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趙郢:以始皇帝初年為公元元年!

第541章 趙郢:以始皇帝初年為公元元年!

說起來,也是巧合。

張耳,陳余和趙王歇三人,改頭換面,一路潛逃至蜀郡后,展轉託庇在了蜀郡龔氏的名下,才算暫時安定下來。

其實,若是他們一直安分守己,也未必能被人發現,可偏偏陳余和張耳兩個人,都是個不甘寂寞的。

蟄伏不久,就把目光盯上了卓氏在蜀郡的冶鐵作坊。

想要幫助龔氏拿下卓氏在蜀郡的份額,當然,主要目的,還是想要趁機竊取卓氏精鐵的冶鍊技術。按照陳余對趙王歇的說法。

「大王必欲復祖上基業,卓氏冶鍊精鐵之術,不可不取,此恢復宗廟,爭奪天下之神器,不可不慎重考慮。」

其實,趙王歇考慮個屁,他根本就沒有多少自主權。

只是已經掉進了坑裏,只能跟着陳余和張耳兩個人,一條路走到黑。

這也算是與趙高不謀而合了。

如今的卓氏冶鐵,在趙高和周胤的主持之下,已經成為蜀郡如今規模最大的冶鐵作坊之一,唯一沒能啃下的,就是龔氏冶鐵。

龔氏冶鐵,在蜀郡的地位,幾乎等同於卓氏之在河東,根深蒂固。

龔氏能在蜀地屹立上百年而不倒,反而成為蜀郡冶鐵行業中規模最大的存在,自然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故而,哪怕是趙高對於蜀郡這個原本冶鐵行業的地頭蛇,早已經垂涎已久,也不好像對付其他冶鐵作坊一般,隨便用點什麼手段,就把人家的產業給吞併過來。

他是要急着立功,在當今陛下那裏表現一下自己的價值,但並不是想給當今陛下遞把柄。

故而,在使用了些手段,沒什麼明顯的效果之後,就這麼耽誤了下來。

結果,正好就和陳余撞上了。

趙高沒想到,能在蜀郡這麼偏遠的地方遇到陳余,陳余更沒有想到,當初的中車府令,竟然淪落到這種小地方主持一個冶鐵作坊……

只能說,陳余、張耳和趙王歇的落網,只能說是因差陽錯。

在連續礦產的爭奪中,連續失利兩次之後,趙高便很敏銳地發現了異常,於是,順藤摸瓜,發現了三人的存在。

只能說,趙高氣數未盡,很是幸運。

窩藏反賊!

這是大罪,趙高豈會輕輕放過?

