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對峙公堂(上)

第七章對峙公堂(上)

當張家族長-張達得知麻三的死訊時,他是既驚訝又害怕就感覺自己這后脊梁骨是直冒冷汗,本來合計著讓他帶人去嚇唬嚇唬那些鄉巴佬給兒子出口氣,好讓廣源村的人知難而退在水源問題上做出讓步,而張達怎麼也沒想到看視不起眼的光源村民風竟如會此彪悍

張家父子在都元郡無人敢惹,一是仗着他的大兒子張文正在官府做官據說官還不小,二是靠麻三和他手底下那百十來號的潑皮,這些年以麻三為首的潑皮一直充當張家得打手,什麼上不了枱面巧取豪奪得的事他可沒少干,麻三一死他手底下那些潑皮也就樹倒猴孫散了,對張達而言這無疑是少了一員悍將

同時也讓張達意識到,要想讓廣源村做出讓步就不能單打獨鬥了,於是他想到了兩個人,一個是武閻王韓文山而另一個則是宋嘉平,說起這韓文山那可是都元郡出了名的土霸王,手底下養著六七十個好勇鬥狠的家丁,在都元城裏開了一間賭坊和一間妓院

在深山裏還有一座私自開採的銀礦但規模不是很大,但凡是開採銀礦的那可定得派人監督曠工幹活,要有礦工偷拿銀子一經發現輕則重傷重則致死,因此他的手底下還聚集了一批亡命之徒,韓文山在都元郡還有一萬多畝良田,他家的地正好跟張家得地挨着也是靠淡山河灌溉

他家那一萬多畝良田得有一多半是從別人手上強佔來的,為此還鬧出了好幾條人命,但每次都是靠給官府送些銀子在給對方家裏送些銀子,然後在找個人出來頂包官府從輕發落也就不了了之了,都知道閻王在陰間掌管着生死簿可以決定人什麼時候死-怎麼個死法,韓文山涉及人命又喜歡用武力來解決問題-武閻王的名號也就是這麼來

而宋嘉平則是蓬溪縣有名的鄉紳,靠主上三代積的德在安陽村攢下了萬畝良田,同時在蓬溪縣還經營著一座鐵礦,據說他主上三代都是當官的而且官還都不小,到他父親那一代才開始逐漸沒落的,宋氏家族在安陽村那可是的大戶人家跟官府往來頗深,光是氏族人就得有一百來號,他家的萬畝良田也是靠淡山河來灌溉

張達為了把韓家跟宋家拉進來那可真是煞費苦心,張達故意讓人把淡山河的水流給憋小了,這樣流進韓家跟宋家田地的水流也就小了,也就三四天的功夫他們兩家得田地便開始出現乾裂,在這麼繼續旱下去地里的莊稼就得顆粒無收,這可把韓文山跟宋嘉平給愁壞了,而張達覺得時機已到便邀二人在都元城的一間酒樓里一敘

當看到韓文山跟宋嘉平赴約而來時,張達趕緊將他們二位請到一間廂房裏:二位族長今天能到此一敘,張某這裏謝過二位了

韓文山將手一擺:張兄都是老相識了,你這麼整就太見外了

宋嘉平:是啊張族長,不知今天叫我二人前來所謂何事啊

張達拿起茶壺給他們兩位倒了杯茶,隨後便一臉憂愁的嘆了口氣:不瞞二位族長,今年天旱我家裏那些地都開裂了,這眼瞅馬上就到收糧的季節了,要是在這麼繼續旱下去我那些地可就要絕收了

