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流量過剩避而不見

第242章 ,流量過剩避而不見

「永遠別妄圖吃獨食,就好比對你們一樣,公司從來沒在待遇上虧待過,現在安排有高薪,專車,豪宅,未來收益有期權,有股分。」

李澤華隨手扒拉地球儀,「無論是哪一項業務,在任何地區擴張,都要遵從這一原則,利益均沾才能拉攏足夠多的同盟。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再加上利潤的一部分,永遠留在當地投資,很多人為的阻力就小了。

加上進口的農副產品,礦產能源大宗商品,只要能形成循環,別弄出太多貿易逆差,扶持起一批利益既得者。

公司的計劃也就算成功了一大半。」

兩世為人,李澤華愈發的對錢財身外物沒什麼太大興趣,再有錢,也不過是大號點的肥豬。

人這一輩子,能花幾個?

他追求的是影響力,是與之對等的身份地位。

他更不奢求什麼子孫繼承家業,發揚光大。

有句古話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沒有兒孫我享福。

等到他閉眼的那天,平台搭建好了,有本事就繼承,沒本事就別費事,趁早躺平享受衣食無憂醉生夢死,別過多瞎摻和就好。

「人生最難,貴在自知。」

相比於其他兩人見怪不怪,孫桐喻很納悶,這傢伙才20出頭?

看的太通透也沒意思,完全不知道他喜歡什麼,想投其所好拉近關係,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那就只能聊工作了。

「李總,那這次和騰達的談判?」

「談吧,先看看條件怎麼樣。」

李澤華對顧時節伸手一指,「不管其他人怎麼做,反正我對人事部就一個要求,招人。

拼夕夕放眼全國來看,幾乎不可能存在有成規模的競爭對手。

在日常招聘中,要注意對兼職員工培養,以及拉攏當地經銷商,代理商的業務團隊。

如果有可能,要藉著互助籌和保險公司接觸的機會,挖一些懂行的中層管理人員過來。

畢竟把業務員變成客戶的活,他們最熟悉,每個地區放一個,搞病毒式傳播,等到每個縣有一兩百個兼職業務員時,還怕什麼?」

對病毒式傳播最熟悉的孫桐喻回過神來,「前期讓從阿狸出來的團隊主持吧,曾經小範圍實驗過,效果非常好。

通常兩個人帶團,只要產品質量和價格跟得上,用不了三個月,就能在當地發展三五十人出來。

挑選其中最優秀者予以重點培養,要不了一年,一支兩三百人的兼職隊伍就組建起來了。」

「對,就是要這種效果,依靠這兩三百人,什麼不能賣?

大到汽車房產理財保險,小到牙刷牙膏衛生紙,中間是快消品和生活必需品,家電之類的大件。

公司要做的,最重要是建立完善的售後體系,不僅要做到貼心微笑服務,更要讓產品壞了有人修,不會用有人教,出問題有人管。

只要買了產品,後續有任何問題都能及時解決,把口碑做好,在貨品生產源頭把控好質量。

除此之外,還需要再產業鏈持續投入,整合資源,節約降低成本。」

李澤華說着說着,忍不住感慨一句道:「可惜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也不接受投資入股,不然真想搭上它們的發展快車啊。」

顧時節好奇的多問一句,「華為不是做電信網絡業務,和企業終端服務的嘛?」

09年,能理解。

就好像24年有很多人,認為華為主營業務做手機一樣。

「你也可以這麼理解,但華為真正厲害的,是兩者結合以後的物聯網智能製造,這才是大國工業騰飛的基石。」

他表情很羨慕,「如果青雲系能夠引入這種技術,在接下來產業鏈建設中,將取得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

很難想像工業智能化4.0版本加上拼夕夕,蜂鳥網絡會帶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通俗點,比如將來青雲旗下榮耀的手機上市。

出於成本和市場綜合考慮,比如中端產品一個模具三個款式(配置不同),再算上4/5款顏色,總計就12/15個型號。

採用傳統的預估模式,派一群人到市場上收集信息,還不一定準確。

再用得出的大概結論,提前和代工廠商量預估生產規模,然後試生產一批,送到各個代理商完成測試鋪貨。

賣的好就加單,賣的不行就減單,還要考慮代理商的合理利潤,運輸成本和資金佔用,滯銷,人工等等。

而工廠呢?

