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武舉

第269章 武舉

第269章武舉

羅藝看了看他們道:「武舉,可也是要考策問和兵書墨義的。」

霎時一大半的人都歇了心思,他們能寫自己名姓就算了不得了,兵書裏面沒幾個字是他們能認識的。

「嗨,咱不看兵書也照樣打仗,那這武舉於科舉也沒什麼差別,都不是咱能摻合的。」

張忽峍開口道:「策問和兵書墨義不通也不妨事,若能在長垛、馬射、馬槍、步射穿扎、翹關負重都得上上,也可當上武狀元,可直入錦衣衛。」

諸將趕忙將目光投向張忽峍,縱然他們與羅藝更親近,但也知道,只要這位在,羅將軍便還不能算真當了遼東的主。

錦衣衛的大名,縱然他們在遼東也是聽聞過的,傳聞比當官作宰還快活,想殺誰就殺誰。

「平國公,這都如何算是上上?」

長垛便是用帛布製作的箭靶,箭靶繪有五個同心圓,在箭靶外約百餘步挽弓而射,每人十箭,若都不出四環,就算是合格,十支箭都射中最內一環的為上上。

眾將面面相覷,這合格倒還有點希望,想要上上就難了,他們沒有一人有把握。

有人奉承道:「恐怕也只有兩位將軍才有本事得上上,我等是差得遠呢。」

趙括也沒什麼不好,起碼天資可鑒,只要一開始不委託其大權,讓他在陣中觀摩,將所學與戰事相結合,璞玉再好,也需雕琢打磨。」

還是當考教最顯真才實學的才好,善將亦可為帥,便是在沒有為帥的天賦,起碼也是一員悍將,弓射馬戰總做不得假。」

最後兩人不歡而散,事情到最後只能是李密操辦武舉事宜,衛國公和秦王再也沒見過。

李世民皺眉反駁道:「帥才罕見,若衛國公是想通過武舉選拔帥才,那可真是要擔心選出些只懂得紙上談兵的趙括了。

…………

衛國公無疑更看中兵法韜略,而秦王更希望通過武舉選拔驍勇善戰的武將。

李世民繼續反駁,他自己就是天生的帥才,自然知曉同類有多罕見,他不明白李靖為什麼妄想會有那麼多璞玉。

羅藝沒說話,他自問在馬槍、步射穿扎、翹關負重還有些把握,長垛和馬射可就完全沒把握了,張忽峍倒是最善弓射,且馬槍也有一手。

長安,按照皇帝陛下的旨意,武舉由衛國公李靖主持,秦王李世民和陽都郡公李密為輔,他們聚在一起精細著武舉的內容。

不過他們倆都已經這個地位了,再去爭什麼武狀元,未免有以大欺小之嫌,徒惹人笑。

李靖堅持認為,武舉不該變成比武大會,只選取出來一群武藝高強的莽夫。

「秦王殿下,若只是想挑些匹夫,那在軍中選拔就是,何必設武舉取才呢?

夫決勝之策者,在科察將之材能,審敵之強弱,斷地之形勢,觀時之宜利,先勝而後戰,守地而不失,是謂必勝之道也!」

「悍勇者,自可在軍中一步一步立功上升,武舉設立,還是應當選出朝廷最缺乏的帥才。

但李靖態度堅決:「倘若為將者不謀而戰,則無異於驅蒼生而赴湯火,驅牛羊而啖狼虎。

…………

入住洛陽皇宮的李建成感慨萬千,這座城也算是他眼瞧著建起來的,那時候楊素等人尚在。

皇帝領着皇後去見了前朝皇后,其與幾個孫女住在洛陽城外的一處別官之中,雖不復榮華富貴,倒也安樂自在。

畢竟她的兩個孫兒至今都還活着,可見皇帝有容人之量,那麼她與孫女們,更是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對她這種遭逢過大變的人來說,這已經是極好的情況了,蕭氏對帝后甚是恭敬,帝后也以子侄晚輩自居。

等落座后,蕭氏鄭重的行大禮,謝過皇帝以大禮遷葬自己的夫君。

相談一個多時辰后,帝后告辭離去,留下了眾多從江南帶來的禮物。

對皇后而言,這是她的親姑姑,沒有她,蕭氏在亡國入隋后,豈能有那般的好日子過。

而對皇帝來說,蕭氏曾經數次在楊廣面前說他的好話,儘可能的安排他的前程,這份恩情他並沒有忘記。

回到洛陽皇宮后,皇帝便下旨讓酅國公楊侑攜妻兒趕來探望照顧其祖母。

皇后對此欣然,於是狠狠的犒勞了陛下。

第二天朝會,皇帝剛坐下,諫議大夫就出列上諫道:「陛下,長安乃是國都,武舉一開,常數百千人,持挾弓矢持劍跨刀,出入皇城間,恐非所宜!」

長孫無忌出列:「臣附議,明年改在其他地方舉行武舉考試為妥當。」

李建成倒是不覺得千百人能鬧出什麼亂子來,畢竟他們沒有甲,但臣子們所言也有道理。

他現在對長安的掌控很深,沒有什麼可以瞞得過他,更別說是甲胄這種最犯忌諱的東西。

不過往後兒孫未必就能如此了,上千悍勇精銳,若是突然得甲大開殺戒,還真就不好輕易鎮壓了。

皇帝點頭應允,兵部尚書房玄齡提議:「涿郡乃是陛下潛龍之地,臣以為…

「陛下,雁門…」

「朕決定往後武舉就設在江都,江南天下文氣之所在,但未免稍欠武德,文武若能並舉,上馬殺敵,下馬治國,,方才是真英雄。」

群臣還能說什麼呢,這也不是商量,這是下旨。

「吾皇聖明!」

不過由此大家也知道了陛下所喜歡的,原來是文武全才,那麼是要往這個方向去培養有天賦的子弟了。

散朝後,不少世家子弟,都被迫多了一項功課,洛陽弓馬都漲價不少。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如此了。

而皇帝也逐漸恢復到了逼宮前的狀態,對群臣沒有那般嚴苛了,偶爾也會賜宴,或者對某位表現不錯的臣子加以賞賜。

朝廷緊繃了許久的神經終於緩緩鬆弛下來,隨着年節將近,以及各地趕考士子到達洛陽,終於有了昔年那般熱鬧的光景。

皇帝對此自然是樂於見成的,他已經狠狠立威過了,繼續施行高壓政策,與己與朝,都不是好事。

………………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建成大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建成大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9章 武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