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網易掌門人——丁磊

第四十二章 網易掌門人——丁磊

丁磊語錄:

1.人生是個積累的過程,你總會有摔倒,即使貼到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裏。

2.我對機遇的看法是:強者創造機會,智者抓住機會,弱者等待機會。

3.企業最後是被誰打死的,是自己把自己打死的。

4.動作可以慢,但戰略一定要正確,看準了再跟上去,這樣風險比較小,這樣別人犯過的錯誤就不會再犯。

5.一個人的生活就像大海里航行。如果你連自己的目標都不知道在哪裏,那麼,任何風向你來說都是不順的。

丁磊簡介:

丁磊經歷了從技術開發人到門戶掌門人,從上市到摘牌;從50萬元的創業者到中國首富;從2003年「CCTV年度十大經濟人物」,到人選「全球青年領袖」;從2006年第三屆「中國軟件行業傑出青年」到2007年的廣東「十大魅力浙商」、「廣州志願者形象大使」。

1993,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

1993至1995,在寧波市電信局工作。

1995至1996,就職於Sybase廣州公司。

1996至1997,就職於廣州飛捷公司。

1997年5月創辦網易。

網易公司首席架構設計師,丁磊1997年6月創立網易公司,將網易從一個十幾個人的私企發展到今天擁有近300員工在美國公開上市的知名互聯網技術企業。2000年3月,丁磊辭去首席執行官,出任網易公司聯合首席技術執行官,2001年3月,擔任首席架構設計師,專註於公司遠景戰略的設計與規劃。在創立網易公司之前,丁磊曾是中國電信的一名技術工程師,后擔任一家美國資料庫軟件公——美國賽貝斯(中國)公司(Sybase)的技術支持工程師。丁磊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

新華網浙江頻道8月6日電上周,網易公佈了今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其股價猛漲,最高躥至52.21美元。以每股50美元計算,網易市值已達15.7億美元,創始人丁磊持有58%的股份,賬麵價值約合人民幣75億元。在去年《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上,中信泰富的榮智健和世茂集團的許榮茂分別以70.35億元和64.56億元的個人資產排名前兩位。

網易成立后的最初兩年,丁磊把資金和精力主要放在開發互聯網應用軟件上,其中1997年11月推出了中國第一個雙語電子郵件系統。2000年3月,丁磊辭去首席執行官,出任網易公司聯合首席技術執行官,2001年3月,擔任首席架構師,專註於公司遠景戰略的設計與規劃。

★第一節:網易BBS和虛擬社區

人人都會有夢想,然而夢想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實現的,天使偏愛那些付出艱辛努力的人。往往會實現這些人的夢想。丁磊為追求自己的夢想,曾放棄了人人都羨慕的「鐵飯碗」。20世紀90年代,大學生畢業后是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單位,從城都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的丁磊,被分配到寧波市電信局工作。按照傳統的觀念,畢業后能捧上讓後半生衣食無憂的「鐵飯碗」;而且電信局的工資收入高,福利待遇好,是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

但是丁磊卻不喜歡電信局的工作。他喜歡創新,他感到每天工作按部就班,非常枯燥。而他喜歡鑽研新技術,他認為電信部門是接受新技術和新信息最快的部門,基於此,他向單位提出很多革新技術的建議,但他的熱情遭到的只是冷落。丁磊說:「一個人應該關心自己的成長,在一個崗位上學到些什麼,而不是一些別的什麼事情。」丁磊決定離開這單位,他想展翅高飛,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施展自己的抱負。

由於他好學,在電信局待了兩年,讓丁磊收穫很多,可以說使讓受益終生。他不僅學會了Unix技術,並且搞懂了Internet是怎麼一回事,掌握了TCP/IP技術的基礎。當時,他已經意識到互聯網中蘊藏巨大的商機,互聯網在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他是一個非常喜歡玩網的人,希望把很多的想法結合自己的技術變成現實。1995年4月,他離開了工作兩年的單位,離開了父母,隻身一人來到廣州,為了自己的夢想。

他在廣州奮鬥了兩年,中間有很多坎坷,但丁磊是一個樂觀的人。他克服了重重的困難,在1997年5月,靠寫軟件賺的50萬元,與夥伴兩人一起創辦了網易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網易於是就在數據分局的一間8平方米的小屋子裏開張了。網易公司的出現是廣州Internet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網易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三人,丁磊、周桌林和一個文員。

