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託孤

第五百八十八章    託孤

無論是呂蒙,還是陸遜,都是聰明人,因此在關羽跟梁禎不打個兩敗俱傷之前,他們都是絕不會出兵公安與江陵的。這一點,梁禎自然清楚,因此,他只能硬著頭皮,將自己的全部家底,砸向荊州戰場。

按照建安二十二年的典籍數據,梁軍共有常備軍十二萬,另有可徵調之卒八萬。常備軍中,三萬人,也就是當年黑山軍的余部,駐守徐州。一萬在幽州,抵禦隨時可能襲擾幽並的塞外諸胡。四萬人,即當年梁禎留在荊州的殘兵,外加整編的荊州降軍,駐守荊州。另有三萬不到的軍士,在雍涼,守衛潼關以西的廣袤大地。而剩下的一萬多人,就是拱衛梁禎的精銳武衛營了。

大家或許已經看出來了,單論規模,梁軍確實超過了孫劉中的任何一家,但卻遠少於另兩家的兵力之和。而且,梁軍的防線,十分漫長,因此哪怕是戰爭威脅最大的荊州及徐州,加起來也只有七萬軍士,均少於一江之隔的劉孫。

更不用說,雖然被魏庭忽視,但卻被劉備選為首攻之地的涼州了。在那個遙遠的地方,加上胡人義從也只有不到四萬的梁軍,竟然要抵禦人數足足是自己的兩倍之多的劉兵!

故而,這建安二十四年與建安二十五年相交之際的戰局,對梁禎而言,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那就是焦頭爛額!不錯,儘管孫權的示好,令梁禎得以從徐州抽調部曲,但這東線兵團的到來,也只不過是稍稍彌補了,接連的大敗之後,梁軍防線上的兵力空缺罷了。

故而,當梁禎前去探望在雒陽暫行休整的徐晃軍時,心情可謂是十分複雜,就如同那亂麻一樣,縱使有再快的刀,也斬不斷了。但徐晃的表現,卻令梁禎平添信心,因為當梁禎正欲進入徐晃兵營之時,把門的軍士,竟將梁禎給攔了下來!而且是在護衛的軍士一再申明,這是魏王車駕的情況下。

無奈之下,梁禎只好按照軍中法度,讓把門的軍士一層層地通傳,這一折騰,就是大半個時辰,而後才被告知,魏王的車駕可以緩行入營——軍中禁止策馬平治。

整整一個時辰之後,梁禎才終於穿過四座兵營,來到最中心的中軍大帳,那裏徐晃正帶着一幫將校,在恭候魏王的車駕。

「魏王,請恕晃甲胄在身,不能行跪拜之禮!」徐晃雙手一拱,彎腰道。

梁禎先是挺身受了這一禮,而後竟還徐晃以天揖之禮。這個舉動,當即嚇了一眾將校一大跳,因為梁禎可是魏王啊!軍中至長之人,怎可能行這種晚輩對長輩才行之禮?

「公明有周亞夫遺風,能得公明,乃孤之幸。」梁禎親口解答了諸將的疑惑,而後一邊替徐晃整理着衣甲,一邊道,「公明,梁軍,就交給你了。」

「晃,定不負魏王所託,若是關羽踏過偃城一步,晃,以死謝罪!」徐晃厲聲道,聲音之大,足夠傳遍十二座軍營。

「公明,孤就在伊闕關,只要冀州兵至,孤便親赴樊城,與爾等並肩作戰。」梁禎沒有再說什麼豪情萬丈的話,因為在他看來,此刻告訴諸將,自己將永遠跟他們站在一起,便是對將士們最大的鼓舞了。

「諾!」

就這樣,徐晃在梁禎的注目下,領着十二營十三四歲的新卒,南出伊闕關,撲向已經吞噬了數萬梁軍的荊州戰場。不過,徐晃並沒有急着趕到偃城,而是將兵馬駐紮在摩陂,廣挖溝壕,深築營壘,伊然一副固守待援的模樣。

徐晃的表現,自然令梁禎的幕僚甚是擔心,因此他們深怕,徐晃在摩陂耽擱太久,會導致張郃部因被圍日久,而生亂,甚至倒戈關羽。要是那樣,梁禎損失的,就不僅僅是又一個兩萬人這麼簡單了,而是一員可遇不可求的良將。

於是,楊修便背着梁禎,給徐晃送了一封信,問他為什麼,到了摩陂就止足不前。楊修是太師府主薄,雖然並不直接掌管軍事,但到底是魏王的核心幕僚,因此以往無論他向哪個口的官員去信,那個官員也一定會畢恭畢敬地回信,或是按照他的指示來辦事的。

