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洛陽之圍解決

第509章 洛陽之圍解決

看到前方馬軍步卒飢兵,被青牙軍的火力一層一層的吞滅。

卻絲毫沖入不了青牙軍的陣中。

流寇的將領們都是面色蒼白,心中暗自慶幸聽取了劉良翻的建議,沒有全數出動老營與騎兵隊,否則他們的根基將會毀於一旦。

而李自成的內心卻充滿了憤怒。

青牙軍的火炮如同雷霆般猛烈,僅僅片刻之間,他的軍隊遭受了沉重的打擊,馬隊士卒等前赴後繼地倒下。

他在心中暗恨:「溫越,溫越,你等著,日後我必與你算此賬!」

隨即,李自成沒有絲毫猶豫。

他知道毫七葯等人的犧牲,正在為他爭取撤退的時間,現在是逃離的最佳時機。

而當李自成率領老營與部分馬隊逃離的消息傳開后。

流賊的陣地上頓時一片混亂,所有的步卒飢兵都感到自己被遺棄了。

他們瞬間失去了戰鬥的意志,有的四處逃竄,有的則闖入各個營地搶奪財物,原本龐大的軍隊瞬間土崩瓦解。

儘管早已預料到勝利的到來,但當勝利真正降臨的那一刻,溫越仍然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

他與陳伏涌迅速下達了一系列命令,派遣騎兵追擊,尤其是夜不收和高嚴的騎軍,他們緊隨李自成的老營蹤跡,不讓任何一個重要賊首逃脫。

立即地,張大春的馬步軍和陳伏涌的家丁們也加入了追擊的隊伍。

同時,留守在澗山的祖柏在看到田修建等流賊逃竄,又接到了溫越的旗號命令。

瞬間下令,除了留下一小部分軍士看守糧草之外,其餘軍士也投入到了追擊之中。

流賊如同山崩一般崩潰,到處都是驚慌逃命之人。

看到官軍取得勝利。

洛陽城的軍民在慶祝勝利的同時,城內的鄉勇官兵們也出得城來,加入到打掃戰場和抓捕俘虜。

在一聲聲「投降者不殺」的呼喊中。

無數失去鬥志的流賊紛紛丟掉武器,跪地投降。

此戰,闖軍遭遇了毀滅性的失敗。

流賊們如潰堤的洪水,四散奔逃,車輛翻覆,堵塞了道路,而官軍則如同獵豹般緊追不捨。

李自成帶領殘部一路狂奔,官軍則一路緊咬其後。

從洛陽出發,經過宜陽、永寧等地,直至他們逃入深山老林。

沿途,數以萬計的流寇選擇了投降。

同時官軍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物資。

清理戰場,經過統計,共計獲糧食約五萬餘石,牛三千餘頭,馬騾數百匹。

在流賊各營地中,搜獲的金銀細軟並不多,僅有白銀三萬餘兩。

顯然這些便於攜帶的貴重物品,逃竄的時候,多被流賊老營帶走了。

而流賊的營地異常骯髒很難用言語表達出來。

屍橫遍野,斷髮滿地,各種皮革和內臟,惡臭撲鼻。

兵備王長義命令將這些屍體就地掩埋。

但清理工作持續多日仍未能完成。

官軍連續追擊流賊多日。

直至崇禎三年正月十八日,追兵才返回。

戰果被徹底統計出來,堪稱壯觀。

繳獲物資和投降的流寇就不多說了,此戰還擊殺了流賊中的多位重要將領。

李自成戰敗是戰敗,但令人惋惜。

雖然官軍對外宣稱流賊僅剩數十騎逃入山中。

但實際上,根據夜不收的秘報。

溫越得知李自成身邊仍有骨幹力量數千人。

溫越搖頭:「李自成真是命大,難以徹底剿滅啊。」

……

洛陽大捷的消息猶如一道驚雷,迅速在中原大地傳播開來。

不僅河南府內歡騰不已,就連開封、汝州等其他各地也都沉浸在一片狂歡和慶祝之中。

官兵們的士氣因此大漲,而各地的流寇則陷入了一片茫然和恐慌。

溫越的名字也因此響徹中原,成為了士人們傳頌的英雄。

青牙軍的威名更是廣為人知,溫越的種種事迹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河南巡撫以及洛陽城的福王、兵備、知府等官員聯名上書朝廷,詳細闡述了這場戰役的過程,並列出了一份詳盡的請功名單,以及若干彈劾名單。

