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中國繪畫常識》(12)

第一百二十章《中國繪畫常識》(12)

元朝之繪畫

元朝文化概論

元朝本蒙古國(姓卻特氏),其先根據斡難、克魯倫二河之源,其後裔漸次勃興,遂有席捲歐亞之勢,一時歐亞之天地為之震撼。胡人自宋末侵入中原以來,文化藝術雖蒙其障害,然漢人之文化往往可使征服者容納於無形,且變其固有之習俗,而不啻為漢族文化之繼續者,以遂中國文化之發達。胡人代宋而興,不過政治之主權有所改變,而社會之習尚、文化之勢力反足以征服之,使其強悍猛烈之風漸趨於禮樂雍容之習。如元朝御宇八十餘年,雖無畫院之設,唯有御衣局(劉貫道曾以寫御容稱旨,任為御衣局使),大抵以畫工在職,雖非如宋朝畫工待遇之優隆,然征諸史傳,元朝畫家有四百餘人之多,亦可見其隆盛。其畫派概屬宋之餘波。觀文學、戲曲、小說之興創,亦可知其風尚矣。山水畫如趙子昂、高克恭,及王、黃、吳、倪四家,花鳥如錢舜舉、王若水,其流風餘韻及於明清。山水畫又傳南宗之衣缽,降及有清,其旨益暢。

元代繪畫之變遷

元代之繪畫,概為由宋及於明清過渡之橋樑。今以元初之名家言之,如趙子昂、高克恭、錢舜舉、王若水可為代表。又陳琳(字仲美,山水、花鳥、人物俱師古人,得趙魏公講明,多所資益)、陳仲仁(江右人,官至陽城主簿,妙於寫生,追配古人)、盛懋(字子昭,始學陳仲美,略變其法)等,皆復古派之畫,上溯晉、唐,善高古細描之人物,而其最著者推趙子昂。子昂名孟頫,號松雪道人。宋秦王德芳之後,太祖十一世孫,居吳興。至元中,搜訪遺逸,授兵部郎中,遷集賢閣直學士。延祐二年,拜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謚文敏。真、行、篆、隸,妙造古人。山水、木石、花竹、人馬尤精能,步武摩詰、營邱。有唐人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之雄,去其獷。可謂融南北為一家,合書畫為一體者也。夫人管道昇,字仲姬,亦工山水、佛像,而墨竹、梅、蘭尤妙。其子雍字仲穆,奕字仲光;雍子鳳字允文,麟字彥征。孟頫之弟孟籲字子俊。一家善畫,照耀當代,而雍尤著,山水師董源,人馬、花石亦稱精美。

高克恭字彥敬。其先西域人,后占籍大同。至元十二年,由京師貢補工部令史,至大中大夫、刑部尚書。號房山。畫山水初學米氏父子,后乃用李成、董源、巨然法。好作墨竹,妙處不減文湖州。嘗寫竹,自題云:「子昂寫竹,神而不似;仲賓寫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兩此君也。」其自命如此。山水學米氏者,當時有龔開,字聖予,號翠岩,淮陰人。人物師曹霸,描法甚粗,尤喜作墨鬼、鍾馗等畫。聖予坐無幾席,一子名浚,每俯伏榻上,就背按紙作唐馬圖,風鬃霧鬣,備盡諸態。

[元]柯九思《清悶閣墨竹圖》

[元]盛懋《秋江待渡圖》

[元]錢選《扶醉圖》

墨竹則有李衎,字仲賓,號息齋,世為燕人。官至吏部尚書,拜集賢殿大學士。文與可、蘇子瞻后二百年中,稱為傑作。吳郡張遜字仲敏,與息齋同時。畫墨竹,一旦自以為不及息齋,即棄墨竹而用勾勒,妙絕當世。柯九思字敬仲,號丹邱生,台州人。官至奎章閣鑒書博士。博學能文,墨竹師文湖州,古木煙梢,極有奇趣。湖州一派,此為最著者也。

花鳥畫以錢選、王淵為當時巨擘。錢選字舜舉,號玉潭,霅川人,宋景定間鄉貢進士。元初吳興有八俊之目,以子昂為稱首,而舜舉與焉。及子昂被薦登朝,諸公皆相附取宦達,獨舜舉齟齬不合,流連詩畫以終其身。山水師趙令穰、趙伯駒之青綠,人物師李伯時,花鳥師趙昌、易元吉,但多寫人物、花鳥,所圖山水,當世罕傳。王淵字若水,號澹軒,杭人。幼習丹青,趙文敏多指教之,故所畫皆師古人,無一筆院體。山水師郭熙,花鳥師黃筌。元代花鳥能繼徐、黃之法者,二人之功也。

