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我大秦豈好戰哉?是好天下之和平

第537章 我大秦豈好戰哉?是好天下之和平

大秦始皇帝二十七年,八月十六日。

宜嫁娶、祭祀、動圖、出行。

經過盡半個月的緊張籌畫之後,大秦烈士碑,英烈祠,和凌煙閣正式啟動,開始破土動工,當今陛下大秦二世皇帝趙郢親自出場,率領文武百官祭祀天地。祭奠在大秦歷代開疆拓土抵禦外敵中,為大秦壯烈犧牲的虎賁之士,祭奠為大秦江山社稷,嘔心瀝血,奉獻心智的歷代先賢。

祭祀大典進行的極為隆重。

鶴髮童顏,仙風道骨的黃石公,親自主持。

奉常典樂、車府令張良、仙師徐福、才女許負陪同左右。數千身披玄甲的大秦精銳,位列其後,莊嚴肅穆。

「尚饗——」

隨着禮官的唱贊,大秦二世皇帝趙郢親自上香,身後,文武百官躬身行禮,數千大秦精銳,行軍禮。

祭奠完成,趙郢這才帶着文武百官,陸續離場。

隨着烈士碑、忠烈祠和凌煙閣的陸續開工,越來越多的人,湧向咸陽,想要看一看,這個被大秦鄭重其事推出來的烈士碑、忠烈祠和凌煙閣,到底是怎麼回事。

老秦人為之揚眉吐氣,與有榮焉。

先是,梅縣孟西白三氏族老親至,自負糧草,帶着族中子弟,自願加入烈士碑、忠烈祠和凌煙閣的修建當中。隨後又有關中傷殘退伍的老兵,背着糧食,默默地加入到了修築的過程。

這就如同開啟了什麼神奇的按鈕。

隨後,幾乎每日,都有人自願加入到這項工程當中來,這些人當中,有失去兒子的父親,有失去父親的兒子,有沒了丈夫的妻子,有失去父母的孤兒,還有失去戰友的老兵。

每一個人,都很虔誠。

不要報酬,自負糧草,只是想要盡一份自己的心力,搬一塊磚石,捧一捧黃土。

消息傳到皇宮。

趙郢沉默良久,這才慨嘆道。

「我大秦,能從區區一邊陲之地的小國,成長至今,東至瀛洲,西抵大宛,南達象郡,北越瀚海,涵蓋六國,席捲天下,都是這些忠貞之士的功勞啊……」

說到這裏,趙郢嘆息再三,回顧左右。

「朕不能對這些忠誠赤誠臣民的心意視若無睹——傳朕旨意,凡自願前來之百姓,一律善待之,妥善安排食宿,錢糧倍之。」

但這是老秦人的反應!

至於那些被圈養在咸陽的六國王室,以及六國之地的百姓,心中就很有些不是滋味。這些年來,各國之間,征伐不斷,尤其是始皇帝開啟了統一天下的戰爭之後,不知道有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馬革裹屍,戰死沙場。

如今天下歸秦,然而,戰死沙場,以及死在戰亂中的人卻回不來了。

其實,這十幾年來,整個社會都在默默地舔舐著傷口。

但,今天,大秦建烈士碑,修忠烈祠,築凌煙閣,對於六國的孤臣百姓來講,卻等於是把這道傷口重新撕開,讓人再次想起那段慘痛的歷史。

為大秦戰死的人,可以樹碑立傳,入忠烈祠,甚至就連活着的人,也可以進凌煙閣,但是,那些為了自己國家而戰死的忠臣勇士,又何以祀之?

若干年後,誰還記得他們曾為了自己的君王家國,前赴後繼,戰死沙場,死不旋踵?

