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益州豪強怨聲載道

第一百五十一章益州豪強怨聲載道

何祗聞言,心中一凜,想到李仁來此之前定是受了李福叮囑。

但見李仁只是婉言拒絕,並未將話說死,又覺得李仁應當是還有求生慾望。

既然有求生慾望,那大有可能李福並未下令讓李仁攬下所有罪責。

按照方才與張嶷等人商量結果,此時應當利用所知信息差異,激怒李仁,誘使其對李福失望,繼而反咬李福一口。

為保險起見,何祗試探李仁道:

「無妨,吾能來此代理太守之位,乃益州諸公朝堂力爭之結果。

大家只是希望吾能將此位坐穩,在地方發揮才能,好方便聲援朝堂諸公與陛下對抗。

若不是朝廷有令,必須嚴查前任太守遇襲之事,吾恐怕還不知道李先生已被拘押在此。」

李仁將何祗之言一字不落聽完,卻未曾發現一點與李福有關的消息。

心中不由一陣慌亂,情急之下脫口而出道:

「太守赴任離京之前,可否有人私下尋過太守?」

「那倒是沒有。」

李仁聞言更加焦急,忍不住追問道:

「朝堂爭論之時,也無人提到吾目前之境遇?」

「汶山急報之中倒是提到有人謀害前任太守,但詳細情況卻只有陛下等親自問過信使之人了解。」

何祗見李仁表情一再變化,又開始的堅定、輕鬆,一直到現在的驚慌失措,甚至有些絕望。

心道,李仁自知蠱惑郡守、欺壓蠻夷、搶佔土地這些罪責,一旦無人保他,最少也是個抄家問斬。

方才可能還想着,自己來此探視可能是受其家主李福相托,但自己卻不曾提起李福之名。

他現在估計已經認為李福將他拋棄,任由他自生自滅了。

「李先生,所言為何遮遮掩掩?似乎欲從吾口中了解某些事情。

如今都護府張嶷、董厥、來忠皆為朝廷之人,受了陛下君命,要把先生這等擾鬧郡府之人嚴懲。

吾雖受命來此繼任太守,協助處置此事,但畢竟雙拳難敵四手,能否救的先生脫險還猶未可知。

值此危難時刻,先生還有何顧慮?

難不成先生已拿定主意,為其餘諸公攬下欺壓蠻夷、挑唆太守之罪?

若如此,先生大義在下佩服,也當成全先生為益州其餘諸公犧牲之意。」

見何祗大有就此放棄對自己施救,李仁心裏更是涼透。

想自己不過而立之年,又不似庶民百姓那般生活困苦、朝不保夕。

倘若安心在族中享福,少說還能快活幾十年。

如今卻輕信李福之言,犯下如此大罪

生死攸關之時,還能幻想早已拋棄自己的李福來救?

倒不如將事情原委一股腦告訴眼前之人,說不定看在皆為益州人士面上,何祗還能拉自己一把……

拿定主意,李仁苦笑搖搖頭,而後表情凝重,壓低聲音道:

「還望何太守大發慈悲,救小人與危難之中!」

何祗見狀,知道李仁已經徹底想通,準備將李福罪行揭露。

「吾今日來此,就是欲為吾等益州人士盡綿薄之力,最大限度護先生周全。

只是汝不可在猶豫不決,需將所知一切詳細告知。

知道了其中曲折原委,吾才好細細思量,為汝尋得一線生機!」

李仁見何祗神情坦然,目光真切,不由握住何祗雙手。

「家主李福欺上瞞下,將吾至於如此險地,此番吾已將其交代之事盡數辦到,他卻遲遲不肯依諾為吾解厄,眼睜睜看吾自生自滅!

自即日起,吾與李福家族之義斷絕,為保身家性命,吾願將所知如實告知。

若何太守有所顧慮,怕吾出爾反爾,吾大可將所知之事寫下,並簽字畫押。

日後對峙李福之時,若有需要,吾也可在大堂之上與其對質,揭露其罪行!」

何祗聞言心中大定,故作慷慨激昂之狀,拍著李仁肩膀道:

「先生大義,吾自當為先生做主。

李福畢竟為吾益州士族在朝中舉足輕重之人,今次事件未能處置妥當,或許形勢所迫。

還望先生莫要過於記恨。」

「哼!王太守太小看李福了!

