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可以發頂刊的技術突破

第285章 可以發頂刊的技術突破

第285章可以發頂刊的技術突破

材料學的研究,其實並沒有多少花里胡哨的東西。

一次次實驗,一點點總結,再加上一點運氣,實驗也許就會成功,但最大的可能是毫無收穫。

此刻,隨着王東來的動作。

整個實驗室的氣氛變得有些凝重起來,都在安靜地等著檢測結果出來。

很快。

在屏幕上,空心碳球的微觀結構被掃描了出來,接着便打印成圖片顯現出來。

而看到這些圖片,王東來眼裏閃過一絲亮光,便對着呂塗吩咐說道:「學長,你幫我在樣品裏面挑選一些表面積在【2054g-1,3425g-1】區間的空心攤納米球體出來。」

這點小事,對於呂塗自然不是問題,所以很快就做好了,並且出聲問道:「王教授,還有其他的事情嗎?」

王東來也沒有客氣,當即就再次說道:「把電池測試儀和電池模具等準備好,我待會兒就要用!」

呂塗點頭,立即就去準備起來。

眾人也都紛紛打着下手,只是幾分鐘的時間,就準備好了。

可以說,銀河科技的實驗室設備之齊全和設備之尖端,哪怕是放在高校林立的唐都都是數一數二,除卻一些真正的頂尖大型設備沒有,其他的一些儀器,應有盡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個道理,王東來還是很明白的。

所以力排眾議,從銀河科技的賬上撥了大量的資金來購買儀器設備。

而這樣做的好處,自然也就在此刻體現出來。

需要使用的時候,可以直接使用,不用考慮借儀器,租借實驗室等。

儀器準備好了之後,便開始製作電池樣品。

製造電池對於在場眾人而言,自然是簡單無比的事情,毫不費力。

「樣品分類,分別按照30%、20%、10%的比例混合空心碳球粉末和單質硫,做成正極材料,電池做成之後,做好記錄,應該都沒有問題吧?」

說起正事的時候,王東來極為嚴肅。

呂塗等人也被王東來的態度所影響到,皆是一臉認真地點頭應下。

在王東來吩咐之後,並沒有提到電池的負極材料,原因倒也很簡單。

這主要是因為負極材料主要是PD薄膜和銅芯鋰片相組合,這樣的搭配也是當今市面上的主流,更是標配,根本沒有什麼多餘的變化,也沒有必要變化。

所以,王東來並沒有提及負極材料,而呂塗等人也明白這一點。

將空心碳球粉末和單質硫混合,做成正極材料,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所需要的流程也有些複雜,不過倒也還好,在場的都是有經驗的熟練研究員,經驗豐富,並沒有花費多長時間。

材料學的實驗,就是這樣,不停地動手,不停地實驗。

很多時候,根本就不像是實驗,就完全是撞運氣,或者是一個個地試錯,用排除法來找出正確答案。

在忙碌著這些的時候,王東來想到了人工智能技術。

倘若人工智能技術真的完成突破的話,像是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不斷試錯的實驗,就能交給人工智能來處理,充分解放人力。

機器雖然呆板,可是可靠性卻要比人類強上太多。

最關鍵的是,機器可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效率遠超人類。

而眼下的人工智能技術,完全做不到這一點。

甚至於,就算是能夠做到,王東來也不會第一時間就拿出來,必然是進行各種驗證和準備之後才會拿出來。

道理也很簡單,技術沒有好壞,用之在正則正,用之不正則歪。

心裏想着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王東來手上的動作卻沒有半點影響。

鋰硫電池的突破,自然不可能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哪怕是王東來出手,檢測結果也不會瞬間出來。

