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亞洲戰場(1)

第61章 亞洲戰場(1)

第61章亞洲戰場(1)

百團大戰,抗戰的烽火

作戰時間:1940年8月20日~12月15日

作戰地點:中國華北

作戰國家:中國日本

作戰將領

朱德:字玉階,原名朱代珍,生於1886年,卒於1976年,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

彭德懷: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省湘潭縣人,卒生於1898年,卒於197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之一。

作戰兵力

中國:105個團20餘萬兵力。

■吹響號角

抗日戰爭時期在抗日根據地,由於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日本侵華的戰略要地華北的發展日漸壯大,日本軍隊在1939年夏季,實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藉此控制並逐漸縮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年夏季兩次掃蕩,將集中於華北地區30餘萬日軍、滿洲國軍隊的分佈點不斷增加,力量分散。這對華北地區的八路軍集中優勢力量展開大規模進攻提供了有利條件。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籠政策」,爭取華北戰局更有利的發展,並影響全國的抗戰局勢,八路軍總部決心向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和據點,發動大規模進攻戰役。

正太鐵路,從河北石家莊到山西太原,橫越太行山脈,全長200多公里,是連接山西、河北的重要交通命脈。至1939年冬,日軍推行「囚籠政策」以來,企圖以鐵路為鏈、碉堡為鎖,壓縮圍困根據地。正太鐵路是日軍「囚籠政策」的重要支柱。為此,八路軍總部積極醞釀打擊正太路的作戰,以打破日軍的封鎖、打通各根據地之間的聯繫,同時切點山西日軍的運輸補給線。

7月22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副參謀長左權下達《戰役預備命令》,規定以不少於22個團的兵力,大舉破擊正太鐵路。同時要求對同蒲、平漢、津浦、北寧、德石等鐵路以及華北一些主要公路線,也部署適當兵力展開廣泛破擊,以配合正太鐵路的破擊戰。

8月8日,朱德、彭德懷、左權下達《戰役行動命令》,規定:晉察冀軍區破擊正太鐵路石家莊至陽泉(不含)段;第129師破擊正太鐵路陽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師破擊忻縣以北的同蒲鐵路和汾(陽)離(石)公路,並以重兵置於陽曲南北地區,阻擊日軍向正太鐵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擊交通線的同時,相機收復日軍佔領的一些據點。在這些地區和交通線上,駐有日軍3個師團全部、2個師團的各2個聯隊、5個獨立混成旅團全部、4個獨立混成旅團的各2個大隊、1個騎兵旅團的2個大隊,共20餘萬人,另有飛機150架和偽軍約15萬人。

按八路軍總部原來規定,參戰兵力不少於22個團。但戰役發起后,由於八路軍廣大指戰員和抗日根據地民眾痛恨日軍的「囚籠政策」,參加破擊戰的積極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計晉察冀軍區39個團、第129師(含決死隊第1、第3縱隊等)46個團、第120師(含決死隊第2、第4縱隊等)20個團,共105個團20餘萬人,還有許多地方游擊隊和民兵參加作戰。

8月22日,當彭德懷、左權在八路軍總部作戰室聽取戰役情況彙報、得知實際參戰兵力達到105個團時,左權興奮地說:「好!這是百團大戰。」彭德懷說:「不管一百多少個團,乾脆就把這次戰役叫做百團大戰好了!」由此,正太戰役就發展成為百團大戰。

■破襲鐵路

8月20日,正太戰役的號角吹響了。這日夜晚,八路軍突然向正太鐵路全線發起攻擊,由於日軍事先毫無準備,為此全線陷入了被動。在聶榮臻的指揮下,晉察冀軍區的部隊三路出擊,三路高奏凱歌。

當晚20時,擔任主攻任務的第5團指戰員潛入娘子關村,很快便消滅了村裏的偽軍。由於日軍毫無準備,被八路軍打得措手不及。三小時后,八路軍便佔領了娘子關。

第5團第1營第1連向磨河灘車站這個日軍據點攻擊時,卻意外地遭到了日軍的反擊。為此,8月21日拂曉,一連撤出車站。這樣一來,破襲磨河灘車站的任務便沒有完成。

8月22日下午,日軍組織起400多人,開始對第1連進行反擊。第5團首長知道這一消息后,隨即命令團主力對一連進行火力支援。不一會兒,反擊的日軍便被制止住了。這一天結束后,第1連共殲滅50多名日軍。

