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駙馬

第二章 駙馬

第二章駙馬

謝及音懨懨離開皇宮,轉駕回府,路上正在心中盤算救裴望初的事,馬車卻突然停下,識玉掀簾出去問了一番,回來說道:「整條雀華街都被臨時封堵了,好像是要挨家挨戶搜什麼人,駙馬也在前面。」

謝及音的駙馬崔縉,如今已經是太成帝身邊的散騎常侍,權兼虎賁校尉,官居三品,太成帝賜其貂衣蟬冠、佩水蒼玉。他入則參議顧問,出則騎侍太成帝左右,十分得太成帝的倚重。

識玉問謝及音:「殿下要召駙馬過來嗎?」

謝及音「嗯」了一聲。

識玉親自去傳,等了約一刻鐘后,謝及音聽見崔縉的聲音隔着車帷響起:「參見嘉寧殿下。」

謝及音也隔着車幃問道:「駙馬為何在此?」

崔縉態度頗為冷淡,「皇命在身,是為公務,不便相告。」

謝及音道:「縱公務繁忙,也不該連日不歸府,駙馬要注意身體。」

崔縉垂目站在馬車外,並不接話。在他聽來,謝及音是在催他回公主府。可他不想回公主府,他想回崔家,搬到公主府本就是礙於禮制的無奈之舉,他與公主之間一無情誼二無子女,嘉寧公主府對他而言只是讓他不自在的委身之處,他當然要儘可能地少回去。

謝及音已習慣了他的態度,見他不答,只是笑了笑,「罷了,駙馬自去忙,本宮要回府了。」

識玉悄悄覷她神色,卻不像是真生氣的樣子。

崔縉說道:「雀華街已封,請殿下繞路而行。」

謝及音喚了識玉一聲,本想吩咐取道長陵街,話到嘴邊突然心念一動,硬生生轉了個彎。

識玉將披風拾起來,「殿下還是穿上吧,當心着涼。」

識玉替她擔心,「您當然不能受委屈,可駙馬也是個吃軟不吃硬的性子,這樣一來,只怕您與駙馬的關係會越來越差。」

「請殿□□諒。」

「你真不肯放行?」

崔縉道:「陛下向來以公為先,此事若是傳出去——」

「隨他去吧,」謝及音說道,「他又不敢休了我。」

「傳出去,本宮也是大魏公主,是父皇的親生女兒,本宮為君你為臣,本宮的事何嘗不是公事?」謝及音似是極輕地冷笑了一聲,「崔青雲,你拂本宮的面子,本宮也不想給你臉。」

「你的公務與本宮何干?」謝及音緩聲說道,「本宮一向走雀華街,沒有改道的道理。」

謝及音不穿,緩聲道:「我心裏火氣旺著呢,冷不著。」

崔縉眉頭微蹙,「公務為重,任何人不得通行,請殿下改道。」

謝及音輕哼了一聲,「他如此冷待我,難道我該給他臉?」

識玉見崔縉走遠,又看向謝及音,猶猶豫豫地問道:「您這是在與駙馬置氣呢?」

從上午等到了薄暮,這一等就是將近三個時辰。起了涼風,識玉怕冷著謝及音,剛要吩咐人去準備手爐,卻見謝及音自己解了披風扔在一旁,身上只穿着一件夏料薄紗的交領裙。

謝及音對崔縉說道:「既然都是你的人,讓他們放行。」

她發了話,隨行侍衛當即變列為隊,將公主的車架拱衛在其中。崔縉見她真有不走雀華街不罷休的陣勢,好言勸她不動,只好臉色鐵青地走開了。

謝及音挑開一角窗紗,暮色四合里,遠遠瞧見崔縉的人擰著一個中年男人從雀華街的巷子裏走出來,那男人一身道袍高冠,昂着頭,頗有幾分仙風道骨。崔縉部下的虎賁軍給他套上枷后塞入囚車,呼喝着拉走了。

