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皇家科學院

第392章 皇家科學院

第392章皇家科學院

封常清轉道:「契丹、室韋,黑水靺鞨都派兵支援安史叛軍,現在他們遣使來降,應該怎麼處置他們?」

契丹後來建立了遼國,室韋後來建立蒙古,黑水靺鞨也就是之後的女真,他們現在都在東北進行漁獵。

不過,現在這三部還沒有民族的概念,也沒有強大的政權組織形式,只有混亂的部落聯盟。

由於是來自於後世的原因,李琩心裏認定東北這一塊應該由大唐編戶齊民。

但是,現在要對這一塊編戶齊民,難度有點大。

因為這一塊的人雖然是定居,但部落太多了,契丹、室韋、黑水靺鞨每個聯盟都有十幾個部落,交通也比較閉塞,每個部落之間經常發生衝突,管理起來,成本高,難度大。

而且,如果把他們整合起來,對邊境不一定是好事。

分散的部落,他們的精力主要用於內耗,大唐可以制衡,如果把他們整合起來,時間一長,他們就能聯合成一股龐大的勢力。

大唐先輩們認為東北這一塊氣候不好,環境惡劣,不具備統一價值,因此採取的政策是分化治理,羈糜統治。

如果只從農耕文明的角度,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但是李琩知道農耕文明只是第一步,如果發展工商業,東北這一塊的統一價值就十分大。

所以李琩覺得,統一東北,編戶齊民,是必須做的事,只是需要一個合適時間。

不過,現在肯定不是最好的時機。

李琩沉吟半晌,道:「他們願意歸附,我們就接納,還是向以前一樣對待他們。」

「也好。」封常清同意,轉道:「南詔佔據姚州,請求將姚州之地賜給他們。」

李琩想讓封常清發揮一下,問道:「封將軍怎麼看?」

封將軍道:「姚州和三受降城不同。姚州的爭執,是從李璘失敗開始,後來榮王主持和談,選擇擱置姚州爭議,雙方各退一步,現在他們重新提姚州,是舊事重提。而且,吐蕃勢弱后,南詔更傾向於聯合吐蕃對抗大唐,若是處理不好,容易引發戰事。因此臣諫言,先和談,同時備戰。」

李琩道:「讓誰去領軍比較合適?」

封常清道:「讓李晟和馬璘去,李晟多謀,馬璘敢於決斷,兩人性格互補,作戰都十分勇猛,他們兩人能應對複雜多變的局勢。」

李琩道:「那便依你所言,另外糧草轉運使,還是讓楊玄璬擔任。」

「陛下聖明。」封常清道。

李琩補充道:「我們剛才所說,只是初步戰略,具體怎麼實施執行,讓中書省、門下省,領各部商議一下。」

「是。」封常清領命。

……

次日,朝會。

朝廷重臣先商討了關於邊境政策,對周邊各國勢力的議題,整體策略,和李琩之前和封常清說的差不多。

商議完畢后,張鎬呈上自己的奏書。

張鎬奏書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請李琩出台政策,限制土地兼并。

李琩雖然推行了兩稅法,但是兩稅法並沒有限制土地兼并。

這就是李琩面臨的第二個難題。

李琩其實有想過兩稅法並不能限制土地兼并的問題,但是他在糾結土地兼并應該限制到什麼程度。

因為土地兼并雖對封建社會並不好,但是卻是資本原始積累的一個過程。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是這麼定義原始積累的:「所謂原始積累只不過是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

土地兼并,就是生產者和生產資料的分離。

而資本的原始積累,是資本主義的發展的必須過程。

如果李琩想讓資本主義萌芽,並且發展,那他對土地兼并的限制就不必那麼嚴格。

他要做的是,大力發展工商業。

李琩沉思了許久,最終還是決定讓資本主義萌芽。

李琩對張鎬道:「因為戰亂的緣故,大批北方人逃到了南方,推行兩稅法后,各地叛亂的豪強,也被流放去南,現在大唐的土地兼并並不是那麼嚴重,強行均田,反而會引起動亂,不如先緩一緩。」

