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二十五騎

第六章 二十五騎

在原本歷史上,北京內城失守的消息傳來之後,李邦華心灰意冷之下,對著文天祥的木主作了三個揖,接著便寫下一首絕命詩說:「堂堂丈夫兮聖賢為徒,忠孝大節兮誓死靡渝,臨危授命兮吾無愧吾」,然後投繯而絕。

可以說,這是一個用命來證明自己忠心和氣節的老臣,在滿城先投闖,后降清,毫無底線可言的明末官僚中,可謂是一股難得的清流!

而如今,朱慈烺煽動的蝴蝶翅膀,已經使得很多事情發生了改變,常登貴,林昌峰這些歷史上不知名的小人物如此,周世顯,李邦華這些皇親國戚,經略大臣,同樣是如此。

但因為事發突然,他並沒有太多時間籌備突圍的事宜,整個過程顯得十分匆忙和草率,便是南下重建朝廷的班子,也完全沒來得及組建。

所以,當朱慈烺聽到周世顯的稟報,立刻就有了要帶著對方一起南下的想法,李邦華對於他這個皇太子來說,可比崇禎有用得多了。

這點政治敏感度,他還是有的。

同時,朱慈烺也很清楚自己突圍南下之後,將會面臨的巨大困境,南方同樣有他的敵人,那個至高無上的皇位,早就已經有人垂涎。

他雖然有著皇太子的身份,在法理上是大明王朝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但他現在手下只有二十四騎,在明末官僚體系中,幾乎毫無地位可言,周世顯算是皇親,可地位同樣不高。

因此,朱慈烺南下之後,還得想辦法拉攏各方勢力,為自己所用,否則,很難迅速組織起足夠的力量擴軍備戰。

而德高望重,文武全能,和南京的留守官員,甚至是京營出身的黃得功等人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李邦華,便是他十分重要的倚仗,甚至能毫無爭議地壓倒南京群臣。

東直門西面的大街上,李邦華看到英姿勃發,虎虎生風的朱慈烺,一時激動得難以自已。

他也是見過皇太子騎馬射箭的,但沒想到對方披甲之後,居然如此有威嚴,眉目宛如鷹虎一般,氣勢逼人。

「老臣參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朱慈烺當即上前將李邦華扶起,一臉欣慰道:「孟翁能和本宮一起南下,實乃我大明之幸也。」

「殿下這是折煞老臣了......」李邦華聞言,當即又要跪下。

「孟翁的氣節操守,值得本宮如此尊稱,何來折煞之說?」朱慈烺搖了搖頭,然後又道:「現在局勢危急,不是說這些的時候。」

李邦華到底是歷盡千帆的老臣了,他也很快就從驚奇中恢復了過來,看了看朱慈烺,又看了看圍在他身邊的二十幾騎,小心翼翼地開口試探道:

「殿下此番是要......突圍出城嗎?」

朱慈烺看到李邦華如此神情,哪裡還不知道對方心裡想什麼,這可是一個知兵的老臣,執掌過京營,十幾萬人馬都治理得卓有成效,對於他二十幾騎就想要突圍出城的想法,自然是覺得異想天開的。

「本宮奉父皇之命,趁亂突圍出京,南下應天繼承大統,還請孟翁隨本宮南下,輔佐本宮中興大明,恢復河山。」

朱慈烺語氣十分堅決,隨即也和剛剛對周世顯一樣,將崇禎要殉國的決心,說了出來。而想要說服李邦華這樣的老臣,他自然還得再借一借崇禎的名。

其實,李邦華並非固執己見的人,也絕對不迂腐。

早在二月,他便秘密上書,請求崇禎皇帝固守京師的同時,仿照永樂舊例,讓太子到南都監國。

而好幾天沒有得到崇禎的回復之後,他又請求把定王,永王分封到南直隸的太平,寧國二府,讓他們拱護南京。

崇禎皇帝收到奏疏之後,其實是動了心的,但最終還是因為不願背負丟棄祖宗社稷的罪名,想要大臣在朝堂上主動提出,以便今後出現爭議的時候甩鍋而錯失了時機。

要知道,這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可全都是人精啊,誰又願意承當這個責任?

於是乎,李邦華的提議都沒能落實,一直到李自成攻破昌平,兵臨北京城下,時局再也無可挽回。

但現在,崇禎要殉國,他作為臣子,必須要有一個足夠大的台階下。否則,他自己都過不了自己那一關,更別說讓其他人閉嘴了。

如果說別人不在乎所謂操守,那一生廉潔奉公,為了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李邦華,恐怕就是真的在乎了。

所以,這個「託孤大臣」,李邦華必須要當,而且也只有當了「託孤大臣」,他才能在南下之後,執掌大權,為朱慈烺實現政治目的出力。

政治上的事情,名正言順是最重要的,否則一定會處處受到掣肘,特別是朱慈烺的權力,原本就來自於明廷的法統。

李邦華聽罷,其實也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但他還是有些猶豫。螻蟻尚且偷生,他又如何一心求死呢?

