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百科:梁禎

人物百科:梁禎

梁禎(東漢末年權臣)

梁禎(?—220年4月12日),字德源,安定烏氏人,中國古代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東漢末年太師,西平侯梁蒙之孫。

梁禎出身安定梁氏,家道受梁冀「滅門之案」牽連,而衰落。未冠投身幽州邊軍,為上障尉。自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年起,他對外從征夫餘,對內參與鎮壓黃巾軍。中平元年,率部投靠董卓。中平六年(189年),據并州,分化招降白波、黑山黃巾軍近百萬,自此兵力大振,先後擊退袁紹,擊敗公孫瓚,統一河朔四州。建安元年(196年),迎漢獻帝至晉陽(今山西太原),自為司空,封彭陽侯,總攬朝政。

自建安二年(197年)起,梁禎先後擊敗袁紹,平滅公孫瓚,一統河朔四州。建安五年(200年),自晉太師,並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主力,又先後擊敗張綉、袁尚、袁譚等勢力。建安十年(205年)大敗鮮卑、烏桓,蕩平北方邊患。建安十一年(206年)進攻荊州,與孫權、劉備聯軍展開赤壁之戰,敗歸。

建安十三年(208年),擊敗孫權,佔領呂梁山以北的徐州地區。建安十五年(210年),遣梁霜、梁瓊領兵擊敗馬超,奪取關中。建安十七年(212年),進爵魏公。建安十九年(214年),大破孫權軍於彭城,佔領壽春。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獲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於襄陽。

梁禎知兵法,著有《孫子要略》六卷,皆已失傳。另有詩文三篇傳世。

1人物生平

未冠從軍

梁禎出身安定梁氏,為梁冀之弟梁蒙後人。早年喪父,隨叔伯讀書學武。未冠從軍,為上障尉。梁禎性格仁厚,多次出資救助傷殘軍卒,故十分受上障戍卒敬愛。後跟隨遼西太守趙苞,征討夫餘,漢軍大敗后,坐罪當斬。後於獄中為護烏桓中郎將宗員、幽州刺史劉虞賞識,被任命為別部司馬。

投奔董卓

光和六年(183年),黃巾大起義爆發。梁禎先後隨宗員、董卓、皇甫嵩討伐黃巾,建立功勛。中平二年(185年),屠各胡寇并州,此時,梁禎受并州刺史張懿節制,於平陶北部擊敗屠各胡。同年,邊章、韓遂等作亂於涼州,叛軍兵力達到十萬之多,三輔危急。漢靈帝派車騎將軍皇甫嵩率軍討伐邊章等人,同時調集天下兵馬至三輔,梁禎所部就在其中。

當時,關中諸將除皇甫嵩外,各懷鬼胎,皆欲趁機擴展部曲。梁禎認為,涼州戰事十分兇險,只有追隨董卓,才能活下去,於是率部投入董卓麾下。

涼州驍將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皇甫嵩派董卓率軍深入隴山,與叛軍交戰。董卓部於隴山中伏,死傷慘重,部曲大亂,被叛羌一舉殺到董卓車前。梁禎披堅執銳,手刃十數叛羌,叛羌這才稍稍退去。董卓得以重整部曲,擊退叛軍。此戰之後,梁禎開始受到董卓信任與器重。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征董卓為少府。梁禎對董卓道:「十常侍弄權,朋黨遍佈天下,天下人沒有不想誅殺他們的,只不過是缺少了一個領頭的人罷了。將軍掌戎十年,戰功顯著,威名遍佈天下。十常侍正是害怕日後,將軍會成為這個領頭的人,所以慫恿陛下,徵召將軍入朝,將軍一旦受命入朝,就如同魚兒進了網一樣,生死,都只能任由他們擺佈了。」

於是,董卓不肯受命,上書推辭:「我下屬的湟中義從、匈奴士兵都來攔住我的車,苦求我不要拋棄他們,我制止不了他們,只能留下來寬慰他們,如果有情況有變我再向朝廷彙報。」朝廷也無可奈何,十分擔憂。中平六年(189年)董卓率兵入朝,把控朝政。同年,董卓廢殺少帝、何太后。

