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南北史演義(上冊)》(3)

第三章《南北史演義(上冊)》(3)

第二回桓氏一族灰飛煙滅

話說劉裕制訂計劃后,就與何無忌借口外出打獵,號召有義之士加入,共召集了一百多人。其中最有名的大約有二十多個,除了何無忌、劉毅以外,還有下面這些人:

劉道憐(劉裕的弟弟)、魏詠之、魏欣之(魏詠之的弟弟)、魏順之(魏欣之的弟弟)、檀憑之、檀祗隆(檀憑之的弟弟)、檀道濟(檀憑之的叔叔)、檀范之(檀道濟的堂哥)、檀韶(檀憑之的侄子)、劉藩(劉毅的堂弟)、孟懷玉(孟昶的族弟)、向彌、管義之、周安穆、劉蔚、劉珪之(劉蔚的堂弟)、臧熹、臧寶符(臧熹的堂弟)、臧穆生(臧熹的侄子)、童茂宗、周道民、田演、范清。

這二十多個人都有勇有謀,劉裕命他們擔任前鋒。何無忌冒充敕史,騎馬揮鞭進了丹徒城,其餘人緊隨在後。桓修絲毫沒有察覺,他聽說有敕史到來,便走出署門迎接。何無忌見到桓修,沒有和他說話,立即拔出佩刀,將桓修殺死。隨後,何無忌一行人大喊:「討伐逆賊。」丹徒城的官兵被嚇得四處逃散,完全不敢抵抗。這時,劉裕騎馬進了府署,他下令張貼告示,安撫受驚的百姓,將桓修收殮入棺,運到城外埋葬。隨後,劉裕任命劉穆之為府署的新主簿,又指派劉毅前往廣陵,通知孟昶和劉道規舉兵響應。

孟昶回到長陵,便和劉道規去見桓弘,假意和他約定第二天同去打獵。第二天清早,孟昶等人率領數十名壯士守在府署門前。等到府門一開,他們便立即闖了進去。桓弘正在喝粥,劉道規持刀衝到他的面前,一刀把他殺死。隨後,劉道規和孟昶便召集人馬渡江,去和劉裕會合。

徐州司馬刁弘聽聞丹徒發生事變后,他便率領手下來此地打探虛實。劉裕登上城樓,假意對他說道:「郭江州已經在尋陽侍奉皇帝歸順朝廷了,我們奉密詔在此地誅殺叛黨。今日叛賊桓弘的首級已經公之於眾,你們都是晉朝的臣子,怎會無緣無故來到這裏?」刁弘聽信了劉裕的話,便立即率眾人退去。

正巧,劉道規和孟昶率領一千多人馬從廣陵也趕到了這裏,劉裕立即命令劉毅去追殺刁弘。待劉毅回來報告情況后,劉裕又命他寫信通知其兄長起兵。原來劉毅的哥哥劉邁在建康當官,他剛被桓玄任命為竟陵太守,正準備收拾行裝時,收到周安穆送來的書信,他有些猶豫不決。周安穆見劉邁有所懷疑,擔心他走漏消息,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便匆匆向劉邁告辭,就連王元德、辛扈興、童厚之等人也沒來得及告知。劉邁一時難以決定,他打算連夜乘船到竟陵去上任,藉此躲避禍端。這時,桓玄派人送來一封信,信中他說最近看到劉裕,也不知其現在的立場和態度,讓劉邁到任后,留意劉裕的舉動並如實稟報。可劉邁偏偏誤解了信中的意思,還以為桓玄已經覺察到劉裕的陰謀,他不得不去向桓玄坦白。天剛一亮,他便立即入朝向桓玄稟報實情。

桓玄聽說劉裕已經造反,不禁大懼,便當面封劉邁為重安侯。等劉邁拜謝退下后,這時有人向桓玄舉報劉邁,說劉邁私自放走了周穆安,他們肯定是同謀。於是,桓玄把劉邁關進監獄,一併逮捕王元德、辛扈興、童厚之。同時,桓玄召見弟弟桓謙和卞范之等人,商議共同抗擊劉裕。桓謙請求立即發兵,而桓玄想在覆舟山屯集兵馬,等候劉裕。直到桓謙等人再三請求,桓玄才命令頓邱太守吳甫之、右衛將軍皇甫敷在北邊阻擊劉裕隊伍。

