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朝堂之路,輝煌之續(大結局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朝堂之路,輝煌之續(大結局

………

萬曆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進過大半個月的跋涉后朱以歌終於抵達京師,雖然朱以歌不明白皇帝的意圖到底為何,但至少朱以歌只明白自己和皇帝的關係還仍然屬於互惠互利的關係,知道這一點就算是高枕無憂了,畢竟利益體關係可並不是那麼好分開的,從一開始朱以歌就早已將自己的退路做好以立不敗之地。

一晃眼距離萬曆十六年朱以歌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也有十五年了,十五年在這個時代都能繁衍一代人。

而當初正當年的人們如今也隨着時光的流逝而漸漸老去,人到中年的萬曆帝也就在這一年終於體會到當爺爺的快樂。

萬曆三十一年距離朱翊鈞的長孫朱由校出生還有兩年的時間,所以這個時節能令朱翊鈞榮升祖父頭銜的只有太子朱常洛的長女朱微凝了,這位可憐的公主在歷史上並未留下太多的記載只是記下了個封號——悼懿公主,很明顯這位可憐的女孩兒屬於早夭的命運,然而這時皇室中人卻都沉浸在歡喜之中,雖然只是女孩但好在也能證明太子是有能力誕下後嗣,這對一個帝國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種強心劑般的穩定作用,連帶着國內的那些天災人禍也不在說是天子失德了。

進入大內,在太監的引導下朱以歌急匆匆地朝着東暖閣而去…..

「臣北海郡王朱以歌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嗯~~~是忠明來啦~~起來吧~~」朱翊鈞好似睡不醒似的睜開眼睛悠悠地叫朱以歌起身。

「謝陛下——」朱以歌稱諾起身半弓著身子。

見到朱以歌一臉恭順的神情,朱翊鈞很是受用:「來人啊~~給北海王看座!」

「臣謝陛下賜坐——」說完朱以歌只佔了半個屁股小心翼翼地坐在椅子上依舊一臉恭敬的等待皇帝的訓示。

「哈哈哈~~~忠明何故做此這般生分作派,當年那位在御花園胡吃海塞的朱以歌哪裏去了?」朱翊鈞估計臉上一板笑罵道。

「嘿嘿~~這個….臣當年不是年輕不懂事麻~~」朱以歌一聽到皇帝舊事重提面上故作訕笑道。

「誒~~無妨~~朕還是喜歡當年的那個你,如今你這般做派又和朝廷的那些大臣們有何區別?朕可不喜歡臣子們整日裏都在帶着一副面具面對朕!」

朱以歌適時附和道:「陛下所言極是!所謂忠者即為交心,若無心則不中。所以臣亦如此看法….」

「妙哉!忠明進步斐然,常人只知忠明善於征戰斂財,哪知道忠明竟能說出如此精言妙語!」朱翊鈞拍手叫好。

接下來君臣之間倒是一陣互相吹捧和寒暄,總體來說朱以歌直到出了宮門外腦子都是一陣漿糊——實在摸不清皇帝的套路。

待朱以歌走後,朝中大臣們也大都知道朱以歌進京的消息,只是許多人在這個關節實在摸不透皇帝的脈路,這才偃旗息鼓權做沒看見,然而有一人卻因為朱以歌回京后在家中大發雷霆,這個人正是首輔沈一貫。

其實沈一貫和朱以歌本沒有多大的仇恨,無怪乎利益使得這兩人越走越遠,最後幾乎仇敵。

本來朱以歌就是皇帝的首席狗腿子,當初打擊士紳可謂是不留餘力,如今皇帝急招朱以歌回京,不正是因為自己這邊的士紳勢力又有些復興,這才利用朱以歌後面的軍隊進行打壓嗎?沈一貫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即便生氣又奈何,自己終究是臣子….

「哎~~~可惡!老夫早就該想到這一點,朱以歌就是個棒槌,而皇帝卻是手握棒槌的那個人,這分明就是陛下欲要用朱以歌藉機敲打我等啊!」沈一貫一臉悔恨不已道。

「恩相不必懊悔,陛下這是一力降十會,我等即便早知又能有何法?只是…下官擔心陛下會再次對士紳做出什麼….」錢夢皋擔憂道。

「哼!哪有那麼容易!老夫又不是沒有後手~~」沈一貫瞬間滿臉智珠在握的樣子撫須道。

「哦?首輔的意思是?」

「陛下的眼睛總看着咱們這邊總不是好的,浙江海關偷稅一案已經擺在陛下案前,所以此時必須轉移陛下的注意力才行!那楚王府不是正鬧着假太子案嗎?好哇~~~咱們不妨鬧大些給陛下找點事情做做~~~如何呀?」

「秒——秒呀——首輔大人果然高明!如此一來陛下為家事所累,咱們也方能喘口氣啦!」錢夢皋扶手拍掌大讚道。

…………….