龔氏自保不暇,哪敢再與卓氏作坊相爭?跑到趙高的面前,哭着求着地把名下的冶鐵產業全部都以近乎白送的價格賣了出去。

龔氏家族,丟掉了家族最主要的冶鐵業,族長自殺謝罪,族中長者,自縛雙手,入咸陽,祈求朝廷的諒解。

經此一事,龔氏徹底一蹶不振。

而卓氏名下的冶鐵,也趁機徹底掌控了蜀郡的冶鐵行業,佔據了近乎九成以上的豐富礦產和冶鐵作坊。

蜀郡近乎九成以上的鐵器,都出自卓氏之手。

但這已經不在趙高的考慮範圍之內,趙郢更不會在意這些。他簡單地翻了翻趙高送來的奏疏,便神色輕鬆地扔到了一邊,不置一詞。

「捨車保帥,這個龔氏,倒是個聰明的……」

一旁端著茶盞,正坐在搖椅上神色悠閑的始皇帝,頗為隨意地道。

趙郢點了點頭,很是隨意地道。

「窩藏謀逆,罪在不赦,但念在龔氏這些年來,奉公守法,對朝廷多有支持,其族長又自殺謝罪,有悔過自新的份上,倒是可以網開一面……」

龔氏在蜀郡經營上百年,幾代人繁衍下來,其家族在蜀郡已經極為龐大,他們的關係盤根錯節,即使是在朝中也有相當的人脈。

沒必要為了一個已經失去根基的家族,丟了朝廷的氣度。

始皇帝聞言,微微點了點頭,很是隨意地問了一句。

「趙高此番立了大功,你準備如何處理他……」

趙郢不動聲色地掃了一眼始皇帝,見始皇帝神色如常,這才所謂是地擺了擺手。

「此人精通律法,劍術也頗有造詣,放在蜀地,委實浪費了些,既然如此,就讓他回來,去阿房學宮那邊,擔任個法學堂的執事吧……」

說到這裏,趙郢走到始皇帝的位置坐下,拎起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涼茶。

「教書育人,責任重大,也好為我大秦多培養一些有用之才……」

阿房學宮的執事先生,自然是極清貴的。當今阿房學宮的山長,可是當今的太上讓皇帝呢,讓他去太上讓皇帝手下當法學堂的執事,類比一下,就等於在趙郢這邊當個九卿……

但這個職位,卻沒有了什麼實權。

始皇帝眉梢微動,笑着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他這個孫子,無論是胸襟,還是格局,都遠超常人,對待人才,也向來寬容大度,從來不問來處,也不計較舊惡。

賞拔起來手下臣子,也從不吝嗇。

而趙高在中車府令位置上的時候,對他這位皇長孫,也畢恭畢敬,從無忤逆失禮的地方,他不明白,卻不知道他為何單單在趙高這裏,如此的抵觸,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刻薄。

當然,他隨口一提,已經是念在趙高昔日做事還算盡心儘力的份上了,自然不可能會因為這麼個小人物,去麻煩自家孫子。

他相信,自家這個孫子,肯定會有自己的考量。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時間,轉眼間,便進入大秦始皇帝二十七年的九月底。

不得不說,大秦初建,做事依然保持着戰時的狀態,效率高得嚇人。在當今陛下高度關注,並不遺餘力不惜成本的支持下,烈士碑,忠烈祠和凌煙閣的修建,從籌劃,到興建,也不過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已經拔地而起,順利竣工,成為咸陽城中,僅次於皇宮的景觀。

尤其是烈士碑,從基座,到石碑,加起來,高達三十多米,屹立於咸陽正中,莊嚴肅穆,與身後的英烈祠,相映生輝。

碑的正面,有始皇帝蒼勁有力的親筆題詞。

「大秦英烈永垂不朽!」

後面則是大秦二世皇帝趙郢親筆撰寫的碑文。

「數百年來,為大秦開疆拓土,保家衛國的英烈永垂不朽;數百年來,保境安民,為了抵禦外辱而英勇犧牲的虎賁永垂不朽;數百年來,忠君愛國,為了自己君主和國家獻出生命的勇士們,永垂不朽。」

碑的底座,配着精美的浮雕,正面記錄着大秦開疆拓土,統一天下的步伐,以及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他三面,則是其餘各國,各自最值得稱頌的著名戰事。

只是看着,就讓人心中感慨萬千。

春秋戰國數百年,各國風雲變幻,濃縮在這方寸之間,只剩下一塊巍峨聳峙的冷硬石碑,供人瞻仰。

凌煙閣,古拙大氣。

數米高的基座,加上三層的樓閣,顯得格外的大氣磅礴。

隨着凌煙閣的建成,誰能進入凌煙閣的話題,也空前熱烈起來。街頭巷尾,都能聽到有人議論,氣氛之熱烈,堪稱一時之最。

在這種氛圍下,就連賢妃尉未央和德妃溫月兒幾乎不分先後的有了身孕這種事,在外界都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

不過其他人沒多少反應,但在宮裏卻引來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羨慕。

良娣須卜朵兒以及趙郢從河西帶回來的其他七位夫人,心中怎麼幽怨且不提,反正是他們的家人聽說之後,紛紛入宮請見。

包括昔日的右賢王須卜蘭拓,都特意讓自己媳婦進了一趟皇宮,拉着須卜朵兒叮囑了半天。

至於月氏王,也就是現在的歸誠侯溫奎,興奮的在家裏直接大醉一場。

偷偷地抹了一把辛酸的老淚。

月氏一脈,終於要熬出頭來了啊——

母以子貴,有了這孩子,他心裏終於算是安定了幾分,再也不用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要拉下麵皮,裝瘋賣傻,去跟冒頓以及東胡王那兩個死不要臉的狗賊,在始皇帝面前,爭當什麼咸陽舞王……

