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Morris Gleitzman說《餘聲》

第3章 Morris Gleitzman說《餘聲》

第3章MorrisGleitzman說《餘聲》

致親愛的讀者:

這是有關菲力克斯的第四本書。

在《往事》和《彼時》中,菲力克斯是個十歲的猶太男孩,掙扎著生存在1942年被納粹佔領的波蘭。他和他最親愛的朋友,六歲的塞爾達,趕上了我們稱為「大屠殺」的那段恐怖的年代。

在第三本書《此景》中,菲力克斯是生活在當下的老人。通過他同樣名為塞爾達的孫女的眼光,我們能看到菲力克

斯勇敢面對他童年時代的傷痛,而與此同時,他和這位新的塞爾達又要面對新的生存問題澳大利亞最大的叢林火災。

等我寫完《此景》的時候,我以為我和菲力克斯以及兩個塞爾達的工作巳經完成了。但菲力克斯不同意。所以《餘聲》就設定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菲力克斯是對的。這些個月份是他青年時代中關鍵的時刻。

我衷心感謝勞拉_哈里斯、莎拉·休斯、希澤爾·科代、托尼·帕瑪爾、安娜·費恩伯格和貝琳娜·柴可,感謝他們對《餘聲》的幫助。

如果你沒有讀過《往事》《彼時》和《此景》,請別擔心。我寫這些故事的時候嘗試着讓讀者可以以任何順序閱讀。如果先讀了《餘聲》,你會知道一些《往事》和《彼時》中發生的事情,但不會太多。

《餘聲》和其他三本菲力克斯的故事一樣,都是我想像出來的,但作為我寫作靈感的那段時期的歷史是真實存在的。我如果沒有事先讀過那麼多關於大屠殺的書,是寫不出來任何一個故事的。那些書中都是人們的真實聲音,他們生活過、掙扎過、愛過,但死去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從那段恐怖的時期中倖存下來了。

我也從書中看到了慷慨、勇敢的人。他們冒着生命危險與納粹對抗,還保護別人,保護的通常都是兒童。

你可以在我的網站找到我這些研究性閱讀的部分細節。我希望你能分享一部分,讓這些人的記憶繼續保持鮮活。這個故事是我努力理解那些難以想像之事以後的想像。

這些故事是真實的故事。

By莫里斯·葛雷茲曼

《Once(往事)(節選)》

我曾經逃出孤兒院,去找媽媽和爸爸。我曾經從着火的房子裏救出一個叫塞爾達的女孩。我曾經讓一個牙疼的納粹大笑。我叫菲力克斯。這是我的故事。

「這是我曾經看過的最讓人深深感動的小說之一。葛雷茲曼盡最大努力創作出了一個最溫柔、最讓人喜歡的角色來為書頁增輝。」

——《星期日塔斯馬尼亞》》

「……一個有關勇氣、生存和友誼的故事,從兒童看待世界的角度,以幽默的方式講述。」

——《西澳大利亞》

「……感動、難以忘懷又有趣,無可挑剔,而且扣人心弦……混合了天真和恐怖的冷靜寫法,總是讓人心碎。」

——《衛報》

《Then(彼時)(節選)》

我給自己和塞爾達作了安排。假裝成別人。找到新的父母。永遠安全。然後納粹來了。

「……一部敘事精緻,堅定又無畏的小說。」

——《時代報》

「葛雷茲曼的菲力克斯和塞爾達是近年來創作的最好的、最值得一看的人物。」

——《霍巴特水星》

「葛雷茲曼完成了非同一般的人物,表現了最好和最壞的人性,卻沒有撕碎他筆下人物的尊嚴和讀者們的希望。」

——《衛報》

《Now(此景)(節選)》

以前我不知道爺爺菲力克斯那恐怖的童年。然後我知道了納粹對他最好的朋友塞爾達做過些什麼。現在我明白菲力克斯為什麼那麼做了。至少他還有我。

我也叫塞爾達。這是我們的故事。

「《此景》是出自一位極具同情心的作者的一部有啟發、溫柔又微妙的小說。」

——《年代報》

「葛雷茲曼通過一個孩子的眼睛,用特別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而幾代讀者都會為此而感激他。」

——《西澳大利亞》

「寫得很美,蘊不凡於簡單之中,蘊有力于敏感之中。讀過之後肯定會永遠縈繞在你心頭。」

——《蘇格蘭人》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最小說(2013年6月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最小說(2013年6月刊)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 Morris Gleitzman說《餘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