……

章台宮。

李斯神情錯愕地看着坐在上手的趙郢,良久才反應過來,上前拱手道。

「請陛下三思……」

趙郢點了點頭,環顧左右,見非獨李斯,就連負責這件事的其他幾人,如右相馮去疾,上卿蒙毅,也都神色凝重,這才看着李斯,語氣很是溫和地問道。

「左相可知,朕修烈士碑,忠烈祠,是為了什麼……」

李斯肅然道。

「是為祭祀那些為我們大秦戰死沙場的忠勇之士,也是為了銘記那些為了我大秦嘔心瀝血的肝膽老臣,以示後世子孫不忘根本……」

趙郢微笑頷首。

「那你說,朕為何不在烈士碑和忠烈祠前,冠以大秦之名?」

見李斯面露沉思之色,趙郢這才神色鄭重地道。

「我大秦滅六國,而吞併天下,非是貪圖六國之土地,而是太上皇悲天憫人,憐惜天下黔首,不忍見六國之間,征戰不休,使天下黔首流離失所,飽受戰亂之苦。故而才起兵戈,滅六國,毀其宗廟社稷,欲以兵戈而止兵戈……」

說到這裏趙郢慨然起身,環顧左右。

「我大秦豈好戰哉?是好天下之和平,萬民是福祉!」

李斯聞言,不由偷偷抬頭看了一眼一臉嚴肅的趙郢,眼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旋即便深深埋下頭去,沉聲道。

「太上皇用心良苦,實天下之至聖,然臣恐天下之人愚鈍,不能理解太上皇的心意,願意以臣微薄的言辭,略述太上皇為天下蒼生的一片苦心……」

趙郢聞言,不由欣慰地點了點頭。

「左相之言,深得我心!我大秦有左相這樣的人才輔佐,豈有不更加興盛強大的道理……」

說到這裏,趙郢才神色鄭重地道。

「然而,天下忠勇敢戰之士,豈獨大秦之士,楚、燕、韓、魏、趙、齊之屬,皆有之。他們身為臣子,領君王之命,而抗禮於大秦,豈是有私心哉?各為其主,各盡其忠罷了!立場不同,然而,都儘是忠烈之士,其忠烈之心,慷慨之意,足以與我大秦之虎賁並列,而為後世子孫范!」

說到這裏,趙郢掃了一眼,神色複雜的李斯、馮去疾和蒙毅等人,意味深長地道。

「更何況,如今哪裏還有什麼楚、燕、韓、魏、趙、齊之屬?山東六國之地,儘是我大秦之臣。既然都已經是自己的臣子,他們的家族後人,也都已經遵循我大秦的法令,服從我大秦的領導,行為舉止沒有什麼錯處,山東六國之地的那些忠勇赤誠之豪傑,為什麼就沒有享受祭祀,配享血食的機會?」

說到這裏,趙郢收回目光,淡淡地道。

「朕要借這個機會,列六國忠勇敢戰之士入烈士碑銘,進忠烈之祠,與我大秦先烈共享香火血食,使天下之人,共祭之,也告天下之好戰必危,而畏戰必亡的道理,使天下之民,以史為鑒,珍惜今日來之不易的安定生活……」

李斯聞言,不由深深地看了一眼趙郢那年輕到過分的面孔,誠心誠意地躬身拜倒。

「陛下英明,臣等遠不能及……」

此時,馮去疾和蒙毅也終於徹底明白了趙郢的苦心,不由心悅誠服地上前拜倒。

「陛下英明!」

趙郢笑着伸手虛扶,語重心長地道。

「天下一統,再無秦齊楚燕韓趙魏之分,天下之民,無論匈奴、百越,又或者是月氏、西域之民,海外孤島之屬,皆是我大秦子民,你們身為宰輔,更要牢記這裏面的道理……」

……

隨着左相李斯、右相馮去疾和上卿蒙毅出去。

很快,大秦二世皇帝的一番言論和決定,便徹底轟動了整個咸陽,並且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向著整個天下迅速蔓延。

震驚了整個天下!

六國故地,先前那些心情悲愴,為自家二郎鳴不平的聲音消失了。以如今的形勢,大秦朝廷肯放下身段,把自己那些忠勇敢戰之士列入烈士碑,請入英烈祠,讓他們配享香火祭祀,他們這些人還有好說的呢?

這已經是莫大的恩德了吧?

只是,這份恩德讓每個人都心中五味雜陳,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情,最終只能化為一聲嘆息。

但對於老秦人來講。

這個消息的反應,就比較複雜,憤慨不解者有之,痛苦流涕者有之,五味雜陳者有之。

若是這個消息,沒有伴隨着當今陛下那悲天憫人的解釋,如果這個解釋不是出自宅心仁厚,仁而愛人,素來極得民心,擁有無數擁躉的趙郢之口,這個消息一旦放出來,不知道要鬧出什麼亂子。

但這個解釋,恰恰出自趙郢之口,他們的心態就變得頗為微妙。

最初的憤怒逐漸小腿子之後,大家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當今陛下的良苦用心,覺得好像真的很有道理。誰家的兒子,不是兒子,誰家的父親,不是父親,哪家又願意把自己的親人送上戰場,哪家又願意白髮人送黑髮人。

大家都一樣,只不過都是一群身不由己的可憐人罷了。

都是六國君主的錯!