尉家得到喜訊之後,也大喜過望。

尉氏夫婦,得到喜訊的當天,就聯袂入宮,去探望了自家女兒。

太后羋姬也很高興,也特意輕車簡從,從阿房學宮回來,看望自己有了身孕的兩個兒媳婦,以及另外三個小孫孫。

哪怕是她身為太后,如今想要見自家孫子也不容易,這讓她特別懷念以前和趙郢住在一起的日子。但今時不同往日,雖然自己很留戀,但自家大兒子如今乃是一國之君,自己這個皇太后就算是再喜歡兒子和孫子,也不好再住在兒子的皇宮……

故而,算是久別重逢,羋姬抱着三個孩子,都捨不得撒手。

看着一臉喜色,抱着孩子,忙前忙后的羋姬,趙郢心中也很是開心,他樂呵呵地看着正好奇地湊到盼兒跟前,歪著腦袋不斷打量的小妹,笑着叮囑。

「小妹,你看看可以,可千萬別動你這個小侄女啊,她可禁不得你一根手指頭……」

趙希扭過頭,很是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小大人似的道。

「哼,還用你說,我知道的,放心吧,我會好好跟小侄女玩的……」

那呆萌的情態,看得趙郢不由啞然失笑。

「你若是喜歡跟她玩,就留在宮裏多住幾天好了……」

趙希一聽,不由眼前一亮,拍手笑道。

「好啊,好啊……」

見這兄妹二人,已經說好了,羋姬也只好點頭答應,卻也不忘反覆叮囑。

「丫頭,你留下可以,可千萬不要給你大兄和幾位嫂嫂添麻煩,也不要忘了好好讀書……」

「知道了,知道了……」

趙希口不應心地扭過頭去,繼續興緻勃勃地研究自家小侄女去了。

看着自己老母親,那一臉無奈的樣子,趙郢就在那裏樂。

「阿媼,您不用擔心,小妹喜歡讀書,就讀一讀,不喜歡讀書,也就由得她去,何必勉強?她若是不喜歡,您就算是捏着她的頭皮,強迫着她讀,也讀不出樣子來的,反而不如順應她的天性,她喜歡點什麼,就讓她學點什麼算了——我們又不是尋常人家,非要求一個什麼讀書功名……」