韓文山拿起茶杯呡了口茶:張兄不是只有你家那樣,我的地也是一樣這幾天我正此發愁呢,我上火上的都尿黃尿了

宋嘉平:我家也一樣地都裂的要起皮了,頭些日子水是少了點但還夠用,可這幾天河流眼瞅著就要幹了

張達聽聞故意表現的有些驚訝:你們兩家也那樣啊,我還尋思跟你們那勻點水過來應個急呢

韓文山:張兄不是我們不肯幫忙而是力不從心啊

張達欣慰的點了點頭:我懂

嘉平無奈的輕嘆了一聲「哎」你說都這個節骨眼了,總不能看着地里的莊稼旱死吧,如今啊也只能祈求老天爺保佑下一場大雨吧,否則別無它法

此時張達兩眼一斜:辦法到也不是沒有

韓文山跟宋嘉平聽聞后便一口同聲的問:張兄你想到什麼好辦法快跟我兩說說看

張達:咱們三家也是多年的交情了,那我也不拐彎抹角就直說了,咱們三家灌溉田地的淡山河是歸海河得分流,要是能在歸海河主渠上開幾個口子,引流淡山河那缺水的問題就解決了

韓文山:那就開唄,只要能解決水源別說是開幾個口子,就是開十幾個口子那也值啊

張達:韓老第這事不像你想的那麼簡單,歸海河在廣源村的地界上

韓文山:在廣源村的地界又怎麼了,它還能管得咱們了

張達:據我說知那嘎著的人可不好惹啊

韓文山:張兄有我在你怕他個鳥

張達:說來也慚愧,前些天小兒帶領族人跟附近的村民成去跟廣源村提及過此事,可沒想到廣源村的人竟然蠻不講理,將我張氏族人打傷十幾個-還傷了不少村民,要不是族人相護小兒那天差點就被命給丟了

韓文山一聽當場就急了:這他

的不是欺負老實人嗎,還他m的有沒有王法真是反了他們了,張兄你放心我一定幫你跟大侄子討個公道

宋嘉平則裝作一副事不關已的樣子將茶杯端起:張族長-韓族長我們宋家人丁稀少,水源的事宋某就仰仗兩位族長多幫襯了,事成之後給下面的賞錢我們宋家包了

張達一聽可就有點坐不了,畢竟這三位可都是首屈一指的大戶人家誰也不差那點錢:宋族長這個時候你可不能袖手旁觀啊,宋家人丁少那你少派點不就完了嗎,多一個人咱們在氣勢上就多一分勝算

宋嘉平聽聞默不作聲的點了點頭,韓文山見狀抬起手往桌子上使勁一拍:事不宜遲明天我親自帶人去,我到要看看是那個不開眼的玩應膽敢阻攔

張達:韓老第息怒氣壞了身子犯不上,挖幾條河渠也不是什麼大事,無非就是可能得動手打上一架,我看兩位族長就不必露面了,萬一要是出了什麼禍事也不會牽連到二位

韓文山這才後知後覺:哎呀-還得事張兄考慮的周全啊,那就有勞張兄費心了

於是第二天一大早張-韓-宋三家便集結了一支五六百人的掘渠隊伍,跟上回一樣領頭的還是張二公子這次他勢必要一雪前恥,由於之前吃了廣源村的虧這回他學鬼了,把掘渠的位子選在廣源村與慶炎村交匯得地方,心想等廣源村發現的時候估計這邊也挖得差不多了,但此時的他還不知道廣源村已經跟常吉村和慶炎村結盟了

就當張文軒還在贊贊自喜時,殊不知他們這五六百號人剛一掘渠,就被慶炎村幾位到地里幹活的村民給撞見了,於是這幾個村民趕緊跑回慶炎村報信,當元大江得以後立馬派人到廣源村和常吉村報信,而元大江則帶着兩個兒子和二百多名村民,手持各種農具氣勢洶洶的趕往掘渠地點

張家勢大元大江自知動要是起手來肯定得吃虧,於是他帶人一直在拖時間等廣源村跟常吉村感來支援,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確發生了一個意外,韓文山的手下竟率先動手把領頭得人給打了,想用這種方式將慶炎村得人嚇退,而他們打那領頭的人就是元大江

元大江的兩個兒子那也都是狠人,當大兒子元奎跟二兒子元弘看到父親被打時,也不管雙方在人數上的差距大不大,帶着村民就跟對方幹了起來,張文軒也沒把慶炎的人放在眼裏,他讓韓文山的手下跟隨行而來得家丁去對付那些村民,剩下的人繼挖掘溝渠他在一旁反到看起了熱鬧

當有人掘渠的消息送到常吉村后-高常山立馬帶着兩個兒子與數百村民趕往掘渠地點,廣源村這邊也是一樣二叔-三叔帶着我們幾個堂兄弟跟全村的老少爺們是傾巢出動,等我們感到掘渠地點時已經快要晌午了,在山坡上離老遠就看見山下打起來了,還有一大群人正揮舞搞頭-鋤頭等農具,已經挖了一條得有三四里長的溝渠

