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國國學常識》(1)

第一章《中國國學常識》(1)

凡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絢麗多姿,歷久彌新。胡適、沈從文、林徽因、吳晗等大家對中國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使中國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下去,我們出版了這套常識系列叢書。

在編輯這套叢書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些挑戰和困難——由於時代的變遷,書中某些語詞的運用已經不符合現今讀者的閱讀習慣。文章中的一些遣詞造句、外國人名譯法也與今日不同。有較多的異體字,內容上也有前後不統一的現象,標點符號的運用也不規範。

因此,我們在參照權威版本的基礎上,一方面盡量保持原作的風貌,未作大的改動;另一方面也根據現代閱讀習慣及漢語規範,從標點到字句再到格式等,對原版行文明顯不妥處酌情勘誤、修訂。

除有出處的引文保持原貌外,具體操作遵從以下凡例:

一、標點審校,尤其是引號、分號、書名號、破折號等的使用,均按照現代漢語規範進行修改。

二、原版中的異體字,均改為通用簡體字。

三、民國時期的通用字,均按現代漢語規範進行語境區分。如:「的」「地」「得」,「那」「哪」,「么」「嗎」等。

四、詞語發生變遷的,均以現代漢語標準用法統一修訂,如:「發見」改「發現」,「精采」改「精彩」,「身分」改「身份」,「琅邪」改「琅琊」,「甚麼」改「什麼」,「衣着」改「衣着」,「蝦蟆」改「蛤蟆」,「真珠」改「珍珠」,「原故」改「緣故」,「記算」改「計算」,「摹仿」改「模仿」,「胡胡塗塗」改「糊糊塗塗」等。

五、同一本書中的人名、地名的譯名統一用今日常用譯法。如:「梭格拉底」改「蘇格拉底」,「倍根」改「培根」,「愛拂兒塔」改「埃菲爾鐵塔」,「狄卡兒」改「笛卡爾」,「依利亞特」改「伊利亞特」,「奧特賽」改「奧德賽」等。

最後的修訂結果若有不妥之處,還望讀者海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常識圓桌派:中國常識全集(套裝共8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常識圓桌派:中國常識全集(套裝共8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中國國學常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