原時空楚太子案被心知肚明的萬曆帝給強壓了下去,然而這個時空或許是由於朱以歌在不住地扇動翅膀,最後使得楚太子案的比歷史上愈演愈烈。

無奈之下萬曆帝只得一面着手派遣朱以歌這位威望十足的皇室成員前往查勘,一面肅清朝堂的士紳勢力,這裏就包括沈一貫為首等人。

萬曆帝能在宅在家中掌控朝政數十年之久又豈是昏庸之輩,事情爆發開始萬曆帝就將目光瞄準在朝廷上的士紳集團。

說實話,沈一貫之所以在當年不降反升,除了萬曆帝向士紳們釋放和善的信號之外就是為了害怕士紳勢力打壓后反而鬥不過武官集團,身為帝王精熟平衡之術乃是最基本要素,於是這才有了沈一貫在雙方的妥協之下撿了個便宜,然而沈一貫卻猶不自知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士紳的命運在萬曆帝那冷厲的眼神中終於被判處死刑了。

以楚太子案為引子,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江南士紳集團徹底被清除朝堂之外,當然江南士紳集團也不甘心,既然東頭不亮那就西頭亮,江南士紳集團在大部分成員失去高官厚祿后杭州成立東林書院,整日裏不幹別的除了飲酒作樂就是到處瞎比比,最終在國事愈發穩定之下這些到處發牢騷的江南籍士子們只得屈服於國家機器之下老老實實地做事,再也不敢有結黨營私行為。

隨後在朱以歌於朝堂上輔佐,萬曆帝掌控全局,十多年的時間過去后大明帝國國泰民安,雖然小冰河期愈演愈烈,天災如喝水一般常見;但隨着大明工農業科技不斷攀升,廢除的張居正新法重新實施並添加上攤丁入畝制度后,大明的稅收和財力更是得到歷史上的頂峰,國家有錢了即便你老天爺再怎麼不高興,也不怕你!

再加上大明國土照比歷史上更加廣袤無邊,許多邊荒地區到處都有大明百姓辛勤勞作的身影,而這些百姓也正是這些土地永遠屬於華夏民族最有力的證據!

…….

萬曆四十八年八月,萬曆帝朱翊鈞駕崩,謚號明神宗。同年九月太子朱常洛在朱以歌的支持下繼承皇位,年號泰昌。

泰昌十年朱常洛駕崩,這個時空由於有着朱以歌的扶持,泰昌帝登基后並沒有發生什麼三大案,同時本就身體虛弱的朱常洛在朱以歌的有意引導下最終尚且能堅持十年之久。

在這十年裏也是大明朝發展最為關鍵的時刻,如果把萬曆盛世看座開創者,那麼泰昌十年則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同時也為後來朱以歌攝政長達二十年多年之久的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石。

……….

農曆甲申年,西元1644年,大明崇禎五年,已經主動退出朝政的朱以歌以魯王的榮訊繼續留在天津養老。已經七十五歲的朱以歌先後眼看着自己的兩位妻子離開人世,就連自己的次子弘燎也在前兩年暴病而亡。

曾經巧巧去世時還死死的抓住自己的雙手叫自己一定要照看好弘燎,可惜朱以歌天不遂願;朱以歌就在這幾年裏一直都對亡妻懷着深深的愧疚感中活着。

「咚咚咚~~」就在朱以歌回憶往事的時候,書房的門敲響了。

「父親,陛下發來電報,後日晌午陛下將乘坐火車來探望父親…」說話的是朱以歌與鄭苗苗所生的第四子朱弘燃,三十齣頭的朱弘燃雖然早已是四個孩子的父親,但在自己的老父面前一點也不幹露出半點的不恭敬。

「哎呀~~~陛下這是要做什麼~~何必來看我這一老朽矣~~」朱以歌搖了搖頭苦笑着吩咐道:「你去招呼一聲你劉叔、王叔還有你俞叔,告訴他們陛下後日過來看望我等老朽,別忘了穿的精神些~~」

「遵命,父親!孩兒這就去安排…..」應聲后朱弘燃悄然退下…..

說道崇禎帝朱由檢,不得不說,隨着泰昌帝在位十年,他與他的皇兄天啟皇帝朱由校都受到朱以歌良好的教育,所以這兩個小傢伙自然對朱以歌這為師傅尊崇有加,當然在朱以歌的可以改變下,朱由檢的性格也逐漸的走出童年的陰影原本的刻薄寡恩性格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說到電報和鐵路,實際上也是朱以歌順水推舟弄出來的成果;實際上在泰昌十年間朱以歌並沒有直接將有線電報和鐵路技術全都拿出來,說實話一個技術的生成是需要整個社會達到瓶頸後為了突破這個瓶頸才會生成相對應的技術。

所以說,朱以歌在攝政初期就一直力主建設整個國家能大範圍適應黑科技的基石。果不其然,就在天啟十年時這些黑科技的技術終於成熟,而大明朝百姓也愈發對着方面有着無限的需求,最終這些黑科技在因勢利導之下很快地融入大明帝國的社會中,為大明朝騰飛再次平添一股助燃劑。

……

又過了五年,整整八十歲的朱以歌抱着重孫與老友劉以生下棋時,驀然目視夕陽處….

大明崇禎十年三月,魯王朱以歌薨世,同年四月受不了打擊的萊國公劉以生也與家中去世。

當得知朱以歌與劉以生最後兩個碩果僅存的中興大臣去世后,崇禎帝大慟,當即罷朝三日舉國同哀。

同年四月份朱以歌的世子朱弘煜千里迢迢從俄羅斯前線趕回天津奔喪,五月份在朝廷的諭旨下繼承魯王爵位。

而關於朱以歌這位大明朝的傳奇王爺,事後所有人都不知道該如何為朱以歌上謚號,實在是因為朱以歌的功績已經不足以用語言描述了,最終或許只有『賢』這個字能基本附和朱以歌一聲的功績吧。而濟國公李以全、萊國公劉以生、閩國公俞晨、吳國公王輔等一干中興文武大臣們也都配享太廟生榮死哀。

……

大明復業十五年,西元1912年,當大明走過544年的光輝歲月後,最後一位大明天子順應民意秉承祖訓,還政於民,一個嶄新的篇章就這樣掀開了第一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之北洋稱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之北洋稱霸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朝堂之路,輝煌之續(大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