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中國繪畫常識》(10)

第一百一十八章《中國繪畫常識》(10)

五代之繪畫

五代繪畫概論

唐業告終,中國之大陸化為戰亂之場。五代諸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互相爭競,前後五十餘年。然五代之君主僅據中原之領土,而唐末之群雄割據邊地,建國稱王,傳之子孫有十國之多,故稱十國。及趙宋崛起,乃歸統一。五代之世,戎馬倥傯,唐時爛縵之文藝,遂如秋風之吹落葉。然蜀主孟昶、南唐後主李煜,獎勵畫家,名手輩出,文藝之餘命唯此兩地得以保存;遂至宋朝生氣複發,未始非其保存獎勵之功也。後主李煜設畫院,優待當代之名手。是時,蜀地僻居遼遠,孟知祥自稱帝。后其子昶繼立。昶好畫,故孫位、刁光胤、滕昌祐輩皆入蜀。蜀主效南唐之制,設翰林院以待遇畫士。

南唐之繪畫

李中主時,保大五年元日大雪中,主命太弟以下登樓張宴賦詩。時李建勛、徐鉉、張義方等於溪亭即席進詩,徐鉉為序。又集名手作圖,曲盡一時之妙:真容,高沖古主之;樓閣、宮殿,朱澄主之;侍臣、法部、絲竹,周文矩主之;雪竹、寒林,董源主之;池沼、禽魚,徐崇嗣主之。

[五代]徐熙《雪竹圖》

[五代]周文矩(傳)《合樂圖》

[五代]周文矩《西子浣紗圖》

後主李煜,政治之暇,寓意丹青。書作顫筆屈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畫亦清爽不凡,另為一格,雖若甚瘦而風神有餘。又復能墨竹,自根至梢,極小者一一勾勒,謂之鐵鈎鎖。其畫院有周文矩、趙幹、曹仲玄(建康豐城人)、高太沖(又名沖古)、王齊翰、顧閎中、竹夢松等。曾命曹仲玄畫建業佛寺上下座壁,經八年不就。後主責其緩,命周文矩較之。文矩曰:「仲玄繪上天本樣,非凡工所及,故遲遲如此。」越明年乃成。

當時江左言道釋者,稱仲玄為第一。仲玄始學吳道子,不得意,遂改跡細密,自成一格。尤善於傅彩,妙越等夷。周文矩,建康句容人。美風度,學丹青頗有精思,善畫冕服、車器、人物、士女。其畫類唐之周昉,唯衣紋戰筆有別。

鍾陵徐熙,世仕南唐,為江南名族。善花竹林木、蟬蝶草蟲。多遊園圃以求情狀,雖蔬菜莖苗亦入圖畫。寫意出古人之外,尤能設色,絕有生意。徐熙畫花果,多在澄心堂紙上。至於畫絹,絹紋稍粗,米元章謂徐熙絹如布是也。畫花,趙昌意在似,徐熙意不在似;意不在似者,太史公之於文,杜少陵之於詩也。熙當時畫花果多以彩色暈,如黃筌一派皆然;熙則以墨寫枝葉,后略傅色,故骨氣過人,生意勃然。江南之花鳥畫,始於徐氏一家,其下則有唐希雅、希雅之孫忠祚及宿。熙之孫崇嗣、崇矩,皆得其緒餘,與蜀之黃家一派相對峙。

前後蜀之繪畫

蜀地之畫苑,足與南唐相頡頏。其翰林院中有黃筌父子、趙元德(即趙德玄)父子、房從真、阮知誨、杜齯龜、高道興父子、蒲師訓等,皆待詔也;如張玫、徐德昌,祗候也。而黃筌父子最著。

蜀後主衍曾召筌於內殿,示以吳道玄之《鍾馗圖》,乃謂筌曰:「吳道玄之畫鍾馗,以右手第二指抉鬼之目,不如以拇指為有力也。」令筌改進。筌於是不用道玄之本,別改畫以拇指抉鬼目者進。蜀主怪其不如旨。筌答曰:「道玄之所畫者,眼色、意思俱在第二指;今臣所畫,眼色、意思俱在拇指。」後主悟,乃喜筌所畫不妄下筆。

