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萬霖

蔡萬霖

1924年11月10日,台西平原的苗栗縣竹南村,蔡家的第二個男孩呱呱墜地了。

老大出生時,正值春暖花開,萬木復甦時節,長輩們便給他起名叫「萬春」;老二出生時,正值細雨蒙蒙,滋潤大地萬物,於是大人們叫他「萬霖」。

此地除了種田,沒有任何收入,一旦遇上颱風襲擊,就會顆粒無收。老大萬春深知生計的艱難,思來想去,決計做點小本生意。兄弟倆走到交叉路口,攔住過路的菜農,以便宜價買下鮮蔬菜,然後到附近市場上兜售。

畢竟是小本經營,賣菜未能緩解家中的困境。當萬春從竹南公學畢業后,勸說父母將家遷往台北,當時萬霖年僅8歲。

到台北后,掙錢的機會多了。萬春帶著萬霖開始販賣大米、雜貨。弟兄倆漸漸地攢了些錢,便考慮如何擴大經營,掙更多的錢。

經過艱苦奮鬥,蔡萬春創辦了以經營雜貨為主的大萬商行。由於經營有方,又有蔡萬霖作他得力助手,生意做得很順利。他們很快進入了台北商業圈,並和軍界、政界要人都有往來,為將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世紀50年代後期,台灣的經濟漸有起色,但是經濟起飛帶來的物質利益大都為資本家佔有,工人所獲僅能維持生計,依靠這點工資要想買房子、置辦傢具,就得靠平日從牙縫裡摳出點錢存起來。信用合作社便成了他們所向之處。

位於台北的第十信用社,地理位置優越,業務又好開展,是個不可多得的理想部門。但這時「十信」的管理權卻在別人手裡,欲達此目的,非把管理權爭過來不可。

智勇雙全的蔡氏兄弟,各自施展出看家本領,奪得了「十信」管理大權。1957年蔡萬春出任「十信」理事會主席。

經辦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才有益於社會和民眾。蔡家兄弟就把「信用」、「合作」作為他們經營的信條和準則。

蔡氏兄弟常想,小時候媽媽做飯時,總是從定量的大米中抓出一把米放進小罈子里,日積月累,竟也節餘下來許多糧食。不久發現台灣當局特彆強調穩定,把發展社會經濟作為第一政治需要,他們便在小額儲蓄上做文章,宣布:「只要存1元就可以當『十信』的客戶。」

「十信」的1元錢幸福儲蓄獲得了很大成功,並迅速聞名全島。人們都知道台北有家「十信」,同時也知道它的經營者是蔡氏兄弟。蔡家兄弟藉此良機,乘勢在其他17個地區分別成立了分社,以吸收更多的儲戶和更多的資金。蔡氏兄弟要求台北總社和17個分社一律開辦夜間儲蓄業務,還要進行「微笑服務」,把儲戶當成真正的「上帝」。

在蔡氏兄弟及其全體僱員的一致努力下,很短的時間內,「十信」社員竟有10萬人之眾,存款金額也高達170億新台幣,一躍成為全台灣最大的信用合作社。

縱觀蔡氏家族的發跡歷史,其實是保險業造就的。而蔡氏跨入保險業還有一段淵源。

1961年,台灣正式開放民間保險公司。台灣省籍名人林頂立創立了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由於林頂立財力不足,無法籌足2000萬元台幣的資金,只好求助於台北市商界名人張祥傳。不料張氏財力亦不豐盈,轉而找上了台北市第一屆「議會」議員、大萬百貨公司的董事長蔡萬春。

20世紀60年代初期,台灣的經濟開始發生轉變,人民生活改善,手裡漸漸有些錢了。那時,正值台灣民營保險業蓬勃興起,人壽保險成為人們的熱點話題。「國泰」的興隆,給企業界以極大的震驚和刺激。繼「國泰」之後,又有數家壽險公司相繼成立。

這使得人壽保險業處於激烈競爭的局面,對於「國泰」不能不說是一種壓力和威脅。

為擴大公司業務,蔡氏兄弟在加盟后便和林頂立在許多大、中城市廣設聯絡處,就連小集鎮也不放過。1962年他們只有9個聯絡處,到1967年,已發展到47個營業單位。他們委派專人住在那裡,長年辦理保險業務;在交通不便的山區,則建立業務據點,盡量做到不出現業務空白點。

1963年,在國泰人壽保險公司開辦之初,蔡氏兄弟就聘請地方紳士主持該地區分公司的業務。愛屋及烏,慕名前來的人們絡繹不絕。在戰略對策上,蔡氏兄弟以儲蓄保險代替人壽保險的促銷方式,搶佔了不少市場。

蔡萬霖赴日考察印象最深的是繁華的街道兩旁高高聳立的金融大廈。因此在當時資金拮据的情況下,蔡氏兄弟毅然投資興建大樓。1964年嘉義大樓破土動工,隨後三四年間,又陸續在大城市大力興建大樓。這些大樓共達109幢之多,它們就像一個個巨大的立體廣告牌,向人們展示國泰雄厚的經濟實力。