輿論在有心人的推動下,開始逐漸地向著趙郢希望的方向改變。

趙郢不由輕輕地舒了一口氣。

這是他第一次嘗試着按照前世那些推手的操作,在暗中推波助瀾,引導輿論,事實證明,那些手段,不僅在後世能大行其道,拿到大秦來,更是如魚得水。

畢竟,這個時代的百姓,比後世的百姓更淳樸,也更簡單。

當然,這也歸益於趙郢穿越以來,一直孜孜不倦的對自己人設的打造,他仁而愛人,虛懷若谷,關愛百姓,禮賢下士……

在百姓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個努力幫助百姓,為百姓做事,讓人感激敬重的皇長孫。

這兩年來,幾乎所有的能惠及百姓的政策,都出自當今陛下的提議。

見自家孫子一副劫後餘生的小模樣,始皇帝不由笑着打趣道。

「朕還以為你胸有成竹,一點都不擔心呢,原來你也知道害怕啊……」

趙郢沒好氣地翻了個白眼,湊到始皇帝面前,拉了個小凳子,一屁股坐了下來。

「我怎麼不害怕,六國的人心雖然需要拉攏,但關中才是我們大秦的根本,若是為了拉攏六國之人,而失去關中百姓的擁戴,那才真的是得不償失,玩火自焚……」

始皇帝見這小子,兀自在那裏煞有介事地拍著自己的胸脯,不由笑着搖了搖頭。

有些好奇地問道。

「郢兒,你這些手段,都是從哪裏學來的?」

趙郢拎起面前的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涼茶,一口氣幹下去,這才長舒了一口氣,很是隨意地道。

「當時從書上學來的……」

見始皇帝一臉懷疑地看着自己,趙郢很光棍地攤了攤手。

「大父,讀書這玩意兒,就像讀兵法,雖然大家都是讀的同一本書,但能從中汲取多少智慧,卻要全看個人的領悟——誰讓你孫子讀書讀得好啊……」

說到這裏,揚了揚眉,一臉得意地道。

「大父啊,您老人家讀書少,不懂,我們讀書人是這樣子的……」

趙郢話沒說完,就被始皇帝舉起面前的奏疏,啪嘰一下給抽到腦門子上。

「臭小子,說你胖還喘上了……」

說是這麼說,不過始皇帝還是很自然地接受了自家大孫子的這個解釋。因為何止是這一次輿論的推動和引導,自家這個大孫子那些近乎不可理解的想法都沒辦法按照常理來理解。

只能說,自家這個孫子讀書真的是讀通,讀透了,讀出了前人都未曾想到的智慧了,這大概就只能稱之為天才了。

不愧是我始皇帝的孫子!

……

無論外界如何議論,怎麼看待,烈士碑、英烈祠和凌煙閣的修建進度,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著,並始終吸引著百姓的注意力。

成為人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消化,如今就算是關中的百姓,也已經逐漸接受了趙郢的說法,對六國那些曾經跟自己打生打死的敵人,跟自己家的先烈一起享受香火祭祀,沒有了當初那麼大的敵意。

很多東西,真的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

只要一開始不崩,後來就會慢慢地習慣了。

這段時日,對於趙郢和始皇帝來講,日子過得波瀾不驚,每日裏,就是練練拳,然後坐在一起,優哉游哉地交換著一些國家大事的處理意見。

最大的一件喜事,莫過於移植在阿房學宮的那株天地奇株,在經過最初的萎靡和不適之後,竟然真的開始慢慢返青,減掉的枝葉上,又開始冒出新的嫩芽。

按照田擊的說法,只要能度過今年這個隆冬,這株奇株就算是真的活過來了。

日子,轉眼就進入了八月底。

此時,七月種下的夏稻,也終於開始抽節拔高,分櫱授粉。(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上一章下一章

第537章 我大秦豈好戰哉?是好天下之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