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兩個制度的過渡

第三十一章 兩個制度的過渡

第一節認識兩個不同的問題

從資本主義制度過渡到社會主義制度,無論它出現時的情況怎樣,我相信肯定會產生一些特有的問題,這是每個人尤其是全部正統社會主義者都承認的。不過,因為過渡出現時資本主義發展處於不同的階段,以及因為實行社會主義的集團可以和願意使用的方法不同,預期遭遇困難的性質和程度會有特別大的不同,所以設想不同的兩個事例,從而構成兩組不同的環境作為典型,有益於我們的討論。由於過渡在什麼時候出現和怎麼出現之間有着明顯的聯繫,因此做到這個設想更加容易。但是由於我不準備在資本主義較早階段可能與不可能出現的問題上浪費篇幅,所以對這兩個事例的論述只涉及完全發展的和「受束縛的」資本主義。記住這一點,我將把它們稱為成熟社會主義化的事例和未成熟社會主義化的事例。

本書第二篇中的大多數論證能夠歸納為下列馬克思主義命題,即經濟過程趨向於讓本身社會主義化,同時也讓人的靈魂社會主義化。我們這麼說的意思是,社會主義無論在技術上、組織上、商業上,還是在行政上和心理上的前提條件有日趨成熟的傾向,讓我們再次想像,假如那個趨勢達到成為現實時未來將出現的事物狀態:除農業部門外的產業由少數官僚化公司控制。進步放慢了,進步成為機械的和預先計劃好的事情。利率逐漸趨向於零,這種趨勢不是暫時的,也不是政府壓力造成的,而是因為投資機會減小而成為長久性的事情。因為所有權只剩下持有股份和債券,所以工業財產及其管理變得跟個人無關,企業高級人員養成類似於公務人員的心理習慣,資本主義的動機和標準完全消失了。向社會主義政權過渡已是水到渠成的結論已經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不過有以下兩點需要提一提。

第一,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社會主義者——距離將讓他們滿意的那種狀態的接近程度是不同的,他們在所有特定時間對實際達到的接近程度的判斷也是不同的。這是非常自然的,由於在資本主義過程中本有的趨向社會主義的步伐以遲緩的速度行進,它肯定不會通過大家都辨認得出的不可能有懷疑的確切表明道路開放時間的交通信號燈。嚴重意見分歧的可能性因為成熟所需的條件未必以同一步調前進這一事實而大大增加。比如,人們振振有詞地爭辯說,1913年美國的工業結構本身要比德國更接近於「成熟」。不過很少有人懷疑,假如在這兩個國家做實驗,因為德國具有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最好的官僚政治和最好的工會的領導和訓練,所以國家分裂的德國人獲得成功的機會要比美國人大得不可相提並論。不過在認真的意見不同(包括由於性格不同而產生的那種不同,類似於有着相同能力和認真態度的幾個醫生對一次手術是否適當的那種意見不同)之外,經常還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猜疑,爭論的一方絕不想承認成熟,因為他們並不真正想有社會主義,另一方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假定為已經成熟,其產生於理想主義的基礎,或許不是出於理想主義。

第二,就算假定,正確無誤的成熟狀態已經來到,過渡還需要有特殊的行動,依然會出現很多問題。

資本主義過程為社會主義塑造事物和靈魂。在有限的事例中,它塑造得這樣完善,以致最後一步僅僅是一個形式。但是就算在那種時候,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不會變成社會主義制度。正式通過以社會主義作為社會的生活準則這樣的最後一步還一定要採取(譬如說)修改憲法的形式來實現。不過事實上,人們不會等待有限事例的出現。對他們來說等待也是不合理的,因為事實上成熟或許在資本主義的利益和態度還沒有從社會結構的每一個角落與縫隙全部消失之前來到。那時憲法修正案的通過就不單單是一種形式了。那時會出現某種抗拒和一些困難等待克服。在討論這些之前,讓我們先把另一種過渡的特性介紹一下。

