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金秋的喜悅

第195章 金秋的喜悅

第195章金秋的喜悅

工作人員愣了下,不太確定的說道:「還是試驗機,價格應該還沒出吧,要不,等會兒你們問問駕駛員?」

「那是得問問。」

農戶對農機的興趣出乎意料的高,國內玉米收穫機械發展緩慢,究其原因還是沒能成為農民賺錢的工具。

進口的雖好,但價格貴,還需要籌集外匯,進口渠道也不好找。

國產的呢,質量和適用性又很難如意。

但農民又是真心不願鑽玉米地,再從地里運出來,然後再秸稈還田的做法。

日落而歸,忙而流汗,喜時收糧,有勞作的辛苦,也有收穫的喜悅。

但郭陽還是決定再催催,「讓關程他們加快點速度,玉米制種收穫機很關鍵。」

在鄭單958、先玉335、登海系列等名牌種子都受到了鏽病影響的情況下,這家小種子公司的堅持註定在未來幾年將獲得豐厚的回報。

看到這一幕,種植戶越發確信了自己的判斷,這是台好機器。

近兩年,鋼鐵價格的持續上升,讓所有的農機製造商都倍感頭疼。

人間煙火,最撫凡人心。

大約花了3分鐘時間,駕駛員就把雜草清理好了,隨後又繼續作業。

據瞿陽說,整個黃淮海只有一家小種子公司的唐單5,品種產量達到甚至超出了預期,完全沒受到玉米鏽病的影響。

郭陽則是在現場觀察著觀摩會的成效,效果還是不錯的,首先參與的農戶眾多,而且並沒有提前離去,就說明天玉1號的吸引力還是很高的。

郭陽?

「對啊,產量出來沒?」

黃淮海遭遇了陰雨天氣,玉米鏽病頻發,質量和產量雙雙受到影響,天玉1號的平均畝產普遍在2000斤左右;

東北則是暖冬,品質下降,平均畝產量也只有兩千出頭,吉省的玉米收購價更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每斤只有0.48元。

「採用一泵一馬達+三檔變速箱,可滿足不同地形,不同作業速度需求,能適應各種成熟期玉米收穫。」

「MD,看富貴大豐收,我激動高興個啥啊!」

「30110斤,平均每畝產量3011斤!」

「天玉1號的是可高度密植的品種,同時穗位整齊、抗倒伏、脫水速度快,非常適合機械化採收。」

駕駛員留着騷包的長流海,郭陽留意了下,就是不慌不忙下來清理雜草的那位。

一比較之下,天玉1號的收益優勢反而拉開得更大了。

所以,乍然看到如此先進的玉米收穫機,都有了了解的興趣。

那也就是七八月份,想了想,又問:「制種玉米的收穫機械呢?」

其去年就是天玉1號的用戶,在五原遭了倒春寒的情況下,依然畝產2300斤玉米。

「產量多少?」

而這時,圍觀的人群中再次爆發出了驚呼聲。

「好機器啊!」

農戶們迫不及待的問道,很多人都是遠道而來,其最關心的就是天玉1號的產量。

豐凱農機搞玉米收穫機研發,算下來也頂多半年,能有產品進入測試已經算快的了。

「對,我叫趙讓,目前在研發測試組。」

富貴有點急了,一畝地40元,是收果穗的價格,這兩台機器可是直接收的籽粒。

「搞快點,別吊人胃口,合適我明年就改種天玉1號了。」

郭陽調侃道:「老余,又在哪公款吃喝呢?」

沒過多久,用於產量示範的10畝玉米地就全部完成了收穫。

看着那顏色金黃的玉米籽粒,種植戶早就按耐不住了。

不對!沙棘種子殼硬,出苗得十幾二十天,也許現在還沒出苗。

天玉1號受到了影響,其它絕大多數種子就更難受了。

「我也是,看富貴掙錢了,我比吃了屎還難受。」

思緒紛飛,想到那兩台玉米收割機的表現,郭陽頓時就給余洪海去了電話。

難怪魯省農機行業能不斷做大。

「嘎嘣脆,水分也很低。」

「快了,快了,還在計算。」

略微思考了下,郭陽就知道魯省農機協會又走了步雙贏的好棋。

郭陽胡亂想着。

迫於原料和能源價格價格,國內農機行業已連續提價,但農機的服務對象又是農民。

戈壁上降溫很快,再過一段時間,剛出苗的瀚海紅麻和沙棘就得轉移到溫室里去。

農場主富貴這時卻不急了,湊到衛關的旁邊,

「這玉米粒可真好,圓潤飽滿,色澤光滑,氣味芳香,一點霉味都沒有。」

「明年春播玉米收穫前,應該能生產出一批。」

趙讓得意的笑了,「試驗機,改進空間還很大。」

「靠,算那麼久,數學體育老師教的吧,回去可還有段距離呢。」

農機產品可以說是用鋼鐵堆積而成的,因而,鋼鐵價格在高位的持續攀升,給農機企業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質的。

趙讓呆了下,才反應過來這人是大老闆,但此時郭陽已經走了。

唐單5推出的時間也有好幾年了,一直不溫不火,直到今年才大放異彩。

郭陽感覺到了天禾帶來的價值。只有農民成功,企業才會成功。

「難以想像,這才是我們農民的金豆豆啊!」

「真的超3000斤了。」

汽車行駛在返程的路上,夕陽西下,郭陽看着沿路農民結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帶着各樣的工具回家。