總歸是需要時間去記錄數據,然後通過數據尋找問題的。

數學在這個時候,就發揮了作用,雖然不能直接給出答案,卻能縮小答案範圍,縮短時間。

……

在王東來忙碌着實驗的時候。

《數學未來》終於發刊了。

因為知道這一次刊登的有證明冰雹猜想的論文,所以剛一發刊,就引來了學術界的追捧。

不僅僅是數學家,就連其他領域的不少學者教授也都抱有一絲好奇。

如果嚴謹的來形容的話,冰雹猜想並不算什麼厲害猜想。

因為證明了冰雹猜想,並沒有多大的現實意義。

從一開始,冰雹猜想就是一個數字遊戲。

從接地氣的撲克麻將,到所謂鍛煉智商的數獨魔方,再到各種各樣的數學遊戲難題,其實都是∏(0,0)的,因為它們都是有限可枚舉的。

當然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相同。

有人並不覺冰雹猜想證明具有什麼有用的現實意義,有些人卻覺得眼下覺得沒有影響,並不代表着它沒有價值。

可是,學術界對於冰雹猜想證明的意見不同,但是卻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訂閱了《數學未來》,想要在第一時間觀看王東來的證明論文。

也許冰雹猜想這個數學難題沒有什麼現實意義,但是證明這個數學遊戲難題的思路和想法卻絕對有意義。

王東來的【語文】和【英語】學科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水平。

所以在撰寫論文的時候,自然是得心應手的緊。

論文內容詳實準確,用詞恰當,給人一種循循善誘,引人發省的感覺。

學術知識水平越高,能力越強,就越是能夠感受到論文的優秀和精彩。

很快。

學術界便有學者教授在看完之後,發表自己的感受。

「醍醐灌頂,完全想不到冰雹猜想還能這麼證明!」

「大開眼界,王東來教授榮獲菲爾茲等大獎,果然是實至名歸。」

「接連不斷證明數學難題,王東來教授的極限到底在哪兒。」

「我們將會有幸看到數學領域迎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有預感,現代科學技術都將會隨着數學的突破而跟着得到突破!」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當這個基礎得到巨大突破的時候,現代科學也將會迎來一場偉大革新!」

「……」

毫無疑問,這些學者教授之所以說出這樣的話,就是因為他們已經看懂了王東來的證明論文。

有人吹捧誇讚王東來,自然也會有人對此不喜,唱起了反調。

「冰雹猜想不過是數學遊戲而已,對於現如今的數學發展並沒有多大的重要性,證明這個數學遊戲難題,並不算什麼!」

「仔細回想,不僅僅是冰雹猜想,就連哥德巴赫猜測以及周氏猜測的證明,都體現了這一點,這些難題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名氣大,但是卻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

「沽名釣譽之輩,浪費自己的學術天賦,沉迷民族主義,拋棄學術交流,無疑是自取滅亡!」

批評王東來的聲音也不小,而落腳點正是從《數學未來》期刊和證明的數學難題意義上下手。

一時間,網上形成了兩方,各自對噴起口水來。

而這一切,絲毫沒有影響到王東來。

因為,這兩天他就沒有離開過實驗室。

對於這種全力以赴的爆肝行為,王東來可太熟悉了。

從獲得系統以來,他就多次爆肝過。

所以,早就習慣了這種爆肝的行為。

而呂塗等人則是第一次見到王東來這麼做,心裏在佩服之餘,最後的一絲不服氣徹底消弭。

原本,因為年齡的關係,他們心底深處多多少少還是有那麼淺淺一絲的自豪,哪怕是面對王東來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卻真真切切地藏在他們的心底。