因為沒辦法確定訂單總規模,也只能憑經驗判斷,像青雲集團這種新客戶,沒有參考借鑒的範本。

要就只能少訂原材料,或者青雲集團付全款,才能給出一個低價代工生產。

市場風驗,就積累在青雲一家身上承擔,一但銷售不如預期,直接暴雷破產都有可能。

這也是李澤華佩服大米的地方,線上預售模式的集大成者,繞開所有重資產投入項目,輕裝上陣。

賺取的每一分利潤,都可以毫無保留的繼續投入生產環節,進一步壓縮生產成本,形成良性循環,越打越強。

但這還不算終極版本,工業4.0在德意志和華為合作落地時,嚇得魷魚都要親自下場干涉。

你們這麼玩,不帶上魷魚怎麼行?

哦,消費者特么的下個定製單,通過德意志的生產設備,華為的通信設備一結合,就開始工業化小規模私人訂製?

這屬於從頭到尾沒魷魚什麼事了唄,你們做生意怎麼能沒有風險呢?

最關鍵的是,還不讓魷魚賺錢謀利,施加影響力,這能忍?

這不腳踹德意志戰車,手掐某為脖頸,通通制裁掉,誰也別想單獨活下去。

三德子那是沒辦法,畢竟膝蓋骨祖傳的老毛病,軟。

奈何華為背後有強大的祖國,根本不帶理你的。

三德子不搞,我們自己做!

華夏版本智能製造2025規劃了解一下,就是沒想過效果太好怎麼辦,一下子整產能過剩,一家供應全球還錯錯有餘。

這不是把其它人往絕路上趕嘛?

上輩子魷魚最後有沒有上鐵板燒。

李澤華不知道,不過這輩子他打算嘗試一下,爭取多放點辣椒,他可是湘省人,香辣才是王道。

先從國內和東南亞開始,在移動互聯網開端,截胡魷魚意圖掌控輿論,數據的企圖。

手機硬件當然先用美利堅的,等市場起來了,和華為中興大唐合作是必定的,京東方中芯國際也必須安排起來。

主打一個自主研發的都是它們,和榮耀,熊貓無關啊,至於為啥用它們家的產品?

那你問燕京去啊,我做個企業容易嗎?

在這片土地上,還有比燕京更大的?

你要是能讓後者公開發文,要求青雲必須用進口晶片,那肯定沒轍,可腦子瘋掉的也不敢拿自己生命開玩笑。

秦某人的銅像還在錢塘跪着呢,誰想去陪一陪?

至於軟件使用過程中得到的大數據,你也想要?

學習某想,某滴,某籌,把數據打包送往美利堅?

想屁吃呢,川省,貴省,鄂省,湘省有豐富的水利資源,能為資料庫,提供充足的水電基礎設施支持。

你大漂亮先把全國4000多家電力公司整合一下吧,不然都怕資料庫開一半突然停電。

一個東亞人,還妄圖跑到美利堅買地建廠,染指水電等基礎設施?

李澤華可不敢賭將來某天,洛杉磯人民的銀行會不會破產,就那麼巧,連銀行儲戶信息都丟了,每個人封頂賠償25萬美元了事。

跟着魷魚走,最後只配做狗,正常人養狗還能喂點罐頭骨頭之類的,人家可是隨時開宰吃肉的。

總之一句話,他想搭上華為,眼下沒機會,遲早也要找時機上車。

榮威和微信已經在東南亞佈局,抖音也差不多可以開始了。

國內的還不到時機,可是歐美,東南亞版本可以提前上線啊,這玩意慢慢來,打槍的不要,悄悄的進村。

各國都是一個版本照抄,立足於普通人,紮根於普通人,在任何地方這一招都能吃得開。

只要你能讓幾百萬,上千萬人從中穩定獲益,將他們集合起來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玩輿論操控?