其中有位種植戶心痒痒的湊到年輕的駕駛員旁邊,遞了支煙,「能上去試試不?」

汽車路過嘉禾戈壁時,郭陽透過月光還隱約能看到忙活的身影,那是苜禾在戈壁上搭建日光溫室的隊伍。

等了好一會兒才被接通,聲音還略顯嘈雜。

趙讓感覺來人有些眼熟,衛關對他又畢恭畢敬的模樣,想來是公司的領導。

「嗯,這款谷王在卸糧適應範圍上還不夠大,卸糧支點需要加高;秸稈還田不夠乾淨,還田機直徑還要加大;排雜風機也需要升級,甩刀結構的吸雜效果應該會更好……」

制種收穫機械,是天禾種業自建獨立制種基地關鍵的一環,當然是越早問世越好。

「今天魯省農機企業和泰鋼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以後由農機協會按月向泰鋼提供需求,集體付款和採購,享受批量價格優惠。

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區有着得天獨厚的光熱條件,但黃淮海和東北玉米產量就沒那麼高了。

有的直接拿到鼻子前聞了起來,有的直接將玉米粒放入口中咬

紛紛拉着工作人員問了起來。

趙讓熟練的接過煙,點上,「老手?」

「衛經理,你看我這剩下的百來畝地,一起給我收了唄,我出錢,市場價每畝40元。」

再次假寐了起來。

找出豐凱農機帶來的相關資料,給農戶照本宣科的介紹了一些參數性能,順便再介紹一番天禾種業。

夜色很美,星光也很亮,每個城市都不缺少晚歸的人,大西北也是。

「那可以,這玩意簡單,學幾下就會了。」

「明年你也改種天玉1號吧,一畝地賣1500元,利潤都大幾百了,一百畝就是好幾萬元。」

成本總算能降下來點了。」

其種植區域定位異常清晰,完全是量身為冀省某市打造的品種,幾乎做到了鏽病免疫。

了解到這家小種子公司的生存之道后,郭陽更是堅定了天禾的戰略。

郭陽湊了過來,問道:「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的?」

「嗯,做得不錯,我是郭陽。」

郭陽說道:「我今天看了豐凱的玉米收穫機,效果還可以,什麼時候能量產。」

「好好好!」

「別說了,別說了,我現在就去買下訂單去。」

自己不能買,可以向農機合作社推薦嘛。

也有部分農戶看人太多,轉而盯上了兩台玉米收穫機。

富貴也沒想到在他地里搞觀摩會,還能平白節省了大幾千塊錢。

「靠,那是你也種了天玉1號!我才是慘,今年種的青貯玉米。」

衛關回過神來,看郭陽略微點頭后,才說道:

「這是試驗機,有測試時間要求,剩下的也可以免費給你機收,但時間長了肯定會出問題,不能保證給你收完。」

「這個拿不準,已經有一款產品了,但天禾直接PASS掉了,測試都不允許,對種子的質量影響大了點。」

因此利潤也會更高些。

余洪海醉醺醺的說道:「我還真在公款吃喝,不過不是豐凱的,而是和魯省農機協會以及各大農機企業一起。」

那酒鋼和豐凱西北工廠有沒有可能達成合作呢?可能體量還是稍微小了點。

收穫效果很理想,籽粒破損率很低。

趙讓給種植戶講解了幾分鐘,試了一會兒,種植戶就滿意的從收割機上下來。

既為泰鋼帶去了大單,又為下游的農機企業緩解了成本壓力。

一點影響也沒有。

「谷王玉米收割機,具有高效率、高適應性、高可靠性、高舒適性的特點。」

「豐凱研發中心的?」

接連幾天,天禾種業在各地的觀摩會、豐收節、田間示範會都傳回來好消息。

余洪海喝得迷迷糊糊的,郭陽也沒再多聊。

而三農問題又很敏感,是兩會的重點關注對象,農機製造企業在採取提價方式時都很謹慎。

余洪海說的斷斷續續的,但郭陽還是理解了他的意思。

畝產再次創出新高,連帶着跟着他改種天玉1號的好友李大嘴,玉米畝產也接近3000斤。

「真能有3000斤嗎?」

郭陽和衛關站在一起,聞言兩人也稍微靠近看了看收穫的玉米籽粒。

事態的發展有點出乎衛關的預料,不過畢竟幹了幾十年銷售,應變能力還是很強的。

忍不住嘀咕,這麼裝的嗎?比他還裝!

金秋時節,

「開過幾年小麥聯合收穫機。」

對河西地區的玉米小種企發難,適應不了這個市場的劣質企業就該早點被淘汰。

「60元每畝!」

今年豁牙子種植技術更得心應手,無論是栽培模式,還是水肥管理,都不亞於天禾的專業技術人員。

除了天禾自有的示範田,產量最高的誕生在五原,由當地一個叫豁牙子的農民創造的,畝產3253斤。

郭陽也清楚這個情況,制種玉米收穫直到2023年,都還有大量種企為了保證種子質量,採用人工掰玉米的方式。

因為按照天禾營銷部給出的市場調研數據,未來黃淮海玉米產區,鏽病將成為常態。

農戶們對這些也很感興趣,這些都是能帶來實際利益的。

衛關笑着看着農戶聚集到天禾簡陋的桌前進行登記,整個隴省天禾種業都是採取的直營的模式,中間沒有經銷商。

「一邊瞧,一邊摸。」

觀摩會的現場情況同樣很火爆,經銷商和種植戶都爭搶著下單。

兩台大型收割機來回穿梭,一排排玉米植株連桿帶穗的被捲入收割機中,摘穗、剝皮、秸稈粉碎等全部一次性完成,顆粒飽滿的玉米粒傾瀉而出。

張掖和九泉百萬畝制種玉米陸續收穫,農戶們忙着裝袋、上車、晾曬,洋溢着豐收喜悅的笑臉。

這時,天禾種業為了爭搶優質制種基地,決定畝保費提高20%。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5章 金秋的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