後來丁磊找到了身為廣州市數據分局局長的張靜君,他希望她能提供一些便利給他,比如說:免費的網絡通道等。丁磊以給ChinaNet可以增加一些服務吸引網民,而且還增加電信的收入為由,說服了張靜君。張靜君覺得丁磊是個很有才氣的人,就提供了一些條件。丁磊首先是開了網易BBS,由於他的號召力,飛捷BBS的很多人都過來了網易BBS,網易BBS很快聚集了很多人氣,而飛捷BBS就慢慢沒落了。後來他開通了免費個人主頁服務。免費個人主頁給網易帶來了極高的知名度,而網易BBS則後來演化成為網易社區,成為網易的招牌。

1998年9月,網易改版,推出一個類似美國AOL的門戶站點。網蟲出身的丁磊深知,建立用戶對網站的忠誠度只是提高網站流量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利用網站用戶之間的互動關係,建立起用戶與用戶之間、用戶與網站之間的感情紐帶。因此,網絡門戶必須提供論壇、聊天室等功能,這方面,充分利用互動性和即時性體現情感因素的虛擬社區將會是網絡門戶的最佳選擇。

丁磊倡導了虛擬社區概念,就是讓網民把網站當做生活、工作的模擬場所,形成一個虛擬的社區,以期把用戶固定在網站里。在這樣一種深刻的理念下,網易繼個人主頁和排行榜之後,主推虛擬社區服務。虛擬社區的前身是網易早期的BBS。

1999年1月,網易虛擬社區web界面開始正式使用,同期北京社區和網易聊天室推出,成為當時國內第一個大型網絡虛擬社區。當時社區規模雖然是比較小的,同時在線用戶最多不過六七百人,但出現了一大批專業級的寫手和強帖。

由於網易BBS的人氣,加上廣告的推廣,網易虛擬社區在十二天內註冊了兩萬人,創造了一個奇迹,當時中國的網民一共才十萬,網易聚集了中國上網人數的20%的人。還有一些國外的人也來申請網易免費個人網頁。一個並不太大的投入,卻大大提高了網易的知名度,這對丁磊來說是個意外的收穫。

1999年4月,網易虛擬社區第一次改版,這次的改版類似於升級和加強延伸性。隨着第一次改版,開放了只有web界面的個人天地申請,從此有了系統版的個人版和非系統版的個人版之分。

1999年8月,網易99版聊天室推出。11月,上海虛擬社區推出。此時的網易完成了三地社區、一個聊天站的免費互動服務體系。

虛擬社區的提出提升了整個中文網站的應用水平,也為網易爭得了寶貴的時間,可以想見,如果沒有虛擬社區這一殺手鐧,網易很可能因丁磊困於北遷和融資等諸多實際問題被新浪和搜狐拋下。

2000年12月8日,社區第二次正式改版,網易通行證開始啟用,社區用戶和網易用戶開始統一。同時關閉了TELNET,正式成為純Web的中文虛擬社區。此時的虛擬社區,為網易帶來巨大的用戶量和人氣,註冊用戶達到1000萬人以上,三地社區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突破5萬人,網易虛擬社區,成為網易公司的標誌性產品。虛擬社區既是一個良好的交流平台,也是信息的搜索器。正如網易花巨資打造的廣告「網聚人的力量」一樣,虛擬社區是網易的殺手銅。

網易的虛擬社區以其功能全面、服務多樣深受網友的歡迎,每天吸引幾十萬人的訪問,成為名副其實的網上家園。當時被普遍認同的Internet理論是—現實社會中有的,Internet上同樣會有。網易這一步棋可能又走對了。由於深得Unix的精華,丁磊一直擔任網易虛擬社區Unix的版主。

在網易的虛擬社區推出后,各種類網易和非網易的虛擬社區接連開張。很有意思的是,從免費主頁到免費電子郵件,再到虛擬社區,網易都被很多人模仿。丁磊反而認為被模仿是一種分享。他認為被人模仿是一件好事。一個新的產品出來,如果沒有人模仿,充其量還只是停留在創新階段;只有被人模仿才能形成被市場推廣的動力,不斷去創新、去完善,並完成向產業的轉化,最後形成一個行業。在這個意義上,丁磊把被模仿看成是被共享,這樣就能形成一種開放的心態,獲得做技術的最大成就感。

丁磊從一個成功的創業到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從一個充滿艱辛的創始人到一個充滿挑戰的掌門人,從一個技術專家到一個管理者,從一個創業者轉變為一個守業者了。他自身也經歷了人生的蛻變,也變得更加成熟了。

