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南明勢力

第12章南明勢力

盤踞滇黔的大西軍孫可望迎接兵敗逃亡的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到貴州安龍后,受封秦王,雙方正式形成「聯明抗清」的一致路線后,大西軍自此改稱為明軍。

清廷派遣定南王孔有得和吳三桂分兩路大軍從東、北兩方向進攻,三大王(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果斷謀定,帶領著滇黔眾多少數民族組建起來的明軍積極出擊。

象兵助力明軍收復失地

公元1652年,明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孫可望帶領「駕前軍」坐鎮滇黔,劉文秀的部隊北進,八月九日圍困吳三桂,清軍死戰突圍逃往綿州,此戰斬殺清軍萬人,迫使吳三桂敗走保寧。

此時清廷在四川的地盤只有保寧一座孤城。奏捷,文秀晉封為南康王。

李定國親率步騎八萬和五十頭戰象向東面出征,明軍驅趕傣家土司訓練好的威猛戰象向前衝鋒,瞬間把孔有得的那支自北打到南屢戰屢勝的騎兵部隊衝垮,明軍緊跟戰象之後一路推進,取得桂林大捷。

清廷朝臣在奏疏中說:「孫寇所藉兵力,洞蠻為多」。這表明大西軍領導人在團結西南少數民族問題上收到了顯著效果,因而得到廣泛的兵員補充。

七月初四,清廷冊封為定南王的孔有得被明軍破城,他親自把愛妻們殺掉,最後自焚而死,僅有一個女兒得以逃脫。

孔有得畫像

十月,劉文秀部隊繼續進攻保寧(今四川閬中),因其輕敵被吳三桂擊敗,副將王復臣犧牲。

這場戰役里,劉文秀的戰象部隊幾乎全軍覆沒,當時清軍用來對付大象的是大口徑大炮,稱之為牛耳大炮。大象在非常大的炮聲之下,極其驚慌,就開始不聽指揮了,一陣亂跑。

最終,劉文秀騎著最後一頭戰象,渡過了嘉陵江倉皇逃跑。這也是大象作為戰象部隊在四川這塊土地上最後一次出現。

此役之後,孫可望藉此削去劉文秀的爵號,又拆散其部隊,引起大西軍將領的不滿,大西軍人心渙散。

李定國繼續東征、北伐,利用殘餘的二十多頭戰象繼續衝鋒,在大象身上綁很重的樹樁,利用大象的衝力,去撞擊城門。

許多還在抵抗的明廷將領紛紛歸附李定國,一路打到了湖南、廣東北部和贛西,並取得了史稱「湘桂大捷」的勝利,收復兩個州,十六個郡,大致有三千里的土地重新回到南明政權手裡,清廷大為震驚。

十一月,清廷又派敬謹親王愛新覺羅·尼堪,任定遠大將軍,他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孫,奉命率領三貝勒、八固山共十五萬精兵朝長沙撲來。

二十四日,敬謹親王尼堪遭到李定國部伏擊戰死,十數萬清軍被擊敗,這也是清朝對明朝(包括南明)的戰爭中,陣亡級別最高的將領。

因為局勢突然的逆轉,清廷高層甚至有人還提出,放棄西南各省與李定國平分天下,擺兵言和。

而正因為李定國和劉文秀兩王獲得重大軍事勝利,引起了秦王孫可望的擔憂和猜忌。

三大王離心離得

被裁撤爵位並拆散部隊的劉文秀回昆明開始了擺爛生活,閑暇時間讀書教子,還到大理雞足山,與僧人論佛,並請他們下山為百姓講佛。

期間他還讓李定國下了寬免雞足山佛寺的賦稅和保護雞足山佛寺的諭令。

公元1653年,正月,孫可望怕在外的李定國日後擁兵自重,起了殺心,親率駕前軍東進湖南沅州,三天之內來信七封催促屯兵寶慶,準備渡湘江奇襲清軍的李定國前往會面議事。

湘江

李定國無奈,放棄奇襲計劃,行至紫陽渡口,劉文秀之子秘密派人來告李定國,說孫可望想殺他,李定國對孫可望失望至極,為顧全大局,避免自相殘殺,迫不得已決定離開湖南赴廣西全州,諸營中跟隨其南下的部隊約有五萬,錯失了在湖南擊敗清軍的戰機。