二叔一看這還了得趕緊帶人前去支援,當廣源村的人趕來加入械鬥時,張文軒看着眼前的景象是一臉驚訝,他這才意識到慶炎村的人怎麼會幫廣源村護河,隨後他就在人群中看到了那張令他討厭至極的面孔,他沖着李琳大聲怒吼讓韓文山的手下趁亂將李琳做掉

就在此時常吉村的支援趕來了,當高常山看到兩撥人已經打在一起時,他二話不說便帶着兩個兒子跟村民前去幫忙,突然殺出的常吉村另張文軒極為驚訝,同時他也在納悶兒這些人是從哪冒出來的啊,之前也沒覺著廣源村有這麼老些人啊,而這場上千人的械鬥從正午一直打到太陽落山

打了一下午張-韓-宋一方輕傷了得有340來人死了60多個,說來也巧死的這些人大部份都是韓文山得手下,其中還有不少窮凶極惡的亡命之徒,這一仗下來算是把韓文山手中的利刃給干報廢了,而廣源村-常吉村跟慶炎村傷了近400人死了20多個,可以說是誰也沒佔到什麼便宜雙方才就此罷手

見自己帶來的人傷了得有一大半在打也打不贏了,張文軒雖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帶人離去,畢竟現在已經出了人命了在打下去死的人還會更多,要是一個兩個還好說以張家在都元郡的人脈能把事情給壓下來,可涉及到上百條人命那誰有么的膽子啊,這其中的厲害關係他還是懂得

對廣源村-常吉村跟慶炎村而言,守住了歸海河就守住了今年的收成-守住了活下去的希望,村民們興奮的手舞足蹈蹦啊-跳啊大聲歡呼著,而今天發生的這場械鬥是都元郡,歷年以來規模最大也是傷亡人數最多得一次,三村護村隊也因此一戰成名,一時間成了這方圓百里的熱門話題

短暫的歡呼后村民們開始收攏傷員就地醫治,傷的重得-處治不了的等回村請郎中來治,而三村的主事則聚在一起商量下一步得計劃,我們幾個堂兄弟也是在那天與高源-高林-元奎-元弘有了接觸,高氏兄弟乍眼一看頗有文人之氣,元家兄弟五官粗框翹眉大眼一臉的橫肉瞅著就不像好人

元大江望着張文軒一行人遠去的背影:這個張家不能在打歸海河的主意了吧

高常山:那可不好說吃了這麼大的虧,以張家的傳聞應該不會輕易罷手,何況他們那邊好像還死了不少人啊

元大江:高兄咱們這邊的傷亡也不少啊,要是他們在來掘渠那還真不好應對

高常山:是啊,景林得想個法子啊,這麼杠下去不是長久之計啊

二叔思索了一番之後:那就只能報官了

元大江跟高常山聽聞頗為驚訝:報官-若真鬧到公堂,那些官老爺能給大傢伙主持公道嗎

二叔:起碼能讓張家收斂一些

高常山:那咱們告張家什麼啊,聽人請個狀師得花不少銀子呢

二叔:咱們這邊不也死人了嗎,那咱們就告張家為掘渠竟率眾行兇,打死三村村民20多人-輕傷重傷4百餘人

高常山:景林那咱們啥時候去報官

二叔:明天就去,咱們得為以故之人和他們的家人討個說法,也算對大傢伙有了一個交代,去的時候得把以故之人得棺槨帶上,咱們得有憑有據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件事,知道的人越多官府斟酌起來也能慎重一些

回到家門口張文軒這一路上是忐忑難安,他甚至是有些害怕回家,他腦海中已經想像到父親生氣的神情和責罵得言語,可越是害怕時間反而過的越快,出了這麼大的事他又不得不向父親彙報,於是他邁著極不情願的步伐走到正方門前,搭了著腦袋就像犯了錯的孩子一樣