但怎料,這一次,楊修的取信卻如石沉大海一般,沒有絲毫迴音,彷彿這封信就並不存在一般。

楊修十分生氣,於是找到同為太師府主簿的蔣濟,準備試探一下蔣濟的口風,以便決定是再寫一封信給徐晃以敦促他回話,還是直接向梁禎稟告此事。

「我聽古人說,將軍在外面征戰的時候,就算是君王的命令,也不一定要遵從。徐晃曾被魏王稱讚,有周亞夫遺風,故而以他的性格,不理會德祖的信,也是正常的。」蔣濟自然明白,楊修的用意是什麼,但同為士人的他,這一次卻選擇了替徐晃說話,「魏王用徐晃,乃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依照濟愚昧的看法,就算德祖將此事上報魏王,徐晃也不會因此受到責備的。」

「子通的境界,實在令修自愧不如。修,多謝子通教誨。」楊修說着,對蔣濟深深一揖。不過心中所想的,卻又不完全是這樣了。

梁禎的年歲,本就不小了,再者又征戰了將近一年,因此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都大不如前,睜開眼不到三個時辰,就覺得乏了。這種樣子,自然是無法處理軍政要務的。故而,梁禎只好將政事交給了楊修和蔣濟二人,軍務則交給了賈詡。而他自己,則每天看看書,練練劍,只有在遇到極其緊要的事情時,才會插手軍政事務。

梁禎不僅僅是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延長自己的壽命,更是想通過這段時間的觀察,來確定託孤的最後人選,畢竟梁茂才剛剛到加冠的年歲,朝中的根基,也不甚紮實,還是需要一些梁禎信得過的老臣相輔,才能穩坐廟堂之中的。

古來託孤,多是託付於數人,因為如果只託付於一人,就極有可能發生權臣辱主,甚至改朝換代的事情。因此,這託孤之臣,一般都有三到五個人,而且各有所長,比如一個擅長政務,一個擅長財政,一個擅長軍事,有時還會增加一個擅長法律的。

而且這託孤,也有兩種方式,一是宣示天下的遺詔託孤,一是有託孤之實,而無託孤之名的託孤。前者一般用於新君年幼,壓根無法處理國事之時,而後者,則適用於新君已經成年,且具備一定的理事能力,只需要給他安排幾個幫手,就可以非常順利地處理國事了。

而梁禎所欲採取的,就是第二種託孤方式,畢竟梁茂已經成年,且又在雍涼「歷練」多年,在軍中也享有一定的聲望,因此是可以直接親政,而無需假手託孤大臣的。

而在此之前,梁禎已經給梁茂選定了兩個「託孤」大臣,一個是自己的親家張郃,另一個就是有義直之節的桓階。

不過,張郃和桓階身上,也都有着各自的缺陷,先說張郃,他無疑有大將之才,但在統籌全局方面,就略微遜色了,外加平魯城的那場大敗,也確實給他減了分,因此梁禎還需要再給梁茂找一個能夠站在「天下」的高度,來看待戰局的人才。

再說桓階,他雖然有盡節護主的好名聲,也有能夠看清局勢的慧眼,但無論是治國,還是治軍,都不是魏庭最優,因此,梁禎也必須再找一個人,來協助梁茂處理政務。

除此之外,梁禎還需要再給梁茂找一個擅長財政的幫手。所謂財政,其實就是將理財放在一國的高度,主要表現是捋順稅賦的界限。因為,這國家的一切支出,都必須從士民手中徵調,要是徵調少了,國家就會面臨無錢可用的困境,要是徵調多了,就會釀成士民飢困,進而揭竿而起的禍事。可以說,財政就是國家的血管,只要它健康,國家就會蒸蒸日上,而一旦它出了問題,國家就會隨之而江河日下。

而在以往的很多年之中,梁禎集團的財政,都是由荀彧操辦的,而荀彧也確實做到了「足食足兵」。但在荀彧死後,梁禎四目環顧,卻驚訝地發現,整個朝堂之上,竟然再沒有一個人,能夠將這財政捋順了。

無奈之下,梁禎只好讓華歆一邊沿用荀彧留下的制度,一邊覓色適當的人才。但多年下來,卻始終沒有一個合適,而且,荀彧留下來的制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這麼多年下來,也出現了不少急需修復的問題。但對這些問題,梁禎雖然看得清楚,可卻是無能為力,因此,只能任由它們繼續存在。

可以說,之所以這幾年對外,梁軍連吃敗仗,對內,諸州亂民蜂起,都是這財政捋不順所致。

當然,梁禎也知道,在魏境之內,其實是有一位奇人能夠捋順財政的,不僅可以捋順財政,更可以幫他解決一系列軍政上的難題。但矛盾的是,梁禎也知道,這個人,自己是萬萬不能用的,不僅自己不能用,連自己的兒子梁茂,也不能用。因為這個人的名字,叫司馬懿。

因此,梁禎只能在楊修和蔣濟二人之中做出選擇,看看他們倆之中,誰更有可能扮演好,魏庭財政管家的角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後漢長夜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後漢長夜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八章    託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