二月,孫可望得知李定國南下,派遣駕前軍一路南下追殺李定國部隊,與得知消息的清軍在寶慶相遇,被清兵殺得大敗,孫可望急忙逃往峒江,湖南多地郡縣被清軍佔領,民死者將百萬,李定國精銳亦挫者殆半。

清平南王尚可喜趁勢也派舟師奪取了廣西的梧州和桂林。

李定國和眾明軍將士取得的大好局面,被孫可望破壞殆盡,清軍對李定國也緊追不捨。

李定國轉戰兩廣

二月底,永州被攻陷,李定國移駐龍虎關(湖南桃川西)。

三月二十六日,明軍圍攻廣東肇慶一月未破,清將耿繼茂發鐵騎兵擊退明軍,洪承疇聞李定國戰敗,曾派人招降,定國置之不理。

六月,李定國深感局勢逆轉,力不從心,主動致書鄭成功,邀他會攻廣州,但由於聯絡不便,鄭成功誤期,聯軍失敗。

鄭成功石像

七月,劉文秀不得已接收孫可望大招討大將軍之職,重新獲得武裝。從容治裝者月余,乃上道東征抵禦清軍。

七月十三日,李定國率兵兩萬進攻桂林,圍攻七晝夜未克,只得退回柳州,然而還有孫可望仍要置他於死地,派遣馮雙禮偷襲柳州。

八月,馮雙禮中埋伏戰敗,投順李定國。

十八先生之獄

孫可望欲自立,被孫可望挾持的永曆帝朱由榔為了保住帝位,與大學士吳貞毓密謀,派使臣往廣西召李定國護駕。

十一月,李定國接密敕后,表示要前往救駕。此時宦官馬吉翔為討好孫可望,將此事具告。

孫可望便以「欺君誤國,盜寶矯詔」的罪名,賜吳貞毓自縊,並斬吳以下十七朝臣,共十八人。隨後派遣關有才率劉靖國,劉啟明「十三營」數萬人,重兵防備李定國返滇。

十八先生墓

恢復兩粵,化為泡影

公元1654年初,南明魯王政權定西侯張名振率海艦攻入長江,直抵江蘇鎮江,鄭成功也遣兵攻崇明,形勢再次逆轉。

三月,李定國率領數萬農民軍和十三匹戰象,連克廣西、廣東數郡縣。

五月,李進攻高州,清守將張月舉兵來歸。

六月,李定國再攻梧州,因清兵有備,不克,但廣東、廣西各地義師群起響應,抗清形勢再度出現高潮,準備聯合鄭成功合攻廣州,平定全廣,最後復明。

鄭成功此時正與清廷議和,拖延了援粵之師,因此沒有及時的支援李定國軍隊

十月十四日,李定國圍攻新會,中清軍糧盡的謊言,陷入不利的境地。同時,孫可望又切斷了滇黔的物資援助。

十二月,清廷靖南將軍朱瑪喇,還有尚可喜和耿繼茂率十萬滿漢兵趕來,清軍以鐵騎兵衝垮李定國左軍,李定國依恃的戰象也被驚散,致使明軍全線崩潰,清軍乘勝追殺二十里,屍橫遍野,明軍撤出新會,沿途六、七十萬百姓跟隨,連夜退走南寧。