有什麼比抖音短視頻更加強大的嗎?

如果再加上微信,簡直絕殺!

「老闆,是不是您出去見見,看騰達開出的條件如何?」

還是顧時節打破沉默,剛才老闆說着說着,開始神遊天外,他們幾個尷尬的坐着等待。

楊志超最坐不住,男人的友誼都發了幾圈,奈何李澤華不開口,他也不好催促。

「算了,具體的細節張總和我溝通過,聽着煩,就推說我身體不適,準備去趟醫院。」

李澤華真心不想見,「你幫我出席吧,對了,晚上約張總見面聊。」

這個時候,見與不見都有弊端,見面聊不出結果,浪費時間。

但又不能直接拒絕,老闆出面談,張壘在旁邊幫腔,不答應點條件是不可能的,畢竟還等著風投給錢,去執行餐飲店連鎖計劃呢。

買房子貸款,也是要啟動資金的。

他又擔心自己忍不住,反駁對方的流量扶持價值,說多說少都是錯,不說還不行。

乾脆避而不見。

顧時節,「我去見?」

聽李澤華一席話,得出pc端流量對青雲系可有可無的分析后,他也不太樂意去見。

孫桐喻呢,老神自在,下沉市場又不在乎資本扶持力度,只要國家支持就行,他擔心什麼?

從七月底到現在,一億多銷量,近2000萬毛利潤,一萬多人(其中一大半還兼職蜂鳥送同城配送),人工成本都賺出來了。

就是公司在後台端技術服務,伺服器支出,數據分析等,加上車輛之類的前期投入太大。

不然他都想完全拒絕風投介入,自己賺錢自己花,它不香嗎?

「你不去,難道我去?」

李澤華眼一瞪,「你考慮清楚再回答,上次阿狸派人來談控股,我只花了2分鐘就打到現在。

你可是公司實質上的二把手,公司最大個人股東,你也不想公司又招惹一個,比阿狸更強大的對手吧?」

顧時節還能怎麼辦?

只能硬著頭皮出門去接待。

「那也沒我什麼事了,我先出去找他們商量商量,明天首秀之後,按原定計劃把華東市場調研一遍。」

「華東真沒什麼好看的。」

李澤華多提了一句,「江浙滬皖的農村,不具備太多代表性,主要是不夠窮,蘇省魔都的農村比西部省會還發達,能看什麼?

浙省和皖省也是中等水平,要去就去雲貴川,去大西北,這個算了,大西北去了也白去。

你看唐忠民之前所在公司,大西北的業績5%佔比沒有,還是安排兩廣,雲貴川,湘鄂贛的農村轉一轉吧。」

「你這是讓我在山溝溝里轉着出不來啊?」

孫桐喻很鬱悶,「我就是下去考察一下,一線體驗店建設情況,沒必要跑那麼遠吧?

再說,那不是還有你呢?」

「你怎麼能和我比?