劉裕聽聞桓玄已經發兵,他也順勢而起,自稱總督,掌管徐州所有事務,隨即任命孟昶為長史,守住京口。他又集合兩地部隊一千七百餘人揮師南下,同時讓何無忌起草一份檄文,聲討桓玄的罪行。

何無忌正連夜趕寫檄文,他的母親劉氏看到后,流着淚對他說道:「我雖然比不上東海的呂母,但你能做到這樣,我也沒有遺憾了。」何無忌寫好檄文後,第二天一早便呈給劉裕。劉裕看完后,立即命人將檄文張貼到各處,檄文大意如下:

夫成敗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值聖明。自我大晉,屢遘陽九,隆安以來,國家多故,忠良碎於虎口,貞賢斃於豺狼。逆臣桓玄,敢肆陵慢,阻兵荊郢,肆暴都邑。天未忘難,凶力繁興,逾年之間,遂傾里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沈辱,七廟毀墜。雖夏后之罹浞、殪,有漢之遭莽、卓,方之於玄,未足為喻。自玄篡逆,於今歷年,亢旱彌時,民無生氣,加以士庶疲於轉輸,文武困於版築,室家分析,父子乖離,豈惟大東有杼軸之悲,摽梅有傾筐之怨而已哉!仰觀天文,俯察人事,此而可存,孰為可亡?凡在有心,誰不扼腕?裕等所以椎心泣血,不遑啟處者也,是故夕寐宵興,搜獎忠烈,潛構崎嶇,險過履虎,乘機奮發,義不圖全。輔國將軍劉毅,廣武將軍何無忌,鎮北主簿孟昶,兗州主簿魏詠之,寧遠將軍劉道規,龍驤參軍劉藩,振威將軍檀憑之等,忠烈斷金,精白貫日,荷戈奮袂,志在畢命。益州刺史毛璩,萬里齊契,掃定荊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奉迎主上,宮於尋陽。鎮北參軍王元德等,並率部曲,保據石頭。揚武將軍諸葛長民,收集義士,已據歷陽。征虜參軍庾頤之,潛相連結,以為內應。同力協規,所在蜂起,即日斬偽徐州刺史安城王桓修,青州刺史桓弘。義眾既集,文武爭先,咸謂不有統一,則事無以輯。裕辭不獲命,遂總軍要,庶上憑祖宗之靈,下罄義夫之力,翦馘逋逆,盪清京華。公侯諸君,或世樹忠貞,或身荷爵寵,而並俯眉猾豎,無由自效,顧瞻周道,寧不弔乎!今日之舉,良其會也。裕以虛薄,才非古人,受任於既頹之連,接勢於已替之機,丹忱未宣,感慨憤激,望霄漢以永懷,盼山川以增佇,投檄之日,神馳賊廷。檄到如律令!

檄文中所說的多半都是虛張聲勢,皆非實情。郭昶之何曾反正?王元德也被誅,還有諸葛長民根本沒有佔領歷陽。不過以訛傳訛,也把恆玄等人嚇得不輕。自從劉裕起兵后,桓玄常常驚慌失措,有人說劉裕這幫人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成不了什麼氣候,何足驚慌?桓玄卻搖著頭說道:「劉裕乃當世英雄,劉毅家中沒有一粒糧食,但在賭博時卻一擲百萬,何無忌也特別像他的舅舅,這些人聚在一起共謀大事,怎麼可能成不了氣候呢?」果然警報頻繁傳來,吳甫之敗死在江乘,皇甫敷敗死在羅洛橋,而劉裕的部隊只喪失了一個檀憑之。於是,桓玄急忙派遣桓謙駐守東陵、卞范之駐守覆舟山西部,兩軍共計兩萬人。

劉裕率軍來到覆舟山以東,他先讓部隊飽餐一頓,然後把剩餘的糧食丟棄,發誓若不拿下覆舟山,絕不活着回去。劉毅手持長矛先行,劉裕也手握大刀緊隨其後,將士們也踴躍隨後跟上,他們騎馬沖入敵軍陣營,一當十,十當百,殺喊聲震耳欲聾。這時,正好颳起大風,劉裕順風點火,一時間煙熏繚繞,火焰衝天,將桓謙、卞范之的兩支軍隊燒得焦頭爛額,死傷大半。桓謙和卞范之嚇得先後奔逃,劉裕率領眾人隨後追擊。桓玄知道劉裕的部隊難以阻擋,所以他事先安排殷仲文在石頭山備下逃生的船隻。當桓玄接到桓謙戰敗的消息后,他急忙讓兒子桓升趕到石頭城下,乘船逃往江南。此時,劉裕乘勝追擊,一直追到建康。