其心思之敏銳歹毒,旁人或許不知,吾在其身邊侍奉多年,確實早就將其看透!

王太守不需為此顧慮,大不了吾與其同歸於盡!

此番若不能讓其家破人亡,難解吾心頭之恨!」

何祗表面上痛心疾首安慰李仁,內心卻冷笑道:

「李仁與李福二人一個台前一個幕後,他事不論,就今番擾鬧州郡、謀害太守之事,一旦證據確鑿,定讓二人『同歸於盡』!」

此後作為李福得力幹將的李仁,將自己所知全部關於其二人之間的秘密說了出來。

不但說了出來,還真的要了筆墨,將重點之事親筆記錄。

李福乃杜瓊、譙周之下數得上號的人物,對益州士族此次行動了如指掌。

李仁職務之便,這些「機密」之事,他也自李福口中了解個七七八八。

最終李仁將李福如何尋找亡命之徒刺殺習承業,又如何令自己擾鬧郡府之事,一字不落說了出來。

這一切,皆是一時氣不過自己久隨之家主竟然欺騙並拋棄自己。

何祗將李仁筆供收好,安撫李仁「不久便可解脫」后,邁步出了牢房。

剛出門,何祗便將李福委託自己照拂李仁的書信拿出,與李仁筆供一併交給了等在門外的張嶷等人。

隨後,李仁以及其餘參與此事的益州士族,同時被都護府、太守府聯合問罪。

李仁罪大惡極,證據確鑿,依旨不需上報就地正法。

汶山郡晚於其餘諸郡,最終也將此事徹底查清並處理。

同時陰平太守廖化配合馬承等陰平都護府人員,也按照陛下指示,與譙周胞兄譙聃鬥智斗勇。

最終譙聃經不住廖化等人軟硬兼施,將自己所知盡數道出。

廖化等人也暗箱操作,給了譙聃一個「受人蠱惑、裹脅,參與擾鬧州郡」的罪名。

完成陛下囑託,留了譙聃一命,之判杖刑后入獄三年思過。

但譙周、譙聃兄弟倆以外,其餘參與陰平郡擾鬧州郡、謀害太守之人,皆遭受嚴懲!

李世民年關時定下的飛箝之策,到此也算圓滿完成。

益州士族從之前爭先搶換邊境荒地,到後來自以為得逞,直至如今被朝廷抓住把柄屠了個血流成河。

蜀中二十一郡,包括邊地急報牽扯的七郡,此番總共被斬首、流放逾千人。

另有貶官削爵、下獄悔過者不計其數。

其中絕大部分皆為益州人士反對北伐派。

更有李福、王彭、王振等朝中地方位高權重者,都已押解成都等待陛下審判。

若陛下無意高抬貴手,幾人最少也是抄家問斬、夷滅三族。

朝廷這番大張旗鼓調查、審核甚至問罪各地士族官員,不到一月時間竟殺得蜀中各郡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朝中益州士族知其原委,自知無話可辨,只能認栽。

但地方上平日少在官場混跡之士族豪強,卻是有些恐慌了。

建興十三年夏至,以蜀郡、巴郡、漢中郡等地方士族豪強為首的「抗議朝廷暴政」隊伍,集結成都,準備向朝廷施壓,逼朝廷給眾人一個說法。

杜瓊、譙周等人見益州士族代表蜂擁而至,聚眾跪在皇城門外喊冤,嚇得汗毛倒豎。

心道此番只顧著藉機清除異己,穩固在朝中、益州官員之中地位,卻把這些不在朝中、地方為官的土豪忽略了。

倘若就此鬧將起來,陛下雷霆之怒再起,怕不是又有幾人要遭殃。

任由陛下這般鎮壓下去,屆時益州士族官場、民間皆遭受重創。

那日後益州易主之時,自己還有什麼籌碼與新朝廷談條件呢?

二人一邊向陛下彙報此事,一邊著心腹前去皇宮門前向眾人解釋此次事件原委,生怕事情鬧大自己地位受損。

然而,杜瓊、譙周正與陛下在御書房商議此事時,卻收到一個令二人絕望的消息。

聚集成都喊冤之人,居然請來了一位在益州士族乃至朝中都極其有分量之人。

此人曾受到劉章重用,又曾令先帝懼服,就連當今陛下在此人面前也的禮讓三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李世民穿越劉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李世民穿越劉禪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一章益州豪強怨聲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