從根本上說,事物和靈魂能夠自動地把自己塑造得跟社會主義相適應,也就是說這個適應過程獨立於所有人的意志,並與為此而採取的措施沒有關係。不過這個過程除產生其他影響外,也產生這樣的意志和隨之出現的制定法規、採取行政手段等措施。這些措施總的來說是社會主義化政策的一部分,而實現社會主義的政策要執行很長一段時間,不管怎樣需要幾十年。但是這段歷史自然地分為兩部分,中間以採取和組織社會主義政權的立法行動為界,在立法行動之前,不管有意無意,社會主義化政策是準備性的,立法之後,它才是建制性的。對於前一部分,我們僅在本章的最後加以簡單的討論。現在我們要着重討論后一部分。

第二節成熟情況下的社會主義化

在社會主義化成熟的狀態下,作為「立法后社會主義化」的最重要任務,即一定要加以應對的困難,不僅是能克服了的,並且還不是很嚴重的。成熟代表着遇到的抵抗將是微弱的,即將出現所有階級中大多數人是合作的,其中,通過憲法修正案的確切可能性,也就是修正案可以用和平的不破壞法律連續性的方式通過是其徵兆之一。依據假定,人們理解這個步驟的性質,甚至大部分對這個步驟不喜歡的人也能耐心地容忍它。沒有人會感到惘然,或者感到世界在他面前崩潰。

當然就算這樣,牌還沒有全部出完,還可能有突變。不過這樣的危險不大。不僅資本主義那種有組織抵抗和暴力騷動會絕跡或近乎絕跡,這會減少發生突變的機會,並且將有一批有經驗和負責任的人打算掌握舵柄,他們可以並願意維護紀律和使用合理辦法把震動減到最小。受過良好訓練的政府和企業官僚機構對他們給予支持,這些機構習慣於接受不管哪種立法當局的命令,不管怎樣它們不會很偏袒資本家的利益。

剛開始時我們將簡化出現在新的生產部或中央局前面的過渡問題,用的是跟以前我們簡化它們長久問題相同的方法,也就是假設它們會把農民問題基本上擱置一旁。這樣做不僅能夠消除可能證明是致命的困難——因為沒有哪個其他部門對財產的興趣有像農場主或農民那樣強烈;農業世界的人並不處處都是俄國農民——並且還會獲得額外的支持,因為不會有人像農民那樣深刻憎恨大規模企業和特殊的資本主義利益。也可以希望中央局會安撫別的類型的少數人:在社會主義化的工業周圍,至少在一段時間裏小手工業者能夠被允許做他們的行業賺錢,小本的獨立零售商能夠被允許出售他們的貨物,就跟如今在政府專賣煙草製品的國家裏捲煙零售商一樣。在天平的另一頭,只要對其工作進行個別估價的那批人的個人利益(讓我們說是那種高級官員的利益)能夠不難地以前面指出的準則給予照顧,從而可以避免經濟機器的運行產生嚴重故障。激烈主張平等主義理想會把所有事情弄糟。

資本家的利益如何處理?在上面指出的時機成熟時,我們大概能夠把它等同於股份與債券持有者的利益,債券持有者包括抵押債券和保險單持有者。到成熟時期,資本家集團的人可能成為選民的大多數,那時他們不會贊成沒收他們權利的提議。我們認為重要的是這麼做沒有經濟上的必要性,假如決定沒收,那也是社會遵循它能夠採納的倫理原則的自由選擇,而不是因為非做不可。由於支付個人持有的債券和抵押債券的利息,加上支付按照保險合同的索賠權,加上中央局發給前股票持有人的代替股息的債券利息,只要看一下有關統計數字就可以知道,這筆支出不會構成不能承受的負擔,而在這些股票持有人失掉投票權時,仍然能夠保留大概相當於適當選擇的過去股息平均數的收入。對於今後一直要使用私人儲蓄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負擔這筆開支很明顯是明智的行為。時間的限制是做得到的,或者把這些支出轉成有期限的年金,或者使用合適的所得稅和遺產稅,讓這些稅制在永久消失之前,提供最後一次效用。