初平元年(190年),關東州郡以袁紹為盟主,舉兵數萬,討伐董卓。其中袁術部七萬餘,從荊、豫方向逼近雒陽。梁禎受命防守伊闕關,當時,袁術部將孫堅,率軍搶佔魯陽。梁禎派部將李蒙以及胞弟梁霜率兵,與孫堅爭奪魯陽。時孫堅兵少,於是在魯陽城門下,擺開宴席,同時在城樓上,插滿旗幟,意圖迷惑敵人。

當時,李蒙部出發前,梁禎曾交給梁霜一個錦囊,並讓他到達魯陽后,再打開。原來,梁禎早就料到,孫堅兵少,而且初到魯陽,立足未穩,只需立刻發動進攻,便能大敗孫堅。李蒙等人依計行事,立刻發動進攻,孫堅果然不敵退去。自此,梁禎有了「料敵於先」的名聲。

初平二年(191年),朱儁背叛董卓,投奔關東袁紹,屯兵中牟。董卓派女婿牛輔,率兵討伐朱儁,兩軍交戰,朱儁落敗,逃入潁川。牛輔派李傕、郭汜、梁禎、張濟四個校尉,分別領兵追擊,進而在陳留、潁川等地段劫掠。當時,涼州軍所過之地,皆被擄殺一空。只有梁禎的部曲經過的地方,沒有發生燒殺劫掠的情況。當時,潁川名士戲志才在見過梁禎后,認為董卓麾下,只有梁禎一人,值得忌憚。

并州立足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為王允所殺。梁禎於李傕、郭汜、張濟合兵一處,依照賈詡之計,反攻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李傕論功行賞,欲拜梁禎為鎮西將軍,封侯。

梁禎認為,李傕終非成大事之人,於是婉拒了李傕的封賞。李傕不樂意,於是梁禎自請為平北將軍兼領太原太守。不久,梁禎聽從賈詡的建議,向李傕請辭,率軍前往并州。

當時,并州北部為屠各胡佔據,東北與冀州交界處,有黑山黃巾軍百萬眾,東部與袁紹的冀州相鄰,南部則為白波軍所有,形勢十分嚴峻。梁禎採納賈詡的建議,對外與黑山軍首領張燕、幽州公孫瓚結盟,同時又派遣使者,賄賂袁紹親信,以避免立刻與袁紹相爭,對內,全力清繳并州匪盜、屠各胡、南匈奴、白波軍。同時,又依梁霜之計,徵辟并州士人入幕。

初平四年(193年),梁禎擊敗白波、南匈奴聯軍,降者數萬,選其精銳為新軍,仍號白波。同年,派張郃擊敗盤踞并州北部的屠各胡,全據并州。

興平元年(194年),袁紹以高幹為將,領兵一萬,進攻上黨。當時,高幹以別將蔣奇,率兵三千,攻銅鞮,意圖切斷上黨與太原的道路。自己則領精兵六千,進攻上黨郡治長子。梁禎以楊奉、李樂守長子,梁瓊、牛蓋守銅鞮,抵禦袁紹軍。梁禎自己則率主力在後接應。

初時,高幹兵精將勇,攻勢十分猛烈,梁軍南北二線皆失利,梁禎大驚,正欲放棄上黨,退回太原。所幸,黑山軍張白騎率兵三千趕到,李樂又用計擊敗高幹,高幹軍這才退去。

興平二年(195年),袁紹攻黑山張燕。張燕向梁禎求救,梁禎召集諸將商議,梁瓊道:「袁紹進攻黑山,其後方必然空虛,我們可以借道河內,直取鄴城。袁紹得知鄴城危機,必定回師相救,如此,黑山之危自解。」梁瓊聽從張郃的意見,親率步騎欲借道河內郡,進攻鄴城。但河內太守張楊卻並不願意借道,於是,兩軍在野望交戰,一連十餘天,無分勝負。

當時,河東太守王邑,乃是漢庭所派,素來看不起梁禎。於是,便聯合都尉王方共同作亂,迎立李蒙為并州刺史(初,樂自以有功於梁氏,輕傲禎下諸將,以為擅相署置,不足貴也。禎素惡之,遂令梁瓊率軍攻樂營,斬樂及其部曲千人。邑素以此唆方。),並引李蒙部進攻太原。當時,整個太原,只有晉陽一城,尚在梁禎掌握之中,由晉陽縣丞梁霜堅守。