羋姬見狀,只能嗔怪道。

「你就知道寵着她吧,早晚被你寵壞,我看到時候還能不能嫁得出去……」

趙郢笑道。

「我們家的女兒,還愁嫁嗎?放心吧,小妹天性良善,就算是少讀幾本書,也不會比人差到哪裏去……」

羋姬雖然嘴上埋怨著,但嘴角的笑容卻是出賣了她此時的心情。

有一個這麼寵愛她的皇帝哥哥在,自己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羋姬難得入一次皇宮。

趙郢特意囑咐后廚,上了幾道自家老母親平時喜歡吃的菜肴,並暫時放下手頭的政務,親自作陪,幾位兒媳婦也一個不落的全部到齊。

一家人其樂融融,羋姬心情大好,看上去整個人都容光煥發。

有一說一,自從和自己便宜老爹一起搬入阿房學宮,自家這位老母親,整個人氣色都好了許多——嗯,人好像也富態不了少。

「阿媼,這是您最喜歡吃的紅燒肉,我特意讓人加了冰糖,您嘗嘗怎麼樣……」

趙郢起身,親自給羋姬布菜。

趙郢深知羋姬的口味,午膳的時候,特意讓后廚給準備了她平日裏最喜歡吃的紅燒肉,以及四喜丸子和蒸鍋肉。

羋姬看着自己面前紅中透亮的紅燒肉,不由臉色一變,下意識地發出一聲乾嘔,急忙起身走到一邊。趙郢見狀,急忙上前,關心地問道。

「阿媼,您這是怎麼了……」

說着,就要轉身吩咐人傳喚醫官。

羋姬見狀,趕緊一把拉住了趙郢。

「沒事,沒事,只是最近這幾天吃壞了肚子,已經用過葯了……」

趙郢看着臉色漲紅,眼神有些躲閃的老母親,不由心中一動,有些懷疑地掃了一眼羋姬的腰身,就在羋姬被這廝看得險些惱羞成怒的時候。

趙郢已經笑着轉過身去,轉頭吩咐左右撤去桌子上的肉食。

「太后最近吃壞了肚子,上些清淡的飲食吧……」

羋姬聞言,不由心虛地看了一眼自家這個大兒子,見這貨神色如常,似乎沒有發現什麼端倪,這才不由偷偷鬆了一口氣。

她唯恐被自家這個聰慧的大兒子看出什麼來,用過午膳后,就隨便找了個借口,匆匆回阿房學宮去了。心中打定注意,以後盡量少來,免得以後明顯了,被自家兒子和兒媳婦發現了破綻。

殊不知,就在剛才她和自家皇帝兒子說話的檔口,她幾位兒媳婦已經相互對視一眼,眼中有了一絲明悟。

額,大概也就她自己不知道別人已經知道了她又有了身孕的事情了。

臨走的時候,王南等人,又都特意讓人給她準備了一些休養身子的補品,她只當是自家兒媳婦們孝順,也沒多想。

「希兒,且不可給你大兄和嫂嫂們添麻煩,過幾日,阿媼就派人前來接你……」

臨上車前,羋姬依然有些不放心地再次叮囑自己這個風風火火的小女兒。

「您老人家,不必擔心,過幾日,等小妹住得厭了,我就讓人送她回去……」

王南快步上前,一邊扶著羋姬上馬車,一邊笑着把話接了過去。

羋姬這才放心地與眾人揮手作別。

她和扶蘇,如今已經是太后和太上皇。

雖然沒有佔據整個阿房宮,但是趙郢卻也在阿房學宮當中,單獨劃出一片區域,作為老兩口的居住之所,相應的宮女內侍,禁軍護衛,沒有什麼缺失的地方。

居住的宮殿,雖然不大,但阿房宮本身,風景秀麗,環境極好。

其實,最讓羋姬滿意的,還是這阿房宮內滿滿的書卷氣息,出了自家的院子,外面就是來來往往的年輕學子,充滿了書香氣。自家那頑劣不堪,終日只知道舞槍弄棒的小女兒趙希,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環境的影響,最近竟然真的開始讀書了。雖然效果依然不怎麼樣,還經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無論如何,都算是讓她老懷大慰的一件好事。

而這個時候,咸陽城內,過年的氣息也開始逐漸濃厚起來。

眼看着新年將近,趙郢一時興起,讓人買來了紅紙,當場揮毫潑墨,給始皇帝的寢宮,寫了一份春聯。

「天增歲月人增壽,冬滿乾坤福滿門。」

始皇帝看着這副對聯,忍不住攬須大笑。

「善,好一個天增歲月人增壽!」

得了始皇帝的肯定,趙郢又分別給自己的寢宮和日常處理政務的大殿,寫了一副喜慶的春聯,並帶着張蒼和黥布兩人,親自給貼了起來。

再看,這平日裏威嚴肅穆的大殿,便多了幾分人間氣息。

趙郢神色之間,多了幾分喜色,回顧眾人,笑道。

「如何,是不是顯得喜慶多了……」

眾人躬身行禮,看着大殿前紅彤彤的春聯,也跟着滿臉喜色。

「陛下,確實喜慶多了……」

然後,就是不知道是從誰家開始的,咸陽城中開始有人學着當今陛下的樣子,開始在自家府邸的大門之前張貼大紅的春聯。

只是短短兩日,便從上而下,幾乎是家家戶戶地張貼起了紅彤彤的春聯。

有些家庭貧困的,買不起紅紙,就算是只買巴掌大小的那麼一塊,也求人幫忙寫上一個福字,張貼在自家的門扉上。

當今陛下都要寫這個想上蒼祈福,那自然就是管用的!