現在,建康已成無主之城。劉裕入城后,張貼告示,安撫民心。劉裕擔心大部隊會驚擾到城中的百姓,於是把部隊轉移到石頭城,並且將桓氏的祖廟搗掉,另外建造晉朝的祖宗牌位,把他們供奉在太廟。隨後,劉裕派遣劉毅率領部隊繼續追擊桓玄,命令尚書王嘏率領文武百官去恭迎聖駕,同時下令搜捕、誅殺城內的桓氏族人,又派臧熹去皇宮搜尋圖籍器物,將其封存於府庫。

司徒王謐原本是桓玄的爪牙,他在桓玄篡位時,親自解下晉安帝的璽綬獻給桓玄。劉裕的手下都勸他殺死王謐,但劉裕說王謐是他的朋友,少年孤貧時曾幫自己償還過債務,實在不忍心殺他,仍令他做官。王謐向劉裕貢諛,推舉劉裕為揚州各路人馬的統領,劉裕沒有接受。隨後,劉裕任命王謐為侍中,讓他管理揚州的事務。王謐又推舉劉裕做了楊、徐、兗、豫、青、冀、幽、並八州都督,同時兼任徐州刺史。劉裕做了都督后,便任命劉毅為青州刺史、何無忌為琅琊內史、孟昶為丹陽令、劉道規為義昌太守,並委派劉穆之制定國法軍規。在短時間內,把所有事情安排得如此妥當,劉裕的能力着實令人佩服。

諸葛長民把起義的事情延期了,他也因為計劃泄露而被抓。刁逵不知建康已易主,他把諸葛長民關進囚車,安排特使押解進京。押送途中聽到桓玄兵敗逃亡的消息,而且建康已經被劉裕佔領,特使也樂得送個人情,立馬把諸葛長民放回曆陽。歷陽的人馬乘機起兵圍攻刁逵,刁逵潰敗逃走,路上正巧碰到諸葛長民,被他當場攔住。這時,城中的士兵追殺過來,任你刁逵再怎麼刁鑽,也只能是束手就擒了。隨後,刁逵被押往石頭城,一刀斃命。

桓玄逃到尋陽,刺史郭昶之為他提供衣食車馬,他仍然自稱楚帝,在尋陽作威作福。後來,桓玄聽說劉毅的人馬一路追殺,已經兵臨城下,他又嚇得驚慌失措,連忙派遣部下庾雅祖、何澹之領兵去堵住湓口,自己則挾持着東宮的一帝二後向西邊的江陵逃去。劉毅與何無忌、劉道規一行人到達桑落州,一舉擊敗何澹之的水軍,奪下湓口,又佔據尋陽,捷報一個接着一個。劉裕因為晉安帝往西去了,便任命武陵王司馬遵為大將軍,讓他住在東宮,管理日常事務,又命令劉毅往西繼續追擊桓玄。

桓玄到江陵后,他收集兩萬荊州兵馬挾持着安帝再次東下。部隊剛到達崢嶸洲,正好碰上劉毅率各路人馬揚帆而來。劉道規看到桓玄的船,他率先帶着部下衝殺上去,劉毅和何無忌隨後跟上。當時正值仲夏,西南風吹得強勁有力,劉道規乘着風勢放火,劉毅等人也一同幫忙,燒得長江上下煙霧迷濛。桓玄所率領的戰艦多半被燒毀,士兵大亂。桓玄慌忙改乘小舟,仍然挾持着安帝,逃回江陵。

這時,桓玄的部將殷仲文叛變,投降了劉裕,他保護晉國的二位皇后回到京城。桓玄再次回到江陵,但此時他已經眾叛親離,無奈之下只好乘夜逃往漢中。南郡太守王騰之、荊州別駕王康產護送晉安帝來到南郡府,不久,他們又遷往江陵。