梁霜與李蒙在晉陽城南四十里的龍山交戰,戰況慘烈非常,梁霜為李蒙所傷,帳下都督華雄戰死。形勢萬分危急之時,董白單騎入李蒙營,與李蒙陳說厲害,勸退李蒙。太原尤是轉危為安。夏天,張楊聽從謀士董昭的建議,向梁禎投降,梁禎仍以張楊為河內太守。

迎駕於雒

建安元年(196年),漢帝脫離李傕、郭汜控制,東歸雒陽。賈詡、梁霜等勸梁禎及時遵迎漢帝,以討不臣。梁禎派梁瓊率兵至雒陽,欲迎接漢帝。但被董承等阻止。后,梁禎親率精兵數千,自往雒陽迎接漢帝。但被擔任漢帝使者的侍郎皇甫酈所斥:「君領大兵至此,是迎駕還是刺駕?」

梁禎大驚,慌忙下馬跪拜皇甫酈。皇甫酈又令梁禎僅帶軍士百人,隨自己進入雒陽,面見漢帝。梁禎按照他說的做了,結果反被漢帝留在身邊,並不讓他離開。

三天之後,劉表派兵押送供給至伊闕關,準備上貢漢帝,卻被賈詡率兵劫走。同時,梁霜「扣留」漢帝使者,議郎吳碩,並要挾他,若不立刻釋放梁禎,大軍將亂。梁禎這才得脫。

梁禎怨怒皇甫酈等人,本欲率兵闖入雒陽,將其一一殺死。賈詡等人苦勸方止。當時,漢帝在雒陽,通往關中、荊州的道路皆被梁禎堵塞,公卿大臣無所食,無奈之下,只好隨梁禎北上晉陽。梁禎遵迎天子之後,天下士人紛紛趕至晉陽,其中,包括荀彧。梁禎與荀彧相談甚久,並稱讚荀彧「吾之子房也」。對於荀彧舉薦的人才,梁禎悉數任用。

平滅公孫

建安二年(197年),公孫瓚率兵入侵渤海,梁禎以梁霜為將,聯合張燕,劉虞舊部田疇等人,一併攻打公孫瓚,公孫瓚屢戰屢敗,龜縮於易京之中。當時,公孫瓚害怕遇刺,疏遠部曲,獨居於高台之上,男子六尺以上者不見。故而諸將離心,梁禎採取荀攸之計,一面猛攻易京,一面勸降公孫瓚諸將。建安四年(199年)夏,梁霜卧病不起,梁軍對易京的攻勢也因此停滯。秋,梁禎親至易京,指揮對易京的攻勢。十月,公孫瓚於自焚而死,自此幽州平定。

官渡之戰

建安五年(200年),梁禎、袁紹為消滅對方,而發生的戰鬥。以梁禎慘勝結束。

建安七年(202年),梁禎擊袁尚。袁尚難逃,歸附劉表,梁禎率兵南下,至宛城,張綉投降,旋即反叛。梁禎長子梁規,愛將軍章牛,皆為張綉軍所殺。

遠征漠南

建安九年(204年),梁禎一統長江中下游以北,當時鮮卑強盛,幽並無日不戰。故而梁禎決意遠征漠南,解決邊患。建安十年(205年),梁軍出塞兩千餘里,兩次擊敗鮮卑軍,直至鮮卑漠南王庭。鮮卑大汗和連,領兵十萬與漢軍相持,兩軍交戰數日忽悠勝負。

為了尋求破敵之法,梁禎時常帶着諸將出營勘察地形。一日,張郃建議道:「王庭西邊,有一條大河,每日清晨,河風之中都含有大量沙粒。若是我軍背水列陣,和連軍必然會因沙粒的緣故,而睜不開眼睛,進而落敗。」梁禎聽從張郃的計策,背水列陣,鮮卑軍果然大敗,和連亦為梁霜所斬。梁禎於王庭,召見塞北諸胡,歃血為盟,自此幽並遂寧。

