚高射炮彈,令人驚訝的是,它們個個完好無損!11枚炮彈被解體后,人們恍然大悟,彈殼裡根本沒有炸藥。在其中一個彈殼裡,有人發現了一張用捷克語寫的字條,上面寫著:「我能做的僅此而已。」

原來,這些做過手腳的炮彈是德國軍工廠里的地下反法西斯組織成員的傑作。二戰期間,他們的空心炮彈救過很多的盟軍戰士。但是為了保護地下組織成員的安全,盟軍絕少向外界提起這些救命的炮彈,直到戰爭結束后,才公開這個秘密。

那位捷克工人在嚴密的監視下,至少往生產線上放了11枚空彈。然而他卻內疚地說:「我能做的僅此而已!」他一定覺得自己的力量弱小,對反法西斯的貢獻微乎其微。他也許懷疑過此舉是否有意義,他無法知道自己的成就,更從未得到過表彰和感激,但這個捷克工人卻默默努力著,冒死為他人換來生的希望。

在黎明前的黑暗裡,你是

否對自己的信念有過動

搖?你是否懷疑過?迷

茫過?甚至絕望過?請記住這個故事,勿以善小而不為,你的努力不會白費。

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在某個漆黑的時刻,你的行動正為他人送去光明和溫暖,如同沙漠里的一片綠洲、一汪清泉,像觀世音菩薩的楊枝甘露,滋潤著苦難眾生的心靈。

12把快樂帶進別人的生活

黑格爾在《生命的哲學》里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

一個被執行死刑的青年在赴刑場時,圍觀人群中有一個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看,他那金色的頭髮多麼漂亮迷人!」那個即將告別人世的青年聞聽此言,朝那老太太站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含著淚大聲說:「如果周圍多一些像您這樣的人,我也許不會有今天。」

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

一個年輕人,他對生活已完

全喪失了信心,準備割腕自

殺。臨死前,他搜空所有

的記憶想找一個能讓自己

活下來的理由,但他所能記

起的都是些傷心事。絕望之

時,他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一

件事:小學時的一次寫生課

上,他畫了一棵樹,綠色

的枝幹,綠色的樹葉。老師從他身後走過,說了一句:「多麼有創意啊!」正是這一句模稜兩可的話讓他又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假如一個人老是生活在別人的指責、輕視、鄙夷中,往往會自甘平庸,甚至心理變態,仇視他人和社會。而一句飽含愛心的善意的激勵,則可能引導他走向人生正途。

一句讚美的話也許會改變

一個人的一生,只可惜現

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過於

吝嗇,不肯輕易吐露自己的讚美之言,卻容易在不經意間傷害別人。第一個年輕人之所以走到那一步,或許就在於此吧。如果大家都像那位老太太一樣,多一份愛心,在別人沮喪失落之時,送一句鼓勵或讚美的話,讓他感到陽光的溫暖,讓他知道在茫茫人海中他不是孤獨的,一直有人在關注著他,與他同行,悲劇可能就會避免。

13找好自己的信仰

話說一位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怎麼啦?」老和尚問。「寫不好。」老和尚撿起幾張看:「寫得不錯嘛,為什麼要扔掉?又為什麼哭?」小和尚繼續哭:「我就是覺得不好。我是完美主義者,一點都不能錯。」

老和尚拍拍小和尚:「問題是,這世界上有誰能一點都不錯呢?你什麼都要完美,一點不滿意,就生氣,就哭,這反而是不完美了。」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紙撿起來,先去洗了手。又照照鏡子,去洗了臉;再把褲子脫下來,洗了一遍又一遍。

老和尚問:「你這是在幹嗎啊?你洗來洗去,已經浪費半天時間了。」小和尚說:「我有潔癖!我容不得一點臟,您沒發現嗎?每個施主走後,我都把他坐過的椅子擦一遍。」「這叫潔癖嗎?」

師父笑笑,「你嫌天臟、嫌地臟、嫌人臟,外表雖然乾淨,內心反而有病,是謂不潔凈。」

小和尚要去化緣,特別挑了一件破舊的衣服穿。「為什麼挑這件?」師父問,「你不是有潔癖嗎?」小和尚有點不服氣道:「您不是說不必在乎表面嗎?所以我找件破舊的衣服。而且這樣施主們才會同情,才會多給錢。」

師父瞪起了眼睛:「你是去化緣,還是去乞討?你是希望人們看你可憐,供養你?還是希望人們看你有為,透過你度化千萬人?」

老和尚圓寂了,小和尚成為住持。

他總是穿得整整齊齊,拿著醫療箱,到最髒亂貧困的地區,為那裡的病人洗膿、換藥,然後髒兮兮地回山門。他也總是親自去化緣,但是左手化來的錢,右手就濟助了可憐人。他很少待在禪院,禪院也不曾擴建,但是他的信眾愈來愈多,大家跟著他上山、下海,到最偏遠的山村和漁港。

小和尚說:「師父在世的時候,教導我什麼叫完美。完美就是求這世界完美;師父也告訴我什麼是潔癖,潔癖就是幫助每個不潔的人,使他潔凈。師父還開示我,什麼是化緣,化緣就是使人們能手牽手,彼此幫助,使眾生結善緣。至於什麼是禪院?禪院不見得要在山林,而應該在人間。南北西東,皆是我弘。」

戒律,在我們的心中,天

地,在我們的眼中,你有

沒有信仰不要緊,你信仰

什麼也無所謂,因為人生重要的並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無論過去、現在、未來,在任何時間段,隨便什麼環境下,企業想要發展,必要的條件就是團結和凝聚。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一種信仰。一種為自己負責的信仰,一種去做正確事情的信仰;一種渴望成功的信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讀者文摘精華:春夏秋冬(共4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讀者文摘精華:春夏秋冬(共4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讀者文摘精華: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