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勢如破竹

第352章 勢如破竹

第452章

宛城失守讓魏國和大漢在攻守上徹底逆轉,因為魏延在關中秋風掃落葉般的掃蕩,不到半年時間,整個關中和涼州就全部歸屬大漢,而龐德等人更是奉命組建起一支兩萬人的騎兵部隊。

奪下宛城之後,劉琮則回駕襄陽,留關羽、法正鎮守宛城。于禁領兵兩萬向潤恩進發以接應江淮作戰的甘寧、陸遜。

而反觀魏國方面,因為曹彰一步棋攪亂整個魏國的部署,不但沒辦法在戰時支援關中,而且河北、兗州等地的兵馬都匆忙迎戰,為的只是平定曹彰。雖然有司馬懿坐鎮許昌,但為了徹底打敗曹彰,魏國還是動用了許昌以及周邊將近六萬人馬。

在僵持了三個月,曹彰三萬人馬變成一萬不到之後終於還是投降了。而就在司馬懿與曹彰僵持的三個月里,關羽在宛城站穩了腳跟,將帝國的防線穩步向前推進。直逼許昌!

于禁在率兵東進,越過汝南,對合肥形成合圍之勢,面對於禁、甘寧和陸遜的三路攻擊,張遼雖竭盡全力。但奈何大勢所趨。最終陸遜用計大破張遼,張遼戰死合肥!

張遼一死,整個東線魏軍隨即潰散。甘寧等人趁熱打鐵,將整個江淮全部攬入懷中,兵開始向徐州進兵。

面對漢軍的咄咄逼人,曹丕也是有心無力,如今能夠抵抗漢軍的就只是許昌的司馬懿,但許昌事關鄴城安危,曹丕不敢擅動。而司馬懿一心想收回宛城,卻遭遇了關羽、法正二人的頑強抵抗。

雙方在魯陽一帶你來我往,戰事不停,雙方始終卻無法前進一步。耗住司馬懿是劉琮的既定戰略,因為版圖的擴大,如今的大漢總算像個真正意義上的朝廷了。而魏國相比曹操死前版圖減少了近一半,武將們也是老的老,死的死。

徐晃、許褚等人勇猛不及當年,而年輕一代的郭淮在被魏延擊敗數次之後決定歸順大漢。大漢方面鄧艾、陸遜卻一個勝過一個,明眼人都漸漸看出來趨勢,說曹操與劉琮是雄圖二分,那麼隨着曹操的死,魏國已經無人能夠抗衡劉琮。

此消彼長,讓天下士子終於看到華夏一統的希望,包括兗州、豫州和徐州每個月都有大量百姓湧向南方,那些捨不得祖業的人就只能盼著漢軍早日打過去,天下早點統一,他們好過些安穩的日子。

冬去春來,在佔據關中之後,奪下合肥之後。劉琮下令全國休養兩年。而這兩年裏,南方一如既往的蓬勃發展。而北方的曹丕則在想盡一切辦法除掉曾經趁機作亂而後投降的曹彰。還有那個名望頗高的曹植。

曹丕終於還是覓得了機會,以招待曹彰下棋為名,在棗中下毒送曹彰去見曹操。而曹植眼看在鄴城呆不下去,跑到個向司馬懿求援,希望能夠留下一條命。做為一個政治家,司馬懿並不心軟,他是堅定不移的支持曹丕。而且曹丕也確實當上了皇帝。

但如果當初曹操選擇曹植繼承大位,想必司馬懿也活不長。所以儘管曹植苦苦哀求,司馬懿不為所動。氣的曹植破口大罵,最後憤憤的回到鄴城等死。

兩年後,劉琮再次興兵北伐,這一次三路變成了四路。魏延、郭淮、龐統領兵出潼關直撲洛陽,鄧艾、法正、龐德出宛城率兵攻許昌,陸遜率兵出合肥向兗州進兵,甘寧、徐庶則從建業出發一路北上取徐州!

四路大軍一共三十幾萬兵馬,加上民夫超過了六十萬,號稱百萬大軍!劉琮也第一次有了當年曹操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氣概。經濟、人口佔着絕對優勢,加上劉琮以中興漢室為名佔着大義。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大漢想必魏國擁有更先進的兵器和訓練方法。

這一次北伐一直持續了一年多,最先突破的是東邊的陸遜和甘寧,甘寧在席捲徐州之後揮師西進與陸遜二人迅速瓜分了兗州大部分,而西路的魏延也在魏國手忙腳亂的情況下攻下另一座重要城鎮洛陽!

