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ZUI WRITER:悲涼之霧,遍披華林

第5章 ZUI WRITER:悲涼之霧,遍披華林

第5章ZUIWRITER:悲涼之霧,遍披華林

文/孫曉笛

張愛玲

國籍:中國

生卒:1920.09.30-1995.09.08

主要作品:《傾城之戀》《十八春》《金鎖記》《對照記》等

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煥。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為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等文學論著,以小說最為後人津津樂道。張愛玲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作品卻師承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金瓶梅》的傳統,這使她的作品既擁有古典的美感,又保持行文的流暢,對人物心理的把握尤為驚艷。1995年,張愛玲於美國去世后,中國內地掀起「張愛玲熱」,幾乎每一個熱愛文學的年輕人都讀過她的作品。香港女作家如此評價張愛玲:「文壇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這樣的女子。」

在美國獨居一年後,時年三十六歲的張愛玲嫁給了六十六歲的美國劇作家賴雅一一這是繼父親張廷眾、情人胡蘭成之後,她生命中的第三個男人。和前兩個男人一樣,賴雅帶給她最多的並不是蜜糖般的甜蜜,而是無盡的痛苦與孤獨。

初到美國的張愛玲有些落魄,因為沒有大學文憑,她找不到工作,只能在一個針對作家、藝術家的慈善組織「文藝營」中棲身,給雜誌和報紙投稿,換取一些稿費。在那裏,她結識了劇作家賴雅。

賴雅生性熱情,談吐詼諧,總是能感染周圍的每個人,這其中也包括了那位生性矜持、輕易不肯授人辭色的東方女子。張愛玲對一團火似的左派老頭賴雅產生了相見恨晚的感覺。他們經常一談就是幾個小時,從白天到黃昏,賴雅在「文藝營」流連忘返,與張愛玲難捨難分。即使年齡上的差距跨越了三十年,相識半年後,張愛玲與賴雅急匆匆地結了婚。

很多人因為這段婚姻對張愛玲感到失望,認為是才女泯滅個性、論為眾人的寫照。文學史家夏志清卻為她鳴不平。「張愛玲很早就說過,女人的身份就是『結婚員』,結婚才能生存,依靠老公才能活下去。張愛玲到了美國,只能走這條路,不然她拿不到綠卡,甚至不能從『文藝營』搬出去。」

在經歷了大喜大悲、大紅大紫的百轉千回之後,無論是上海的胡琴聲中大如銅錢的月亮,還是大洋彼岸燈紅酒綠上空的單薄月光,照着的,無非是一個寂寞的女人,漂泊了那麼久,只想找個讓靈魂安枕的地方。「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話說給胡蘭成是白費口舌,說給賴雅,卻能獲得共鳴。何況賴雅深愛着張愛玲,他不僅給了她一個家,還給了她一份飽滿而真實的愛。

婚後的生活十分庸常,買菜、做飯、去劇院看戲……卻是張愛玲這一生中所得不多的家庭生活。當她穿着香奈兒的圓領大衣,挽著賴雅的手臂走齣劇院時,心裏不是不幸福的。可這幸福,竟然稀少到令人深感殘酷的地步。

新婚剛兩個月,賴雅中風了,並接近死亡。雖然他保證他不死,也不會離她而去,但賴雅給張愛玲的,只能停留在精神層面,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兩個人的生活都要靠她了——賴雅已經寫不了什麼東西了。

為了謀生,張愛玲成了一個多產作家,發表了很多作品,沒有一部是她才華的滿意結晶,賴雅的狀況也越來越令人擔憂。他開始年老多病,又江郎才盡,以前是他向她7承諾不會走,而在婚後第五年,情況逆轉了。當時張愛玲為了改善經濟情況,不得不決定回香港或台灣找機會時,賴雅憂心忡忡,預感大難臨頭,擔心張愛玲就此拋棄他,遠走局飛。

到了這一步,不是她在依靠賴雅,而是賴雅把張愛玲當成了最後的,也是唯一的寄託。

所幸好友宋淇在香港的一家電影公司工作,為張愛玲找了一點活兒——完成一個電影劇本能得到一千美元。為了多賺錢,張愛玲曾把過去的名作《金鎖記》改編成英文小說《北地胭脂》(又名《粉淚》)寄給出版社,卻因為文化差異而被退稿。來到美國后,張愛玲時常遭遇退稿,每一次都令她萬分沮喪,甚至大病一場。她介意的並不是才華得不到認可,而是收入的泡湯,生活沒有經濟來源。

1961年,幾乎走投無路的張愛玲孤注一擲,決定寫張學良,她認為這是一本美國社會認可的暢銷書。為此,她去了一趟台灣,想採訪張學良,卻怎麼也見不著面。恰在此時,賴雅再次中風,病情十分嚴重。張愛玲隻身留在台灣,連回美國的機票錢都拿不出來,更別提為賴雅治療的手術費用。萬般無奈之下,她只能先到香港,趕寫《紅樓夢》等劇本賺一點錢,然後才回到了美國。

此時的她因為急火攻心,也開始飽受疾病的折磨一眼睛因潰瘍而出血,而寫作又要靠眼睛,每日的熬夜,使她的眼疾更加惡化。劇本完成後由於種種原因,也沒被電影公司接受。

無論硃砂痣的紅玫瑰還是白月光的白玫瑰,最後被擊倒的,其實不是愛情,而是生活。小說里的遺老遺少可以靠着賣老太太的積年皮貨挺日子,實在不濟也能組織幾場舞會,讓白流蘇認識一個范柳原。而張愛玲呢?她的顯赫家世只給她帶來乖張的性格和痛苦的童年,世間種種苦難,有時候歸根結底,竟然只是一個「錢」字。

真是殘酷到不忍嗟嘆的結局一一賴雅後來又中了幾次風,徹底癱瘓了。張愛玲忍受着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服侍了丈夫兩年,將他送到了天堂。

在那之後,四十七歲的張愛玲獨自度過了剩下的28年人生,靜悄悄地死在異國的一所公寓中。

在張愛玲最後的絕唱《對照記》中,刊登了很多親朋的照片,甚至她的父親。唯獨沒有她的愛情,沒有胡蘭成,也沒有賴雅,也許她願意把他們遺忘,因為那都不是她想要的愛情。她要的愛是「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可她沒有。她寫的那些人也沒有,勞燕分飛、生離死別,所有的所有,只是一片荒涼。愛與恨,生與死,她的一生,如同魯迅評價《紅樓夢》——「悲涼之霧,遍披華林。」

繁華與熱鬧全是別人的,她早就知道了。「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滅到扇子上,就在上面略加點染,成為一枝桃花。」而她畢竟不是普通人,她連一枝桃花都沒有。曾經有個人說她是「臨水照花民國人」,可那些花團錦簇是照出來的,其實都不是她的。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最小說(2012年10月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最小說(2012年10月刊)
上一章下一章

第5章 ZUI WRITER:悲涼之霧,遍披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