十二月,鄭成功與清廷議和失敗,才派林察率舟師赴粵,李定國早已敗退,貽誤了戰機。

李定國退抵南寧時,身邊僅剩下六千人,從此他企圖恢復兩粵的事業終於化成了泡影。

迎駕入昆明

公元1655年,永曆帝又一次派使臣赴南寧告孫可望「僭逼」之事。李定國接血字詔書,伏地痛哭不能起,表示誓死為永曆帝剷除奸逆,恢復江山。

此時洪承疇正用「兩粵合剿」之策,全力壓縮南寧,李定國備受威脅,於是他決計回黔。

1656年,正月,李定國火速赴田州,定國士兵衣甲寫「捷取」二字,鎮守將領關有才以為是清軍來了不能敵,遂逃跑。

孫可望為長期控制永曆帝,又立即派出將領白文選把永曆帝從安龍遷於貴陽,白文選不滿此舉,便以「輿徒不集」為理由,拖延移蹕時間。

安龍皇宮

正月二十二日,李定國至安龍,於永曆帝相見,君臣相抱持痛哭,李定國密誓效命,背出所刺「盡忠報國」四字給南明朝廷大臣,大臣們都說道李定國是大忠臣。經商議,決定遷朝廷入滇。

李定國護衛永曆帝到達雲南曲靖,劉文秀說服王尚禮等人迎接永曆帝,而自以數騎往會定國部,在歸化寺拜見永曆帝,大哭,二人共同迎駕入昆明,朱由榔居住在孫可望的秦王宮。因護駕有功,李定國晉封晉王,劉文秀晉封蜀王。

孫可望降清

九月,孫可望合兵十四萬,以「清君側」之名出師,部隊抵交水(雲南沾益),李定國、劉文秀領五萬人抵擋。

九月十九日,雙方在交水河畔會戰,白文選率鐵騎直衝馬惟興營,馬軍卻掉頭沖向孫可望營。

一時間,孫可望帳下諸將皆倒戈李定國,各營將士都大喊「迎晉王」。

孫可望大驚,落荒而逃,殘餘潰卒被白文選、劉文秀追擊,李定國還師昆明,內戰平息。

孫可望眾叛親離,從者僅數十騎,所過鎮將皆閉門不納,最終攜妻子財寶向清廷將領洪承疇投降。

洪承疇

孫可望投降后,向洪承疇獻出了西南地區的地圖,並且告訴了明軍的具體情況,使清軍摸清了底細,一場聲勢浩大的對南明永曆政權的圍剿也將來臨。盤踞滇黔的大西軍孫可望迎接兵敗逃亡的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到貴州安龍后,受封秦王,雙方正式形成「聯明抗清」的一致路線后,大西軍自此改稱為明軍。

清廷派遣定南王孔有得和吳三桂分兩路大軍從東、北兩方向進攻,三大王(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果斷謀定,帶領著滇黔眾多少數民族組建起來的明軍積極出擊。

象兵助力明軍收復失地

公元1652年,明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孫可望帶領「駕前軍」坐鎮滇黔,劉文秀的部隊北進,八月九日圍困吳三桂,清軍死戰突圍逃往綿州,此戰斬殺清軍萬人,迫使吳三桂敗走保寧。

此時清廷在四川的地盤只有保寧一座孤城。奏捷,文秀晉封為南康王。

李定國親率步騎八萬和五十頭戰象向東面出征,明軍驅趕傣家土司訓練好的威猛戰象向前衝鋒,瞬間把孔有得的那支自北打到南屢戰屢勝的騎兵部隊衝垮,明軍緊跟戰象之後一路推進,取得桂林大捷。