第19團官兵在戰鬥發起後攻入巨城和移穰車站。8月23日晚上,第19團再次攻入移穰車站,炸毀了車站的水塔和鐵路設施。

這一天,第5團官兵再次攻入娘子關,炸毀了娘子關東面1公里處的一座石橋,破壞了程家隴底、磨河灘之間的鐵路。

8月24日~27日,右縱隊的指戰員連續作戰,接連炸毀了20孔石橋。日軍各據點的聯絡被切斷,遭到八路軍的各個擊破,正太鐵路娘子關至亂柳段,交通完全斷絕,這使得日軍陷入恐慌中。

左縱隊轄有冀中警備第2旅、晉察冀軍區特務團、平井獲支隊等部隊,主要負責破襲微水至石家莊之間的鐵路和公路,由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區司令員熊伯濤指揮,主要負責破襲微水至石家莊之間的鐵路和公路。戰鬥打響后,各部隊分頭行動。

8月20日晚,平井獲支隊襲擊岩峰,爆破鐵路。特務團在20日夜掩護群眾破壞公路后,又於22日夜攻入上安車站,殲滅了車站的日軍。警備旅第2團於23日夜攻入頭泉車站,破壞了日軍的2個堡壘。

8月25日至27日,左縱隊指戰員連續出擊,對平山、獲鹿、微水、岩峰之間的公路進行破擊,取得了滿意的戰果。

中央縱隊轄有第2、第3、第16團,由第1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指揮,主要負責破襲正太鐵路娘子關至微水段,攻打井陘煤礦。

戰鬥打響后,第16團第2營等部隊接連攻克了地都、北峪、南峪等日軍據點,殲滅了南峪的大部分日軍,破壞了日軍佔據的兩座橋樑。第2團攻佔了驢嶺鐵橋東端的堡壘,還一度佔領蔡庄日軍據點。可以說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

經過20多天戰鬥,晉察冀軍區各部隊共在正太路沿線斃、傷、俘敵偽軍900多人,攻克10多個據點,破壞了30多公里鐵路,18座橋樑,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和5門火炮,在兄弟部隊的共同打擊下,正太路全線一度陷於癱瘓。正太路是敵華北軍事系統的紐帶,正太路陷於癱瘓,日軍在華北的軍事系統彷彿斷了脊樑,這就有力地削弱了日軍的戰鬥力。

■淶源戰役

9月16日,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左權參謀長聯名下達了作戰命令。這項命令提出作戰基本目的是擴大戰果。基本方針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摧毀深入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軍據點。

9月22日22時,隨着兩顆紅色信號彈的升空,攻城戰鬥打響了。右翼隊向據守淶源城及其周圍據點的日偽軍發起攻擊。

戰鬥越來越激烈,天明時分,八路軍已經奪佔了淶源城的東關、西關和南關以及2個外圍據點,日軍被迫退入城內。八路軍指戰員原想一鼓作氣攻下淶源城,再殲滅外圍的日偽軍據點,但是,這個願望未能如願。

9月23日,晉察冀軍區首長決定,先拔除淶源外圍的日偽軍據點,再攻克淶源。

第一個要拔除的外圍據點是三甲村。當天夜晚,第2團指戰員在第1團1個營以及炮兵的配合下,很快便殲滅了三甲村據點的日偽軍。

另一個要拔除的外圍據點是東團堡。在這個據點,八路軍遭到了日軍的頑強抵抗,日軍不僅以猛烈的火力還擊,還不斷施放毒劑。但八路軍指戰員發揮勇敢戰鬥的精神,組織力,加強戰鬥動員,連續攻擊東團堡守敵。戰爭一直持續到24日,在當天傍晚時分,八路軍攻下了東團堡周圍的全部堡壘,日軍被迫退到村中,但仍在作戰。