益州刺史毛璩有個侄兒名叫毛修之,他在桓玄的手下擔任屯騎校尉,想引誘桓玄前往蜀地。桓玄聽了他的話西行,行至枚回洲。這時,上游來了好多艘喪船,船頭站着一名衛兵,他看了毛修之一眼,便大聲喊道:「你這船上有逆賊嗎?」毛修之也不回答,桓玄卻顫抖著說道:「我乃當今的新天子,你是哪裏來的盜賊,竟敢在這胡言亂語!」話音剛落,對面的船上又跳出來兩位將領,他們揚弓搭箭,朝桓玄飛射而來,桓玄的手下萬蓋、丁仙期挺身而出為他擋箭,但都被射倒在地,桓玄害怕不已。突然,有幾人拿着刀跳進桓玄的船中,為首的就是剛剛船頭那個衛兵。桓玄驚駭地問道:「你……你是什麼人?竟然敢冒犯天子!」衛兵隨即說道:「我們來殺的就是天子的賊臣!」話說到這裏,這衛兵迅速揮刀劈向桓玄,只見血光一閃,桓玄立即身首異處。你們知道這個衛兵是誰嗎?他就是益州督護馮遷。

原來,益州刺史毛璩的弟弟叫毛璠,在寧州做刺史期間病故,毛璩便派兄長的孫子毛祐之和參軍費恬運送弟弟的棺木去安葬,並指派馮遷沿途護衛安全。當他們在上游看到桓玄的船后,毛修之便暗示一起動手,殺死賊臣桓玄。無須細想便知道,那搭弓射箭的二將便是費恬與毛祐之了。隨後,馮遷砍下桓玄的首級,並抓住桓玄的兒子桓升,殺死船上的桓氏族人桓石康、桓浚。馮遷讓毛修之帶着桓玄的首級去報功,自己則押解桓升趕赴江陵。江陵的晉安帝授封毛修之為驍騎將軍,將桓升押往東市斬首示眾,又頒詔大赦天下,只有桓氏一族不能被赦免。

桓玄的侄子桓振逃到華容浦中,他招募數千黨徒,打探到劉毅等人已退兵到尋陽,於是他們乘機襲擊江陵城。桓謙也藏匿在沮川,他糾集眾人響應桓振。江陵城內的守將只有王騰之、王康產兩人,他們手下的士兵也不多,就這樣被桓振、桓謙二人輕而易舉地攻入了,王騰之、王康產兩人也戰死了。這時,晉安帝還住在江陵的行宮內。桓振持刀衝進行宮,他本想殺死晉安帝,卻被隨後趕到的桓謙給阻止住了。隨後,他們便為桓玄舉哀發喪。桓謙率領百官向晉安帝朝拜,他將皇帝的璽綬交還給晉安帝,並撤換掉安帝身邊所有的御前侍衛,安插上自己的人馬,又乘機攻佔了襄陽等城。

劉毅一行人回到尋陽后,他們總以為元兇已被殺死,叛亂已被平息,從此便可以高枕無憂。哪知死灰復燃,還有桓振、桓謙兩個餘孽偷襲、奪佔了江陵。劉裕急忙命令何無忌、劉道規率軍去討伐兩桓。他們行軍到達馬頭,正好被桓謙派來的軍隊阻攔。兩軍經過一番激烈廝殺,桓謙的隊伍大敗,何無忌與劉道規得勝后直接奔赴江陵。桓振安排黨徒馮該埋伏在楊林,自己則率領部隊前往靈溪。何無忌剛打贏桓謙有些輕敵,他貿然進軍,被埋伏在附近的馮該阻擊,他的隊伍大敗奔還。幸虧劉敬宣帶着糧草和船隻來接應何無忌、劉道規,他們才得以重整隊伍。

劉敬宣是劉牢之的兒子,他之前逃到山陽,想招募兵丁去討伐桓玄,卻沒能如願,他改向南燕請求援兵,又被南燕主慕容德給拒絕了。於是,劉敬宣私下結交青州的大族和鮮卑酋長,和他們共同謀划襲擊燕國都城,最終因計劃泄露而回到南部。這時,桓玄已經敗死,劉敬宣歸順了劉裕,劉裕任命他為晉陵太守,不久后又升遷為江州刺史。劉敬宣趁劉毅等人征討桓玄餘黨時,便備好船隻軍械,準備隨時接應。