謝及音似是思索了一番,對識玉道:「好,那就等著吧。」

這邊的動靜已經引來膽大的行人駐足圍觀,崔縉的臉色很難看,繃緊了下頜線,仍堅持道:「臣奉命追捕朝廷重犯,恕難放行,殿下若不改道,只能在此等候雀華街解封了。」

封鎖雀華街的中門衛有序撤離,崔縉走過來,沒有與謝及音說話,而是向侍衛長吩咐了一聲。

識玉問謝及音:「殿下,咱們走嗎?」

謝及音想了想,讓識玉附耳過去,如此如此交代了一番。識玉記在心中,挑簾走下馬車,喊住了正欲轉身離開的崔縉。

「駙馬爺,」識玉行禮道,「殿下問您這雀華街里藏着什麼歹人?」

崔縉說道:「只是個故弄玄虛妖言惑眾的道士而已。」

識玉說道:「為了抓個破道士,竟讓咱們殿下在冷風裏等了這麼久?如今殿下心裏正火著呢,駙馬爺,您該帶人送殿下回府,路上好好向殿下賠禮道歉,是不是?」

崔縉聞言,心裏七分不耐三分氣惱。是謝及音自己非要在此等雀華街解封,如今卻又來怪罪他,真是好沒道理。

崔縉道:「殿下`身邊侍衛皆是精銳,臣趕着去交接犯人,恕難作陪。」

崔縉聽見馬車之內重重地「哼」了一聲。

謝及音隔着車幃問他:「崔縉,你敢再說一遍?」

崔縉擰眉更深,揚聲道:「臣有公務在身,請殿下自行回府。」

馬車裏靜默一瞬,而後傳來謝及音惱羞成怒的聲音,「不識好歹,識玉,咱們走!」

嘉寧公主府車駕啟程,浩浩蕩蕩往雀華街行去,崔縉裝模作樣地目送公主府的車隊離開,然後轉身上馬,頭也不回地往相反的方向而去。

謝及音被冷風吹得有些頭疼,問識玉:「他走了嗎?」

識玉放下窗帷,仔細掖了掖,「走了,看方向可能是往宮裏去了。」

謝及音滿意地點了點頭。

依照崔縉那寧折不彎的倔性子,她越是擺出一副頤指氣使的態度,他越不可能如她的意。

何況兩人之間本就情單意薄,沒有商量的餘地。

崔家與謝家是常來常往的世交,所以謝及音與崔縉也算得上青梅竹馬,只是謝家的青梅不止她一位,與幼時寡言少語的謝及音相比,喜歡追着崔縉甜甜地喊「縉哥哥」的謝及姒明顯更得崔縉喜歡。

每次崔縉跟隨崔夫人到謝家來的時候,總會給兩位姑娘準備禮物,給謝及姒的禮物必是崔縉精心挑選,他親手畫的畫、親自栽的花、親往翠玉軒挑的珠佩。而謝及音只會收到同一種糕點,是崔夫人吩咐家中的廚娘做的,年復一年,連內餡都不曾變過。

謝黼沒有長子,兩位姑娘都想要個哥哥陪自己玩。謝及音雖然嘴上不說,心裏卻渴望崔縉願意理睬她。

有一次,崔縉帶着謝及姒在放風箏,謝及音遠遠看着他們,心裏十分羨慕。謝及姒瞧見了她,招呼她一起過去玩,謝及音走過去,跟在他們身後一起追着風箏跑,眼見着木柄從謝及姒手裏傳到崔縉手裏,又從崔縉手裏傳回謝及姒手裏。

謝及音悄悄將手心的汗在裙子上擦了擦,默默盯着控制風箏的木柄。

謝及姒突然「哎呀」一聲,只見風箏線纏在了高高的樹枝上,她猛得一扯,風箏線斷了,那隻燕子風箏晃晃悠悠地飄向了湖對岸。

「阿姊阿姊!風箏跑了!」謝及姒指著湖對岸對謝及音喊道,「阿姊快去撿回來,縉哥哥修好后就輪到你玩了!」

謝及音看了崔縉一眼,崔縉有些無奈地將風箏線繞回木柄上,正笑望着謝及姒,沒有看她,但也沒有反對。

於是謝及音帶着侍女繞去湖對岸找風箏,風箏落在了湖邊的矮花叢里,她找了許久才找到,伸手去拿時被木刺劃破了胳膊。為了避免侍女大驚小怪地將她帶走,謝及音忍着疼沒吱聲,用袖子將血痕遮住,把燕子風箏抱在懷裏,氣喘吁吁地跑回去找崔縉和謝及姒。

然而崔縉和謝及姒已經離開了,謝及音有些失落,抱着風箏到處找,聽見了後花園假山處傳來謝及姒的笑聲。

他們正圍着幾隻指節大的蜘蛛,看它們在花叢里結網。謝及姒有些怕,想碰又不敢碰,謝及音聽見崔縉笑她道:「你不覺得這些蛛絲像你阿姊的頭髮嗎?你連她都不怕,為何怕這些小東西?」

