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老子》

第七十三章 《老子》

《老子》一書是周秦學派之總綱

宇宙真理,是渾然的一個東西,最初是蒙蒙昧昧的,像一個絕大的荒山,無人開採。<冰火#中文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151看書網後來偶有人在山上拾得點珍寶歸來,人人驚異,大家都去開採,有得金的,有得銀的,有得銅鐵錫的。雖是所得不同,總是各有所得。周秦諸子,都是上山開採的人,這夥人中,所得的東西,是以老子為最多。

宇宙真理,是渾然的一個東西,最初是蒙蒙昧昧的,像一個絕大的荒山,無人開採。後來偶有人在山上拾得點珍寶歸來,人人驚異,大家都去開採,有得金的,有得銀的,有得銅鐵錫的。雖是所得不同,總是各有所得。周秦諸子,都是上山開採的人,這夥人中,所得的東西,是以老子為最多。

老子是道家,道家出於史官,我國有史以來,零零碎碎的,留下許多學說,直到老子出來,才把它整理成一個系統。他生於春秋時代,事變紛繁,年紀又高,眼見的事又多。身為周之柱下史,是國立圖書館館長。讀的書又多。他自隱無名,不問外事,經過了長時間的研究,所以能把宇宙真理髮現出來。

老子把古今事變融會貫通,尋出了它變化的規律,定名曰道。道者路也。即是說,宇宙萬事萬物,非走這條路不可,把這種規律,筆之於書,即名之曰:《道德經》。德者有得於心也,根據以往的事變,就可以推測將來的事變,故曰:「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他見到了真理的全體,講出來的道理,顛撲不破,後人要研究,只好本着他的道理,分頭去研究。他在周秦諸子中,真是開山之祖。諸子取他學說中一部分,引而申之,擴而大之,就獨成一派。

前乎老子者,如黃帝,如太公(姜子牙),如鬻(yu)子(鬻熊)、管子(管仲)等,《漢書·藝文志》均列入道家,算是老子之前驅,周秦諸子中最末一人,是韓非,非之書有《解老》、《喻老》兩篇,把老子的話,一句一句地解釋,呼老子為聖人,可見非之學也出於老子。至呂不韋門客,所輯的《呂氏春秋》,也是推尊黃老。所以周秦時代的學說,徹始徹終,可用老子貫通之。老子的學說是總綱,諸子是細目,是從總綱中,提出一部分,詳詳細細地研究,只能說研究得精細,卻不能出老子的範圍。

至於老子年代問題,有人說:孔子問禮於老子,為春秋時人,著《道德經》之老子,為戰國時人,是兩人,不是一人,這層不必深問,我們只說《道德經》一書,可以總括周秦學術之全體。其書出現於周秦諸子之前,是諸子淵源於老子,出現於周秦諸子中間,或在其後。我們可說:《道德經》可以貫通諸子,而集周秦學術之大成,無論他生在春秋時,生在戰國時,甚或生在嬴秦時,其為周秦學術之總代表則一也。

關於老子姓名問題,有種種說法,甚有謂老子姓老者。我想不必這樣講,古人的名字,有點像字學中之反切法,用兩個字,切出一個字,舉出其人之兩個特點,即知其為某人,名字之上,不必一定冠以姓,如祝(tuo)是名之上冠以官。行人子羽,是字之上冠以官。東裏子產,是字之上冠以地,叔梁紇(he),是名之上冠以字。司馬遷是史官,故稱史遷,曾受腐刑,又稱腐遷。他如髯參軍,短主簿,是官職之上,冠以形貌,只要舉出兩個特點,即可確定其為某人,大約老子耳有異狀,故姓李名耳,他是自隱無名的人,埋頭研究學問,世人得見他時,年已老矣,人人驚其學問之高深,因其鬚髮皓然,又是一個大耳朵,因呼之為老聃(dan),聃是生前的綽號,不是死後之謚,他不是生而皓首,乃是世人得見他時,業已皓首了。一般學者,聞老子之名,都來請教。孔子也去問禮。各人取其學說之一部分,發輝光大之,就成為一家之言,發表出來,儘是新奇之說,人人都去研究。老子自隱無名,其出處存亡,世人也就不甚注意了。猶之四川廖平與康有為說一席話,康本其說,跟着著出《孔子改制考》、《新學偽經考》,震驚一世,而廖之書尚未出也,其人亦不甚為世注意。老子年齡,比孔子大二三十歲,孔子是七十幾歲死的,老子修神養身,享年最高,或許活到二百多歲,著《道德經》時,已入了戰國時代,這也是可能的事。

無為之意義

老子所說的無為,是順其自然、我無容心的意思。當為的就為,當不為的就不為,如果當為的不為,這是有心和自然反抗,這叫做有為,算不得無為。

老子的「無為」,許多人都誤解了。《老子》一書,是有為,不是無為。他以為要想有為,當從無為下手,所以說「無為則無不為」。他的書,大概每句中,上半句是無為,下半句是有為。例如,「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要想勇當從慈做起走。要想廣,當從儉做起走。要想成器長,當從不敢為天下先做起走。慈與儉,不敢為天下先,是無為;能勇,能廣,能成器長,即是有為。老子洞明盈虛消長之理,陰陽動靜,互相為根,凡事當從相反方面下手,如作文欲抑先揚,欲揚先抑,寫字欲左先右,欲右先左一般。老子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我無為,我好靜,我無事,我無欲,我無為;能使民化民正,能使民富民朴,是有為。「弱勝強,柔勝剛。」弱柔是無為,勝強勝剛,是有為。老子書中,這類話很多,都是「無為則無不為」的實證。

老子所說的無為,是順其自然,我無容心的意思。當為的就為,當不為的就不為,如果當為的不為,這是有心和自然反抗,這叫做有為,算不得無為。王弼注老子,就是這種見解。他注《老子》二十七章說道:「須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注二十九章說道:「萬物以自然為性,故可因而不可為也,可通而不可執也,物有常性而造為之,故必敗也,物有往來而執之,故必失矣。」可算得了老子的真諦。老子說:「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韓非本作恃,按作輔義較長)。即是《陰符經》所說:「聖人知自然之不可違,因而制之。」(現在的《陰符經》,雖是偽書,但說的道理不錯。)也即是《易經》所說:「裁成天地之體,輔相天地之宜。」曹參為相,日飲醇酒,諸事不為,只可謂之「不輔萬物之自然」,「不裁成天地之道,不輔相天地之宜」,「知自然之不可違,因而不制之」。黃老之道,豈是這樣嗎?老子說:「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判,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把宇宙事事物物的來龍去脈,看得清清楚楚的,事未發動,或才發動,就把它弄好了。猶如船上掌舵的人,把水路看得十分清楚,只須輕輕地把舵一搬,那船就平平穩穩地下去了,這叫做無為。即是所謂,「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何嘗是曹參那種辦法呢?文景行黃老,只是得點皮毛,於「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等工作,未免缺乏,所以不無流弊。但政治之修明,已成為三代下第一,黃老之道之大,也可想見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厚黑學:全本珍藏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厚黑學:全本珍藏版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