洛陽失守讓原本在許昌附近僵持的司馬懿、鄧艾兩軍形勢瞬間變化。洛陽往北就是河內,河內往北就是鄴城,如果鄴城被攻破,許昌的司馬懿就會面臨四面被包圍的局面。

而且鄴城是魏國的首都,象徵意義更大,失去了鄴城,司馬懿和其他所有的魏軍將士也失去了抵抗的意義。所以此時的司馬懿恨只恨沒有兩個司馬懿,或者張遼還活着。如果張遼等人還在,一個守洛陽,一個守許昌,假以時日或許還能扭轉頹勢。

但歷史沒有假如,這是一個亂世,劉琮一心要統一華夏,自然不會心慈手軟,魏國大將只要落入手中不投降自然就要去見曹操。洛陽失守,司馬懿便是有心無力,他想繼續在許昌與鄧艾、法正等人鬥智斗勇。但曹丕坐不住了,現實也不容他繼續在許昌待下去。

司馬懿是現在魏國唯一的大梁,他沒後退一步,就意味着魏國失去大片土地。但現在司馬懿又面臨當初匆匆退出宛城的尷尬局面,如果不去阻止魏延,魏延將長驅直入直搗鄴城!

但讓出許昌,劉琮肯定不會讓魏國再有機會多下來,接下來陳留、濮陽會相繼被佔領,那麼魏國就會被逼到黃河以北!司馬懿盼著奇迹的發生,奇迹卻遲遲沒有來,而來的卻是陸遜大軍。

陸遜在經過小沛之後按照約定直撲許昌,目的就是為了牽制住司馬,中路鄧艾與陸遜不求戰果,而是盡最大可能拖住魏國的有生力量,為東西兩路魏延和甘寧創造突襲鄴城的機會。

東西兩路只要任何一路逼近鄴城,整個魏國便會土崩瓦解!許昌再固守也就失去了意義!陸遜沒有讓劉琮失望。來到許昌之後,司馬懿想跑也沒有機會了。三倍於敵人的兵力,加上兩個年輕睿智的將領指揮才能絲毫不輸給老辣的司馬。

在司馬懿率部突圍的第三天,包括司馬懿在內的司馬氏十幾人連同一萬多魏軍將士被陸遜生擒。由於劉琮之前早有明確指示,司馬懿頑固不化,阻礙統一大業,嚴重影響大漢復興的進程,罪不可赦!

所以司馬懿沒有見到曹丕,甚至沒有見到劉琮,也沒有見到陸遜就被人斬立決!想歸順大漢,都沒有人給他機會!!

司馬懿的死再次震動了魏國上下,如今鄴城朝廷人心惶惶,曹丕倒是想竭力反撲,但事實卻是河北各地陸續有人叛逃!曾經二分天下的大魏國領土正在被大漢一步步蠶食!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會戰,西線的魏延在沒有強大抵抗的情況下,只用了兩個月便抵達了鄴城。而東線的甘寧知道無法與魏延拼速度,便是一路北上取北海,奪平原,攻南皮,隱隱有從後面包抄曹丕老巢的味道。

處決了司馬一族之後,陸遜與鄧艾合併一處,迅速拿下陳留、越過白馬屯兵黃河南岸遙望鄴城。

形勢大好,劉琮終於也不用操心戰爭的事情了,現在他和諸葛亮、荀彧商量最多的就是還都長安的事情,本來襄陽如今的繁華已經超越長安和洛陽。但在讀書人眼裏,長安才是大漢真正的都城。

華夏歷史上無論是建業還是成都或者如今的鄴城都只是小諸侯國的都城,就連最強大的魏國也最終很快被消滅,龍脈這個事情由不得你不信!

雖然襄陽蔡氏極力反對遷都,但劉琮知道真實的三國歷史上,就曾經有江東豪族竭力反對孫權遷都武昌的事情,而結局就是孫權最終毫無建樹,最後吳國不等敵人來攻便投降了。

當然劉琮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考量,那邊是北方的少數民族。歷史上由於三國紛爭一直持續到280年,加上兩晉統治者的昏庸,導致後來的五胡亂華。劉琮推崇的是朱棣那種天子守國門的氣概。

雖然現階段不能將都城遷到并州甚至幽州去,但回到長安不但名正言順也有利帝國西進,想想繁華的大唐吧!

就在一切準備妥當之後,襄陽皇宮迎來了一位熟悉而神秘的客人!

這位客人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劉琮見過她很多次了,,陌生的是因為她每次出現都是在那麼奇妙而關鍵的時刻。這個人就是劉琮的老朋友,白小青。

如果白小青再不出現,或許劉琮會就此忘記了此人,畢竟芸芸眾生中,一個大漢天子有些奇遇並不奇怪。可問題是白小青出現了。前幾次都是因為劉琮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困難。因為白小青的出現一切迎刃而解!

而現在,這一次呢,劉琮覺得一切都走上了正規,中興大漢只是時間的問題,有自己朝前的規劃意識,加上諸葛亮、荀彧、陸遜等天縱之才的輔佐。武將方面魏延、鄧艾等人真是當打之年,就算效仿漢武帝當年千里奔襲匈奴也不是沒有可能!

那麼白小青這一次來是錦上添花來了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興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興漢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2章 勢如破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