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大結局

第154章 大結局

第154章大結局

不光為大唐改良造紙術,印刷術,緩解了長安紙貴的現狀不說,在其政治,軍事領域上也頗有建樹,先是繪製出高句麗軍事地圖,解陛下燃眉之急不說,更是通過改革科舉制,在全國興建圖書館,真正能做到大唐人人有學上,人人有書讀。

況且,最讓魏徵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的是。

過去曾經最堅定反對李泰的諫議大夫褚遂良。

如今他在面對李泰先前變法之意后竟無半分反對不說,竟還大力支持儼然一副對其馬首是瞻,二人通穿一條褲子的模樣。

這也讓魏徵頗為好奇,這魏王李泰究竟有何魅力能讓褚遂良都對其信服不已。

「魏王殿下博覽群書,才思敏捷實乃我大唐年輕一輩楷模。」

「魏徵佩服!」

說着,魏徵緩步上前,道:「只是不知,魏王變法意欲從何入手!」

「嘩!」

一石激起千層浪,朝中文武百官紛紛在心中對魏徵此言是讚嘆不已。

果然姜還是老的辣啊!

可以說,先前李泰那番言辭完全是站在家國大義之上,儼然一副為國為民之情。

若是魏徵還在之前變或不變法的問題上糾結的話,那便是與朝廷作為,那便是與大唐萬民作對。

因此,即便是魏徵也爭不過已立於不敗之地的李泰了。

而如今,魏徵非但沒有繼續拘泥於先前問題上,反倒是話鋒一轉將問題拉回到了變法本身上。

這雖使魏徵固然沒從李泰身上討得什麼便宜,但卻再一次將之前李泰的優勢摒棄,將二人重新拉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上,任誰也占不了便宜。

一語落下,滿朝文武皆齊刷刷將目光轉向了李泰,紛紛等待着他之後的下文。

至於六部尚書,李世勣,侯君集,閻立德,長孫無忌等也不禁沖李泰這邊投來好奇的目光來。

昨日,李世民的確召見了他們這群肱股之臣與立政殿就變法一事商議良久。

但其中所涉及到的地方,主要還是體現在如今大唐對四夷各族的諸多優待和大唐百姓諸多不公之處。

此外便還有關稅,商稅等……

以上這些雖對大唐而言的確有效,頂多就是在大唐現有的政策上進行修改。

這點就和李泰之前所提出的改革科舉制相近,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

但若說是變法的話還差得遠呢,更別說比肩當年秦昭襄王時期的商鞅變法了。

李泰一個人,真能擔得起替大唐變法之重任嗎?

這幾乎是在場文武百官的心聲,即便是身為太子太師的魏徵也不禁望向李泰心下不免些許激動。

難道,自己有生之年還能見證繼貞觀之治后的下一個大唐盛世不成?

李泰上前行一步,沖滿朝文武先是行了一禮,而後自信滿滿的沖龍椅之上的李世民,道:「父皇,對於大唐編髮一事,兒臣有寫看法,想一吐為快。」

李世民眯起眼睛笑着,眉宇之間滿是對李泰的寵溺與鼓勵,大手一揮,道:「魏王但說無妨!」

李泰點了點頭,而後轉身面向下方的文武百官,朗聲,道:「就大唐新法改革,無非從以下四點着手,」

「第一,廢除自前朝以來士紳不收稅的律法,改為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第二,廢除人頭稅,永不加賦!」

「第三,改革財產稅新增關稅,實行攤丁入畝新政,火耗歸公,」

「第四,改土歸流,逐步取消土司世襲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調動的流官,隨之進行清查戶口、丈量土地、核實賦稅等工作。」

言罷,李泰目光從下方文武百官意義掃過,斬釘截鐵,道:「若新政得以實施,可保我大唐千秋萬世之基業!」

縱觀華夏上下五千年,但人口卻始終難以突破一億,這點即便是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戶數9619254,口數52880488,距離一億也才剛過半而已。

導致這一原因的出現,姑且先拋開因古代醫學條件受限導致的夭折率和人均壽命偏低,加上飢荒戰亂等因素。

很多現在一些尋常病症,放在古時候便是不治之症使得人口很難破億。

但上述這些都是不可抗力,絕非關鍵因素!