何無忌、劉道規一行人得到劉敬宣的幫助后,再次進兵夏口。劉毅也率領部隊跟隨,拿下了魯城。劉道規率兵攻克偃月壘,和劉毅會師后一同攻佔巴陵。他們軍紀森嚴,沿途秋毫無犯,一鼓作氣到達馬頭。桓振挾持安帝到了江津,他派出使者和劉毅談判,他說只要劉毅肯把江州、荊州割讓給他,他便將安帝釋放,劉毅等人不肯答應。這時,南陽太守魯宗之起兵襲擊襄陽,桓振率領部隊回去阻擊,留下桓謙和馮該鎮守江陵。桓謙指派馮該守住豫章口,但遭到劉毅等人的攻擊,桓謙棄城逃走。劉毅等人殺入江陵城,擒獲桓振的黨羽卞范之等人後,將他們斬首示眾。

由於事發突然,桓振來不及將江陵城內的安帝帶走,劉毅得以入宮拜見安帝,安帝當面慰勞他,並將一切事務交給劉毅主持。劉毅正準備全面追剿桓振、桓謙二人,正趕上桓振領兵折回營救江陵,他在回來的路上聽說江陵城已失守,他的部下全都害怕地逃走了,桓振無法回城,只好躲藏在涢州。隨後,桓振又召集散兵準備再次襲擊江陵城,不料半路遭遇伏擊,被將軍劉懷肅領兵一舉給殲滅了。桓振是桓氏家族後起悍將,喪命於此,桓氏一族的餘孽基本死盡,只剩下桓謙等人逃到後秦。

安帝改年號為義熙,再次頒佈赦令,桓氏一族中只赦免了桓沖的孫子桓胤。安帝又將都城遷到新安,下令保存桓沖宗祀,保全功臣的一絲血脈。桓沖是桓玄的叔父,他是晉朝的功臣,被封為豐城公。劉裕聽到這個消息,命令劉毅、劉道規等人留駐夏口,又命令何無忌護送安帝回到故都。於是,安帝從江陵起駕,再次回到建康。文武百官在宮門口等候,安帝頒佈詔令,令他們一律官復原職,授封琅琊王司馬德文為大司馬,武陵王司馬遵為太保,又封賞劉裕、劉毅、何無忌、劉道規等有功之臣。

詔書頒佈后,劉裕上書推辭。安帝又加封劉裕為尚書事,劉裕還是不接受,他請求回原來的藩地。安帝不肯答應,派遣文武百官去敦勸,劉裕執意要走,他入朝當面向安帝陳情,說自己只想在藩外任職。最後,安帝同意劉裕的請求,改封劉裕為都督,管理荊、司、梁、益、寧、雍、涼七州,加上之前為十六州的軍務。劉裕這才接受任命,回到丹徒鎮。安帝又封劉毅為左將軍、何無忌為右將軍,命他們分別督管豫州、揚州的軍務,又封劉道規為輔國將軍,督管淮北所有軍務。其餘如并州刺史魏詠之以下的官吏,皆加官晉爵了。

劉毅在劉敬宣手下做參軍時,時人都認為劉毅是一代英雄豪傑。劉敬宣曾說過:「才能出眾之人必須有寬大的胸懷。劉毅表面上待人寬容,實則忌妒心很重,他常常誇耀自己而輕視別人,一旦他日後得志,只怕會以下犯上,自取滅亡。」劉裕聽到劉敬宣這一番話,曾感到很遺憾。等到劉敬宣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后,他派人稟報劉裕:「敬宣沒能與您一同起義,被您授予晉陵太守已是過於優待,如今提拔到江州刺史更是駭然,這般隆重的待遇只怕會令前線辛苦作戰的將士們懈怠。」劉裕知道劉敬宣的意思,但他遲遲不發表意見。劉敬宣見劉裕沒有回應,更加坐立不安,他便上書請辭。劉裕這才下令,改任劉敬宣為宣城內史。劉毅再次與何無忌分兵兩路去征討桓玄的殘餘黨羽,桓亮、符玄等小人物全部被殲滅,荊、湘、江、豫都被平定。晉廷任命劉毅督管淮南五郡事務,兼任豫州刺史;何無忌督管江東五郡事務,兼任會稽內史。此後,劉毅越發驕傲起來,免不得目空一切,有我無人了。正是:

平矜釋躁始成才,器小何堪任重來!

古有一言須記取,謙能受益滿招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北史演義(讀懂南北朝的權力遊戲)(套裝共2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南北史演義(讀懂南北朝的權力遊戲)(套裝共2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南北史演義(上冊)》(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