張鎬只負責提意見,李琩不聽,他也不強求,只道:「陛下言之有理,當前還是應當以穩定為主,臣只是未雨綢繆。」

李琩點點頭。

劉晏接着又上了一份奏書。

劉晏上的奏書內容,是請求讓商人參加科舉。

對於劉晏的這個上書,李琩沒有立馬同意,而是讓眾臣討論。

眾臣有一半多的官員反對。

大部分人還是覺得應該重農抑商。

對此,李琩也沒有強行讓劉晏的提議通過。

當然,李琩沒有強行通過,並不是因為他不知道讓商人參加科舉有利於發展工商業,提高商人地位,而是他覺得有些事並不一定要從上而下,還可以從下至上。

兩稅法的推行,會催生更大的莊園地主,新鹽政的推行,會提高商人的地位,劉晏改革漕運的雇傭辦法,為雇傭關係提供了一個好的模板,這些政策,都在提高商人的實力。

等商人的實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后,他們的地位訴求就會變得很強烈,到時候就能倒逼官員們同意他們參加科舉。

唐朝中後期,就是如此。

因此,李琩並不想因為一時着急,就把矛盾全部集中到自己身上。

不過,李琩雖然沒有強行通過劉晏的提議,卻提出了另外一個思路。

李琩道:「我想成立一個新的司部,專職做技術開發。」

底下的大臣們經過和李琩這段時間的相處,大概知道技術開發是什麼意思。

崔祐甫第一個跳出反對,道:「陛下,所謂技術開發,不過是奇技淫巧,大唐要發展,需要正本清源,農業才是大唐國本!」

張鎬跟着道:「天子當行正事,陛下太過關注奇技淫巧,有失君主之正。」

太常少卿王玙道:「大唐要千秋萬代,當重國運,重風水,不應做技術。」

崔祐甫和張鎬,他們還不知道技術變革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有多麼重要,他們的認知里,就是覺得千百年後,國家還是以農業為主。

太常少卿王玙則是一個崇尚封建迷信的人,他覺得一切應該以封建迷信為主。

這些事,李琩和他們解釋不清楚,只能道:「父皇喜歡歌舞,興建梨園,朕喜歡技術,因此也要建一個技術園。而且,張侍郎和崔侍郎既然認為大唐應以農業為主,那朕要建的技術園,第一個要研究的技術,就是農業。」

張鎬和崔祐甫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反駁了。

李琩接道:「朕的初步設想,技術園先設三個曹部,一農業研究,二武器研究,三造船業研究。」

農業研究,李琩的想法是培育優良種子,武器研究,則以先前岑參帶的那幫研究黑火藥的人為主,至於造船業,李琩則是想搞出航海船隊。

而且,任何一個行業的研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蒸汽機的氣缸改良,就是得益於大炮的鏜床技術。

李琩對工業技術,並不十分了解,他只知道最初級的東西,但是他相信,古代人的智慧並不差,他只要加以合適的引導,再給足夠的資金支持,這些古代人,是能創造出他想要的東西的。

其他人見李琩主意已定,也不好繼續反對,都當李琩是一時興起,覺得讓李琩自己玩玩,也就過去了。

李琩見大家沒有反對,就讓司農寺、岑參、劉晏的造船隊,分別挑出人,組建一個新的司部,命名為大唐皇家科學院。

隊伍得以組建,接下來就是挑選領頭人,帶領隊伍裏面的人干實事。

李琩正猶豫挑選領頭人的時候,袁晁回來了。

袁晁帶回了好幾車的稻穀種子。

李琩親自接見了袁晁。

袁晁再次向李琩描述了帶回來的種子的特性,這次李琩徹底確定了,袁晁帶回來的,就是占城稻。

占城稻早熟、耐旱,耐貧瘠,生產周期短,南方低緯度,可以一年兩熟,產量大。

如果引進,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糧食不夠的問題。

唯一的缺點,就是味道不太好。

當然,也有人覺得,即使引進佔城稻,宋朝也掉入了馬爾薩斯陷阱。

所謂馬爾薩斯陷阱,說的是人口增長是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的,而生存資源僅僅是按照算術級數增長。