赤壁之戰

建安十一年(206年),趁著劉備與劉璋爭奪益州的良機。梁禎將步、騎、舟師一百零三萬,南下荊州,意圖一統江南。初時,梁軍勢如破竹,連下宛城、新野、樊城並趁著張飛酒醉,蔡瑁、張允等荊州豪族舉城來降的機會,一舉攻克襄陽。

但此後,形勢急轉直下,首先,荊州降軍與梁禎面和心不和,鬥志全無,被周瑜一觸即潰。另一方面,王凌、牛蓋等大將又被諸葛亮擊敗於江陵,幾乎全軍覆沒。梁禎不得已,只能與周瑜相持於赤壁。而後又飽受瘟疫的困擾,最終被周瑜火燒烏林,與此同時,平定了益州的劉備也趕到江陵,與諸葛亮合兵一處,先敗牛蓋,再敗郭淮,一舉奪回襄陽,切斷了烏林梁軍主力的退路。最終,梁禎棄軍而走,僅率數十騎逃回樊城。

經此一戰,梁軍大敗,死者十餘萬,天下局勢進入三足鼎立階段。

漢中喪子

建安十五年(210年),梁禎欲取漢中張魯,進而從益州方向,進攻劉備。故而向關中十將借道。關中十將害怕梁禎是想趁機消滅他們,於是以韓遂為都督,馬超為大將,舉兵十萬,進駐潼關,試圖將梁軍阻擋在關東。梁禎大怒,派梁霜為將,率兵迎戰。

建安十六年(211年),梁霜擊敗關中十將,佔領潼關。十將退守渭南,意圖與梁軍決戰。梁禎令派梁瓊為將,領兵支援梁霜。兩軍在渭南交戰,楊秋陣前倒戈,聯軍大敗。

梁禎素來忌憚梁霜,於是將其調回,任命梁瓊為鎮南將軍,都督關中軍事。並讓子梁茂,於梁瓊帳前聽命。

建安十八年(213年)四月。梁瓊率軍兩萬,從儻駱道、陳倉道進攻漢中。初時,張魯欲降,其弟張衛不從,率兵據守陽平關、張魯城。梁瓊久攻不下,后依梁昭之計,退兵三十里,引張衛追擊。張衛果然中計,率兵追擊,後為梁瓊所敗。梁軍得以進入漢中。

劉備聽聞梁軍進入漢中,大驚,領兵數萬,來取漢中。梁瓊數與之戰,互有勝負,兩軍相持於陽平關。半年後,劉備依法正計,奪取定軍山,梁瓊大驚,率兵來搶,卻反被黃忠所殺。

梁瓊死後,梁軍大亂,劉備趁勢追擊,梁軍大敗,梁瓊、梁昭、趙顒及軍士三萬餘,皆戰死。楊秋、賈逵僅率數千殘卒退回關中。

大敗孫權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攻漢中。孫權趁機興兵十萬,以魯肅為統帥,攻彭城。梁禎聽從賈詡、荀攸等人之計,兵分四路,堵死吳軍一切北上、西進的道路。最終,吳軍因勞師無功而士氣低迷,梁軍趁此反攻,吳軍大敗而逃,梁軍趁機克壽春,殺東吳悍將凌統。

位極人臣

建安四年(199年),漢獻帝准許梁禎「入朝不趨、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丞相蕭何故事。

建安十七年(212年),漢帝冊封梁禎為魏公,加封九錫,並表示「政由梁氏,祭則寡人」。同月,詔復《禹貢》九州。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進爵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

自此,梁禎雖無天子之名,但已有天子之實。不久之後,梁禎之子梁茂,被冊立為魏王世子。

襄樊會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領兵十萬,從合肥出兵,猛攻壽春。劉備於漢中舉兵八萬,出祁山道,取隴上,欲切斷涼州與關中的聯繫。梁禎問計於左右,皆言,涼州遠離關東,況且梁霜乃世之名將,足以抵禦劉備。反之,孫權傾國而來,梁習、張燕難以抵擋,應全力相救。恰好,梁霜也來信稱,涼州不足以慮。於是,梁禎親率大軍至壽春,迎戰孫權。

