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楊彥全

第一章 楊彥全

淳佑是趙昀在位的第五個年號,這個年號已經沿用了十一個年頭,今年剛好是第十二年,二十年過得很快,又很漫長,今時之大宋早已變了模樣。

光化軍,呂堰驛。

此地原是古驛,通南北之交,久而久之聚民為鎮,又因居住者多為呂氏,由此得名。

呂堰不大,橫豎兩街,外無圍牆,成散扇狀。

相較於東街的擁堵髒亂,南北一道大路通暢,商戶林立,當然最多的還是茶酒住宿的買賣,無他,這裏是驛站,每日迎來送往好不熱鬧。

時值十月,日初,土街冷清,只有寥寥幾家挑攤早食。

「呂丈,來碗湯餅。」

一位身穿皂衣,戴了個平襆頭的青年男子來到攤旁,點了一份麵食,正襟危坐於木桌。

「楊驛公,今天又甚早啊。」主家老漢一邊熱情開口,一邊熟絡的做着上手頭活計。

「公事不敢懈怠。」

楊彥全,字保賢,光化人氏,現職呂堰驛驛所書目公差,年二十有一。

書目公差有驛長之職,屬於淳佑改制后胥吏中的第二等公人。

「聽光化來的貨郎哥兒說慈幼局要搬到我們呂驛來,真否?」

在光化縣就有名的就是慈幼局和墟市,慈幼局占名,開天下之先河;墟市佔財,荊襄之市不如也。

「吏間有傳,縣府卻無公文,多半看要再拖上一年半載。」楊彥全客氣的接過碗筷,不緊不慢的說道。

「要是慈幼局搬到呂驛,要不了兩年這裏就該建城開縣衙了。」清晨無客,呂丈便坐在楊彥全對面閑聊兩句。

「天下熙攘,若得開城,呂堰驛自是能更上一層樓,呂丈的營生也會紅火。」

楊彥全吃飯很快,幾口功夫湯餅便見了底,正欲起身付賬,老漢又給他添了滿滿一碗。

「楊驛公再吃喝一碗,陪小老兒說說話。」呂丈自家也端了一碗坐在楊彥全對面,小本生意,圖個溫飽,又是這窮鄉僻壤,樂個和睦,沒多大心思。

「這……呂丈太客氣了。」楊彥全也不客氣,言語中多了幾分熱情:「慈幼局之事已定,歲春某去拜會過夏慈掌,雖未逢面,但也得了消息。」

「夏慈掌!可是那位名艷荊襄的夏娘子?」呂丈來了精神,公事哪有這美女風流聽起來有趣。

「正是,吏間口傳這位夏慈掌可是手眼通天的大人物,據說見過官家聖人。」楊彥全言語中滿是自得。

「瞭然,皇宋天下慈幼局多不勝數,女掌院事只怕就這一位吧。」呂丈眼中有羨慕,也有敬畏。

「誠是如此,慈幼局掌院事是入了流的,從九品的正職,能從淳佑改制中保留下來,自是不可或缺。一介女流能入官身難如登天,偏偏就夏慈掌做到了。」楊彥全說到最後有些落寞。

聯繫自身,入得這名利場也有兩年了,從役人熬成了公人,不知多少年能當上吏員,臨了能不能混一介縣尉身。

「驛公,你是如何識得夏慈掌門路?」呂丈也不急着收錢,還想多聊幾句。

「我本是慈幼局出身。不多說了,某先行一步。」

楊彥全少年喪母,流落乞兒,幸得慈幼局收養,傳文習字,學了幾篇文章,年滿十六后在慈幼局做幫工攢了一些銀錢,年十九應縣府招募為役,翻修城牆,一干就是一年多,今歲由役轉公,成了驛公。

「好嘞!慢走。」呂丈一邊收拾著桌子,一邊望了幾眼楊彥全背影,不免搖頭惋惜。

這驛公窮苦出身確有禮節,不貪不欺,只個好公人,只可惜是個……瘸子。

正是瘸子,要不是修牆砸斷了左腿,只怕驛公也輪不到楊彥全來當。

朝陽升,楊彥全一瘸一拐的走在大道中央,與左右住戶,商客親切打着招呼。

許是習慣了,也無自卑。

直街向北,打頭第一家就是驛館,上下兩層,有房宿十一間,招待有一廳一廚,後院有馬廄,寄養著五六匹官馬。

「驛公來了。」

驛中接待是一位老漢,姓劉,廂軍出身,也是個傷殘戶,自言打過幾場大仗,折了一條胳膊。

「嗯,可有信件?」

驛館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傳信,楊彥全每日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問信,別看是小小的一張紙,延誤了大事可是要掉腦袋的。

「有襄陽府來的公文,要遞光化縣衙。」光化軍是府縣同治,一城兩套班底,遞府衙和遞縣衙區別可大了去了。

「上一驛走的是什麼?」楊彥全撣了撣身上土塵,順帶整理冠袍。

「步遞。」

驛內一般分三種遞法,最慢的是步遞,一般都是州縣公文一類,中等的是馬遞,多數是財斌件、稅收件等,快的話要急腳遞,全是戰報、催糧、民反等軍國大事。

「那就讓胡三哥走一趟吧。」

楊彥全行驛長之職,手下有接待一位,遞夫六人,胡三就是遞夫之一,也叫鋪兵。

「瞭然,驛公,有一事不知當不當講。」老漢表情十分糾結,不知該如何開口。

「劉頭,有什麼事但講無妨,某的為人你還不清楚嗎?」

楊彥全也不是自誇,在呂驛名聲尚可,雖不說百姓擁戴,但也是上下和睦,時有仗義疏財之舉。

「老朽年邁,今歲來身子骨越發不堪,迎來送往略感乏力,怕誤了驛公的差事,故而老朽想薦孫兒六郎來應接待一職,不知驛公可否行個方便?」吏分三等,在本朝之前哪怕是州縣吏員也無公俸,如今家國日興,官吏改制,吏、公二等都有了官祿,驛館接待也在公人之列。

「此事好說,不過還需四郎去一趟縣衙,落了身世文書,若無差錯,某自可推薦。」

書目公差與驛館接待在官面上是同級,楊彥全無任免之權,只有推薦的資格,不過只要是同驛的書目公差推薦,縣衙也不會幹預,基本上算是可成。

「驛公大恩小老兒永記於心,望驛公晚間去寒舍一聚,小老兒另有報答。」

「哈哈哈,劉丈客氣,客氣了。」

楊彥全這份推薦信可不是白寫的,幾句推崇的話可下不來,要拿真金白銀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楊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