消息傳至京師,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朝臣們紛紛上表祝賀。

崇禎皇帝近些月來,一直緊繃的神色,也因此終於可以稍微放緩一些了。

他自登基以來,天下災害四起,流賊肆虐。

如今,這洛陽城傳來捷報,總算是有一個好兆頭了。

他當即命令朝臣們,對此次洛陽之戰的過程仔細勘驗,有功之臣和彈劾之人該如何處理。

這其中最令人頭疼的便是對溫越的封賞了。

朝臣們需要仔細商議。

因為他自抵達河南以來,從汝州到洛陽,都是大捷,尤其是救藩的重大功績,如何給予適當的獎賞,成為了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

與此同時,溫越決定離開洛陽,但他並未立即率軍返回關外。

因為在這裏,還有另一場戰鬥。

根據情報,在襄陽附近,張獻忠率領的賊匪仍在肆虐。

張獻忠作為一個同樣臭名昭著的賊首,其惡劣程度甚至超過了李自成,令人深惡痛絕。

張獻忠的一生,屠城殺人的行為屢見不鮮。

在洛陽未能擒獲李自成,這次在襄陽一定要將張獻忠剿滅。

崇禎三年正月十九日。

溫越率領部隊離開了洛陽,洛陽的軍民幾乎全體出動而出,為他們送行。

送行的人群中不僅有洛陽的各級官員。

還有陳伏涌和他的兒子,他們還需要在洛陽繼續駐防一段時間。

觀察陳伏涌的神情,可以看出他對此次戰役的結果感到非常滿意。

畢竟這場勝利不僅為他帶來了軍功,足以確保了他河南總兵的地位,同時繳獲的物資金銀也不少。

當然,溫越本人對此戰的結果同樣感到滿意,他也從中獲得了不少利益。

在與陳伏涌告別時,兩人互相寒暄了幾句。

陳伏涌祝願溫越一路順風,並期待在開封府再次聽到溫越的捷報,屆時他們可以再次把酒歡慶。

溫越明白陳伏涌的意圖,想要和自己建立良好的關係。

而溫越也有意在河南地區佈置一個棋子,因此也與陳伏涌和善。

然而,在離開之際。

溫越對洛陽的未來局勢感到一絲憂慮。

流賊投降的人數高達十萬,洛陽和汝州一樣。

只收編了一些青壯年作為士卒,其餘的人都回歸耕田。

可如今這世道,靠着耕田能活命否?

溫越擔心,這些人將來都可能會成為一隱患。

不過,眼下這世道。

官兵投降成為賊寇,賊寇投降后又成為官兵,非常常見。

溫越只是客兵,對於當地的內政,不宜過多干預。

這時,有位長者端來了一杯盛滿了米酒的大杯子。

這是洛陽當地的風俗,用來為遠行的故人餞行。

長者和眾百姓齊聲說道:「將軍,請滿飲此杯,一帆風順,吾等洛陽百姓永不忘將軍之大恩。」

他們的話語雖然樸素,但卻充滿了真摯。

溫越的不禁有些濕眶。

他回首望向洛陽那若隱若現的城牆,又回頭看向眼前滿是真誠目光的百姓。

然後,接過長者手中的酒杯,一飲而盡。

……

在即將離開洛陽之際,溫越召集了一次軍事會議,決定親自帶領自己的護衛總隊,以及祖柏、馬名,張大春等部直奔襄陽。

這些部隊要麼是騎兵,要麼是有馬的步兵,行動敏捷,一天行進上百里不在話下。

隨行的還有熊一揚率領的兩隊夜不收,王學田等醫官,中軍部的鎮撫,以及一些參謀和贊畫。

溫越這樣做是為了搶佔先機。

因此步卒、炮隊和輜重大隊都暫時在後方跟隨。

為了加快行軍速度,甚至連有些笨重的炊事車都沒有隨行。

每個士兵只攜帶了炒麵和肉乾等食物,足夠支撐十五日的食用。

由於馬匹需要大量飼料,還需要一些帳篷輜重等。

因此雖然沒有帶炊事車,但帶了大量的馬騾。

溫越率領這三千多人先行出發。

其餘部隊則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跟進。

洛陽到汝州的距離大約一百幾十里。

溫越率領的三千機動兵於十九日從洛陽出發,當天晚上就到達了汝州城下。

此時,洛陽大捷的消息早已傳遍了整個汝州城。

汝州的軍民對溫越和他的部隊更是充滿了敬畏和欽佩之情。

知州和鄉紳們急忙出城迎接,款待溫越等人,並且抬出了大量飯菜酒肉,來犒勞大軍。

溫越因為趕着時間。

在汝州短暫停留後,第二天便率領大軍向寶豐進發。

他的行軍路線是從洛陽出發,途經汝州、寶豐、裕州、新野,最終抵達目的地襄陽。

沿途行軍,神鬼避讓。

青牙軍每個士卒都身披鎧甲,騎乘健壯的戰馬,無不展現出是精銳的官兵,這誰敢挑釁?

