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

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

對於大明群臣來講,大明的江山終歸是他們老朱家的人來坐,反正輪不到自己坐,誰坐都一樣。再說景泰帝當年在位時的口碑還不借,朝中也有這麼幾個老臣,對他很感恩戴德,李孜省又長期把持朝政,朝中有不少的徒子徒孫,所以支持景泰帝的朝臣也不少。當下群臣相互間看了一眼,以李孜省為首,萬安、劉吉、彭華等人跟隨,一道向景泰帝山呼萬歲,行跪拜禮。

景泰帝面露滿意之色,看了群臣一眼,朗聲說道:「昨夜,我皇侄不幸染病身亡了,臨終前留有旨意叫我複位,諸位愛卿不須驚慌,各安其職即可!」

群臣聞言,又一起叩拜謝恩。這朝中只是換了個皇帝,一切都還照舊,心裏自然也就安定下來。

景泰帝又大聲說道:「這東宮太子朱佑樘非我皇侄親生,乃是一個姓楊的庶家子冒充的,即刻起,廢其太子位,捉拿歸案!」

群臣相互間對視了一眼,見殿上的武士拿刀虎視眈眈地瞧向自己,隨時都有砍過來的意意,不敢不依,遂一起附議。

景泰帝很高興,又說道:「朝中不可一日無儲君,這新任太子嗎?便是朕的親生兒子朱見智。來人呀!請太子上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賀!」話音剛落,兩名小太監扶著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走上殿來,在景泰帝身旁站定,一雙眼睛怯生生地看向百官。

哦!原來如此,什麼朱佑樘不是成化帝親生的,哪定是假話。景泰帝的真實目的,是想叫自己的親生兒子做皇帝呢?文武百官頓時恍然大悟,又彼此看了一眼,一起向那個叫做朱見智的小孩子叩拜。

拜畢,景泰帝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來,接着傳下旨意,立刻逮捕錦衣衛指揮使萬通、兵部尚書張鵬等幾名原成化帝心腹重臣,此外還下旨捉拿東宮侍講謝遷、李東陽、劉健等一班人的家屬下獄,面對驚恐萬狀的百官,他又好言撫慰了一番,方才宣佈退朝!

散朝之後,景泰帝走到自己昔日住過的寢宮之內,追憶了一會兒當年的幸福時光,又躺在自己的床上小睡了一會兒,就見一名太監匆匆進來稟道:「陛下,李大人他回來了!」

景泰帝驚訝道:「這麼快?朕不是叫他抓人去了嗎?外帶抄家,怎麼現在便回來了!」下旨道:「速傳!」

過不多時,李孜省大步流星走進屋來,跪稟道:「陛下,臣無能,沒有辦好差使!」

景泰帝皺起眉頭,問道:「發生了何事?」

李孜省道:「今日臣帶人去捉拿萬通他們逆臣,還有這些附逆之人的家屬,可是除了今日上朝的張鵬等人外,哪幾個與那假太子關係密切的人,全逃走了,就連他們的家屬也逃得一乾二淨!」

景泰帝疑惑道:「朕昨夜方才發起奪門之變,這幾個逆臣賊子,怎麼會如此迅速的逃走?還有他們的家屬,竟也逃走了?他們是如何得到的消息?」

李孜省稟道:「那東宮假太子一班人的家屬,早在半年前,便以各種借口被他給轉到松江府去了,今早萬通也不知從那裏得到了消息,奪過一匹快馬便飛馳南下了,據說他的家人,因做海外生意,也一個月前遷到江南去了,微臣已經派人前去追殺他了!」

景泰帝重重的喘了幾口氣,壓住了心中的不快,咬牙切齒道:「這個姓楊的小子,倒也是個人物!傳旨令新任錦衣衛指揮使萬喜,速捉拿那逆賊歸案!」想了一想,又說道:「只怕這小子公然造反,令南直隸都指揮使燕祥調集大軍策應。他是咱們安插在南直隸的暗樁,辦事老辣,定可擒拿那逆賊歸案!」

李孜省臉上露出笑意來,忙躬身領命而去。

景泰帝複位的消息,以飛鴿傳書的方式,很快便遞到了楊洋的手中,楊洋恰好那日正與手下的幕僚和下屬們開會,看到了這個驚天消息,默然無語,緩緩站起身來,宣佈停止會上討論的議題,將自己剛剛得到的消息,告知大家聽。

眾人聽了均聳然動容,相互間看了一眼,一起向楊洋跪下,哀求道:「先帝定是被奸人謀害,還請太子立刻榮登大寶,興師北伐!」

如今已經到了魚死網破,拚死一搏的地步了,楊洋也覺得自己沒有了後路,只有全力一搏,打垮了景泰帝,這個昔日的血殺閣樓主,自己方能夠過上安心日子。當下也不再猶豫,自供桌上取下成化帝的天子劍來,一劍將身前的案角砍下一塊來,厲聲說道:「今日之事,有我無他,勢不兩立。傳令下去,大明皇家護航隊全體集合,立刻揚帆北上,朕要掃平京師逆賊,奪回先帝的江山社稷!」說着,眼中露出堅毅的目光來。

眾人一起伏首跪拜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現在也不需要裝逼了,三日後,楊洋正式在松江府稱帝,南直隸、浙江、福建三省宣佈擁戴楊洋為大明朝新的帝王,只有北直隸、山東、河南三省明確表示支持景泰帝的領導,其它各省都在觀望中。開玩笑,楊洋現在是大明皇家銀行的董事長,大明的錢財都在他手心裏攥著呢?他要是耍賴,豈不是叫大家連哭的地方都沒有了?再說,各省許多高官都在松江府有生意,與楊洋交好,這個時候還是先等等看,等局勢漸明朗了,再決定投向哪邊也不遲!

