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創新成就海信

第四十四章 創新成就海信

周厚健語錄:

1.技術是桶底,創新是生命。

2.質量不能使企業一榮俱榮,卻可以使企業一損俱損。

3.海信的事業是全體海信人的,海信集團屬於海信全體員工!

4.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企業競爭是「競走」,不是亂跑,競走是有規則的,違規就要被罰出場外。恐怕沒人希望被排除在全球經濟圈之外。

5.海信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它不像傳統的國企。海信實現國企資產大幅度增值最重要的一點經驗就是把經營者錯位到所有者的位置上來思考國企改革與發展。

6.小企業靠人,大企業靠文化。企業文化是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文化是無法複製的,也只有文化才創造出永遠的差異性。

7.我們是做家電的,在這個行業浸染久了,不看商標我們就能認出是誰的產品,不換名片憑交談就能知道是誰的人。這就是文化這個基因的作用。企業文化就像一種人品,人品一旦出現問題,企業肯定會遭殃,員工也就倒霉了。

8.任何收購都有勝敗兩種可能,不是已經有數據指出中國企業的併購有70%以失敗告終嗎?我的個人體驗是,不能把收購失敗歸咎於雙方的文化衝突,這是管理不到位的借口。

周厚健簡介:

周厚健,海信集團董事長。山東牟平人,1957年8月出生,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2年7月畢業於山東大學電子系,1992年1月任青島電視機廠廠長,1994年8月任青島海信電器公司總經理,1995年2月接任青島電子儀錶工業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青島海信集團公司總裁,青島市電子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1999年3月任海信集團總裁,2000年3月海信集團實行決策層與經營層分離后,出任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青島市、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優秀企業家,全國優秀青年企業家,原電子工業部優秀企業家並被授予「金牛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榮獲「環球杯」世界青年企業家大獎賽「經營才能特別獎」(中國唯一獲此殊榮者),2000年度被評為CCTV「2000經濟年度風雲人物」。2002年榮獲全國質量管理突出貢獻者稱號。

在周厚健的領導下,海信以「高科技、高質量、高水平服務、創國際名牌」為發展戰略,持續強化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構架起了「家電、通信、信息」3C主導產業,涉足電視、空調、計算機、流動電話、冰箱、軟件開發、網絡設備等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成為國內大型的專業電子信息產業集團。2002年海信集團以193億元的銷售收入名列中國電子信息百強第六位。海信擁有國家級的企業技術中心,建有國家一流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年承擔十多項國家級項目。目前,海信在國內外擁有20多個子公司,產品遠銷到歐洲、非洲、東南亞、南美、北美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並在日本、巴西、美國、印尼、中東、澳洲、香港、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貿易分公司或辦事處,在南非建立了生產基地,實行本土化經營。

★第一節:海信的創新精神

以創新的觀念和方法從事企業經營是周厚健和海信的成功之道。

什麼是創新行為?

彼得·杜拉克說:「企業家推陳出新。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特殊手段。創新行動賦予資源一種新的能力,使它能夠創造財富。事實上,創新本身創造了資源……凡是能改變已有資源創造財富的潛力的行為就是創新行為。」

我們都相信是創新和創新精神改變了我們今天的世界。民族需要創新,企業需要創新,周厚健說:■沒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沒有創新精神的企業,是沒有出息、沒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企業必須擁有自己的創新精神和理念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技術創新戰略。■海信人所具有的創新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多年來,海信集團一直堅持以技術創新為先導、以技術孵化新產品、新產業為推進器的發展戰略。最近兩年來,海信每年獲得的專利都超過了100項。