小亂入城,大亂入鄉林。

從洛陽往襄陽的路上,隨處可見躲在鄉林寨中的村民。

普通民眾對於亂世的預感極為敏銳。

無論是村落還是莊園,四周都築起了夯土圍牆。

許多村落莊園,圍牆外還挖掘了深溝,進出依靠弔橋。

圍牆上建有箭樓,全天候有人值守。

富裕一些的莊園,圍牆更是用磚石砌成,一些大家族則更是建造了堅固城堡。

在太平盛世中那種四通八達、不設防的小村莊現在已經不復存在。

現在這世道,光是小股流寇或四處橫行的盜匪、馬賊,也足以促使所有村莊,建立起自己的防禦體系。

當然,許多看似普通的村莊,實際上也可能不時扮演着匪徒的角色。

他們不僅搶劫弱小的過路商人和百姓,有時甚至敢於攻擊看似虛弱的官兵。

不過,溫越率領的青牙軍在行軍的過程中,一路上平安無事。

沒有人敢不開眼惹這支大軍。

正月二十五日。

大軍順利通過了裕洲,但沒有停留,而是繼續前進。

此時,他們已經算是來到了南方。

野外的田地不再全是小麥和油菜,也開始出現了水稻田。

房屋屋頂的瓦片逐漸變得輕薄,野外開始呈現出更多的綠色。

雖然依然乾旱,但相較於北邊許多等地,情況要好得多。

當然,這種好情況只是相對而言。

在崇禎三年,即使是江南等地也遭受了大旱,各地遍佈蝗蟲。

米價飆升至每石四兩銀子。

可以說,無論南北,都似乎是處於將要崩潰的樣子。

崇禎三年正月二十六日,接近中午時分。

新野。

淯水西岸不遠處的官道上,蹄聲如雷霆般響起,一支龐大的騎兵隊伍正黑壓壓地疾馳而來。

隨着這支隊伍的逼近,煙塵滾滾升騰,大地彷彿都在顫抖。

其氣勢之盛,讓人感覺即便是堅實的城牆和大山也會被他們撞得粉碎。

沿途的行人和商旅見狀,紛紛退到路邊,心懷畏懼地望着這些不明身份的騎兵。

看他們的裝束,像是官兵。

這讓路邊的百姓們更加小心翼翼,低下頭來,甚至有不少人跪倒在地。

生怕這些官兵會濫殺無辜以冒領軍功,或者對他們進行搶劫和殺害。

幸運的是,這些騎兵並沒有停下來騷擾他們。

而是像一股洪流般轟隆隆地從他們身邊快速疾馳而過。

百姓們只覺得腳下的地面不斷震動。

蹄聲持續不斷地響着。

直到這支隊伍完全過去,百姓們才鬆了一口氣。

這才站起來紛紛討論,猜測這些官兵是從哪裏來的。

有人偷偷觀察了一下,發現這些騎兵個個身穿鮮紅的衣甲,渾身散發着彪悍之氣。

身上披着大衣,胯下騎着的都是神駿非凡的戰馬。

顯然是經歷過無數戰鬥的精銳之師。

不知道是哪位總督或巡撫麾下的標兵。

領頭的旗幟上寫着「溫」字,這讓人們好奇,究竟是哪位姓溫的將領。

就在百姓們私下議論之時。

溫越率領着大軍繼續前行,絲毫不顧劈面而來的寒風。

他們的隊形整齊劃一,五騎一列。

護衛把隊在最前面,高嚴的騎兵緊隨其後。

其餘馬步兵又跟在後面,即使是在平治中,隊列也沒有絲毫紊亂。

這樣一支精銳浩大的騎兵隊伍出現,很快就被新野城守軍察覺。

他們一個個臉色驚懼,使勁敲打着銅鑼,警報聲劇烈響徹。

頓時,城內外一片混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最強釘子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最強釘子戶
上一章下一章

第509章 洛陽之圍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