當張達看見張文軒站在門口時,他拿起桌子上的茶杯吹試了幾下之後:回來了,事情辦的怎麼樣了

張文軒噗通往地上一跪,把事情的經過跟父親仔細講了一遍,此時的張文軒嚇得是渾身直冒虛汗,事情辦砸了按他以往的經歷父親會氣得先摔杯子,隨後就是一頓批頭蓋臉的責罵,可今天這都過去好一陣了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啊,於是他抬頭一看父親正端著茶杯若無其事的品著茶

就當張文軒疑惑今天怎麼沒挨罵時,張達這才氣定神韻的將茶杯放到桌子上:你這回可比上回強多了,起碼沒造個烏眼青回來,看來是我對你的期望太高了

張文軒:爹這次掘渠失敗實屬意外,也不知道廣源村從哪找了那麼多的幫手,爹雖說這次掘渠失敗了但廣源村那邊也沒好到哪去,爹對付廣源村不下死手是不行了,孩兒打算在找一些人手-另外在雇一批刀客,我還就不信治不了他們了

張達抬手猛的往桌子上一拍:混賬-虧你還是飽讀詩書之人,怎麼整天滿腦子想的就是打打殺殺,記着做事之前要多動動腦,這一點你得多跟你哥學者點做事要沉穩

張文軒:爹教訓的是-是孩兒欠考慮惹您生氣了

張達嘆了一口粗氣:要真想殺人你就得借別人的手去殺,讓自己置身事外這樣才算高明

張文軒聽聞是一臉的蒙登:爹那該借誰的手啊

張達:這次廣源村打死了咱們那麼多人,當然是借韓家-宋家還有官府的手啊

張文軒這才恍然大悟:爹您的意思是到官府報官

張達:沒錯-憑我們三家的人脈鬧到公堂,不只是水源我還得要他們的命

第二天張家與廣源村幾乎是同一時間到官府報官,都是官府剛一開門便擊鼓報官,只不過廣源村是在蓬溪縣縣衙報官,而張家確是在都元城府衙報的官,當蓬溪縣縣衙還在調查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時,作為都元郡最高權利機構府衙這邊,在張文軒的指證下已經派衙役上門拿人了

當我們幾個堂兄弟阻攔衙役拿人時,二叔-三數怕我們幾個惹禍上身便主動跟衙役走了,臨走時二叔囑咐我們幾個到蓬溪縣縣衙去喊冤,就這樣二叔-三叔還有高常山-元大江四人,被府衙以指使他人行兇的罪名先後收押在大牢之中,於是我們幾個便和高家兄弟還有元家兄弟帶着上百名村民

跑到蓬溪縣縣衙大門前齊刷刷的跪了好幾排大聲喊冤,這一舉動引來了數百人的圍觀,而圍觀的群眾是越圍越多,一時間把蓬溪縣縣衙圍的是水泄不通,縣太爺見狀只好讓人將我們幾個喊到公堂上

等到公堂我們幾個往地上一跪齊聲高喊:大人冤枉啊,還請大人為草民等主持公道

縣太爺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者,他用手攆著自己的鬍鬚:廣源村所報之事本官還在查實,可能得等上個三五天,倘若屬實本官一定會替你們主持公道,你們幾個先把外面那些人帶回去吧,不然本官這縣衙還怎麼辦公啊

李琳叩首:大人恕草民斗膽,既然廣源村所報之事還在查實中,那大人您能不能先把抓的人放了啊

這可把縣太爺給弄糊塗了:放什麼人

李琳:大人縣衙不是派人把我二叔-三叔,還有他們兩的父親關進大牢了嗎

縣太爺:可本官並沒派衙役去拿人啊

李琳:那就奇怪了,來的那些衙役胸前明明都寫着一個捕字啊

縣太爺一聽就樂了:人啊不在我這,你們去都元城-府衙問問吧

李琳面漏些許疑惑:大人我們不是在蓬溪縣報的官嗎,可為何又要去都元城啊

縣太爺:這你還不明白,那肯定是有人在都元城將你們告到官府了唄

李琳這才恍然大悟,此時縣太爺朝李琳揮了揮手事宜讓他過去,當李琳離近后他湊到耳邊:去都元城你還得在多帶點人,把聲勢弄的越大越好這樣才能把你二叔-三叔他們救出來

李琳一聽便噗通一聲跪在地上,朝着縣太爺叩首:草民謝大人提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九州立志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九州立志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對峙公堂(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