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開虎口

第三十五章 開虎口

城牆的消失與熱武器的發展有着很大的關係。

當熱武器威力和射程達到一定的程度,城牆就很難阻擋住這些熱武器的轟擊了,再加上城牆是制約城市發展最大的一個因素,於是城牆在後世的中國就已經漸漸的消失了。

不過當秦義的出現,用全力支撐發展大明朝火藥技術,原本就處於走在世界第一線的大明火藥技術,被秦義帶入的新思路影響下,做出超越時代發展的火藥技術,並不是什麼難事,畢竟在原本歷史中,清朝的鴉片戰爭時期,還在用明朝的火炮。

秦義登基稱帝,大秦在火藥上投入的力量更加是不計其數了,秦義可是十分的肯定,不管是火槍還是火炮還是炸彈等一系列有關火藥的熱武器,大秦都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了,外國人暢銷世界的紅夷大炮在戰錘系列火炮面前,就是個渣渣。

至於槍械的發展,一直裝備着匠作營最新火槍的神槍營,他們手中的槍支,已經和後世的漢陽造88式步槍無異,連彈藥都已經才採用了尖頭子彈。

這種發展,秦義當初看到設計圖紙的時候都不相信,這直接跨度幾百年拿出來的火槍,真的靠譜?

事實是十分靠譜的。匠作營不單單是軍工業發展快速,基礎工業設備同樣是在發展迅速,沒有這些基礎工業設備的支撐,軍工業是無法發展這麼快的。

方以智這邊還在搗鼓蒸汽機,而另外的一個團隊,卻在搗鼓類似於內燃機的一種機器了,相信過個幾十年,還真有可能造出一台內燃機。

秦義根本想不到,這個時代,科技發展能有這麼強大的潛力。這或許是得益於大量理論基礎的出現,那座巨大的圖書館中,涵蓋西方的各種書籍,其中關於初級理論的書籍,數不勝數,匠作營的許多匠人,閑暇之餘經常進入圖書館,一呆便是一天,他們在用最大程度的速度吸收著這些外面的知識。現在每年從西方送來的書籍都是用船隻來拖載,秦義甚至還打起了西方許多開始湧現的科學家的主意,打算把他們請到東方來。

濟南城的攻城戰並沒有想像的激烈,如十幾萬人衝鋒,如螞蟻一般蜂擁衝上城牆,奪取城牆的場面是根本看不到的,以後也看不到,秦軍已經完全摒棄了這種作戰方式。

十個小隊,損失十分的巨大的,最後只有兩個小隊順利的埋下了炸藥,點燃引線之後,兩聲巨響,巨石亂飛,煙塵散去,可是那面城牆只是炸塌了一半,裏面還有一道之前的老舊城牆,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傷。

「調集火炮,其他城牆暫且放棄攻城,把火炮全都調到這邊來,打開了一個缺口就好說了。一百門火炮轟一個時辰,我看這城牆塌不塌!」李定國說道。

這個時候也已經臨近午時了,吳長說道:「暫且修整下吧,等火炮調來了,城牆倒塌,就是一場惡戰了!」

秦軍北伐的消息,早已經傳到了北京,多爾袞在分析了一番后,確定了秦軍勢必會進行多路進攻,不管李自成那邊如何,滿清必須要守住濟南城,濟南一破,一路向北就再也沒有能阻擋住秦軍腳步的城池了,他們會直接一路掃蕩到北京城下。

不過想要守住濟南,多爾袞自己都有點不信。

「朝中大臣多有建議退回關外,憑藉山海關阻擋住秦軍的步伐,皇父以為如何?」年幼的福臨雖然一臉稚嫩,但是其性情成熟早已遠超同齡人,隨着他的長大,多爾袞也漸漸的感受到了壓力。

「此時應當準備好回關內的打算,若是濟南丟失,立馬回關內,濟南若不失,秦軍就無法打到北京城下來了!」多爾袞說道。

多爾袞確實已有回關內的心思,秦軍來勢洶洶,兩路北伐,是打着勢在必得的旗號的,秦義充足的準備了這麼多年,遠不是李自成以及滿清能抵擋的了的。

「那就這樣吧,朕讓人準備回關內了。豫親王統二十萬大軍駐守濟南,如今戰況如何?」福臨問道。

「秦軍圍城,臣已經派出了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鑲藍旗及蒙古八旗傾巢而出,共計十五萬大軍,由阿濟格、濟爾哈朗統率,南下馳援!不日就將到達濟南城!」