同年六月,侯音、衛開作亂於宛城,張郃抽調樊城諸軍,馳援宛城。劉備大將關羽趁著樊城兵力空虛之際,從荊州出發,朝樊城、荊江一帶發動了進攻。八月,張郃克宛城,率軍回援樊城。不久后,漢水流域因為天降暴雨而發生了「漢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災害,關羽趁機乘大船進攻,斬龐德,俘獲萬餘人,張郃單騎得脫。當時樊城曹軍只有數千人,城被水淹,水面離城樓僅有數尺,呂常率軍死守。

十月,孫權敗退,梁禎率軍馳援荊州。以步、騎兩萬屬張郃,令其解樊城之圍。當時,梁軍新敗,士氣十分低落,張郃所部剛走到偃城,軍士竟逃亡過半。關羽趁勢將張郃包圍在偃城。

梁禎又派徐晃領兵去救偃城。十一月,梁禎從壽春趕到洛陽,親自指揮荊州戰事。

孫權因關羽處其上游,不願意讓關羽勢力發展,且他早有攻取荊州之心,於是聯結梁禎,準備以大將呂蒙偷襲荊州要地江陵。梁禎接到書信后,將這一消息通知張郃、呂常,命他們繼續堅守,自己進至摩陂(今郟縣東南),臨近指揮,又派兵十二營增援徐晃,命他反擊關羽。經過惡戰,關羽敗走。

當時,荊南傳來孫權軍入侵的消息,關羽大驚,留兒子關平守衛襄陽,自己率主力回援。梁禎親自指揮大軍,四面圍困襄陽,而後傳令「三日之內,可隨時撤離襄陽,若有不從,城破之日,僅赦關平一人。」自此,關平部潰散,關平戰死。

不久,呂蒙偷襲江陵得手。關羽撤往益州,路上被孫權軍擒殺,孫權將關羽的首級送到襄陽,梁禎以諸侯之禮安葬之,襄樊戰役結束。

壯士暮年

孫權擒殺關羽,奪得荊州后,遣使入貢,向梁禎稱臣,孫權使者在夜宴上勸梁禎取代漢朝自稱大魏皇帝。,梁禎聽后,佯怒道:「是兒欲踞孤著爐火上耶!」梁禎手下群臣乘機向梁禎勸進,孫權的使者也立刻附和。梁禎說:「若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二月,孫權使者離開后不久,梁禎病逝於襄陽,他臨死前留下《遺令》,要求薄葬。

2主要成就

政治

穩定局面

漢獻帝被董卓余部爭奪,各州郡牧守都在擁兵自強,斷絕納貢。整個中國的局面是群雄割據,軍閥混戰。漢庭權威全無,秩序崩塌,在這危難之際,梁禎持窮途末路的皇帝,遷都中牟,以武力削平北方群雄,力圖進而統一中國,起到了穩定東漢朝政局面的作用。

學館取吏

建安十年,梁禎下令,在河朔四州廣設學館,培養「法律、農桑、水利」方面的人才,男子年十五以上,皆可入學,學制三年,第一年末進行考試,合格者可以免除餘下兩年的學費與食宿費。學成之後,不論品行優劣,皆可以直接到郡縣中任職。這種方法,打破了世家強宗對州郡官吏的壟斷與把持,給寒門提供了出仕的途徑。建安二十年,崔琰改「唯才是舉」為「德才兼備」,自此學館也漸漸衰落了。

內遷諸胡

北方由於連年征戰、大疫,人口銳減。為了增加人口,除了頒佈《配婚律》外,梁禎還下令被梁瓊征服的烏桓,被梁武征服的南匈奴、被梁霜征服羌氐部落,遷移至幽州、冀州和三輔地區,以充實內地的人口。

經濟

推行屯田

當時,北方戰亂已久,士民離散,天地荒蕪。為了恢復北方的經濟,建安初年,梁禎採納棗祗等人建議,在鄴城附近募民屯田,由官府給予耕牛、農具、種子。三年之中,得谷數百萬。於是,梁禎於關東各州設置田官,興辦屯田。五年之中,便使地方形成「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的大好局面。