在海信有許多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其中佘志勇就是其中的一名技術創新的人員。海信在在DB一318S和DB一518C數字電視機頂盒的開發過程中,佘志勇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在跨國公司中,它需要一個團隊才能完成。但由於當時開發周期短,研發人員不足,佘志勇就獨自承擔了所有軟件和主要硬件設計開發工作。為了完成這項任務,他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不分白天和黑夜的地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這兩款產品通過了青島市科委組織的技術鑒定,證明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2002年5月15日的《海信時代》以《數字科技的攻堅兵》為題講述了海信技術中心科技標兵佘智勇的故事,說:■人群中的他,實在不是一個可以牽扯你視線的人:短短的小平頭,多年不變清瘦的國字形臉,英挺的鼻樑上一年四季都馱著一副厚重的眼鏡,總是炯炯如炬的眼睛也許是你留意他的惟一可能。瘦瘦高高的鄰家大男孩形象讓你覺得他是如此的平凡,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就是技術中心數字電視所的副所長佘智勇,一個以所為家的工作狂。■在海信集團臨時追加的DB-2001HDC電視機頂盒開發中,佘志勇又承擔了前端電路設計、軟件設計的開發工作。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僅通過一次PCB板設計,就完成了需要幾輪開發的設計要求,大大縮短了開發周期,保證了青島有線電視台的HDTV電視試播工作。

在一次研討會上海信集團的董事長語重心長地說道:「縱觀海信30年的發展歷史,我深刻地體會到,處在我們這樣的行業,創新是企業的發展之本,也是走出國門最基本的條件。」

海信的銷售額從最初的4億一直攀升到430億。有人會問,海信何以發展如此迅速?「只有一個因素就是海信一直立足於創新。」周厚健說。

對於創新,周厚健指出,堅持自主創新是企業不竭的發展動力。作為企業來講,它要在市場上體現出競爭力,主要是表現在產品、價格和市場的佔有率上。這裏面最重要的是產品,因為消費者選擇你,就是選擇你的產品,選擇你產品的質量和技術。

為了更進一步鼓勵科研人員的創新精神,2002年11月,海信集團開始設立科技創新獎,最高獎金高達50萬元,最低也有4萬元。

奪得海信第一屆的創新獎的是:海信通訊公司主管技術的副總經理楊文琳和她的小組。他們拿走了50萬元。楊文琳和她的小組開發了C2101手機,這是國內第一款CDMA彩屏手機。

隨着海信自主研發的第一款CDMA彩E手機C3698的上市,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的領軍者、海信通信公司的技術帶頭人楊文琳一下子成了公眾矚目的「焦點」。

C3698在這款產品上,海信率先實現了手機照相功能、多媒體郵件功能等,打破了國外大公司在CDMA高端產品方面的壟斷。「沒有一個合作夥伴願意把技術完全掏給你,要想完全掌握,唯有付出更多的汗水。」提起第一部手機C2101的研發過程,楊文琳依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2001年,海信集團在同日方合作的過程中,日本人堅決要求完全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

海信任命楊文琳為海信通信公司技術副總經理,由她主持海信移動通信產品的開發工作。楊文琳與海信研發人員一起認真分析雙方的研發現狀,及時正確判斷出了海信研發人員的研發實力,「表示決不照抄照搬日方的東西,要做出適合中國市場需求的流動電話」。

據說,當時公司內外很多人認定「海信必定照搬日本技術」、「海信人必定服從日本工程師的指揮」,如果背離這個前提,幾乎就是死路一條。楊文琳帶領海信研發人員,策劃開發最新的CDMA手機產品,在產品開發中積極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到了後來,海信CDMA手機研發人員的技術實力使日本人逐漸轉變了看法。

2001年,為了使海信通信公司獲得國家CDMA定點生產許可,楊文琳在定點申報中提交了海信通信產業和產品發展規劃,以及海信CDMA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及未來發展報告。

她的解說「給國家計委、國家信息產業部及其他相關領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獲得了高度評價」。最終,考察小組一致認為:「海信的自主研發實力、技術掌握程度和開發環境是目前國內最好的。」

