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人體和宇宙,是現代科技探索最淺顯

第187章 人體和宇宙,是現代科技探索最淺顯

第187章人體和宇宙,是現代科技探索最淺顯的兩樣東西!

「一起體驗一下吧。」無中生有當然是不可能的,但紀弘也沒有過多的口頭解釋,而是直接上操作。

操作之前,他還揚了揚自己手中的東西。

看到這個東西的那一刻,於東頓時笑了,因為紀弘手裏拿的,赫然就是華為在兩年前發佈的智能觀影眼鏡叫VisionGlass。

這東西並不是一個虛擬顯示VR、增強現實AR或者是像蘋果的VisionPro那樣所謂的混合顯示設備。

VisionGlass相比VR設備那種大塊兒頭,要輕的太多了,整體來看,它更像是一副墨鏡,戴着是很輕鬆的,重量也只有一百多克。

它並不是所謂的VRARXR等等之類比較先進的產品。主要功能很簡單,就是將手機或者平板之類的設備連接到這個觀影眼鏡上,然後達到一個120英寸的巨幕效果。

這東西效果其實算不上太好,賣的也就那樣,甚至都不是華為的重點產品,要不然也不會這麼長時間都沒有疊代。

前兩天,紀弘還問他要過這個設備的具體參數和技術標準呢!

「該不會……」於東突然想起了什麼,神情頓時比剛才更加認真了。

而這個時候,這款眼鏡的參數和功能也介紹完了,有了天命這個輔助思維的設備,所有人都對這款眼鏡能做什麼以及技術含量水準有了明確的認知。

而紀弘這個時候,也是正式的開始了,只見它將VisionGlass的技術資料作為初始條件輸入了進去,然後推演結束的成果要求:

1、體積、樣式、重量與當前設備保持一致。

2、展示效果:720度全景影像,模擬真實世界視覺感知。

3、……

這個時候,不僅僅是於東,現場所有的人都意識到紀弘要幹什麼了,只是內心一時還無法接受,只得瞪着兩隻大眼,目不轉睛的死死盯着台前的屏幕。

而於東也有所思考,現在的VinsonGlass只是一個平面設備,可以虛擬出一個120英寸的巨幕,帶着設備的時候,無論人怎麼移動,巨幕的畫面是不會變的。

但紀弘的要求,就像在現實中的動作一樣,你一轉頭,看到的就是你左邊或者右邊的世界,一抬頭看到的是天空,一低頭看到的是大地。

而紀弘描述的這個設備,顯然就是通過技術手段根據人的動作或者操作展示這樣一個三維立體的世界。

「視頻?影視?遊戲行業?」

趁著AI模型不斷生成和推演的功夫,於東也在琢磨這種設備一旦出現,它非常多的應用場景。也在其中思考着這東西跟華為現在的業務之間的關聯。

不僅僅是於東,廖正腦子裏也開始活泛起來,不過,他想的更多的是,這不正是虛擬城市的一個體現嗎?

……

紀弘一看陷入沉思的眾人,也是默默的看了一下後台,這麼一個程度升級,需要的時間並不長,因為要求確實不高。

紀弘所要的也只視覺效果而已,並沒有要求什麼全沉浸感知、也沒有對人機交互有過高的要求。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紀弘已經嘗試過,人機交互,確實沒有那麼簡單。

當然,也有可能是他提供的參考數據和資料太少的緣故——模型的能力是推演,而不是創造,它要做一件事兒,是需要數據支撐的。

而他能提供的數據,都是現實中已經存在的——

無非就是動作和手勢之類的隔空操作,比如華為的抓手截屏,VisionPro的集中手指交互手勢,以及一些眨眼翻頁之類的東西。

VisionPro還有眼球追蹤配合手勢的一系列操作。

但這些還是相對複雜,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

初次嘗試可能覺得很好玩,咦,我瞪着某個圖標,雙手一捏,它就打開了,很神奇的樣子,但是這麼玩兒一個小時試試?還不得累死!

所以,VisionPro看似走出了混合顯示很神奇的一步,將APP啊、頁面啊什麼的都可以虛擬在現實中展示出來,還能有很多的互動,看起來很科幻,但是其實很雞肋。

這東西也就看個電影電視啥的操作比較簡單比較少的場景還有點兒用,玩其他的,尤其是需要頻繁操作的東西,那太累了。

人機的交互方式會是限制這一切更進一步發展的關鍵一環。

紀弘經過一些實驗之後,也是意識到,在不直接去讀取大腦意識的情況下,哪怕是現在完整版的類思考模型,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這裏邊的問題其實是出現在「人」之上。

人機交互,「機」這樣東西,自從它一生產出來,它的性能,它的參數,它有什麼功能,能幹什麼,它的一切數據都固定了,就像剛剛,紀弘把VisionGlass的數據一股腦的直接就提供給了天命,然後它就可以根據技術水準去推測去升級。

但是「人」呢?「人」有什麼功能,能幹什麼?數據又怎麼體現?這其中的東西就太複雜了!

複雜到什麼程度?可以這麼說:人體和宇宙,是現代科技探索最淺顯的兩樣東西!

現在的人機交互,也只是利用了一丁丁點的皮毛罷了,比如:

我的胳膊能抬起來,我的手能做各種動作——在此基礎上,人們研發了手勢和肢體的各類交互操作。

我的眼睛可以注視一樣東西,利用視線方向這麼一個數據就可以確定注視點的坐標。

再先進一些,是否還可以根據人的表情和眼神等數據來實現一些操作呢?

將肢體、手勢、眼球追蹤、微表情結合語音控制等這些操作,綜合起來,設計一種人機交互語言,他相信天命是可以做到的。

只不過,人機交互,「機」的數據已經非常清晰了,下一步肯定需要更多的去了解「人」。

兩者的信息都詳實了,有了充足的數據支撐,再加上「天命」,這東西也就成了!

而對「人」更多的研究和認識,在紀弘的計劃中,那是勢在必行的。

現階段,「機」的製造,那就需要合作夥伴了。

紀弘是這麼計劃的,也是這麼操作的,對VisionGlass的疊代預演很快的就結束了,形成了一整套的設計、製造方案。

甚至一些複雜的,現階段無法滿足需求的零部件,都給出了相應的規格。

不用紀弘開口,這些人也都知道,這零部件肯定也能再推演疊代一番,如此循環往複,那就不會存在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玩意兒的能力究竟有多強?」一開始,所有人都認為,他們是來看卷耳的新產品的,但這個時候,腦子裏突然明悟:

這哪是在看產品啊!如果說產品是金蛋的話,這玩意兒就是下金蛋的金雞啊!

還真能無所不能啊?

可是,為什麼要給我們展示這些?難道……

「無所不能那是不可能的!」紀弘彷彿看出了眾人的想法,也是說道:「它的一切都需要有現實數據和基礎。

「它有多強,那就要看,人有多少想像力!」

天命能幹的事兒很多,但整體還是需要人來設計和規劃,也需要更多的數據才能成長。

而今天能夠得到許可來到虛擬小鎮的,都是比較親密的合作夥伴,於是紀弘也沒有搞什麼彎彎繞,而是直接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天命,會是一個有限公開的產品。卷耳智能科技的戰略合作夥伴,只需要付出一定的分成,就可以使用它來疊代你們自己的產品。」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年近三十,科技立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年近三十,科技立業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7章 人體和宇宙,是現代科技探索最淺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