從一開始就技術色彩濃厚的丁磊已經將網易打造成中國互聯網最富技術含量的公司。直到今天,他已經實現了自己的很多想法。可見天道酬勞,有夢想就要去努力,只有去不斷努力夢想才能變為現實。

★第二節:把163.net在中國打響

在1997年的時候,接觸的網絡的人還比較少,而且當時可以分類編輯的中文網站實在太少了。丁磊當時就對中文搜尋引擎,產生了巨大的興趣,他認為它應該是未來中國未來Internet上的一棵常青樹。

於是在1997年6月他看好了Hotmail,仿照Hotmail,他和夥伴們開發了免費的大容量電子郵件系統,當初開發技術是沒有問題的,他們還想到必須有一個好的域名,丁磊和同事一邊開發免費電子郵箱系統,一邊想域名。

域名既要朗朗上口,又要好記,丁磊想。在當時大部分的網站用的都是漢字的拼音,可當他查了英文字母的組合,有意義的域名幾乎被美國人都註冊了。他冥思苦想,忽然一天零晨兩點鐘,丁磊想到註冊數字域名,沒錯,最複雜的問題亦是最簡單的問題!簡單得令人難以想像得到。於是立刻起床打開電腦,發現這些數字域名沒有被註冊,就趕緊註冊了十幾個這樣的域名,包括163.net、263.net、188.net。事實上,這些數字域名後來給用戶帶來很大的方便。

丁磊也成為了中國最早的一批數字域名的開發者。今天的我們才意識到搶佔域名的商機,隨後高價拍賣,而丁磊早已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攝取了無限的風光。目前,163.net的用戶已有40萬,263.net也有40萬。

由於公司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開發軟件的工作中,公司沒有進項,幾乎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軟件開發整整用了7個月,到1997年11月,經過了日日夜夜的奮鬥,丁磊等人成功開發出中國雙語電子郵件系統,並註冊了大串域名。

產品已經做完了,163域名也有了,但做免費電子郵件只有軟件不行,硬件投資就要上百萬,網易那時還沒有實力經營。丁磊相信這個項目在中國能做的只有一家,那就是電信局。當丁磊向電信局提出申請增加免費郵箱服務,電信局卻不允許他獨立經營。所以儘管軟件開發出來了,卻不能使用。

丁磊經常說「免費」和「易用」是Internet的基本法則。這個法則讓網易在今天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幾年前不是每個人都懂得。丁磊拿着免費郵箱的可行性分析四處尋求合作,都沒有結果。遇到最多的質疑就是「這個項目什麼時候可以賺錢?」「免費的東西怎麼賺錢?」在他們看來,這個免費的東西無法賺錢。永久的用戶是不是企業的真正財富,人們無法肯定。

丁磊老實地告訴人家:「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賺錢,但我知道這個項目很有前途。」當時他所有的信心來自於他認為163.net或163.com的郵箱一定能成為中國最好的郵箱。

「第一,免費郵箱肯定很多人都想要一個,而且要永久的;第二,每個人上網的時候不一定要去其他網站,但是郵箱是一定要用的,所以你這個免費郵箱做出來以後,這個上網的點擊率會很高,還有就是每個人用免費郵件的時候都要登記一個資料,這個資料將來可以做電子商務。」

這樣的回答不能讓人滿意。大家想到的都是短期利益。不能立即賺錢的項目沒有多少人會關心。

就在他四處碰壁的時候,美國《商業周刊》1997年11月份中期的刊物封面以及封面故事非常吸引人,講的是Hotmail的網站太火爆了,它的封面很酷,就是Hotmail的CEO拿着一個滅火器在電腦面前說:「我要滅火,我的電腦太火爆了!」就在這篇文章刊登后不到兩個禮拜,互聯網上傳來消息:Hotmail被微軟以3.5億美元收購。當時這個消息通過國內媒體廣泛傳開之後,那些丁磊曾經找過的電信局的領導一個個打電話找丁磊,要買他的軟件。

「我們的產品不賣,只要合作。」丁磊陷入為難境地。幾乎所有的人都提出來要買不要合作。他們都看到一個產品的價值所在。

到1998年年初,丁磊覺得不能再拖下去了,軟件的價值在於應用,不用就永遠體現不出它的價值。於是他忍痛割愛,將中文免費郵箱系統出售給廣州電信局數據分局所屬的廢話電信工程有限公司,1998年1月24日,飛華以119萬元從網易手中購買了免費電子郵件系統。飛華提出要同時附送163域名。丁磊覺得沒有好的域名根本無法成功,考慮到免費郵箱系統很重要,是否成功將會直接影響到以後的銷售,於是送給了廣州電信163.net域名。丁磊說當時最後一個目的是把163.net在中國打響。