用占城稻舉例,簡而言之,就是糧食產量增加,人口就會增長,人口增長了,糧食還是不夠吃。

不過,人口增長以後不夠吃,那是以後的事,李琩現在要解決的,是讓大唐現在的人吃飽。

還是那句話,沒有哪一個方法,哪一個技術的進步,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不能因為無法一勞永逸,就什麼也不做。

不過,李琩雖然知道占城稻的好處,也沒有要求立即推廣,而是先讓袁晁安排人帶占城稻去南方各州試點。

李琩要等試點成功后,再逐步推廣。

同時,李琩讓袁晁兼職皇家科學院農業曹部的負責人,依舊領司農寺寺丞。

農業方便的領頭羊,李琩找到了。

接下來,就是黑火藥研究的領頭人。

之前,黑火藥的研究,一直是岑參領頭,但是岑參主要職責還是帶兵,後來擔任要職,也無法全身心的投入。

對於這種情況,李琩讓岑參推薦人選。

岑參推薦了一個李琩相對熟悉的人,陳五郎。

這個陳五郎,就是李琩第一次離開長安時,在鳳林縣遇到那個逃戶。

陳五郎被李琩解救后,感激李琩的恩德,於是他將他妹妹安頓好,主動投軍,追隨李琩。

由於他噩夢般的災難,一半原因是堤壩被伏火雷炸毀,導致良田成了賤田,因此他跟着岑參,潛心研究黑火藥,這麼多年過去,他成了其中出類拔萃者。

陳五郎並不是歷史名人,對於他的成長,李琩先是覺得奇怪,後來也覺得正常。

因為,並不是名人才能成為人才,陳五郎也是他影響比較早的人。

李琩同意了岑參的推薦,讓陳五郎做黑火藥研究的領頭人。

最後,就是造船業領頭人。

讓官府造船,是劉晏提出的,李琩便讓劉晏舉薦。

劉晏舉薦了一個李琩聽過,但沒見過的人。

此人名叫孫待封。

孫待封是劉展的副將,此人出身江南,熟悉水戰,深諳造船之道。

歷史上,劉展被逼造反,孫待封作為劉展的副將,跟着謀反,劉展失敗后,他投降了官軍將領李藏用。

之後,由於江淮各州使用倉庫中的財物沒有標準,江淮都統崔圓上奏請求核驗。

當時招募士兵倉促,財物又多流散,經核驗數量不足時,諸位將領往往賣掉自己的財產來補償。

李藏用害怕核驗到自己頭上,就對人說,對擔任楚州刺史,他有點悔恨。

李藏用手下的高幹對他懷有舊恨,派人到廣陵控告李藏用謀反,並且首先派兵襲擊李藏用。

李藏用逃跑,高幹追上去將其殺死。

崔圓按文簿次序盤問李藏用的將領,以核實李藏用謀反之事,將領們十分害怕,都附和高幹的說法,說李藏用謀反。

唯獨孫待封堅持說李藏用沒有謀反,崔圓命令人把他推出去斬首。

斬首之前,孫待封的好友問他道:「你為什麼不附和大家的意見求得生存呢?」

孫待封道:「起先我跟隨劉大夫,奉詔書來上任,人們說我謀反,李公起兵消滅了劉大夫,如今人們又認為李公謀反。如此一來,誰才算不是謀反者呢?如此還有個完嗎?我寧願去死,也不能誣告沒有罪的人。」

說完,他便被砍了頭。

這是李琩對歷史上孫待封的全部認識。

不過現在,劉展沒有被逼反,孫待封成了汴州大將,劉晏招造船的高技術人才時,劉展推薦了孫待封,孫待封表現出色,技術過硬,被劉晏看中,然後將其推薦給李琩。

從劉晏推薦孫待封的層面來看,他並沒有認為李琩成立皇家科學院是過家家,他知道李琩是真的在選拔人才。

因此,李琩同意劉晏的推薦,任命孫待封為造船業的領頭人。

至此,李琩要的三個領頭人選拔完畢,然後他召集三人,給他們做動員工作。

袁晁、陳五郎、孫待封三人,出身都不高,得到李琩如此重任,都感激涕零,誓死效忠。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盛唐:從娶楊玉環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盛唐:從娶楊玉環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92章 皇家科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