「有這十五萬人可否能讓濟南城危機解除?若是城破,這十五萬人可能走脫?皇父,這是我大清的精銳所在了,若是折損了,我大清就算退回關內,也要不得安寧了!」

「十五萬人大多數是騎兵,若是想走,沒人能攔得住這樣龐大的騎兵軍隊的!」多爾袞說道。

十五萬人騎兵,總共分成三股南下,多爾袞多於秦軍在山東的佈防,知道十分的清楚,左右翼防守力量他的血滴子探查的一清二楚。

幾乎是沖着高傑和黃得功以及在禹城、濟陽的閻應元而來。

最先與清軍接觸的是高傑,高傑剛剛攻破了北直隸大名府的開州,大名府就好像一根弔帶一般,伸進了河南和山東之間,高傑打算從大名府北上,率先到達京師地區,可還沒有在開州城中待半日,斥候的報告讓高傑有點失了顏色了。

「最少也有幾萬騎兵朝開州來了!」高傑自己也才只有五萬人,而且還承擔了協助攻濟南的雀武、虎武防守右翼的任務,現在碰到了滿清支援軍隊的南下,若是不阻止,這幾萬騎兵重接衝到了濟南城外秦軍的後面,若是阻止的話,自己五萬人面對清軍騎兵,可能就這樣報銷了。

「速速告知在長垣的林於,讓他速速支援!」高傑大吼道。

林於的五萬宣武軍正好攻破了清軍在黃河以北防線的重鎮長垣,殲敵兩萬清軍。林於打算在長垣修整一天,然後匯合高傑后,繼續北上,收到高傑的急報,林於立馬讓人開始往北去。

「必須要阻擋住,不阻擋住,技能城外十幾萬的軍隊都會被反包圍,兩伙清軍裏應外合,這場北伐戰役,東線戰場就徹底的崩了!」高傑咬牙道。

「大軍集合,出城攔截!」高傑下令道。

「將軍,那可都是騎兵,我們出城……」有將領問道。高傑馬上打斷了他的話:「就算是死也得給我拖住這些清軍,要是我們不攔住這些清軍,你我在南京城裏的老小,沒有一個能活着。若是死了,陛下還會要追封我等,我等的子嗣也能被陛下善待的!」

「要是放這些清軍大搖大擺的過去了,濟南城的十幾萬秦軍,都會要死,從而導致整個北伐東線徹底的失利,這樣的罪責莫說是我們,就算是陛下也承擔不起!你們要知道,這場北伐可是舉國上下準備了許多年的!」高傑對眾人說道。

眾將領是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的,一群人當即喝道:「定然死戰到底!」

「將軍,我們可以憑藉地形死守,從開州城南下的官道,往南二十里,有一地形名為開虎口,兩側都是石頭山,若是清軍數萬人南下,只能走這條路!」一員將領向高傑稟告道。

「快,拿地圖看看!」高傑忙讓人攤開地圖查看。

看完開虎口所在,高傑拍桌子道:「全軍向開虎口開赴」

「你們也不用太擔心,我們後面有林於的五萬人。而且必須要善於利用手榴彈,這是對付騎兵的利器!」高傑說道。

林於和李自成勢力近,與李自成做了不少的生意,比如馬匹交易,他的宣武軍若是真正算起來,是秦軍中馬匹最多的一支軍隊了。

宣武軍共有三萬多馬匹,不過宣武軍的騎兵只有一萬五千人。

林於和高傑一直保持着溝通,當林於帶着一萬五千的騎兵到達開虎口的時候,高傑也只是剛剛帶着五萬人趕到。

「老高,我看了這裏的地形了,兩側石頭上可以安營紮寨。不過水源是個大問題,這山上打井取水恐怕難!」

「還有,咱們要是堵的太狠了,清軍會有可能繞路,你看看那條路,雖然不好走,但是也還是能走的,繞遠路對清兵來說,總比被堵著強!」

林於站在山頂的石頭上,指著西邊從望遠鏡里看到的一條土路。那條路在開虎口十幾里遠,是這條官道在開州城不遠延伸出去的小路,這條路是沿着小盪河而去,河寬只有幾米,說是河只能算做溪流,小道旁有村莊、荒地、山嶺,這條路不適合行軍。清軍也不敢冒險走這條小路,因為對比官道大路,這條路容易埋伏的地點比較多,而且不能進行騎兵平治以及行軍的話,狹窄的道路會讓大軍拉長,這樣遇到伏擊,首尾難顧。一個正常的騎兵將領是不會走這條路的。