我認為,上面的這些話完全證明了「立法后社會主義化」可行方法的特性,在我們設想的環境裏,能夠希望這些方法可以堅定地、安全地、溫和地實現過渡的任務,在進行中讓人力、物力的損失和對文化及經濟價值的傷害控制在最低程度。大型公司的經理人員只有在有特別原因更換的時候才更換。假如在過渡時期,在準備社會主義化的行業內還有私人合夥企業,最先應把它們改為公司,然後跟別的企業一樣加以社會化。當然要禁止新私人企業的創辦。公司之間關係的結構特別是控股公司應該使其合理,讓這種關係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全部銀行都改組為中央銀行的分支機構,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保留它們的某些機能,起碼一部分社會簿記職責有必要轉移給它們。或許還要保留對工業經理部門的某些權力,像有權給予或拒絕「貸款」,假如是這樣,或許讓中央銀行獨立於生產部,變為一種總的監督機構。

這樣,開始時中央局發展緩慢,以後逐漸攬起控制權而不發生劇烈震動,讓經濟體系穩定下來並確定方向,同時可以逐個解決因為過渡產生的較小問題。開始時對生產做少量調整(充其量調整總產量的5%)是有必要的,因為除非平均主義觀念比我假設的還要強烈,否則需求結構不會受到特別大的影響。人們(例如,律師)轉向其他職業的規模非常大,這是實情,因為有些人在資本主義產業中可以發揮作用,而在社會主義經濟中不再有用武之地。不過這點也不會產生嚴重困難,如消滅低效的生產單位這些較大的問題,向最佳機會做進一步的集中,以及隨着人口流動而產生的地域佈局合理化、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的標準化等問題,在經濟體制消化掉機構變革的影響並可以在原有軌道上順利運行之前不會,或者不管怎樣不必出現。對於這種類型的社會主義,希望它可以及時實現它的藍圖中所本有的全部卓越成就的可能性是水到渠成的。

第三節立法前的社會主義政策與英國的事例

與其他政黨一樣,社會主義者可以做政策嘗試而對其最終成功的機會沒有損害,並且他們比別的政黨成員對本身的目標有更清楚的概念。我對這個問題所有想說的在一個特殊例子中可以最清楚地表達出來。

我們期望我們的例子表現出來的所有特色能在現代英國出現。一方面,英國的工商業結構顯然還沒有成熟到進行成功的一鼓作氣的社會化,尤其因為公司控制的集中程度還遠遠不夠。按照這種情形,無論是經理部門、資本家,還是工人都不願意接受社會主義,因為那裏還留有大量有生命力的「個人主義」,不管怎樣,它完全能夠發動戰鬥和拒絕合作。另一方面,大概從20世紀開始,出現一種能夠覺察的企業家努力的鬆弛,這種現象加上別的原因產生一種後果,即重要行業,如電力生產由政府領導和控制,不僅得到所有政黨的同意,而且是它們的要求。在英國比在所有別的地方更有理由說,資本主義完成了它的絕大部分工作。另外,從整體上說英國人民現在已經受了國家生活的鍛煉。英國工人組織得非常好,一般能夠得到負責任的領導。它有一個具有完善文化與道德標準的有經驗的官僚行政機構,能夠信任它能吸收國家活動領域擴大時所需要的新成分。英國政治家獨一無二的誠實,以及有着無可匹敵的能力與教養的統治階級,讓很多事情不難解決,這是別的地方辦不到的。尤其是這個統治集團對新原則、新形勢和新人物的絕對適應性,團結了最有作為的一部分堅持正式傳統的人士。它想要統治,並且願意代表變化了的利益集團去統治。它既管理農業英國,也管理工業英國,既管理保護主義的英國,也管理自由貿易的英國。它具有獨一無二的才能,不僅能接過反對黨的綱領,而且能接過反對黨的人才。它吸收迪斯累里,如果這人在另一個地方,必定會成為另一個拉薩爾。假如有必要,它會吸收托洛茨基本人,或者在那樣的情況下他必然會成為普林基波伯爵。

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化政策因為實行廣泛的國有化綱領,可以想像一方面能夠向社會主義邁進一大步,另一方面有可能讓不包括在這個綱領內的所有利益集團和活動,沒有限期地不受觸動和干擾。事實上,這些利益集團和活動能夠從現在困擾它們的很多束縛和負擔(財政和其他)中解放出來。

