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NEWS:最小說

第21章 NEWS:最小說

第21章NEWS:最小說

【笛安:殘酷的青春,隱忍的愛】

從在《收穫》雜誌發表處女作《姐姐的叢林》,之後又在《收穫》《人民文學》等國家頂級純文學雜誌上發表多篇作品,笛安走上文壇的路數與「新概念」無關,卻與傳統作家一脈相承。作家蘇童就曾經盛讚笛安在文學創作方面的高超水準,認為年輕的笛安的敘述能力超出了他的預料。在一些「80后」作家強調自我、沉溺於校園傳奇或愛情故事時,笛安的作品關注了與眾不同的領域。

其實,她最初的理想是考法學院,她喜歡專業性特彆強的工作,是寂寞讓她愛上寫作。十八歲,笛安去了法國,體會到「特別徹底的空虛和寂寞」。看書、看電影、和朋友們玩……在所有的一切無法抵擋說不清道不明的寂寞里,笛安開始了自己和自己的說話。

「我承認我不是那種精英型的人,為什麼要花全部的力氣,去讓自己套上別人的標籤呢?我想成為自己製造標籤的人。作品是我自己的,百分之百。我追求不動聲色的表達,越來越不喜歡特別張揚的表達,希望在平淡的表達中蘊涵一些強烈的情感,希望能把最家常的對白寫得照樣動人心弦。」在太原長大的笛安,將筆下的城市定名為「龍城」。雖然在寫小說的時候,並沒有想過這個城市就是自己的家,她卻自然而然就營造了自己最熟悉的城市氛圍。「我在那裏出生,我覺得那裏是故鄉。所以我的小說里永遠有這個城市,我永遠重複地寫一個跟家鄉特別像的北方城市,一個北方的、總刮沙塵暴的、工業的城市。」

《芙蓉如面柳如眉》中的夏芳然,一個美麗的被硫酸毀容的女人,經受着身體和內心的劫難,卻依然自尊、驕傲、溫潤;《圓寂》的主人公袁季,是一個沒有四肢的乞丐,同時又是世俗生活中的一個活佛,心如止水,從不抱怨生活給他帶來的不幸,卻常在無形之中影響身邊的人;《告別天堂》講述了4個主人公一段混亂又井然有序的青春過往,他們異常勇敢卻又軟弱無比。在笛安後來的「龍城三部曲」(《西決》《東霓》《南音》)中,也不乏這樣殘酷的描寫:丈夫把摔碎的暖瓶的玻璃碴子塞進妻子的嘴裏;年輕的妻子當着客人的面,把肉餡塞進丈夫的嘴裏……在講述現代都市裏鄭氏家族4個堂兄妹成長故事的同時,笛安也在展現這個世界撕裂的狀態,同時,卻又努力地尋求理解和溫情。——對於笛安的幾部作品,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張抗抗女士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其實我也覺得人生虛無,我也苦悶和彷徨……但是總得活下去啊,不如懷着希望和寄託活下去,並且堅信自己想要的意義就在那裏面。」笛安說,《西決》就是關注一種同齡人之間因為血緣產生的肝膽相照。她相信,不管世界怎麼變,人和人之間很溫暖的信任是永遠存在的。她不迴避生活里的陰暗,包括她自己內心深處的陰暗。在寫作的時候,她勇敢地直面「陰暗」,並總是在追尋一種溫暖的東西,表達所有醜惡盡頭的希望和明亮。這些是決定笛安作品的基本氣質。「我喜歡說寫作就是坦率地面對自己,撕開自己最壞的部分,但是這種撕開滿懷善意。」這正是笛安的可貴之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郭敬明旗下「90后」作家閃耀文壇嚴肅文學作者冬筱最受追捧】

近年來,「90后」作家在文壇上異軍突起,逐漸形成一定的氣候,郭敬明旗下也湧現了一批極具潛力的青年作家如冬筱、余慧迪、疏星、羅浩森、孫夢潔、薛彬等,出版了一系列深受青年讀者喜歡的文學作品。他們立足於自我的感受以及對社會上熱點問題的思考,以微電影導演、葯家鑫事件、七月詩派等社會上關注度極高的人物、事件和歷史等作為創作背景,與傳統作家不同,他們並不追求文學創作道路上的職業化,而是更希望在生活中分享、表達屬於自己的觀點。

在「90后」青春文學作者的強大陣營中,冬筱更為引人注目,2012年10月即將在《最小說》連載長篇小說《流放七月》的他是郭敬明團隊中繼著名「80后」作家笛安后,又一位主打嚴肅文學創作的「90后」新生代作家。

小說《流放七月》以新詩時期的「七月詩派」以及之後的「胡風案」為背景,通過對兩個家庭四個隔代人物命運的描繪,講述了一個建立在友誼之上,一座城市之上,關於理解、繼承和選擇的故事。這樣一部略顯沉重的、帶着歷史傷痛的作品的出爐正源於冬筱一直認為,「寫作的人,自我應該少一點,多去思考,有一點社會擔當,所創作的作品應該對部分讀者有一點啟示的作用」。在面對類型文學曰漸主流的今天,他卻依舊想要堅持嚴肅文學的道

(來源:中安在線)

【帶着一顆陶瓷紅心插畫師echo「流浪」至重慶】

從《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到《這些都是你給我的愛》,echo用一種清新中帶點歐式的畫風將自己的插畫穿在安東尼的文字當中。

