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趙使

257 趙使

趙國出兵的動向,這是趙國新王登基后的第一次重大舉動,所造成的影響力,完全不亞於之前趙國國和魏國的邊境對峙。七八萬邯鄲附近的軍隊移師東部邊境地帶,這樣的數量,幾乎已經接近了燕國主力的水平。依照著多年來趙**隊的作戰表現,這支軍隊就足以給相對弱小的燕國帶來傾覆之禍。

燕趙大戰,幾乎所有人都並不怎麼看好燕國,燕國地處北方,一直以來很少直接參加中原國家之間的戰爭,看上去比較安放守己人畜無害,在很多人的眼中,他歷來都扮演著弱者的較色。但這個國家一旦被任何一個鄰國消滅,都意味著將誕生一個超級大國。

當年燕國被齊國滅國,就招致了各國的聯合干涉,甚至不惜有了一起發動武力攻打齊國的舉動,最終齊國不得不把吃到口中的燕國吐了出來。

這一次新上任的趙王在和秦國通氣之後,作出了這樣的舉動,那麼在魏國,齊國和韓國的理解中,之能有一種解釋,趙國已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那就是堅定得站在了秦國一方,希望攻打燕國來印象各國攻打秦國的計劃,趙國的擴張會直接影響到齊國魏國的發展,使得雙方對此十分估計,而在這一舉動出現之後,魏國和齊國果然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認為解救燕國才是當務之急。燕國自己都沒有顯得多麼著急,連求援的請求都沒有提出國,倒是他們急切了起來。

但合縱一方的有識之士卻依然能夠對局勢有清晰的認識,所有的一切來源都在於秦國,要解決問題,就必需打敗秦國,然後再好好收拾趙國,趙國不可能在短時間裡消滅一個面積不小的燕國,同時也不容易消化這個被吞併的國家,在很多年輕,齊宣王就向人們證明了這一點。

趙國攻擊燕國,這說明了一件事情,秦國在糾集自己的隊伍,一場由為防止秦國鯨吞楚國的合縱之戰,被秦國的一個小小的舉措加快了節奏。

在燕趙兩國不斷囤兵的時候,已經集合完成的聯軍向頭部隊已經抵達了函谷關外和秦軍發生了第一次激烈的交戰。秦國人希望在聯軍大部隊沒有趕到關外的時候進行一場主動的出擊,消滅三國聯軍得先頭部隊,但結果確出人意料,三國聯軍表象得十分謹慎,秦國並沒能取得什麼戰國,最終灰溜溜得退回了函谷關中,函谷已經被加固了一圈,五萬大軍在此把守,後續的部隊也砸持續得趕來,秦國全國的糧草物質都囤積在咸陽城附近的堡壘中,隨著戰爭的需要,通過渭水進黃河,正源源不斷地運送而來。秦也開始做足了準備,要依靠著山河險要的關隘,抵擋合縱三國的大軍,等待局勢的轉變。對於秦國而言,在楚國的攻略受挫,如果不能和三國進入相持,那麼想要拿下一荊楚之地的平原計劃就是空中樓閣。當然如果能穩住戰局,讓三國的聯軍毫無進展,時間一長,外面的趙國和宋國就足夠利用這場大戰所帶來的變化趁機奪取自己期望已久的利用。這會誰都三國進退兩難,最終不得退回去處理自己家後院的火險。

這當然是一場豪賭,但也是當今局勢下無奈之舉了。贏了秦國將獲得飛躍式的發展,秦國的威望將會更加高漲,並且順利的獲得大量楚國江漢平原這片肥沃的土地,同時也能更加有效地將趙國,宋國和羋蘭的楚國綁在自己的戰車上。當時無論是繼續和三國對抗還是持續遠交近攻的策略,都能顯得更加遊刃有餘。當然若是失敗,那…這就不能失敗。多年留叱吒風雲讓天下變色的秦國,充滿了自信,他們不相信自己會遭遇嚴重得失敗。在他們眼裡,最差的戰局,也不過就是一場平局罷了。

秦國依靠著較為廣闊的土地,有效的中央集權制度,高效的利用全國所有的資源,能擁有超過二十多萬常備軍隊,已經需要,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徵集起超過五十萬人的大軍來,這樣的兩,是天下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做到的,因為此時天下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變法之後的秦國這樣擁有如此高效率的行政能力,秦國的國家體系之中,每個人都有一個固定的身份和位置,每個人的力量和財富都可以完全為秦王所驅使,這種森嚴高效是其他國家無法企及的。

列國中,楚國領土最大,人口最多,但那又怎麼樣,楚國封君多達六十餘,即便是吳起當年以苦肉計害死了一剎如今又長出了一茬兒,他們大多身居要地,習慣享受為自己利益考慮,為了保證自己利益極力壓制改革勢力和排擠外來人才,對於國家發展也漠不關心。而齊國等其他幾個國家,則不僅人口相對較少,同時也存在封君和世襲的爵位,中央集權力量有限,國際對百姓不能完全滲入基層去。這些國家相對於秦國而言,存在這缺陷。他的國家機器效率沒有向秦國一樣能夠發展都極致。而這,真是聰明的秦國信心的所在。