「這一送,我也知道裏面的價值含量有多少。廣州電信建163.net,連硬件投資只用了100多萬元,其中的硬件和資料庫系統佔整個投人的75%,我們稅後利潤很少。但網易的發展需要資金注入,不得不為之。」丁磊回憶道,「當初做這個決定是我人生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為我成立網易想做一個網站,但我做軟件就意味着要做一個軟件公司。所以當我想成立一個軟件公司的時候,當我決定要把這個郵件作為軟件賣掉的時候,它的價值是很低的,同時也告訴我要想成立一個軟件公司,就必須幫客戶把它的網站建好,這樣你才有可能實現第二套軟件,第三套軟件。」出售免費郵件系統為丁磊賺得第一桶金。

在163.net於1998年2月16日開放使用,反應很強烈,果然大受歡迎,很多網友紛紛搶注163.net郵箱的賬號。註冊用戶數也以每天2千人左右的速度在增加。有了163.net這個樣板,網易乘此東風,不到一年又賣了263、188、371、china.com、ynmail等,免費郵箱服務遍地開花,成為中國互聯網的一道風景。看到他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如此好的會把結果,他自然是高興極了,「把163.net在中國打響」的夢想實現了。

幾個月下來,163.net流量劇增,後來首都在線也來找到網易,這次網易賣了十萬美元一套。163.net的成功,使很多公司紛紛打電話到網易公司要求購買該系統,一反往日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場面。1998年下半年,丁磊作為公司的老闆兼推銷員,走遍了大江南北。首都在線沒想到的是,評選1998十大中文網站時,首都在線(263.net)取代了瀛海威,並且排名在前五名之中。

這時,網易成立剛剛一年多,人數不到10人。

「1998年度中國互聯網路十佳網站」評選出的網站中,有兩個網站是廣州網易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公司創辦的,其中第一名是網易(),第七名是其公司的「yeah!」搜尋引擎()。排在前十一名的網站中,第四名163.net、第五名263.net、第十一名188.net都是使用的網易公司的電子郵件系統,網易由此一鳴驚人。

七分理想,三分生意,丁磊這句話其實能給很多想在互聯網上賺錢的同行有些啟示,精神的東西也許會給你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包括財富。

★第三節:網易北遷——躋身門戶前三甲通過丁磊和同事們的不斷努力,1999年初,網易在廣州的發展步入了頂峰,就在這時候,丁磊決定要轉戰北京。他認為北京的環境更適合互聯網的發展,當時北京的公司多,網絡發展已經形成規模。那裏的媒體眾多,容易擴大知名度,且外企多,容易爭取到網絡廣告。也更適合網易打出自己的品牌。地處廣州的丁磊決定把網易總部搬到北京,好與其他兩大網絡門戶網站新浪和搜狐一決高下。

1999年4月,網易在長城飯店隆重舉行「網易北上」儀式,標誌網易公司大本營遷到北京,丁磊稱此行為「回家」。

之所以稱此為「回家」,是因為,丁磊在1995年從寧波出來的發展的時候,他就在廣州和北京兩地之間選擇上猶豫不決。最終選擇了廣州,但在那裏發展兩年之後,又有些後悔,後悔當初沒有選擇北京。在經濟在經濟市場化方面廣州雖然趕在最前列,但互聯網的傳播北京卻是發展最快的。北京應該是互聯網的家。因此,丁磊將這次北遷稱為「回家」。

隨着網易日益強大,投資商看到網易的未來,員工也看到了未來。丁磊需要用產權關係來明確大家的共同利益。這是公司發展的需要,也是增強團結和凝聚力的需要,通過股份可以調動負工的積極性,避免人才流失。從1999年10月開始,丁磊為網易員工配股。員工和管理層佔15%的股份。丁磊還將自己4%左右的股份轉讓給網易新加盟的幾位高級管理人員和關鍵崗位員工。

網易北遷是網易公司發展的一個新起點,是網易的一次重大戰略調整,為日後登陸納斯達克(NASDAQ)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進京后的網易宣佈公司的定位和發展方向為「網絡新媒體—中國數字生活與數字商務的新特點」。