清廷朝臣在奏疏中說:「孫寇所藉兵力,洞蠻為多」。這表明大西軍領導人在團結西南少數民族問題上收到了顯著效果,因而得到廣泛的兵員補充。

七月初四,清廷冊封為定南王的孔有得被明軍破城,他親自把愛妻們殺掉,最後自焚而死,僅有一個女兒得以逃脫。

孔有得畫像

十月,劉文秀部隊繼續進攻保寧(今四川閬中),因其輕敵被吳三桂擊敗,副將王復臣犧牲。

這場戰役里,劉文秀的戰象部隊幾乎全軍覆沒,當時清軍用來對付大象的是大口徑大炮,稱之為牛耳大炮。大象在非常大的炮聲之下,極其驚慌,就開始不聽指揮了,一陣亂跑。

最終,劉文秀騎著最後一頭戰象,渡過了嘉陵江倉皇逃跑。這也是大象作為戰象部隊在四川這塊土地上最後一次出現。

此役之後,孫可望藉此削去劉文秀的爵號,又拆散其部隊,引起大西軍將領的不滿,大西軍人心渙散。

李定國繼續東征、北伐,利用殘餘的二十多頭戰象繼續衝鋒,在大象身上綁很重的樹樁,利用大象的衝力,去撞擊城門。

許多還在抵抗的明廷將領紛紛歸附李定國,一路打到了湖南、廣東北部和贛西,並取得了史稱「湘桂大捷」的勝利,收復兩個州,十六個郡,大致有三千里的土地重新回到南明政權手裡,清廷大為震驚。

十一月,清廷又派敬謹親王愛新覺羅·尼堪,任定遠大將軍,他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孫,奉命率領三貝勒、八固山共十五萬精兵朝長沙撲來。

二十四日,敬謹親王尼堪遭到李定國部伏擊戰死,十數萬清軍被擊敗,這也是清朝對明朝(包括南明)的戰爭中,陣亡級別最高的將領。

因為局勢突然的逆轉,清廷高層甚至有人還提出,放棄西南各省與李定國平分天下,擺兵言和。

而正因為李定國和劉文秀兩王獲得重大軍事勝利,引起了秦王孫可望的擔憂和猜忌。

三大王離心離得

被裁撤爵位並拆散部隊的劉文秀回昆明開始了擺爛生活,閑暇時間讀書教子,還到大理雞足山,與僧人論佛,並請他們下山為百姓講佛。

期間他還讓李定國下了寬免雞足山佛寺的賦稅和保護雞足山佛寺的諭令。

公元1653年,正月,孫可望怕在外的李定國日後擁兵自重,起了殺心,親率駕前軍東進湖南沅州,三天之內來信七封催促屯兵寶慶,準備渡湘江奇襲清軍的李定國前往會面議事。

湘江

李定國無奈,放棄奇襲計劃,行至紫陽渡口,劉文秀之子秘密派人來告李定國,說孫可望想殺他,李定國對孫可望失望至極,為顧全大局,避免自相殘殺,迫不得已決定離開湖南赴廣西全州,諸營中跟隨其南下的部隊約有五萬,錯失了在湖南擊敗清軍的戰機。

二月,孫可望得知李定國南下,派遣駕前軍一路南下追殺李定國部隊,與得知消息的清軍在寶慶相遇,被清兵殺得大敗,孫可望急忙逃往峒江,湖南多地郡縣被清軍佔領,民死者將百萬,李定國精銳亦挫者殆半。