下面的經濟活動部門能夠社會化而不致對留給私人經營的部門產生重大的效率損失或受到重大的影響。補償問題能夠按我們探討成熟社會主義化時所提出的辦法解決。有了現代的所得稅和遺產稅的稅率,這就是一個輕微的問題。

第一,顯然英國的銀行機構已非常成熟,跟社會化相適合。英格蘭銀行跟國庫部門相同,實際上它的獨立性比秩序良好的社會主義社會希望它的金融機構具有的獨立性更小。在商業銀行界,集中和官僚機構化看來已做了所有工作。能夠讓大銀行儘可能吸收更多有待吸收的獨立金融機構,然後跟英格蘭銀行合併為國家銀行總管理局,這個機構也能夠吸收儲蓄銀行、建房互助協會等,除非客戶閱讀報紙,才會知道這些變化。金融服務機構合理化協調的好處或許是特別大的。從社會主義角度來看,它讓政府對非國有化部門的影響增加,也是一種好處。

第二,保險業是國有化的老候選人,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它機械化了。起碼與一些社會保險機構合併是行得通的,保險單的出售成本能夠大為降低,由國家掌握控制保險公司基金的權力,社會主義者能夠為此而再次歡呼。

第三,幾乎沒有人想要在鐵路乃至汽車貨運國有化上製造特別大的麻煩。事實上內陸運輸是國家經營最能成功的領域。

第四,礦業尤其是煤礦的國有化,以及煤和焦油甚至包括苯產品提煉的國有化,還有煤和這些產品銷售的國有化,或許能夠造成提高效率的直接好處,假如勞工問題處理得讓人滿意,這些國有化將被證明是特別大的成功。從技術和商業角度來看,情況是清楚的。不過看來同樣清楚的是,在化學工業中私營企業始終非常活躍,國有化行動要是超過上面指定的界限,就會非常不容易以同等信心期望取得同樣的成功。

第五,已經基本完成了電力生產、輸送、分配的國有化,在這一點上剩下能夠說的是,電氣工業是仍然能夠寄希望於私營企業的典型例子,從經濟上說,主張全盤社會化或者全部反對社會化都是沒有道理的。不過電力生產的情況也表明,經營一個社會化企業要它賺錢的困難程度。假如國家準備吸收這麼大一部分國民經濟生活,同時依然要完成現代國家的所有任務,利潤依然是成功的根本條件。

第六,鋼鐵工業的社會化大家覺得是到現在為止比所有爭論更不容易解決的命題。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工業肯定已經歷了它放蕩不羈的青年時期,以後能夠接受「管理」——當然管理包括建立一個大型的研究部門。能從協作中得到一些好處。這裏並不可能會有喪失企業家幹勁所造成的後果的危險。

第七,除去可能有建築工程人員參加股份的例外,在我看來建築業和建築材料業能由合適的公營單位成功地經營。許多這種企業已經用這種或那種辦法受到管理、津貼和控制,或許對效率的提高有所幫助,這個好處也許比所有可能發生的損失還要多。

上面所舉的不一定包括全部。不過超過這些項目的所有步驟一定要以特殊的大部分屬於非經濟原因來說明其必要性,像軍火工業或基礎工業、電影、造船、食品工業都是可能的例子。

當前的戰爭將必定讓我們問題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數據有所改變。讓很多事情成為可能,讓另外很多事情成為不可能,這種情況在原來不是這樣的。本書最後幾頁將簡單地談談這方面的問題。不過,為了澄清政治思想,假設這個問題與戰爭的影響沒有關係,這點在我看來是十分重要的,否則問題的性質永遠不會按它應有的樣子突出表現出來。所以,我讓本章的形式跟內容全部保持1938年夏天我寫它時的原樣。

第三篇

社會主義和民主

民主是一種政治方法,也是為達到立法與行政的政治決定而做出的某種形式的制度安排。所以其本身不能是目的,無論它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是怎樣的決定都是一樣的。不管是誰要為民主下定義一定要以此為出發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熊彼特經濟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熊彼特經濟學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兩個制度的過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