消息傳到北京城內,景泰帝暴跳如雷,立刻下令保國公朱永帶兵南下,掃平江南叛亂。保國公朱永家裏多名子侄暗中在松江府做生意,他本人也在松江府買下了寬大的宅院等許多產業保值生利。出發后,自然是嘴上喊得震天響,暗中卻與楊洋遞送秋波,談條件。麾下十數萬大軍到達徐州后,便以後勤不濟、軍中有瘟疫為由,停下不動了。

景泰帝聞訊后,氣得跳腳大罵,正欲臨陣換帥,卻聞得北方的韃靼小王子與遼東的建州衛指揮使等人集結大軍,欲南下的消息。真是晴天霹靂啊!怎麼這些人也向著那個姓楊的臭小子?景泰帝沮喪地叫來群臣細問,方才知道,楊洋的銀號業務在他們的地盤上是有業務開展的,如果楊洋倒了,他們這些人真是一文錢都撈不著了?此外還有供銷社等幾個大產業,這些北方的少數民族百姓,全都得指着它生活呢!如今封了楊洋的產業,那就等斷了他們的生路,所以這些北方的少數民族頭領們也急眼了,大家結束了往日的紛爭,團結起來,一致要求帶兵南下,迎接楊洋入京。一時九邊重鎮,竟有五座接連告急,求救文書雪片般的飛進宮裏,嚇得景泰帝半夜裏作夢都驚醒來。

第二日,景泰帝黑着眼圈,精神萎靡不振的前去上朝,卻又聽到了一個更令他大為吃驚的消息,天津衛守將通敵,楊洋大軍昨夜已經乘船在塘沽登陸,今日前鋒進抵天津了,一時慌了手腳,忙令京師戒嚴,關閉城門,又令成國公朱儀帶領京師十二團營六萬餘人前往通州防守。

這通州是北京的東大門,只要打下了通州,北京城便近在咫尺了,為了打好這一仗,成化帝專門派了李孜省做監軍,督促朱儀手下的將士,為他賣命!又許以官職和金銀財寶,激勵他們的鬥志,一場大戰,即將在通州打響。

入夜,楊洋身穿薄衫,坐在兵營大帳之中,埋首看着一副地圖。汪直因久經戰陣,自然陪在他的身邊,參與謀划。這時,衛士進來通稟,說是王越求見。

楊洋把頭自地圖上抬了起來,呵呵笑道:「叫他進來!」

過不多時,王越一臉笑容的走了進來,向楊洋和汪直行了禮,稟道:「陛下,我陸戰隊第一師,已經全部在天津佈防完畢!第二師和第三師,預計三日之內也可全部抵達!」

楊洋點了點頭,笑道:「王愛卿,辛苦了!時間不早了,你也早點休息去吧!」

王越躬身謝道:「臣遵旨。」可是身形卻沒有動,卻自懷中掏出了一部孫子兵法呈上,笑道:「陛下,天下兵書,以孫子兵法為最,臣身邊帶着一本,特進獻給陛下,以做參考!」說着,將兵書放置在案上。

汪直接過來,臉上有讚許之意,將兵書遞在楊洋手中,輕笑道:「陛下!趕緊看看,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嗎?現在看看,說不準明日就能用得上呢?」

楊洋不覺失聲而笑,將孫子兵法棄擲案頭,說道:「天下兵法有三,這孫子兵法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罷了,它本是一千五百多年前,齊國的孫武,仔細分析研究了當時的一百多場經典戰例總結出來的心得。時不同矣,這種兵法,已經過時了,也就謀略還可參考百分之一二,讀了只會禁錮為將者的思想,遲疑他們的決斷,有害而無益。打仗時沒有人帶着兵書作戰的,生搬硬套更會害死人的!如果真想成為像孫子那樣的軍事家,便把它拋開去,自己找上幾百場經典戰例,仔細分析它們的優缺點,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那自己也就具備孫子的才幹了!指揮作戰時,更要把它拋開去,只要聚精會神,想法設法打贏戰鬥就行了,讀它又有何益?」

王越熟讀兵書戰策,確實發生過自己因仔細回憶兵書所載計謀,而造成決斷遲誤的現象,當下心中拜服,又問道:「不知陛下,這另兩種兵法,卻是何種兵法?」

楊洋呵呵笑道:「這天下兵法中第二種兵法,卻是叫做武器制勝論?」

王越不解道:「陛下,何為武器制勝論?」

楊洋笑着解釋道:「這武器制勝論,說的是一個國家,要重視武器的開發,積極提高武器的製作工藝和水平,大膽使用新研製的武器,並把它們裝備到自己的軍隊中。為將者要根據自己軍隊裝備的先進武器數量和威力,及時採用新的編製和新的作戰方式。如果武器足夠先進,與敵方的軍隊有代差,或者某一種技術比對方高明,往往會輕易的取得一場戰爭的勝利呢?」

王越聯想到自己這兩年來,帶兵征伐蘇門答臘國和馬剌加國的經驗,無不是依靠船堅炮利,大明皇家護航隊新研製出來的大炮轟上一頓,對方便潰不成軍了,故所向無不披靡,原來卻暗合了這第二種兵法,不覺心中歡呼雀躍,暗自佩服不已。忙又問道:「那陛下,這第三種兵法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躍馬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躍馬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