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紀弘在做的兩件事兒;卷耳集團架構

第181章 紀弘在做的兩件事兒;卷耳集團架構

第181章紀弘在做的兩件事兒;卷耳集團架構調整

科創基地園區東半區,這個時候,這六棟樓已經被卷耳智能科技圈了起來,並取了一個新名字——卷耳科技園區。

紀弘這一段時間並不常來這裏,他更多的時間會待在空港新城那邊的智算中心,尤其現在,圍繞智算中心拓展開來的新型AI實驗室。

卷耳智能科技的日常工作,已經由陳繼業和趙東赫在主持,卷耳智微則是張建在協調。

紀弘更多的時候是一名甩手掌柜,除非重大事項,現在的他已經不再去管公司經營的事兒。

他的主要工作是技術研發和突破。

這幾天,他首先就是改造了一些小工具,就是在科學院開會的時候突然冒出來的那個想法。

由於時間尚短,他也只是淺淺的做了一個小實驗,就是拿藍牙耳機和手機簡單的做了一下改造:

最簡單的功能,當聽到一個不理解、或者完全沒有聽過的辭彙,輕敲一下屏幕,耳機里就會傳來這個東西的解釋,甚至是類思維AI分析過後的各類知識。

當然,這只是一個臨時的方案,紀弘甚至都沒讓AI介入——理想的情況下,AI跟着一個人時間長了,是能夠對一個人的學識、認知有一定的了解的。

那個時候,就不需要什麼敲一下這種行為操作了。

甚至,只要帶着耳機和手機,再去開那些自己完全不懂的會議,就可以左耳朵聽會議,右耳朵聽解讀,甚至可以不聽會議,只聽解讀。

耳機當然也只是臨時的手段,不想聽的話,也可以看手機屏幕,用文字甚至視頻數字人等方式都可以。

而且以現在的技術實現起來並沒有任何難度。

紀弘甚至幻想過:如果這些東西可以直接塞進腦子裏,那不就完全相當於是自己的記憶了嗎?

當然這個就麻煩了,甚至現在完全沒有這樣的技術,只能留待以後了。

不過,紀弘還是記下了這句話:

【資料獲取所用的時間越短、直接接受程度越高,就越接近於人本身的記憶。】

直接塞腦子裏不現實,但是,有沒有更簡便、更直接的方式呢?

臨時方案已經確定,後續的進化紀弘打算找華為談談,近場通信、穿戴設備、人機交互這方面,他們說不定能給一些啟發。

……

而另一方方面,也是紀弘的首要工作,當然就是前一段時間從EUV光刻機研發過程中所截取的【類思維AI分支】,也就是【可進化AI模型】。

【可進化AI模型】在與【存算融立體晶片】這種本就是專為【類思維AI】打造的巨型晶片結合后,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而此時,這種超級強大的AI正在進行一輪又一輪的訓練。

……

紀弘也是終於得閑,找出一天的時間來卷耳科技園區這邊一趟——趙東赫已經聯繫很多次了,說有重要的事情要彙報。

「紀總好!」

「紀總好!」

……

這天一大早,紀弘從停車場一出來,就不斷的有人打着招呼,其中有他認識的,也有他不認識的,他微笑着點頭,偶爾還會鼓勵一句。

「紀總好!」身後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紀弘不用扭頭就知道是趙東赫這個貨,當即一個板栗敲到了他的頭上:

「好你個頭啊!鵬城那邊情況怎麼樣?」

「今天彙報的主要工作就是那邊的情況,哦對了,不光是我,陳繼業程總和張建張總也有一大堆的工作要彙報,你今天有的忙了!」

趙東赫這個紀弘的鐵桿哥們兒,隨着卷耳智能科技的越來越強大,自己也有了長足的提高,甚至獨當一面也沒有什麼問題。

對此,紀弘當然樂見其成,只要他能幹,紀弘就不怕給他加擔子。

「今天,就再給你們幾個加加擔子!」紀弘來之前就已經決定了,這三個人乾的很好,那麼,就再多干點吧。

……

十五分鐘后,會議室。

「先宣佈幾項人事變動,」紀弘一上來就直入正題:

「卷耳智能科技的發展超出原本的計劃,現在已經到了必須要拆分的時候……」

集團組織架構的工作,陳繼業早就做好了計劃,紀弘藉著機會直接宣佈了這項決定:

卷耳智能科技拆分為技術子公司和商務子公司——也就是卷耳智能科技和卷耳智能服務。

「卷耳智能科技這個子公司未來主要負責技術產品的落地研發工作,由趙東赫負責,職位為子公司總經理。」

紀弘接着說道:「集團這一塊,任命陳繼業為集團CEO,兼任卷耳智能服務子公司總經理。

「卷耳智微這一塊兒依舊由張建負責。自今天起,除AI驗證不能通過的決策外,集團和子公司戰略級以下的其他決策不用再向我請示,按月提交報表和紀要彙報即可。」

紀弘宣佈了這些決定,然後還笑着說道:「包括今天哈,你們自己能拿主意的,就不要在今天的會議上討論了,我們速戰速決。」

趙東赫、張建、陳繼業三人相互交換了一個眼神,迅速的將自己準備彙報的材料挑出去了一大半,然後又分別自己在自己的內心裏哀嘆了一聲:「壓榨程度又增加了!」

紀弘似乎也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於是說道:「薪資你們自己提……」

他本來想說自己提自己批的,但這麼說貌似不太合適,別人也不可能真的隨便寫,非常沒誠意,於是改口:「現有薪資水平翻倍,回頭我通知財務。」

組織架構的和人事的事情迅速的確定,至於架構里的其他人,那就不需要紀弘操心了。

「東赫,說說鵬城那邊的情況吧。」會議正式進入下一個環節。

「鵬城虛擬城市項目,正式通過了鵬城市、粵省和國家發展委的批複,並通過了單一來源談判採購的方式交給了我們。

「投入方面,鵬城市的預算是財政收入的6%,每年大約是300億。他們要求在這個預算的基礎上,將虛擬城市計劃分成幾個階段。

「目前,按照紀總的指示,我這邊經過實地考察,設計了第一版的方案。我這邊的主要問題大部分都是技術方面:

「首先,是虛擬與現實轉換所需要的感測器設備問題,目前的感測器種類是無法滿足一些特殊需求的。需要一些特別的設計,比如五感模擬、比如微表情識別、比如行為姿態等等等等。

「這些東西,主要用於人的虛擬交互,具體的需求我這裏有一張表。當然,這裏邊的東西不一定都能夠實現,我的規劃是,我們儘可能的實現一到兩項。這也是鵬城方面的要求,要求超越世界一點點。

「第二,就是虛擬感測的數據量比較大所引起的交互問題,我們的虛擬城市會儘可能多的將所有的元素儘可能多的全部包括進去,甚至包括一草一木。

「這個數據量就非常龐大了,數據的處理和通信,尤其是直接面向人的應用層交互對及時性的要求比較高。

「第三、智慧能力……」

趙東赫不斷的彙報着他的方案以及遇到的技術問題,而紀弘也將這些技術問題與自己這一段時間的研究結合了起來。

「你說的這些問題,先放一放,很多問題已經有方案了,在虛擬小鎮那邊的實驗基地。」

趙東赫的虛擬城市第一階段的設計過於保守,當然,這跟認知有關,他並不知道紀弘這邊的虛擬小鎮實驗到了什麼樣的一個程度,還是按照早期的規劃來進行的設計。

其最核心的當然是智慧能力,這是卷耳智能科技的強項。

但其他的方面,僅僅是在現有虛擬城市的基礎上,按照鵬城市比世界更強一點的要求來規劃的。

但事實上,他提的這些問題早就已經不是問題了。

別說用於機械人和設備的五感感測器,紀弘現在在考慮的已經是怎麼將無感感測器的數據,與人本身進行一定程度的交互。

至於超大規模數據處理這些就更不是問題了,現有的類思維AI對此可能不擅長——類思維AI本身就是高智慧,但是數據量並不大,這是它的特點。

但是,能夠【對各類方案進行進化】的類思維AI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科研實驗方案都能演進進化,一個大數據處理演演算法,那就更是小兒科了。

事實上,這個分支的AI,已經具備了【類思維】和【大規模】雙重的特點,要不然也不可能經過幾十萬次甚至更多次的演進,最終成功設計出EUV光刻機的方案。

要知道,幾十萬次的實驗,每一次所涉及的數據加一起絕對是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當然,可能和大模型的數據還是沒法比——但類思維最關鍵的核心還是智慧。

紀弘閉上眼睛,默默的想着自己這邊的實驗進度,最終說道:「邀請鵬城相關方面、華為以及我們比較重要的合作夥伴,參加虛擬小鎮的開鎮儀式。

「你們也去參加,虛擬城市的方案設計,等虛擬小鎮體驗完了之後你這邊再做調整,有其他問題到時候咱們再說。」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年近三十,科技立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年近三十,科技立業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1章 紀弘在做的兩件事兒;卷耳集團架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