界畫則王振鵬最著。振鵬字朋梅,號孤雲居士。傳其法者有衛九鼎、朱玉。至於馬、夏一派,則有陳君佐、沈月溪、孫君澤、丁野夫、張遠、張觀等,其畫沉鬱遒勁,發揮水墨之精彩。

[元]方從義《武夷放棹圖》

然元代之山水畫,其影響及於後世者,實為元季之四大家,即黃子久、王叔明、倪雲林、吳仲圭也。蓋元季之山水畫家,大抵屬於董、巨,李、郭兩派。王、黃、倪、吳皆以董、巨起家,朱澤民、曹知白、方從義、唐棣、姚彥卿皆祖述李、郭成名。而此等元季諸家與國初之高克恭,一變宋畫山水之格法,可謂之元格,而創作明清諸家南宗畫一種之典型。其南畫之大成最力者,為黃、王、倪、吳四大家也。

四大家

黃子久名公望,號一峰,又號大痴,常熟人。幼聰敏,應神童科。經史、二氏、九流之學,無不通曉。隱於富春。山水師董、巨,晚年變其法,自成一家。其畫格有二:一種作淺絳色者,山頭多礬石,筆勢雄偉;另一種作水墨者,皴紋極少,筆意尤為簡遠。

王蒙字叔明,吳興人,號黃鶴山樵,趙松雪之外孫。其畫多從趙文敏風韻中來,又泛濫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維為歸。山水多至數十重,樹木不下數十種,徑路迂迴,煙靄微茫,曲盡山林幽致。又以赭石和藤黃著山色,好於山頭畫蓬蓬之草,再以赭色鈎出。又,或不着色,唯以赭石著山石、人面及松皮。元代以前,畫山水多用濕筆,所謂水暈墨章,自唐及宋皆然。至元季四大家始用干筆,就中倪雲林、吳仲圭二家尤重墨法,其他則以淺絳烘染為主。鹿柴氏謂淺絳至董源始行,盛於黃子久,謂之吳裝。傳於文徵明、沈啟南,遂成專尚。雲林畫疏淡簡勁,吳仲圭沉着蒼渾,同學董、巨而自立徑庭。此等四大家之渴筆抹擦,淡墨渲染,其簡淡高逸之風,實啟明清兩朝之秘龠,綿綿至今猶承其餘緒也。

[元]王蒙《秋山草堂圖》

[元]王蒙《具區林屋圖》

[元]倪瓚《紫芝山房圖》

倪瓚字元鎮,雲林其自號也。家故饒於資,輕財好學。嘗築清閟閣,蓄古書畫於其中。性甚能介好潔,人號曰倪迂。好僧寺,一住必旬日,篝燈木榻,蕭然宴坐,時操紙筆作竹石小景。雲林山水着色者甚少,間作一二,繪染深得古法。又畫人物極少,唯署「荊蠻民」者一幅而已。

題款及道釋畫

[元]顏輝《十六羅漢圖》

畫家題款,前人多不講求,至元朝始開其端,書、贊、詩、賦以補畫之不足,而添畫之色采。蓋文人畫勢力盛行,其趣味必兼及於畫外,故畫之題識、印章大有關係。延及明清,無不以畫之題識而判雅俗。此亦變古畫之陳格,別開生面之端也。明沈顥所著《畫塵》有云:「元以前多不題款,或隱之石隙,恐書不精,有傷畫局耳。至倪雲林,書法遒逸,或詩尾用跋,或跋后系詩,隨意成致。衡山翁行款清整。石田晚年題寫灑落,每侵畫位,翻多奇趣。白陽輩效之,一幅中有天然候款處,失之則傷局。近日俚鄙匠習,宜學沒字碑為是。」

元代之道釋畫,當時喇嘛之隆興,佛教遂傾於衰頹之運,而從來之道釋畫亦不甚發展。然元代之名手,如顏輝其人者,可稱代表的作家。顏輝字秋月,江山人。筆法奇絕,有八面生動之概。其他蔡山、趙璚等,屬於龍眠派者。大抵元時佛教衰頹,禪門以外諸宗無所表見,唯禪門依然獨存。牧谿派之水墨畫,尚多方外衲子,多寫蘭竹,佛像則不及唐宋遠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常識圓桌派:中國常識全集(套裝共8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常識圓桌派:中國常識全集(套裝共8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章《中國繪畫常識》(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