那年8月,海信成功獲得了國家CDMA手機定點生產許可。楊文琳主持設計的海信第一款CDMA手機C2101也成為中國聯通CDMA網絡測試使用的惟一基準手機和重點推薦產品。

C2101沒有讓海信人失望,它最終成為中國聯通的重點推薦產品和CDMA網絡測試基準手機,成為當年市場上贏得最多尊重的產品。

C2101的成功,使海信徹底丟掉了藉助國外技術的「拐杖」。從C2101到C3698,在自主研發道路上,楊文琳和她的團隊越走越遠。尤其是C3698手機的批量上市,打破了高端手機長期被國外品牌佔據的格局。CDMA知識產權的擁有者、美國高通公司評價稱——「已具備國際一流水準」。

在第一屆科技創新獎公佈的那一天,幸運者還有很多人,他們身上的創新精神,代表着海信的絕對速度,代表着海信恆久不變的法則。

作為青島海信通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楊文琳,之後一口氣推出了C3700、C3699、C777、C787、C289等多款CDMA1X產品,從而實現了CDMA手機產品系統設計的全部自主開發,進一步提升了海信在移動通信終端產品開發領域的技術實力。此次,共有「TD-SCDMA手機產業化」等課題獲得青島市首批「科技將才」專項計劃資助。

在海信,在江西路11號,對新事物、新技術的好奇成為那些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正如海信的那句口號一一創新就是生活。

創新是海信的生命。海信的創新法則是—速度,絕對的速度。對速度的執著,對創新的偏愛造就了今天的海信。

海信人不斷地創新。這就是周厚健之所以有今天偉業的決定性因素。

★第二節:海信的創新史

海信的前身是一個只有十幾個職工、生產半導體收音機的小作坊。今天,周厚健所領導的海信涉足家電、通訊和信息領域,擁有海信電器、海信科龍兩家上市公司,擁有海信、科龍、容聲3個中國馳名商標,在國家統計局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排名中,海信已經連續兩年排名第一。

副總裁郭慶存說,「能耐得住寂寞是海信能堅持技術立企從而成功的根本原因」。以信芯的研發為例,研發團隊歷經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承受着難以想像的寂寞與枯燥,「5年看不到頭的極度挑戰」,然而,這支令人敬佩的研究團隊,最終在一個小小的集成板上成功做成了200多萬個電路,700多萬個電晶體,研發成功了,並且很快批量生產了。「5年對一個人來講是漫長的,信芯是用青春和熱血換來的」。

自從海信的前身——青島無線電二廠1969年誕生以來,他們在創新上就成為一種不變的傳統。翻開海信的創新史我們就能一目了然了:1976年9月,海信開發的國內第一台9英寸全塑電晶體黑白電視機問世,填補了國內空白。

1983年,中國第一台22寸彩電在海信誕生;1995年,海信技術中心被國家經貿委、稅務總局和海關總署聯合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995年8月,海信研製的TC2929DSP大屏幕彩電被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評為「中華之最」(中國最先進的大屏幕彩色電視機)。第二年海信成立了技術中心北京分中心,主要從事計算機軟硬件開發和國家863項目掌上電腦的研製。那一年,海信開始介人計算機領域,以第一家立足於信息產業的家電製造商的姿態,成為家用PC戰場上的一匹黑馬。

1996年,海信電腦獲ZD中國實驗室全部奔騰Ⅱ產品測試綜合測評第一名;1998年,海信攻克純平電視的關鍵技術,研製出國內第一台純平彩電;2000年,海信成為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並被評為國家級「示範生產力促進中心」。2001年8月,海信推出中國第一台彩屏CDMA手機;2004年11月,在上海舉行的世界工程師大會上海信集團獲得「中國企業技術進步與創新成就獎」,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榮獲「中國企業技術進步與創新傑出貢獻獎」。