這次,她又帶着與安東尼合作的最新作品《這些都是你給我的愛n?雲治》到重慶簽售。用她的話說,那是「從一個人踏上旅途,尋找開滿鮮花的樹,到帶着一顆陶瓷紅心,全世界漫無目的地流浪」。

作為最世文化旗下主打明星插畫師,echo帶着自己的最新作品在全國簽售,而重慶是她巡迴簽售中重要的一站。談到自己和安東尼的合作,她說那是一種心靈的契合,因為他們都希望將正面的、溫暖的世界觀傳遞給讀者,他們對事情有着相同的感受和看法。雖然,有的人看到一段文字,自己心裏會構想出一幅圖畫;有的人看到一幅圖畫,又會用不同的文字來形容它。

這就是echo所說的「文字和圖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唯一相同的是,大家都能在裏面獲得一些正能量。在她的作品裏,愛可以讓動物變成人,但人也想變成動物逃避世俗的壓力。這種「擬人化」的方法讓都市人在裏面尋找到失去的曾經。

「創作源於生活」,這是echo談到自己創作靈感時所提到的東西,與此不能分割的就是她的旅行。在墨爾本的留學經歷以及到新西蘭的旅行,這些都是靈感來源的地方。旅行對她而言,是一種「美而真實」的東西。正因為旅行,她的作品中帶有歐式的風格,不僅是因為西方一些插畫師的影響,當然也與這些旅行相關。記者問到她對青春的理解,她說:「青春是痛苦、懷疑、迷茫的,希望用自己的作品幫人們留住青春。」

(來源:華龍網)

【ZUIMicroblog/最小說】

痕痕V:原來我的朋友好多,他們只是在一段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里,我為當下而感到寂寞,但每次與他們交談,總發現自己是幸福的,他們是多麼可愛的人啊。09月04號08:55來自新浪微博

恆殊V:重讀王小波《愛你就像愛生命》,非常感動。感覺小時候看的時候似乎體會不到這麼深的感情,讓人再次看到了愛情最初始的模樣,純粹、天真而美好。愛情並不是生活的唯一,但確是一個人生命中最美麗的事情。09月07號15:24來自新浪微博

陳晨V:深夜走進麥當勞,門口一個邋遢的流浪漢順手幫我拉幵了門。出去的時候把手上的零錢都給了他。我走了,他對我說:"Goodluckcuteboy."09月10號12:30來自新浪微博

馮天V:心理上是很喜歡回家的,可一年往往只回去幾天,並且逐漸在往離家越來越遠的城市搬移。父母也好像並不為此感到遺憾,從小對我的所有管教都是放任和默許。他們唯教會我的是,紀律、責任、感情,或者使命,只要我不願意,任何東西,任何人,都是無法綁住我的。09月09號06:38來自新浪微博

肖以默V:當體會到人生的真倚其實是失去的時候,心裏某個地方像是突然地塌陷般缺少了什麼非常重要的東西,並且永遠也不可能再找到。所謂生之為人的悲傷,大概是不斷遇到、不斷驚喜,還會哭還會笑,但空着的地方終究是空着的。09月06號11:46來自新浪微博

笛安:究竟多久了』在這姓魏石的險社掙扎著?忍受真遍衝撞帶來的噁心』驚慌,恐怖,還有一種隨時膨蠘會被摔碎的錯覺?是因為總覺得不遠處會有一大片海。那裏一定安寧平靜,會讓你離到即使在那些閃爍著的粼光上平躺下來也可以被穩穩地托住。顧不上看看究竟有沒有陽光。是那樣的大海呀,想看嗎?09月06號20:36來自騰訊微博Q阿亮:新種下了一盆多肉植物,儘管在(淘寶〉運輸途中每株都不可避免地傷殘了,不過(我個人)看着都還是蠻堅強的,希望它們都在我的辦公桌上堅強地(吸收輻射)活下去。P.s.感謝最世(多肉植物領導者〉胡小西為肉肉們培土。09月06號13:13來自騰訊微博

琉玄:你說你要溫暖美好,被人笑你幼稚天真。你說你要用全部的溫柔去面對一切,卻一次次發現世界和你所認為的相去甚遠——聽我說,你好說話不代表你就好欺負,張開你渾身的剌,學一兩句髒話,唾棄卑鄙的賤人,懂得大聲拒絕,哪怕受一兩次傷害一即使如此,也不會妨礙你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相信愛的好人。乖。09月09號12:26來自騰訊微博

陳奕潞:領養雪總第一天。性格溫順不愛說話的她(前主人語)對着我房間門低吼。(那裏啥都沒有,妞你看見啥了……這房子果然那個啥……P.S.耗子一直沒抓住,巳經決定一起養起來了,名字叫做棕棕>_<)#走太遠#09月09號22:25來自騰訊微博

胡小西:曾經夢到我有一台可以消去記憶的吹風機。只要拿着它一邊吹風一邊撥動頭髮,記憶就會具象化成文字從發梢蒸發飄走。我在夢裏拿着吹風機吹了好久,醒來后覺得心裏空空的,好像在睡夢中丟了什麼,卻又什麼都想、不起來。直到現在我才發覺,腦袋裏關於你的記憶一點都沒有了。08月31號23:22來白騰訊微博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最小說(2012年10月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最小說(2012年10月刊)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章 NEWS:最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