跟着做,一準沒跑。

這個消息,傳回宮裏的時候,趙郢愕然了良久,這才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

他忽然有些明白,為什麼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說法了。

自己如今,身為大秦二世皇帝,一言一行,都可能對外面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不可以不慎重啊。有了這種考慮,他原本還想在宮裏放點煙花爆竹,來活躍一下氣氛的,也乾脆取消了。

否則,傳到外面,又不知道要傳成什麼樣子。

十月初一,歷史正式進入始皇帝二十八年。

也是趙郢穿越之後的第三年。

趙郢率領文武百官,在郊外舉行了盛大的祭祀,然後又入宗廟,祭祀列祖列宗,向祖宗彙報這一年來,大秦所作出的功績。

隨後,又親自率領文武百官,拜祭烈士碑和英烈祠,場面極為隆重,讓不少人心潮澎湃,感慨萬千。身為老秦人代表的眉縣孟西白三氏,跪在自家祖宗的牌面面前,淚流滿面的場景,更是直接戳中了不少人的內心。

從英烈祠出來,車府令張蒼,又站出來,誦讀第一批入選凌煙閣的功臣。

武成侯王翦,左相李斯,大將軍蒙恬、王賁,太尉繚,右相馮去疾,上卿蒙毅,以及如今已經徹底淡出眾人視線的老將軍屠睢,都位列其中。這些人原本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沒什麼好詫異的。

但隨後幾個人的名字,卻讓人不由一片嘩然,但旋即一個個便不由熱血沸騰起來,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將領,更是跟打了雞血似的,一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直接當場向陛下請命,出去為大秦開疆拓土。

第一個,就是當今陛下的心腹愛將,戰功赫赫,曾跟着陛下追亡逐北,並一手掃平東胡的靖邊侯韓信。

第二個,是如今正鎮守西域的綏遠侯劉季!

對於這個劉季,大家心情其實非常微妙,因為把這位的戰績拿出來,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貨根本沒什麼耀眼的戰績!

但問題是,人家就是有功績!

不僅幫朝廷迅速拿下了西域,震懾了烏孫,更是玩笑一般地輕取了大宛這個養馬的寶地,真論起功勞來,還真沒幾個人比人家強。

第三個,則是昔日的鎮北大將軍項羽!

項羽如今雖然如今只是陛下身邊的一個禁軍校尉,但功績卻是實打實的的,人家幾乎沒借用什麼朝廷的力量,就幫助朝廷徹底掃除了匈奴這個滋擾了中原百姓數百年的強敵,一下子讓大秦的疆域幾乎多出一倍!

雖然都是不毛之地。

但論及面積,卻是實打實的。

僅僅這一項,就足以讓許多人一輩子都望塵莫及。

第四位,則是當今陛下的四叔,東海君公子高。

公子高帶來船隊出海,先後幫朝廷拿下瀛洲,扶桑,以及東南海域的大片島嶼,並成功為始皇帝尋來了海外奇株,治癒了始皇帝的病患。

功績卓著!

趙郢環顧眾人。

「此不過是第一批人選,隨後還將根據功績,陸續從諸位愛卿當中,篩選出有資格進入凌煙閣的有功之臣,願諸君勉之!」

趙郢此言一出,不少人熱血澎湃。

項羽沒有想到,自己這個獲罪之人,竟然也被趙郢選入了凌煙閣,一時間百感交集,當場跪伏在地。

「不料陛下厚羽竟然到了這個地步,羽慚愧,願效死命!」

趙郢笑着上前,親手拉起項羽的身形,拍了拍他肩膀,當眾勉勵道。

「卿之能,朕深知之,卿之功,朕也深知之。願你好好勉勵自己,莫要辜負了上天給你的這份才能——」

項羽神色動容,沖着趙郢深施一禮。

「臣必不敢有負於陛下所望!」

看着眼前的一幕,人群中的項梁眼神很是複雜,不過趙郢對項羽的這份恩遇,也確實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項家數代人,為大楚出生入死,也沒有受到過這樣的待遇。

或許,自家投秦,真的未必是一件壞事。他旋即便收起心事,垂下目光,低着頭,上前拜謝趙郢對自家侄子的恩遇。

韓信、劉季、項羽和公子高,四個人的入選,造成的影響,十分深遠,也讓大秦的朝堂上下徹底對自家這位君主有了一種嶄新的認識。

不講人脈,不講資歷,只看你做出的功勞!