可是現在,他們心底的那一絲傲氣徹底消弭,徹底地對王東來欽佩起來。

這兩天的時間,王東來將多種數據統合到一起,接着又根據這些數據建立了數學模型。

在呂塗等人的眼裏,繁亂複雜的各種數據在王東來的手上變得格外的簡單。

三下兩除二,就以一種高效率的速度建立了模型,然後通過模型求解,得出了種種結論。

到了後期,眾人甚至都有些跟不上節奏來。

只能是下意識地聽從王東來的吩咐和指揮做事。

「彙報一下,各類樣品的情況!」

王東來忙着手上的事情,嘴裏卻對呂塗吩咐道。

呂塗頓時變得精神起來,開始給王東來彙報起樣品情況。

「第一組樣品失敗,硫單質沉積!」

說着,呂塗便拿過第一組樣品在掃描電鏡下的掃片圖片,準備遞給王東來查看。

「我就不看了,你自己處理就好,接下來繼續彙報其他樣品的情況!」

王東來看也不看遞過來的圖片,頭也不抬地吩咐說道。

「嗯!」

呂塗點頭答應下來,便開始將其他的樣品情況彙報了起來。

「第二組失敗,硫單質和空心碳凝結成塊!」

「第三組,硫單質大規模沉積!」

「第四組,目前還在堅持,不過情況不妙,感覺隨時都會失敗!」

呂塗正在彙報著樣品情況。

王東來忽然猛地抬起頭,眼睛明亮,對着呂塗問道:「重點觀察第四組樣品的情況,負極材料的體積是否有變化?」

聽到王東來的詢問,呂塗沒有多想,下意識地就把眼睛湊了過去,觀看起來。

看到這一幕,王東來倒也沒有發怒,他知道呂塗跟着自己在實驗室里高強度泡了這幾天,早已是精疲力竭,只看臉上的巨大黑眼圈便知道。

「教授,好像體積變大了!」

呂塗猶豫了一下,如此說道。

在說完之後,呂塗頓時反應了過來,抓過一旁的高精度遊標卡尺,開始測量起來。

片刻后,語氣略有激動地彙報說道:「教授,體積確實變大了!」

到了這個時候,王東來已經冷靜了下來,吩咐道:「好了,現在直接把第四組的樣品進行電解液化學成分分析測驗!」

呂塗也不是蠢人,現在也反應了過來,激動無比地說道:「好!」

說着,呂塗便開始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前的準備。

而王東來則是走到一旁,將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打開,利用這台機器對電解液成分進行分析。

在實驗室里,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實驗神器!

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喊錯的外號。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既然能被稱為實驗神器,自然是有原因的。

它的運行原理很簡單,利用化合物分子振動的時候吸收特定波長的紅外光特性生成紅外光譜,而每一種化合物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紅外光譜,這也成為了化合物的另類指紋。

所以,在實驗室里,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極為好用,實用範圍又大。

很快。

通過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王東來對電解液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完成。

結果讓王東來很滿意。

在電解液之中,出現了硫化合物,雖然不多,但確確實實地出現了。

這代表着什麼,王東來很清楚。

不過,王東來並沒有因此而得意忘形,依舊保持着冷靜,將電解液拿到了掃描電鏡下,繼續觀察了起來。

在掃描電鏡的觀察下,結果讓王東來也很滿意。

第四組的樣品呈現出效果,已經完成了他的設想。

多孔結構讓電解液更容易地進入複合材料內部,離子導電性也因此變得更強,表面吸附能力,更是有效地阻止了多硫化合物在電解液中擴散,有效地遏制了穿梭效應。

可以說第四組的樣品實驗情況雖然不是很理想,但是卻也完成了王東來的理論設想。

換句話說,實驗成功了!

當然了,這也只是一個曙光苗頭,距離最後的真正成品還有一段距離。

呂塗等人在一旁也注意到了這些結果。

「王教授,我們是不是成功了?」

在問出這句話的時候,除卻了呂塗之外,其他人都是屏住了呼吸,不敢喘氣。

看了一眼眾人,王東來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點了點頭,說道:「是,我們成功了!」

頓時,眾人的臉上洋溢着歡快輕鬆的笑容,神情激動。

王東來並沒有掃興地告訴眾人,這只是第一階段的成功,接下來還要處理好材料的衰減工作等等,難度並不算小。

不過,既然方向對了,就算是有再多的問題,也都能解決。

只需要時間,利用空心碳球製成鋰硫電池的技術就能完成突破。

王東來等了一會兒,等到眾人慢慢冷靜下來,就出聲說道:「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不斷優化配比,並且記錄,提高工藝流程,做好標準化,對你們來說不是難題。」

「這些工作,我就交給你們了,有沒有信心?」

聽到這話,眾人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亢奮地答應下來。

而在這個時候,王東來的腦海里也響起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的我只想當學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重生的我只想當學霸
上一章下一章

第285章 可以發頂刊的技術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