結果使國泰的市場佔有率驟升,不到一年的功夫,竟然在台灣同行業中排名第一,為世人所矚目。

1979年,不滿60歲的蔡萬春中風卧病在床。蔡氏財團一時失去鐵腕,產業隨即分裂為四大部分:「強國集團」、「國信集團」、「國塑集團」、「興來集團」,由蔡萬霖,蔡萬春的長子蔡辰男,次子蔡辰洲,三子、四子蔡辰洋、蔡辰成分別掌管。蔡萬霖見兄長雖威風猶存但再不能統一指揮了,就料定分管的結果必然是分產分家,他暗中培植實力,密插親信,迅速進入最佳狀態,等待時機到來。

他以讓出「十信」的經營權力為誘餌,收進蔡辰男三個弟弟手中的「國泰」股票,取得「國泰」的絕對統治權。這一手是蔡萬春過去慣用的借刀殺人之計,蔡萬霖現在把它用在四個侄子身上,立刻見到一箭雙鵰之效:一是把辰男擠出「國泰」,使自己真正擁有「領地」,可以著手營建自己的企業王國;二是讓辰男四兄弟為奪取「十信」經營權而鷸蚌相爭。蔡萬霖接著就悄悄地接管了蔡萬春與台灣當局的各種朝野關係。由於蔡辰男兄弟自恃有管理才能,對許多老員工「不夠尊重」,這些人便轉在蔡萬霖門下就格外賣力;與蔡萬春不同的是,蔡萬霖不顯山不露水,從不張揚各種勢力,可一旦需要時便有人出面相幫。

1979年下半年,蔡萬春再也無法繼續管理企業,蔡氏家族頓時解體。蔡萬霖擁有國泰人壽、國泰建設、三井工程等企業;國泰其餘產業由蔡家其他人員經營。

分家之後,蔡萬霖把主要精力放在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的建設上。「國泰」遂成為蔡萬霖的資金供應站,成為他發展多種企業的經濟支柱。

蔡萬霖的企業雖然仍沿用國泰的名稱,事實上早已自立門戶,以霖園企業為招牌,成立了霖園關係企業集團。他拋出了四項獨特的經營策略:一是強化「黃埔式訓練」,全體員工每天早晨8點半出操、跑步、喊口號、唱《國泰之歌》,每年招大學生作為「儲備幹部」,派往各地從事培訓和監督業務。二是「愛人散財」,他拿出4億股票分發給科長以上員工的人,讓每人白賺100萬元,每年獎金額在6個月工資以上,讓他們「人人都是富翁」。三是倡導「勤勉敬業」,「國泰」為使內部競爭機會均等,規定中高級主管3年輪調一次,派精幹者到各處查看,杜絕營私舞弊,對挪用公款者一律革職。

四是推行「質量並重」,他毅然調低「國泰」年營業額的增長率,集中精力優化售後服務。四條奇策很快使「國泰」業績大幅度上升,僅在8年之內,營業額突破第二個1000億(第一個1000億用了20年)。

蔡萬霖從不涉足不熟悉的行業,他管理企業的秘訣是狠、准、精,同時注意培養人才,強調管理紀律。

霖園關係企業集團的支柱是國泰人壽保險公司,主要從事人身保險業。蔡萬霖於1979年出任該公司董事長,開始了他事業的重要轉折。他強調「重視保護權益,負起社會責任」,並提出爭取「人人保險,家家幸福」。在他的領導下,「國泰人壽」將人身保險業推至台灣各個角落,設置了許多分支機構,甚至遠及澎湖列島。現在該公司幾乎每天能收人1.5億元的保險費,而蔡萬霖本人每天凈收入1000萬元台幣。

國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是霖園關係企業集團的另一重要公司。其任務主要是興建住宅、公寓、商業大廈、辦公大樓,然後出售或出租。因注重質量,價格合理,建築物頗受購房置業者的歡迎讚許。

1981年,由於受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台灣的建築業陷入蕭條,許多頗具規模的公司紛紛倒閉。蔡萬霖卻能審時度勢,採取特惠購房等辦法衝出逆境。1987年,該公司營業額達55.9億元台幣,居台灣建築業榜首。

鑒於台灣土地資源有限,蔡萬霖所建的百餘棟大樓,除自用外極少出售。即使在房地產價格低落不振之際,也始終堅持「只租不賣」的原則。如今,國泰集團的資產正因房地產價格的高漲而快速增長。

國泰自創建以來,年年都招考大專畢業生,作為公司的儲備幹部。為激勵員工的敬業精神,缺乏音樂細胞的蔡萬霖,在全體員工中徵集《國泰之歌》的歌詞,並灌製成錄音磁帶在公司播放、教唱。

蔡萬霖作為台灣國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霖園關係企業集團核心人物,有「聚財之神」的美名。其個人財富超過60億美元,而其整個家族的資產總值則高達3000億美元。

國泰正在走向更大的輝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
上一章下一章

蔡萬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