黃筌字要叔,成都人。初事刁光胤學禽鳥,師滕昌祐之花竹,龍水師孫位,山水學鄭虔、李昇,鶴學薛稷,資諸大家之美而兼有之。其子居寶、居寀,亦善畫。一家事蜀為待詔。及孟昶歸宋,遂共召入宋之翰林圖畫院,名聲擅於一時。筌尤長花竹、翎毛,寫生悉畫其神情。凡畫花鳥,先勾勒,后填五彩。與江南徐熙之畫派皆影響及於後世。

[宋]黃筌《蘋婆山鳥圖》

蜀之花鳥,黃家一派、李吉、夏侯延祐、李懷袞、刁光胤、劉贊、滕昌祐之外,如趙宏變、邊鸞之古體,自出新意。郭乾暉兄弟亦自成一派。乾暉始秘其筆法,鍾隱變姓名,趨郭之門,服勤累月,得其法,遂馳名海內焉;兼工畫人物山水。

宋郭若虛論徐、黃體云:「筌與其子居寀,並事蜀為待詔,所畫皆禁御珍禽瑞鳥、奇花怪石,今傳世桃花鷹鶻、純白雉兔、金盆鵓鴿、孔雀龜鶴之類是也。又翎毛骨氣尚豐滿,天水分色。徐熙,江南處士,志節高邁,放達不羈,多狀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鳥淵魚,今傳世鳧雁鷺鷥、蒲藻蝦魚、叢艷折枝、園蔬葯苗之類是也。又翎毛形骨貴輕秀,而天水通色。二者春蘭、秋菊,各擅盛名。」又言:「徐熙輩有於雙縑幅素上畫叢艷疊石,傍出葯苗,雜以禽鳥蜂蟬之妙,乃是供李主宮中掛設之具,謂之鋪殿花(此蓋為後世掛幅所自昉)。次曰裝堂花,意在位置端莊,駢羅整肅,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態(此即現時所謂圖案),故觀者往往不甚采鑒。」

道釋畫則有著名之高僧貫休,字德隱,婺州金溪人,俗姓姜氏。天福年入蜀,蜀主賜紫衣,號禪月大師。善圖羅漢,龐眉大目,豐頤隆鼻,胡貌梵相,曲盡其妙。

五代之山水畫

[五代]關仝《秋山晚翠圖》

五代之山水畫家有荊浩、關仝、李昇、趙幹諸家。蓋畫派至荊、關為之一變,是為由唐入宋之橋樑,而紹南宗之衣缽者也。明王肯堂論畫,謂六朝之後,至王維、張璪、畢宏、鄭虔為之一變,至荊、關又為之一變,至董源、李成、范寬又一變。王世貞亦謂山水至二李一變,荊、關、董、巨再變。

荊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博通經史,善屬文。五季多故,隱於太行之洪谷,自號洪穀子,著《筆法記》一卷。嘗語人曰:「吳道子畫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當采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其畫皴鈎佈置得宜,筆意森然,無凝滯之跡。好為雲中山頂,四面峻厚;百丈危峰,屹立於青冥之間。故關仝北面事之,而為宋元以來畫家之所宗仰。

[宋]荊浩《漁樂圖》

關仝,長安人。早年師荊浩,木石出畢宏,有枝無干。晚年其技大進,多畫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絕無市氣。設色古淡,與其師荊浩不相上下。人物非其所長,其《仙游圖》大石叢立,屹然萬仞,色如精鐵,上無塵埃,下無糞土,四面斬絕,人跡不通。深岩曲澗,有樓觀洞府、鸞鶴花竹之勝;杖履遨遊,有飄飄羽化之想。隋時既有鄭法士山水、樓閣、花草點景之畫,唐以來人物樹木、花卉岩石之畫法大為發展,至關仝更見精絕。

其餘山水、道釋、人物、花鳥之外,畫龍有僧傳古,墨竹有李夫人。傳古,四明人,畫龍獨得其妙,具三停九似蜿蜒之狀。

要之,五代五十餘年之藝苑,山水畫多掬王維之流,道釋多得道玄之秘。征諸史冊,朱繇、左禮、王仁壽、李祝、韓虯之徒,大抵皆然。人物如周文矩、燕筠、杜霄、竹夢松,皆師周昉。曹仲玄間師顧、陸。花鳥則徐、黃擅美,其技藝進於唐而為宋代興隆之基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常識圓桌派:中國常識全集(套裝共8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常識圓桌派:中國常識全集(套裝共8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中國繪畫常識》(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