9月25日,東團堡的日軍眼看據點難守,便把庫存的武器、彈藥、糧食等作戰物資全部燒毀,準備突圍。就在這時,八路軍指戰員發起猛烈攻擊,將日軍大部分殲滅。這次作戰挫敗了日軍的銳氣,振奮了八路軍的雄風。

至9月26日,右翼隊的其他部隊相繼攻克了桃花堡、吉家莊、白石口、王喜洞、張家峪等13處日偽軍據點,集中力量攻克淶源的時機成熟了。

9月27日,右翼隊集中兵力猛攻淶源附近的插箭樓。很快八路軍指戰員很快摧毀了多處碉堡,擊斃了大部分日偽軍。就這樣,右翼隊拔除了淶源外圍的幾個重要據點。

這時,駐守淶源的日軍一看形勢不好,便向駐在張家口的日軍求援。到28日中午,3000多日軍才進抵淶源縣城。右翼隊一看,便轉移兵力、部隊向靈丘、渾源方向運動,協同左翼隊攻佔了南坡頭、搶風嶺、青磁窯等日軍據點。10月1日,八路軍已攻克的一些據點,又被日軍佔領。

10月2日,軍區首長命令右翼隊主力在淶源以東和東南地區集結,臨時休整;命令第1、第3團配合左翼隊發動靈丘戰役。

7日,左翼隊向靈丘至渾源之間公路上的各個據點同時發動攻擊,破壞了日偽軍的軍事設施和公路,殲滅守敵2個步兵大隊。

8日,晉察冀軍區第1團第1營趁南坡頭據點的日軍主力外出襲擊八路軍之際向南坡頭髮起攻擊,攻克南坡頭,殲滅了據點內的日偽軍。

9日,駐大同的1000多名日軍南下,增援靈丘。軍區首長判斷,日軍可能趁八路軍攻打淶源、靈丘之際,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新的「掃蕩」。為此,晉察冀軍區也作出了調整作戰部署的決定。

10日,晉察冀軍區決定結束淶靈戰役。這次戰役雖然未能收復淶源縣城,卻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有生力量,先後攻克日偽軍據點16處,摧毀碉堡114座,殲滅日偽軍1600多人。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步兵第4大隊所屬1000多人,被晉察冀軍民殲滅約700人。

■榆遼戰役

榆遼戰役,是在山西省的榆次和遼縣之間地域進行的一系列戰鬥。從山西陽泉南下,經過平定、和順、遼縣到達榆次的這條公路,是日軍突入太行山根據地最長的一條公路。日軍在沿線設置了8個據點。守衛榆遼公路的日軍主要是獨立團混成第4旅團第13大隊,約1000多人。

9月22日,劉伯承、鄧小平在宋家莊師指揮所下達了進行榆遼戰役的命令,決定以突然襲擊的手段摧毀榆遼公路上的日軍據點,進攻遼縣,相機收復遼縣。

八路軍第129師首長根據戰役意圖,把參戰部隊組成左翼隊和右翼隊。左翼隊由第386團和決死第1縱隊各2個團組成,主要任務是攻佔榆次、沿壁、王景等據點。右翼隊由第358旅附第32團組成,主要任務是攻取管頭、小嶺底等日偽軍據點,以部分兵力守衛遼縣以西的狼牙山,阻擊日軍向西增援。此外還以新編第10旅組成平遼支隊,主要任務是破襲平遼公路;以太岳軍區第17、第57團組成沁北支隊,主要任務是破擊白晉路沁縣至分水嶺地段。

9月23日夜晚,榆遼公路上襲擊日軍各個據點的戰鬥一齊打響了。右翼隊順利攻佔榆遼公路上的小嶺底、蒲上等日軍據點。左翼隊一部攻克沿壁、王景等日軍據點,主力向駐守榆次的400多名日軍發起攻擊。

經過一夜激戰,到24日,左翼隊攻佔了榆次城的大部分地區,殘敵退向榆次中學。日軍憑藉堅固工事,依仗有飛機掩護,負隅頑抗,不時地施放毒氣。這給八路軍造成了很大威脅。這時,指戰員們遵照劉伯承的指示,決定一面繼續對殘敵進行攻擊,一面組織人員挖坑道,並把坑道逐漸挖到日軍的核心陣地。