公司遷移北京,丁磊一邊融資,一邊招聘人員。自己不會融資,丁磊就請能融資的人找來,因此,進入北京后,丁磊決定請專業人士來操作融資一事。網易開始了艱難的融資之路,因為在沒有風險資金注入的情況下,是無法維持企業發展的,融不到資的互聯網企業就像是拆除了發動機的汽車。

在融資方面他找來了畢業於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何海文。丁磊花費了6個月的時間將何海文說動,聘任她做CFO,並且將管錢、融資的所有事項都交給了她。「我從不考慮自己的公司有多少錢,但她可以很儘力地給我談公司的價值。」丁磊對何海文已是相當信任了。在到網易工作之前,她在美國貝爾斯登公司從事了五年半的投資銀行業務,重點是大中華地區以及亞洲高科技行業的金融服務。何海文的丈夫關國光,比何海文早一個月加盟網易,任企業發展總監。

網易以勢不可擋的趨勢發展壯大。從1999年4月至2000年4月,網易北京公司從最初的2個人發展到160人。

雖然網易隊伍已經擴大,但在融資方面也是屢受挫折:由於丁磊堅持對股權的控制和他選擇投資對象的謹慎,1999年4月到7月,他的融資收穫甚少,基本上沒融到錢。在1999年網易第二次拿到CNNIC排名第一時候,丁磊找到一個著名的投資商,希望能夠得到他能夠投資網易,可那位經銷商覺得他太年輕,對網易不看好,所以拒絕投資。丁磊只好用限的一點線來維持公司的發展。

到1999年7月,終於有兩個朋友借給他200萬美元。這是網易第一次融資。當時,新浪已經完成大陸、台灣與北美三地的整合;搜狐也完成了三輪投資。他面對的競爭越發強烈了。

面對融資門檻的冷清,丁磊還是保持着樂觀的心態,他說「這很正常,儘管網易當時在國內排名第一,但是,像我這樣的人沒有在國外受教育的背景,沒有一支好的管理隊伍,公司收入也不到100萬美元。而且,我又沒做過有關融資的事情,我不夠專業,沒融到多少錢,卻花了很多時間。」

1999年底,丁磊去美國談投資。結果國外投資者偏向於認同有美國名牌大學學位的CEO,丁磊沒有留過洋,不被國外投資市場看好。

1999年7月,一直呈上升勢頭的網易第一次遭遇挫折。就在丁磊為融資四處奔走的時候,CNNIC公佈了中國互聯網調查第三次排名,網易落到第五,得票9044張。而新浪以12799票名列榜首,以網易產品起家的263.net得票都比網易多。

終於在丁磊的不斷努力下,1999年11月,他真正拿到了一筆較大的融資,千萬美元的數目,佔網易10%左右的股份。從1999年下半年至2000年3月,網易通過第二、第三輪融資,共獲得5500萬美金,網易價值達到1億美元。從1999年年初到2000年6月30日美國上市,18個月時間網易一共融了1億1千5百萬美金。

網易在丁磊的帶領下在北京發展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卻取得了很好的成績:1999年底,十佳個人主頁,其中9個都是來自網易個人主頁基地。

2000年初,網易為上市做準備,推出一證通行的「網易通行證」系統,將公司擁有的大多數域名、免費郵箱、虛擬社區等服務整合到163.comr名下。1月,CNNIC公佈第四次中國互聯網調查,網易以57164票名列第二,緊次於63918票的新浪。

2000年網易已辦成一個內容豐富、風光無限的中國著名門戶網站,與折浪、搜狐並稱中國三大網絡巨頭。三大門戶網站鼎立的格局形成。

截至2001年6月30日網易在納斯達克上市當天,網易的日平均頁面瀏覽里超過了2400萬(為期一周的日平均數),網易公司的網站已有超過590萬名登記用戶,465000個個人主頁,34000位聊天室的同時使用者,以及360萬個電子郵件帳號。

丁磊成功了,網易已經躋身前三甲。在他對網絡的執著與熱愛里。2000年,也是中國互聯網最火熱的一年,大街小巷都是大大小小網站的廣告牌,網易的「網聚人的力量」更是無所不在。

丁磊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光燈頻頻打在他的身上,報紙雜誌的封面也特意為他量身打造,作為中國互聯網最前衛的先鋒,成為無數人追捧的對象,很多青年創業者把他視為榜樣,他的成功與他的背後的付出是分不開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老闆沉思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中國老闆沉思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網易掌門人——丁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