你只要立了大功,陛下便能讓你一飛衝天,不知道一些朝中的老人怎麼想,反正是一些年輕人,一個個心潮澎湃,明顯的結果就是,決心參加來年科舉的人數增多了,而主動要求外調邊疆的年輕官員變多了。

有不少人,甚至把目光盯向了象郡,以及漠北三郡,還有人則把目光投向了大宛。

如今隨着劉季和盧綰成功拿下大宛,不少人已經知道,翻越阿賴山之後,還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在一些年輕人眼前,那早已經不是不毛之地,而是一片閃閃發光的戰功,未來自己可能會進入凌煙閣的資本。

這都是意外收穫。

而隨着四人入選凌煙閣,韓信、劉季、項羽和公子高,也徹底成了大秦炙手可熱的新貴。畢竟,跟那些入選的老臣又截然不同,他們四人太年輕了!

年輕就是資本!

一個個都是當打之年,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得出,這幾人以後前途無量。因為這個,成功地為自家孫女找了一位如意郎君的馮去疾,見到誰都笑眯眯的。

就連獲罪在家的鄭夫人,這幾天都活躍了許多。

沒辦法,夫君和女婿,齊齊入選凌煙閣,走到哪裏腰桿都硬氣。

好不容易才消停了幾天的綏遠侯府,再次變得門庭若市,已經開始有人主動上門投奔,想要做綏遠侯府的門客了。

哪怕是呂雉心性非比尋常,也不僅有些飄飄然。

還是暫時投奔在她府上的王陵,和經常登門拜望的雍齒,在一旁提醒,這才想起來,自己這個綏遠侯府的女主人,這個時候應該主動入宮,去替自己夫君拜謝陛下的隆恩。

雍齒如今已經在咸陽縣衙入了職,做了一個縣丞。

雖然只是一個縣丞,但卻是陛下腳下,他也算是春風得意了。但王陵心思卻越發有些重了起來。終於,在新年到來之際,他決意起身,奔赴西域,前去投奔劉季這位老鄉。

呂雉聞言大喜,經過這一段時間的了解,她已經深知王陵的才幹,由他去輔佐自家夫君,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當即,親自給王陵寫下一封推薦信,給王陵準備了一份豐厚的程儀,然後,又親自在府上選擇了幾位身手不錯的侍衛,護送前往。

王陵心中感動,拜謝不已。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呂雉的這份厚遇,已經讓他生出了幾分士為知己者死的心思。

……

這一日,朝廷依照舊例,依然舉行了極為熱鬧的儺戲。

只不過,昔日那個領舞的高大少年,如今已經貴為當今陛下,故而,領舞的人,已經換成了新人,有眼尖的,一眼就認出了,當先那位身材高大,目生雙瞳的年輕,正是如今陛下身邊的禁衛統帥,名列凌煙閣的前鎮北大將軍項羽。

負責為他伴舞的兩人,也非比尋常,一個是陛下昔日的執戟郎錐古,另一個則是陛下現今的執戟郎英布。

三人都是身材極為高大,也極為健碩有力的人物,特製的一百多斤的大旗,在他們手中,輕若無物,揮舞地虎虎生風,氣勢十足,引來彩聲不斷。

中午,大秦二世皇帝趙郢,在皇宮舉行了盛大的宴會,款待滿朝文武,與民同樂。

這種宴會,始皇帝在的時候,也是允許攜帶家眷的。有的時候,一些老臣,會特意提攜家族中的年輕子弟,帶着他們進皇宮長長見識,隨便跟朝中的一些大佬留下一點印象,沒有什麼好說的,咸陽城中不少權貴子弟,都是這麼過來的。

但今年情況,似乎有些特殊。

因為趙郢在上面向下一看,好傢夥,鶯鶯燕燕,不少老傢伙帶的都是自己的女兒,有或者是自家的孫女!