2005年6月,海信成功研發出我國第一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併產業化的數字視頻處理晶片——信芯,從而結束了我國年產7000萬台彩電而無「中國芯」的歷史。此舉徹底打破了國外晶片的壟斷地位,直接導致了同類進口晶片價格大幅度下降,晶片價格從13美元降到了5美元,從此每塊晶片的進口成本節約了非常可觀的8美元。

從2004年開始,海信集團着手籌備電視液晶模組項目。2007年9月,中國彩電業第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在海信建成,良品率達到99%。海信模組二期將於今年7月底前建成投產,明年還將繼續建設兩條生產線,年底產能將達到300萬片。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第一批LED背光液晶電視也將由海信全面推向市場。

海信的技術創新,意味着中國彩電行業在上游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崩盤」的風險已經在逐步消退。

海信許多的年輕子公司是這樣誕生的——每涉足一個產業,海信都先在中心設立一個研究所,進行超前研究超前孵化。經過兩三年時間,等技術人才成熟后,裂變為新的公司。前期是技術中心的一個研究所,在有了充足的技術和人才后,借用產業升級換代時機突進,迅速裂變為新公司。

空調公司的建立也同樣如此。《福建日報》曾報道說:「海信早就弄了空調技術研究所在那兒默默地搞跟蹤研究,一旦發現技術升級、產業升級的良機,迅即以研究所為主體創辦企業,結果迅速佔領了市場。」

1998年,周厚健又公開向同行叫板:要戰咱們戰技術,搞一場「技術擂台賽」。

周厚健說:「海信寧可服從長期利益而犧牲短期利益。產品的毛利分攤到廣告上多了,分攤到開發和質量上的必然就少。這是不能容忍的……如果不掌握技術創新主動權,在大開放的市場上就只能拿到『微利』;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要在市場上拿到長期的『厚利』,就必須捨得在技術創新上花大價錢。」在企業競爭上,他認為把人才和技術應放在首位,而不是把廣告宣傳、價格和服務作為首要的因素。

所以,海信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很大,使其以高科技含量品牌的形象在市場上穩穩地站住了腳跟。周厚健相信,海信與一般家電企業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它堅持「非國際一流技術不引進,非國內一流產品不生產」。

★第三節:技術創新成就海信品牌寶劍鋒自磨礪出,今天,海信的技術創新已經碩果累累。在海信,所有的人都相信,海信集團之所以創造了今天的奇迹,是「技術創新演繹了市場神話」。

周厚健認為,堅持自主創新是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核心,是企業全球戰略的核心。經濟全球化、技術全球化正在改變中國企業的身份,中國企業原有的低成本競爭優勢正在失去。「要是沒有技術,海信就成功不了。沒有核心技術,我們就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在他們看來,正是因為他們始終堅持「技術領導者」作為企業發展的定位,以技術創新為持續、快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以科技與技術的高起點,走在國內行業技術革命的前沿,保持效益連續多年高速增長,創造了令人欣羨的成績。

2000年2月底,海信兩款「工薪變頻空調」以低於市場同類產品1000元的價格隆重上市,海信對外宣稱「技術革了價格的命」。「工薪變頻空調」一下子成為了市場追捧的焦點,這兩款空調的銷售量也創下了淡季型號的最高紀錄,僅2000年3月一個月的銷售量就突破了6萬套。

那一年8月,海信又推出號稱「引導畫質革命」的膠片彩電和「體現人們現代生活時尚」的休閑彩電,兩千多台膠片彩電和五千多台休閑彩電在一周之內被搶購一空。那一年,海信的環保純平彩電、智能去磁彩電、升級彩電系列產品等在2000年市場上也一直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就這樣,海信用技術不斷演繹了市場神話。