「要是能全部吃掉,自然要全部吃掉,不過這有點不太現實。我們的任務就是拖住敵軍,給濟南攻城足夠的時間。這都幾天了,濟南城還沒有攻破?李定國和吳長兩個人在搞什麼?」高傑有點怨氣的說道。

「他們剛攻城前兩日才開始,濟南城修過一次,增加了城牆,想要攻破不是簡單的事情!」林於說道。

「火炮、主力都在濟南,還打不下濟南城,還不如讓老子去!」高傑不滿的說道。

「嘿嘿,老高不是我說,你的五萬人去了,能被多鐸的二十萬人吞的渣都不剩!」林於笑道,「陛下的的十幾萬部隊才是真正的精銳,李定國和吳長要是攻不破濟南城,要等到陛下來攻破,這兩人估計要挨罵!」

高傑罵道:「管不了他們那麼多,咱們先把這開虎口守好,清軍要是不走這裏,還得你派出騎兵去引誘下。在這裏打伏擊,希望能給清軍重創!」

林於看了看周圍,對高傑說道:「我的騎兵我安排在清軍的後面吧,等你這邊堵住,我的一萬五騎兵圍過來,斷了他們後路,你看怎麼樣?」

「你的這些騎兵行不行?」高傑有點不太信任的問道。

林於說道:「那你就放心吧,這些騎兵雖然比不得滿清八旗,但是也是我訓練了四年多的騎兵,和李過的騎兵部隊打的也不少,足可以攔住清軍了!」

「那就好。我的人埋伏在這兩山,前面在埋伏一萬人,以步兵長槍方陣堵住清軍的前路,戰鬥打響,你的騎兵就可以圍過來了!」高傑說道。

「只希望清軍的斥候能瞎一點!」

「放心吧。你的騎兵別被發現了就行。我的人就算被斥候發現了,清軍也會照樣來。這伙清軍的想法就是想要擊破我這個左翼大軍」高傑說道。

高傑的人在道路上埋放地雷,這種地雷經過改進威力已經越來越大了,對付騎兵,在騎兵軍隊的行軍路線上埋放地雷,已經是秦軍的慣用手段了。

士兵們也開始上山埋伏,大多數士兵都是躲在山的另一側,只有少數的士兵躲在山腰的岩石後面,這些士兵都帶着一籃子的手榴彈,他們是投擲手榴彈的主要力量。

林於帶着騎兵已經開始隱藏起來了,清軍進入埋伏圈,他們就將繞到清軍的後面堵住。

「真希望清軍斥候能瞎一點!」

高傑趴在山頂的不過半人高的草叢中,看着安靜的道路,幾個清軍騎兵,策馬進入了開虎口,他們緩下馬,對山上四處觀望着,不過並沒有上山,這讓高傑鬆了口氣,這些清軍斥候看來是有點玩忽職守,亦或者是極為自信!

其他的幾個清軍斥候,繼續向開虎口前方而去,有兩個則返回了,應該是告知後面的清軍沒有危險。

這五萬清軍騎兵是多羅貝勒勒克德渾,此人是第四代愛新覺羅子孫中的翹楚,是代善的孫子,其父是和碩穎親王薩哈璘。勒克德渾驍勇善戰,但卻不像其父親薩哈璘那樣長於計謀。

跟在勒克德渾身後的是正藍旗和鑲藍旗,以及蒙古八旗中的正白旗和鑲白旗。

正藍旗和鑲藍旗在清八旗中也是精銳部隊,統率著這五萬大軍,勒克德渾已經將所有的一切都不放在眼裏了,雖然聽說大名府有高傑和林於的十萬大軍,但是只要不是秦義的嫡系部隊,十萬人面對有着清八旗的五萬騎兵,根本不夠一個衝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明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明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開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