當時,由於征戰頻仍,各種徭役十分繁重,時常會耽誤農時。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建安三年,梁禎下令,將田地分為軍屯和民屯。民屯二稅一,但無需承擔任何徭役及兵役。軍屯二十稅一,但需要承擔兵役及徭役。

但因監督困難,加之各州官府肆意攤牌,建安十四年以後,民屯農戶不僅需要繳納沉重的賦稅,還需要承擔沒完沒了的徭役,因此民屯中的農戶大都逃入世家豪強之塢,或是上山為寇,這些為寇的農戶,是建安十七年後,北方義軍的主要兵員。

改革田制

兩漢土地為私有制,世家大族憑藉他們在朝堂中、江湖上的權勢與聲望,肆意兼并土地,藏匿人口。給國家的賦稅徵收、徭役攤牌,帶來很大的困難。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梁禎將關中土地收為國有,試行均田制,以國家的名義,將土地以永業田和口分田的形式,分給普通農戶耕種。其中,永業田可留給子孫,口分田則需要在死後歸還官府。

興修水利

梁禎十分重視水利的修建。他曾於建安六年、建安十一年、建安十七年,三次下令,敦促各州官府重視水利,並派別駕崔琰,巡視各地水利修建、維護情況。在梁禎的督促下,冀州、豫州、兗州、徐州各修建了上百處水利設施,從中獲利的農田以百萬頃計。除此之外,梁禎還修建了多條運河,連通各州水系。此舉大大方便了北方的商貿往來。

提倡節儉

梁禎一生節儉,所謂食不過五味,服不過六套,無論他自己,還是家眷的衣着,都十分樸素,且佈滿補丁。梁禎的妾室董白,本來喜歡奢華,但在梁禎的感化下,也戒掉了這種生活習慣。在梁禎的帶頭作用下,東漢以來的奢華之風,得到了很好的擬制。

建安二十五年,梁禎病逝之前,仍不忘囑咐楊修:「我死之後,將我淺淺埋葬即可,千萬不要勞動百姓,來替我修建墓穴。」

軍事

統一北方

梁禎精於兵法,在統一北方起到了積極作用,黃巾起義之後,東漢解體,軍閥混戰。在混戰中,各地到處屠殺人民、搶劫財物,因而普遍出現了「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的荒涼景象。從初平三年(192年)至建安十一年(206年),梁禎先後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北方大部地區。統一北方的戰爭歷時14年。

穩定三邊

梁禎派梁霜收復河西,重新建立與西域的聯繫,疏通絲路的同時,也為隋唐西域都護的興盛打下了堅實基礎。建安十年(205年)梁禎親征漠南,直搗鮮卑王庭,陣斬鮮卑大汗和連,自此鮮卑各部分崩離析,十餘年不敢南侵,盡收河套失地。此後,梁禎又以兵威與公孫康締約「海北土地,割以付君,世世子孫,實得有之」,「為其絕域,委以海外之事」取公孫氏政權不再參與中原紛爭,名義上是效忠東漢的地方官,

治軍嚴整

在帶兵方面,梁禎素來治軍嚴整,法令嚴明。在他長達三十年的統帥生涯之中,從未發生過部曲劫掠州郡、屠戮國縣的暴行。其組織編修的《行軍律》、《作戰令》更是為孫劉所採用。

知人善用

在御將方面,梁禎拔張郃於行陣之間,取張燕、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此外,他還能夠根據將領特點,用其所長。例如,許褚、章牛壯武有力,忠誠奉法,梁禎就讓他們戰則為軍鋒,息則統親兵;張郃好儒風雅,機變無雙,故而梁禎讓他坐鎮荊州,從而迅速穩定因赤壁大敗,而動蕩不安的荊州;張燕善統兵,知人心,故梁禎讓他駐守人心未定的徐州,抵禦孫權。

武館練兵

建安年間,戰火動輒肆虐數年,軍士多有傷亡。為了保持部隊的戰鬥力,梁禎多次下令,在各郡設立武館,選募精壯,教曉軍陣。此舉為梁軍培養了大量基層軍官,乃是梁軍縱使屢遭大敗之後,仍能快速恢復元氣的關鍵。