9月25日下午4時,一段隱蔽的坑道終於挖到了日軍的碉堡底下。隨着一聲爆炸聲,日軍主碉堡西南面的外圍工事被炸毀了。這時,早已等候在工事旁的突擊隊員冒着煙霧,迅速沖向日軍主碉堡,一架架雲梯很快架到12米高的碉堡上投擲手榴彈。

這樣,經過一番艱苦的戰鬥,八路軍攻佔榆次縣城,殲滅日軍中隊長以下400多人,繳獲各種火炮12門,輕重機槍17挺,步槍200多支。

27日拂曉,右翼隊向遼縣以西的石匣發起攻擊,到天黑時便佔領了石匣。29日24時將管頭的日軍據點攻克。

30日上午9時,左翼隊第386旅的部隊進至紅崖頭以南的山地,右翼隊第385旅2個團的官兵正向伏擊地域開進時,遇到了日軍,隨之展開激戰。左翼隊第386旅迅速向日軍的后尾和側翼發起攻擊。

日軍指揮部得知增援部隊在途中遭遇八路軍,陷入西麵包圍之中,立即調了8架飛機來掩護。被圍日軍看到空中救援后,即命令部隊搶佔周圍高地,負隅頑抗。八路軍指戰員向被圍日軍連續發起10多次攻擊,戰鬥持續了數十小時,殲滅了數百名日軍,其餘日軍依託已經佔領的有利地形,繼續頑抗。

正當兩軍僵持不下的時候,日軍的增援部隊趕到了。這對八路軍構成了嚴重的威脅。9月31日上午10時,日軍突破了狼牙山的阻擊陣地,向左翼隊指揮所附近逼近。這時,八路軍總部看到,遼縣、武鄉的日軍已經會合,從陽泉南援的1000多名日軍已經抵達遼縣以北地區,戰場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決定結束榆遼戰役。誰知,當部隊撤出戰鬥后,榆次又被日軍佔領了。

10月14日,日軍的一支運輸部隊在和順至遼縣之間的公路上行進。八路軍得知這一情報后,事先在弓家溝設伏。當日軍的運輸隊經過八路軍伏擊區時,遭到猛烈打擊,40多輛汽車被擊毀。

榆遼戰役,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遭到八路軍第129師指戰員的殲滅性打擊,先後被殲滅近1000人,僅100多人得以倖存。榆次城內日軍儲備夠用1年的糧秣、武器和彈藥,全部被八路軍繳獲。

■同蒲路戰役

百團大戰開始以來,駐守在同蒲鐵路的日軍遭到八路軍襲擊后便在鐵路兩側的一些重要據點集結兵力,設置多種障礙阻撓八路軍。為此,八路軍必須先掃清前進道路上日偽軍設置的障礙。

9月18日午夜,第358旅所轄第7、第8團、特務營官兵開始襲擊頭馬營。旅首長考慮到日軍可能增援,即以特務營向頭馬營據點發起攻擊,以第7、第8團在日軍可能增援的地域設伏。戰鬥發起后,寧化堡40多名日軍果然在19日黎明時向頭馬營增援,行至山寨村時,被八路軍第7、第8團包圍,將其全部殲滅。

9月16日夜晚,獨立第一旅東渡汾河。18日,將剛進入上庄據點的400多名日軍包圍,13時發起攻擊,激戰至19日凌晨,旅主力撤出戰鬥,執行新的破襲任務。這次戰鬥,獨一旅斃傷日軍約200人,自己傷亡105人。

9月22日夜,第358旅第4團與師特務團一起,在同蒲鐵路段家嶺、軒崗之間進行破襲。第2團襲擊奇村日偽軍據點。9月25日,第715團破壞了大牛店、軒崗之間的鐵路。

第120師官兵經過連續多天的破襲戰,有力地打擊了日寇,同蒲鐵路的交通再次中斷,使日軍蒙受重大損失。

■反「掃蕩」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二戰經典戰役全記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二戰經典戰役全記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61章 亞洲戰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