而且,他通過剛剛周世顯的話,以及對周圍這十幾個京營將士的觀察,已經看出了端倪,至少這個皇太子殿下在操控人心,駕馭部下方面,能力是極強的,否則根本控制不了這些臨時召集起來的丘八。

崇禎皇帝他太了解了,王承恩又是個老實人,而王之心,朱純臣等人,心思全不在忠君報國之上,再加上駙馬都尉周世顯這個不該出現的人出現,事情已經很明朗了。

李邦華管過京營,知道那些小軍頭和老兵油子有多難管控,但若是能讓他們服氣,這些人遠比那些所謂見多識廣的中高層將領,更加可靠。

「殿下,突圍出京,若是沒有勁旅護衛,恐怕就只能是羊入虎口,有去無回了!」

李邦華猶豫一番,最後還是想聽聽朱慈烺的計劃,他始終覺得僅靠這點人馬就想突圍出京,太異想天開了,根本不可能。

其實,擔心的又何止是他?周世顯同樣心中不安,甚至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只是還想再搏一搏那一線生機罷了!

「孟翁所說的勁旅,需要多少?」朱慈烺沉聲問道。

而他話音剛落,城西方向又是一陣巨響,西邊的夜空中光線一亮,然後又迅速暗了下去。

不過,不管是朱慈烺,李邦華,還是周圍的京營將士,都沒有人扭頭去看,他們早已經習慣了這些炮聲。

「至少需要三千精騎,否則絕難突破闖賊的包圍。」李邦華嘆了一口氣,苦著臉道:

「而且,現在天津也已經陷落,便是運河樞紐靜海,都落入了闖賊的手中,想要南下只能是走陸路,那就需要從沿途的驛站獲得補給,同時至少保證一人三馬。」

朱慈烺聽罷,不由笑了笑,李邦華果然是名不虛傳,已經猜到了他的計劃,但這種時候,吳三桂恐怕也沒有三千精騎,他要是有,早就殺出城去了,還用得著這般小心翼翼。

要知道,李邦華口中的所謂「精騎」,其實就是家丁騎兵的意思,而關寧軍在遼西那麼多年,屢屢入關平賊,其實靠的就是崇禎初年練出來的那近萬「精騎」,剩下的那幾萬人馬,除了少數披甲戰兵,其實大部分是無甲的輔兵民夫。

在原本歷史上,「一片石大戰」前期,李自成的大順軍之所以攻勢迅猛,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吳三桂當時手裡只剩下兩萬餘關寧軍,其中還有部分是山海關守軍,其他都是地方鄉紳召集來的壯丁,戰力自然不行。

「孟翁,,若是有三千精騎,本宮就不必等到今日了,大可直接在白日的時候突圍出城,李自成那幾千老本騎兵,攔得住本宮?」

「這.....」李邦華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朱慈烺見狀,看著對方,語氣嚴肅問道:「孟翁,我這裡雖然沒有三千精騎,但有二十四騎赤膽忠心的義士,你敢不敢跟著本宮突圍?」

「殿下......」李邦華滿臉驚駭,朱慈烺有如此膽識魄力,是他萬萬沒想到的,不知怎的,他心底居然也生出了一股豪氣,明知不可為,但卻還是想要賭一把,就算是為了報君恩,也值了。

而朱慈烺並沒有因此停下,反而是拔出了腰間佩帶的雲梯刀,直接遞給了李邦華:「孟翁,可還能操刀?」

李邦華見狀,先是一愣,然後搖頭苦笑了兩聲,最後居然是一把接過朱慈烺遞來的刀,非但沒有任何疲弱不支的模樣,力道準度還和常人無異,接著朗聲大笑起來。

「老夫兩年前還在江南主持軍務,隨軍作戰,與士兵同甘共苦,日行數十里,前後數月,斬殺的亂賊逃兵不計其數,操刀算什麼,便是策馬殺敵,也不在話下!」

說著,李邦華便直接脫下了身上穿著的官服,作勢要披甲。

朱慈烺看著這個已經年近七旬的老英雄,心中不由得有些驚訝,他原本是想讓對方坐上馬車,拿把刀也不過是防身罷了,現在看來,倒是他小瞧人了,隨即也大笑道:

「哈哈哈,好,如此一來,同本宮一同突圍南下的,便是整整二十五騎了!」

就在這時,鼓樓之上正在眺望城西,城北方向順軍行動的哨兵接連吹響了軍號,這兩個信號一傳出,便也就意味著城西,城北方向都有城門被順軍攻破了。

「殿下,東直門的守軍末將已經買通,城門現在已經打開了,咱們走吧!」常登貴聞聲,當即拱手抱拳道。

朱慈烺聽罷,點了點頭,隨即面色平靜地對著手下的護衛發號施令,等到下完命令,他才看向了同樣鎮靜自若的李邦華,信心十足道:

「孟翁,待會突圍之時,跟緊本宮,本宮此番南下,還需要孟翁這樣的名臣輔佐,方能恢復天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振興方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末振興方略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二十五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