甚至就連自家沒什麼女兒,也沒什麼孫女的老將軍蒙武,都不知道從哪裏帶來一個年輕的姑娘,舔著老臉一個勁地往自己跟前湊。

一個個爭奇鬥豔,不知道的,還以為自己到了什麼女兒國。

趙郢:……

你們這哪是參加午宴啊,你們這純粹就是開選美大會,滿身的荷爾蒙都快給我糊臉上了。

他只能假裝沒有看見,神色如常地舉起酒杯,說了幾句祝酒詞,便趕緊溜之大吉。

倒不是他假撇清,而是真忙不過來,如今自己這後宮里已經人滿為患了,十幾個嬪妃,輪一圈下來,都得大半個月——

這還得說一日不落的。

中間要是偶爾再休息幾天……

齊人之福這玩意兒,說說就好,真要是來真的,大概也就只剩下齊人了。

午膳之後,趙郢特意下詔,新年伊始,休沐七天,特許朝中文武回家,與家人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當然,這休息,也是指尋常官吏,至於李斯、馮去疾,以及複雜後勤工作的治粟內史騰和少府史祿之流,就沒有這份福氣了。

如今,進入十月,天氣日漸寒冷,朝廷必須儘快開展工作,在關中,以及長江以北的這些郡縣當中開展防寒賑災的準備。

不過,相比往年的捉襟見肘,今年的朝廷,在這個問題上就顯得極為從容。

這時候,就不得不再次誇讚一下大秦現在的制度體系,雖然專治霸道了些,但做事的效率真的是一等一。朝廷一聲令下,各地郡縣迅速開始推廣簡式壁爐。

說是壁爐,其實是簡化的一種火炕。

灶台連着火炕,可做飯,可取暖,只不過燒的東西,由昔日的木材,變成了官府統一提供的煤餅和煤球。

這種灶台,有煙囪連着外面,自動抽風,用起來極為方便。

價格不貴,算起來,只有柴火的三分之一,而且買賣自由,你不想用,盡可以不用,甚至就連火炕和灶台,不願意壘,也可以不壘。

趙郢是這麼要求的,至於推廣的時候,是怎麼說的,趙郢就不知道了,反正趙郢收到消息的時候,幾乎整個江北郡縣,都已經改造完畢,並做好了應對寒冬的準備。

趙郢不由長舒了一口氣。

不得不說,把石炭也納入官營,真的是一項極為明智的決定。

不然,根本不可能以這種近乎成本的價格,向普通百姓提供取暖的煤餅和煤球。

是年冬天,咸陽附近,無一人因凍餓而死。

創造了大秦立國數百年的歷史。

史稱「二世盛世」。

大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十月八日,朝廷第一次朝會,禮部尚書,儒家博士淳于越上書,請皇帝改元,以正國本。遭到二世皇帝趙郢的正色拒絕。

「大秦能有今天,全賴太上始皇帝的文治武功。太上始皇帝功蓋三皇德過五帝,以開大秦萬世之基業,故而,為銘記太上始皇帝之功,朕決意,以太上始皇帝一年為公元元年,後世之子孫,以數記年,萬世不易……」

馮去疾一個跨步,便搶了出來,朝着趙郢深施一禮,高呼。

「陛下英明,老臣附議……」

李斯:……

明明自己也已經做好了準備,可又別這老貨搶了先!

你這老胳膊老腿的,就不怕搶的太快,閃了腰。

「陛下英明,臣附議——」

李斯緊跟着躬身附和。

兩位相國的出現,讓這件事,徹底塵埃落定,朝中大臣,紛紛出列,躬身施禮。

「陛下英明!」

淳于越:……

看着身邊憑空矮下去的一大片,淳于越直接傻眼,站在原地進退不得,整個人都麻了。鬧了半天,就我是壞人是吧!可自己明明是想藉著這個機會,討好陛下的。

怎麼事情莫名其妙地就變成了這個樣子……(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上一章下一章

第541章 趙郢:以始皇帝初年為公元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