真正讓秦國下定決心一戰的,還有另外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之前一直不怎麼起眼的江東勢力。

雖然秦國和江東的交往越來越多,對這個地方勢力也了解得越來越多,但這個遙遠的地方勢力依然還是充滿了迷霧。秦人直觀的感性認識是,江東以商業立足,人口不多,熱衷於向海外蠻荒之地拓展勢力,水上的舟師極為強大,兵器製造技術已經遠遠超過天下任何一個國家。

這是一個新的力量體系,他神秘莫測,一種火藥技術已經讓秦王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都無法有效的破解它了。而其他接連而來的新事物,都是秦國無法企及的,量產的優質的廉價鐵兵器,精美的瓷器,各種先進的工具,射程出奇的遠的床弩,威力巨大的弩炮等,都是秦所沒有,同時求之不得。本來對於這個新生的力量,秦國還沒有做好敵對的準備,也奉行著遠交近攻的準則,希望能交好他從中獲取自己想要的外交形勢和技術及其物質上的交流。但在楚國的一場大戰之後,失去一隻眼睛的秦王,從新對問題進行了審視。

雖然江東沒有直接加入戰爭中來,但他的力量已經開始影響到了列國的戰爭,在庄蹻進攻巴蜀的戰爭中,最精銳的力量使用的是江東生產的鋼鐵兵器。在攻楚的大戰中,幾乎每一場都沒有離開過火藥,甚至連孟嘗君從咸陽逃離的時候,也都用上了火藥武器。因為江東,戰爭已經開始悄然發生了變化。而這種變化到底有多大,背後的江東會用自己的能量去做些什麼,他依然無從得知。

這種改變是未知的,那麼就意味著越往後,秦國講越是無法把握局勢。最終秦王作出了最為冒險的舉措,要強硬一次,趁著如今能把握局勢的時候,把自己能抓住的東西都儘可能多得抓在自己的手中。

就在函谷關正在發生大戰的前夕,因為眼睛中箭,卧病多日的秦王終於打起精神上朝了。因為這一次,他說要召見的,是自己等待已久的趙國使團。秦趙同源,拉攏趙國對抗北方胡人和此時合縱的三國,這是秦國抵擋這次三國入侵最為重要的一步,絲毫不能舒服,為了體現誠意,秦昭王忍著疼痛,帶病上朝,這次對於趙國使團的招待,也是和最高級別的那種。

相比起秦國的高規格接待,趙國的使團顯得低調了許多。在整個使團之中,正使是趙國的平原君,除此之外,就沒有任何官爵高的人物了。

當然,趙國的平原君在趙國也算是兩朝重臣,混跡於趙國的權利中心,地位並不低。但平原君年紀不大,根本就是一個象徵性的人物,不能算是主事的人物。這樣的安排只能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趙國希望以此來暗示自己沒有和秦國緊密捆綁在一起,而另外一種則相反,這是一種麻痹各國的表象,趙國人希望自己做事低調到不足以讓各國產生趙國不會加入到直接聯合秦軍作戰的地步,以此為自己提供一些優勢。

當然,現在局勢已經到現在的地步,秦國上下都覺得,這件事必然需要當面說清楚最恰當不過。因此,就有人子啊朝堂上敦促趙國趕緊開始攻打燕國了。

「能夠幫助我們的盟友,攻打攻燕卻是也能為我趙國得來一片土地。但是若要攻打燕國,其實並不容易。」趙國中年的副使解釋道:「因為在趙國也燕國之間,還有一個江東。我趙國勢力雖小,但有秦國支持,對於齊韓兩國都並不在意,唯一要作的,便是得到江東在這方面的態度。偌是江東不能首肯,此時便需要從長計議。」

「哼!」朝堂之上,秦國攘侯冷哼一聲,笑道:「泱泱大國,卻懼怕江東一方小賊,豈不可笑?」

「咳咳咳!」朝堂上立刻響起秦昭王急促的咳嗽聲,眾人望去,年青的秦王臉色很難看。

「襄侯此言詫異!」副使道:「趙國不害怕天下之中燕齊韓魏任何一國,對於江東也並非畏懼。而是需要考慮而已。襄侯可知,我趙國於江東素來交好,江東於燕國依然有結盟之時,去歲雙方在遼東劃分了疆界,如今又於河水入海之處建立港口,江東商人於燕國同我在我趙國一樣,有不少商品出售。雙方關係融洽,甚至在軍事上依有長期的合作。」

在軍事上合作?這話傳入在場的秦人耳朵里,所有人都愣了。想不到這是真的。但是軍事合作,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兒,大家都很不明白,但聽上去好像很厲害。

副使者停頓一下,環顧在場的所有人,然後看看自己帶來的人員。然後繼續道:「在我國進攻靈壽城時,江東就曾經派出小規模戰術部隊進行支援過我們。在此之後,我們雙方也都在派出了不下百名雙方聰明好學的將才到對方軍中學習交流。如今在江東金陵軍校中,有我趙國近百名士子求學。攻打燕國並不是大事,但難的就在於我們不能不顧及這位朋友的利益。因此我們需要和江東郡商討此事,最好能夠給江東一點準備的時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戰國大革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戰國大革命
上一章下一章

257 趙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