而真正導致華夏曆朝歷代人口不能突破一億的根本原因,無非就兩個字『貧窮』。

正因為『貧窮』使得天下的老百姓認為新生兒對他們來說是個沉重無比的負擔。

而且,古時候的打胎等事件比起後世來說更為激進,誇張。

後世人的打胎在出生前,而古時候人的打胎在出生后,直接溺死又稱『洗兒』,『薅子』,『黃州小民』,『貧者生子多不舉,初生便於水盆中浸殺之。』

蘇軾就曾在《與朱EZ書一首》就曾描述這有悖道德倫理的現象!

而導致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不外乎『人頭稅』!

雖然單次的『人頭稅』不高,但很多時候會多次收,從而使得一些貪官為此變本加厲。

有的貪官甚至一年就收人頭稅高達一百二十八次之多,搞得當地是民怨沸騰,百姓的生育意願自然會跌入谷底。

李泰在臨上早朝之前就已做了萬全的準備,所以面對咄咄逼人的五姓七望,李泰卻明顯早已做好了準備。

只是,李泰對人頭稅,攤丁入畝這兩大本身具有劃時代,前瞻性的見解,可謂是讓滿朝文武舉座皆驚。

所有人都不曾想到,李泰在這次早朝之上的高談闊論,不單單是讓五姓七望為首的文武百官震驚,更是讓以長孫無忌,李世勣等人為首的關隴勛貴們聽得也是瞠目結舌。

甚至,就連李世民都不曾想到,自己寶貝兒子竟還有如此之高見,嘴巴大張著,面上早已被狂喜之色所佔滿。

反倒是,河間郡王李孝恭這時則撇了撇嘴一臉鬱悶,叫喊,道:「臭小子,這件事若真正實行開來,那動的可是天下豪族的利益啊!」

「你真做好這樣的準備了嗎?」

面對李孝恭的質疑聲,李泰則自信一笑,道:「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既然我們現在找到了大唐的根源問題所在,那事後解決起來也能對症下藥不是!」

說話間,李泰大手一揮朗聲,道:「我大唐國運若想傳承千年,萬年,那必須要刮骨療毒,更要貫徹始皇帝開天闢地的決心!」

「但本王相信,只要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真正向大唐各道,各州,各縣全面推廣開來,那就算這天下豪族真長有三頭六臂,有着萬般能耐,可那又能如何?」

「在真正的歷史大勢面前,所謂豪族的抵抗不過是螳臂當車,流沙阻浪,不堪一擊!」

「半年之內,必破之!」

聽完李泰這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言辭,李世民在旁也是微笑頷首。

而李孝恭,長孫無忌,褚遂良等朝中肱股之臣相互間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從對方臉上看到了深深的駭然神情。

不光是他們,就連早朝上的文武百官們更不乏有人驚的下巴頦險些沒砸到地上去。

其中也不乏有豪族派系的成員,他們幾次欲挺身發言但面對李泰朗朗之詞卻不知該從何說起,最終也只能頹然嘆了口氣,只得作罷。

至於,李孝恭,李世勣,尉遲敬德等關隴勛貴們,可謂是跟隨李世民一同打江山,幾經生死,沉浮。

對於李世民這般態度,他們也心知肚明,知曉當今陛下可謂是心意已決,多說無益了。

一時間,朝堂內鴉雀無聲,李世民原地站了起來,鏗鏘聲音回蕩在整個大殿內:「朕心意已決,向大唐全境推廣攤丁入畝,火耗歸公!」

「願天下人人有書讀,人人有學上。」

「願天下黎民百姓用不在受凍餒之苦,朕願敢為天下先!」

李世民一句敢為天下先,讓滿朝文武心中凜然!

而李泰聽到這話后,也不禁閉上眼睛,兩行熱淚從眼角簌簌而落。

他深知,自己穿越到唐貞觀年間雖時間不久,但文化方面魏王紙到活字印刷再到改革科舉制。

農工方面曲轅犁,鍊鋼之法。

包括今日早朝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

李泰堅信,自己對於大唐王朝來說是一位異鄉人,但他卻也真真切切改變了大唐王朝,將歷史的車輪撥亂反正,滾滾向前。

願大唐永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巔,用為世界之中心!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瘋了,李世民求我當太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瘋了,李世民求我當太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4章 大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