2008年7月,海信完全自主研發全球最薄的42寸LED液晶電視TLM42T08GP批量上市;2008年12月,國內首批55寸大屏液晶上市……三十年的不懈的創新,成就了海信的品牌價值。2005年,海信電視市場佔有率由2003年的第五位一躍升至第一位,並一直保持至今。對技術創新的執著,成就了海信國產彩電王牌的地位。海信三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技術創新是企業不斷成長的動力。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技術的不斷創新滿足了日益變化的消費需求,保持了企業的活力。所以,海信一直認為:技術創新是企業之間最高層次的競爭。多年來,海信一直堅持在產品技術層次和滿足市場需求上做到最好,並致力於縮短產品開發周期。海信的技術創新追求速度,速度,絕對的速度就是「海信法則」,為加速技術向市場轉化的過程並靈敏地把握市場切入時機,海信技術中心成立了市場部。市場部的人員由兩部分人員構成:一部分是資深的技術人員,還有一部分是技術經濟、市場營銷、市場分析、投資規劃等方面的專業人員,以保證技術研究和市場開發的動態對接。

的確,海信有不少產品領先於市場,他們首款自主研發的音視頻處理晶片、國內首條液晶屏模組生產線、業內首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內首批LED液晶電視、首批55寸超大液晶電視等。推出的環保彩電、純平電視、膠片電視、「金蝸牛」變頻空調、海貝電腦等產品都被認為是「高技術含量產品」。這些成就的背後,凝聚著海信人三十年的不懈努力。

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產品都是它的生存之本,而產品的生存之本則是創新。在平板電視產品日益同質化的今天,價格在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中已經不具備決定性的影響,真正吸引消費者的往往是產品與眾不同之處,也就是特色。

有特色的產品才能吸引消費者的關注,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才能「叫好又叫座」,許多企業都明白這個道理,然而,真正的要做到並非容易,沒有背後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沒有雄厚的研發實力,創新就是一句空談。

從CRT到平板時代,國內彩電企業經歷著痛苦的蛻變。由於平板電視從晶片到屏幕、模組,外資企業緊握產業上遊資源,國內企業在技術核心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論為外資品牌的裝配車間。由於缺乏對上遊資源的掌控,成本控制成一紙空談,利潤空間非常有限。

在外資企業技術成熟的條件下進行獨立自主的技術研發,許多人認為這樣的做法不但徒勞無功,反而會加速國內企業的衰落。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海信人堅信技術創新能夠帶領企業走出困境,為企業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海信科龍日前發佈的三季報:今年1-9月,公司凈利潤為1.8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4.57%。值得關注的是,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海信科龍出口業務連續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來自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冰箱出口總量同比下滑10.26%,總體形勢不容樂觀,而海信科龍冰箱出口卻實現了17.28%的增長,出口量達到144.4萬台,穩居行業第一位。

據了解,海信科龍2009年不斷推出領先同行的新品:3月份,海信御享360°全直流變頻空調全面上市,平均每小時省電0.76度,一年可省電859度;5月份,容聲冰箱推出第五代節能明星產品,日耗電僅0.25度,為全球最低紀錄。此外,全球同步推出的海信多門變頻冰箱、科龍直流變頻雙高效空調等產品,也以遙遙領先的技術實力和世界一流的工藝設計水平,受到市場熱烈歡迎。最近推出的海信雙模空調,由於全球首創「雙模」運轉功能,比普通直流變頻空調更省電20%,被權威專家認為是空調技術的重大突破,在業內引起震動。

技術領先的目的是市場領先,但對於一個曾經的傳統家電企業來說,要實現技術領先必須保持較高的投入,而且必須確保技術回報和市場回報。在這兩個方面周厚健闡述了自己的理解:「海信一定要保證在把錢換成技術后能用這個技術換來更多的錢。」並將之確定為海信特有的技術孵化產業模式的精髓。

不論在傳統產業還是在新興產業,海信無疑都是成功的實踐者。海信之所以成功,與他們的所倡導的「技術創新」是分不開的,技術的創新成就了海信的品牌,成就了海信今天的成功。

海信有個目標,到2010年,在效益優先的前提下,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全球互聯網終端與方案製造、提供與銷售服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老闆沉思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中國老闆沉思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創新成就海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