我是農村出來的,經歷過小時候沒米下鍋的貧苦,現在就是要多體驗一些富裕生活。

知道兩者之間的差距,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制定發展計劃。

而你,一上班就取得那麼大的成就,豪宅住着,豪車開着,蜜罐里養著,估計早就忘記一線的情況。

我們的農村苦啊,每年那麼多青壯勞動力出來工作,賺一點點錢養家餬口,現實情況怎麼樣,光聽看冰冷數據沒用的。

必須下實地看一看真實情況,你才能有更深的感悟。」

孫桐喻被他這套歪理邪說整的無語,好半天後才苦笑着搖搖頭離開。

「我就不用下去了吧?」

楊志超唯恐這下鄉任務落到他頭上,趕緊擺手拒絕。

「你去個屁,給我看好家就行,沒你,我下去調研都不放心。」

李澤華沒好氣把他打發走……

果不其然,騰達這次來,就想玩空手套白狼。

主要還是張壘的鍋。

騰達內部對近期,異軍突起的青雲集團也有關注,到八月份,青雲系在騰達貢獻的廣告宣傳費用,也高達幾千萬。

雖然主要是拼夕夕項目的,但外賣配送,同城業務也不少投廣告。

尤其青雲和阿狸打起來以後,時刻緊盯電商動靜的騰達,更有興趣了。

它們曾經也想過和順豐合作,奈何後者一點面子不給,加之騰達在電商領域的嘗試,被阿狸強勢鎮壓,現在半死不活的。

突然從張壘嘴裏聽說,青雲有意合作共抗阿狸?

哪怕吃獨食吃的特別香,也聞着味過來,看看有沒有便宜可占。

來了才知道,意外的香甜可口。

青雲旗下的拼夕夕,原來是這個模式啊!

一個月沒有,發展一萬多人,業務遍及全國各地,和數千家工廠合作,營收總規模破億,毛利潤兩千多萬?

至於凈利潤,無需多言,虧到騰達的人見了,都忍不住皺眉頭。

但帶隊的騰達投資部副總,還是從中看到了,電商領域突圍的新希望,如果能摻和進來,是不是可以對阿狸核心業務,造成威脅呢?

學習借鑒?

拉倒吧,這個依靠人數規模取勝的電商模式,騰達完全沒興趣。

雇傭幾萬十幾萬人在一線市場,用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慢慢培育市場?

有這個精力,騰達還不如多找幾個流量變現的渠道,躺着賺錢不香嗎,非得下場跟苦力搶飯吃。

自己不做,當成投資反而不錯,成了收益拉滿,不成中途也能及時下車。

這就是張壘拉攏騰達的優惠條件,也徵得其它股東同意。

包括李澤華也點了頭的,從b輪開始,參與融資的各方,都有類似保底協議,雙向制約。

你投錢,青雲歡迎。

不過要遵守青雲的規矩,如果不是志同道合的,沒必要勉強進來,為避免鬧矛盾,提前說好。

進場入股資金,有個清退機制,如果李澤華本人,認為雙方出現原則性衝突。

可以用不低於同期銀行利率的價格,最高不能超過前一期融資價格,在取得超過51%股份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強制收購這部分股份。

這也算是提前預防類似阿狸,和雅虎的股權之爭。

但用在騰達身上,又比較特殊。

那就是騰達掌握這個主動權,它認為公司實控人,不能保障騰達利益時。

有權要求公司以最新融資價格,並不低於某個收益率,回購騰達的風險投資。

旱澇保收屬於是。

張壘沒意見,因為對方是騰達,它有這個實力要求搞特殊。

其它股東意見並不大,唯獨李澤華心裏很歪膩,所以他寧願選擇不見。

奈何張壘不肯啊,他費盡心思拉攏來的巨頭,老闆不出面算怎麼回事?

「張總,董事長剛吃了葯睡下,您不可以進去。」

今天張濤不在,他去培訓新人去了,顧時節從都督府挑了20多個,有兒有女有正常家庭,身家清白有特殊技能傍身的退伍兵。

他正忙着尋找可用之人,準備安排到李澤華身邊呢。

加上都督府下屬魔都警備區,安排了幾張特殊執照,張濤就有一張,掛靠在某安保公司名下,合理合法在本地可以配砰砰砰。

短的那種,出省必須提前報備。

「張總,你真不能進來,李總您看?」

人都強闖進來了,攔著還有什麼意義?

李澤華揮揮手,讓郭鑫毅出去,然後看着憤怒的張壘,笑眯眯道:

「這是誰把張總惹生氣了?」(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勝者為王,重活2009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勝者為王,重活2009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2章 ,流量過剩避而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