謝及姒捂著嘴「啊」了一聲,「縉哥哥的意思是說阿姊是蜘蛛精?」

「我可沒說。」

謝及姒佯裝生氣,「我要告訴父王,讓他罰你!」

「我錯了我錯了,阿姒妹妹可前萬別說,不然我娘回頭又要罵我,那下次來我只能把給你的禮物送給你阿姊賠罪了。」

「那不行!你答應要送我只白兔子的!」謝及姒抓着崔縉的衣角不放,她本就是嚇唬崔縉,一聽這話自然不依,對崔縉道:「那你說,阿姊是蜘蛛精,我是什麼,難道是小蜘蛛精?」

崔縉說道:「你和她又不是一個娘生的,你如此伶俐可愛,秀髮如墨,得是天上的玉女。」

謝及姒被他哄高興了,笑嘻嘻地繼續看蜘蛛結網。一隻幼蜻蜓撞在蛛絲上,很快被黏住,蜘蛛很快爬過去,用蛛絲將蜻蜓捲起來,待蜻蜓掙扎不動后,慢慢將將蜻蜓的頭顱啃掉一半。

謝及姒捂着眼睛驚呼:「好嚇人!我不要變成蜘蛛!」

崔縉逗她,「那把你變成蜻蜓怎麼樣,被蜘蛛吃掉。」

「那也不要!」謝及姒一連後退了好幾步,不敢再看蜘蛛結網,高呼道:「縉哥哥,你離蜘蛛精遠一點,小心被吃了!」

崔縉笑了,慢悠悠追上她,兩人離開假山,又往池塘邊看肥鯉魚去了,自始至終,誰也沒發現躲在假山後抱着風箏的謝及音。

謝及音委屈得眼淚直掉,侍女瞧著心疼,帶她去找她的母親。

她母親生她時傷了身子,整日窩在屋裏與葯爐為伴,王府中饋一直交與謝及姒的母親楊氏打理,崔夫人過府拜訪也是楊氏接待。

原配夫人聽侍女講完事情的始末,望着沉默不語的謝及音直嘆氣。她的容貌與性格都隨自己,她深知這樣的女子討得來男人的憐,卻討不來男人的愛,偏偏她又天生滿頭令人厭惡的華髮,令人憐也憐不起來,被處處討喜的謝及姒一比,自然入不了崔家公子的眼。

「去取一頂帷帽來。」

懦弱無爭的母親用一頂珠紗帷帽蓋住了謝及音的頭髮,並對她說道:「往後在人前,這帷帽就不要摘下來了。」

謝黼的原配夫人過世之前,崔夫人表面上對王府里的兩位姑娘都一視同仁,雖然她更喜歡謝及姒,但謝及音畢竟還佔著嫡出的名分,崔家既然有意與謝家結姻,原則上應以求嫡為先。直到謝及音的母親過世后,第二年楊氏被扶正,謝及姒也變成了嫡出,崔夫人與楊氏這才一拍即合,要定下崔縉與謝及姒的婚約。

然而汝陽郡守謝黼有更深的考慮。

崔家已是鐵板釘釘的同黨,對謝黼來說,已沒必要用他最出色的女兒去拉攏作保。和崔家相比,手握重兵卻又中立不偏的裴家才是他要籠絡的對象。

於是在謝及音十五歲那年,也就是謝黼舉事前兩年,謝黼將謝及音許給了崔家公子崔縉,將謝及姒許給了裴家公子裴望初。

論家世和人物,裴望初比崔縉都略勝一籌,所以楊氏和謝及姒對這樁安排並無不滿。謝及音長大后愈發冷淡寡言,對此也沒有說什麼。

對這樁安排最不滿的莫過於崔縉,他自幼與謝及姒一同長大,曾視之如妹,今視之如妻,忽然被人劈手奪了去,這對他而言是噩耗,也是侮辱。

謝及音深居簡出,但也聽院中侍女議論過外面的事情。

崔縉挑釁裴望初不成,大醉馳馬入汝陽軍營去求謝黼,時其父崔元振正與謝黼操練兵馬,見此狀大怒,將崔縉綁在校場木樁上,掄起鞭子狠狠往他身上抽。謝黼不願插手崔家的家事,且又對崔縉的態度心有不豫,只在旁看着,並未上前阻攔。

崔家這對父子一個在酒勁上,一個在氣頭上,誰也不肯低頭。崔縉鐵了心要悔姊娶妹,任崔元振將他抽成了個血人也不改口,眼見着要鬧出人命,隨侍忙飛奔回去將崔老太太請來。

因為兩家議親之事,崔老太太也一起來了汝陽。她匆忙趕到軍營,見崔縉被抽成了血人,心疼得幾近昏厥。她苦口婆心地勸告崔縉,數列謝家對崔家的提攜幫扶,說崔縉如果還要鬧騰,致崔家於不仁不義之地,她就一頭撞死在這軍營里。

崔縉自幼與祖母最親,至此終於垂下頭,含淚妥協了。

大婚那夜,謝及音一直在新房中等到近子時才將崔縉等回來。他身上有酒氣,但畢竟沒有酩酊大醉地來逃避她,謝及音心裏一松,起身迎他進門。

「青雲,」她試着喊他的表字,「事已至此,往後,我還是想同你好好過的。」

崔縉未置可否,對她說道:「祖母的身體愈發不好了,我與你完婚是為守約,但心中牽掛祖母,要晝夜前往侍奉,實無心兒女情長,還望你體諒。」

謝及音先是一愣,繼而笑了笑,原來比起裝醉,崔縉找到了更得體的借口。

她沒有逼他,順着他說道:「孝乃大道,理應如此。」

她本就是淡漠的性子,若崔縉願意待她好,她也願意嘗試與他好好過日子,若崔縉仍如幼時那般不喜她,她不往上湊便是,偌大的崔家,嫡支夫妻分院而住,若非刻意相往,誰也礙不著誰。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鬢邊待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鬢邊待詔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駙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