文化

藏書

東漢末年,北方戰亂不止,尤其是董卓遷都一事,使得大量宮廷藏書被丟棄。梁禎十分痛心,於是在建安六年(201年),梁禎下令「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後來梁禎任命王朗為太常,負責古籍的掌管、校對、編修等工作。

歷史評價

陳琳:作孽二十餘載,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禎罪臣遺丑,本無懿德,僄狡鋒協,好亂樂禍……董卓亂政,禎為其爪牙,先屠魯陽,再掠潁川,殺人盈野。及至董卓受誅,禎如惡犬失其繩,遂承資拔扈,肆行兇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士民怨怒,流毒佈於生者;胡人吞聲,殘虐波及枯骨。

孫權:名為漢臣,實為漢賊。

劉備:志大才疏,惺惺作態。

賈詡:好謀無斷,舍禮崇愛。

董昭:魏王之政,始善終惡。

親屬成員

先世

祖父:西平侯梁蒙

父親:梁伯煥

母親:不詳

妻妾

韓夫人,原配夫人,生梁規

董夫人,生子梁昭及梁婉、梁汀二女

荀夫人,生梁武、梁茂二子

後代

兒子

據《魏典籍》所載,梁禎共有四子。諸子長幼如下:

梁規,騎都尉,長子

梁昭,騎都尉,次子

梁武,北中郎將,三子

梁茂,五官中郎將,魏王世子,幼子

女兒

梁禎共有二女

梁婉,張雄之妻

梁汀

旁系

《魏典籍》中記載梁氏之梁禎宗親、姻親,這些人均為梁禎所重用。

梁霜,字不詳,梁禎之弟(存疑)

梁瓊,字子華,梁禎從弟

梁憲,字不詳,梁禎族子

軼事典故

夫餘為奴

趙苞大敗之後,宗員為了鞏固幽州邊防,曾派梁禎率領斥候再次潛入夫餘地,期間為夫餘人所虜。成為馬奴,而後又被當成陪嫁的禮物,跟着迎親隊伍,前往挹婁人的領地。怎料,中途遇到馬匪,梁禎乘機奪刀搶馬,最終逃回上障。

平陶泣柏

梁禎北伐鮮卑時,帶兵經過平陶(今山西平遙境內),看見早年在亡妻韓霜靈墓前,種下的柏樹,如今已有數圍之粗,又想起自己十年前,曾在亡妻墓前許下的,必定將亡子梁規撫養成人的誓言,不由得潸然淚下,肝腸寸斷。

迎迴文姬

初平三年(192年),王允誅殺董卓,而後又為李傕等所殺。關中大亂,名士蔡邕之女蔡文姬為南匈奴兵所虜,後為左賢王之妻。建安十年(205年),梁禎大敗鮮卑於漠南王庭,並在王城大會塞北諸胡。荀攸趁機勸說梁禎,趁此機會,勒令南匈奴左賢王放迴文姬,以免蔡邕絕嗣。梁禎從之,以兵威要挾左賢王,令他將蔡文姬放還。蔡文姬回國后,整理蔡邕遺留書文四百餘篇。

怒殺禰衡

建安十一年(206年),梁禎率大軍飲馬長江,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梁禎操取槊立於船頭,慷慨而歌。事畢,問禰衡,所作之詞如何?當初,禰衡因梁禎殺孔融而遷怒梁禎,因而禰衡將梁禎比作佞臣李延年,並稱梁禎此戰必敗。梁禎大怒,一槊將禰衡刺死。

掘坑而埋

梁禎臨終前,留下遺令,表示自己死後,不要勞動百姓替自己修建陵寢,挖個坑埋了就行了。但也有的人說,梁禎是因為知曉自己這一生,樹敵太多,同時對梁茂沒有信心,恐怕日後會被人掘墓鞭屍,才會如此安排的。

魏后之謎

梁禎這一生,都沒有冊立過一個王后。但相傳,他進爵魏王后不久,曾秘密製作魏后之璽及魏后冠服,並令楊修帶至關中。故而有人認為,梁禎之所以遲遲不立荀夫人為後,是因為真正的魏后另有其人,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不能公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後漢長夜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後漢長夜
上一章下一章

人物百科:梁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