清平南王尚可喜趁勢也派舟師奪取了廣西的梧州和桂林。

李定國和眾明軍將士取得的大好局面,被孫可望破壞殆盡,清軍對李定國也緊追不捨。

李定國轉戰兩廣

二月底,永州被攻陷,李定國移駐龍虎關(湖南桃川西)。

三月二十六日,明軍圍攻廣東肇慶一月未破,清將耿繼茂發鐵騎兵擊退明軍,洪承疇聞李定國戰敗,曾派人招降,定國置之不理。

六月,李定國深感局勢逆轉,力不從心,主動致書鄭成功,邀他會攻廣州,但由於聯絡不便,鄭成功誤期,聯軍失敗。

鄭成功石像

七月,劉文秀不得已接收孫可望大招討大將軍之職,重新獲得武裝。從容治裝者月余,乃上道東征抵禦清軍。

七月十三日,李定國率兵兩萬進攻桂林,圍攻七晝夜未克,只得退回柳州,然而還有孫可望仍要置他於死地,派遣馮雙禮偷襲柳州。

八月,馮雙禮中埋伏戰敗,投順李定國。

十八先生之獄

孫可望欲自立,被孫可望挾持的永曆帝朱由榔為了保住帝位,與大學士吳貞毓密謀,派使臣往廣西召李定國護駕。

十一月,李定國接密敕后,表示要前往救駕。此時宦官馬吉翔為討好孫可望,將此事具告。

孫可望便以「欺君誤國,盜寶矯詔」的罪名,賜吳貞毓自縊,並斬吳以下十七朝臣,共十八人。隨後派遣關有才率劉靖國,劉啟明「十三營」數萬人,重兵防備李定國返滇。

十八先生墓

恢復兩粵,化為泡影

公元1654年初,南明魯王政權定西侯張名振率海艦攻入長江,直抵江蘇鎮江,鄭成功也遣兵攻崇明,形勢再次逆轉。

三月,李定國率領數萬農民軍和十三匹戰象,連克廣西、廣東數郡縣。

五月,李進攻高州,清守將張月舉兵來歸。

六月,李定國再攻梧州,因清兵有備,不克,但廣東、廣西各地義師群起響應,抗清形勢再度出現高潮,準備聯合鄭成功合攻廣州,平定全廣,最後復明。

鄭成功此時正與清廷議和,拖延了援粵之師,因此沒有及時的支援李定國軍隊

十月十四日,李定國圍攻新會,中清軍糧盡的謊言,陷入不利的境地。同時,孫可望又切斷了滇黔的物資援助。

十二月,清廷靖南將軍朱瑪喇,還有尚可喜和耿繼茂率十萬滿漢兵趕來,清軍以鐵騎兵衝垮李定國左軍,李定國依恃的戰象也被驚散,致使明軍全線崩潰,清軍乘勝追殺二十里,屍橫遍野,明軍撤出新會,沿途六、七十萬百姓跟隨,連夜退走南寧。

十二月,鄭成功與清廷議和失敗,才派林察率舟師赴粵,李定國早已敗退,貽誤了戰機。

李定國退抵南寧時,身邊僅剩下六千人,從此他企圖恢復兩粵的事業終於化成了泡影。

迎駕入昆明

公元1655年,永曆帝又一次派使臣赴南寧告孫可望「僭逼」之事。李定國接血字詔書,伏地痛哭不能起,表示誓死為永曆帝剷除奸逆,恢復江山。

此時洪承疇正用「兩粵合剿」之策,全力壓縮南寧,李定國備受威脅,於是他決計回黔。

1656年,正月,李定國火速赴田州,定國士兵衣甲寫「捷取」二字,鎮守將領關有才以為是清軍來了不能敵,遂逃跑。

孫可望為長期控制永曆帝,又立即派出將領白文選把永曆帝從安龍遷於貴陽,白文選不滿此舉,便以「輿徒不集」為理由,拖延移蹕時間。

安龍皇宮

正月二十二日,李定國至安龍,於永曆帝相見,君臣相抱持痛哭,李定國密誓效命,背出所刺「盡忠報國」四字給南明朝廷大臣,大臣們都說道李定國是大忠臣。經商議,決定遷朝廷入滇。

李定國護衛永曆帝到達雲南曲靖,劉文秀說服王尚禮等人迎接永曆帝,而自以數騎往會定國部,在歸化寺拜見永曆帝,大哭,二人共同迎駕入昆明,朱由榔居住在孫可望的秦王宮。因護駕有功,李定國晉封晉王,劉文秀晉封蜀王。

孫可望降清

九月,孫可望合兵十四萬,以「清君側」之名出師,部隊抵交水(雲南沾益),李定國、劉文秀領五萬人抵擋。

九月十九日,雙方在交水河畔會戰,白文選率鐵騎直衝馬惟興營,馬軍卻掉頭沖向孫可望營。

一時間,孫可望帳下諸將皆倒戈李定國,各營將士都大喊「迎晉王」。

孫可望大驚,落荒而逃,殘餘潰卒被白文選、劉文秀追擊,李定國還師昆明,內戰平息。

孫可望眾叛親離,從者僅數十騎,所過鎮將皆閉門不納,最終攜妻子財寶向清廷將領洪承疇投降。

洪承疇

孫可望投降后,向洪承疇獻出了西南地區的地圖,並且告訴了明軍的具體情況,使清軍摸清了底細,一場聲勢浩大的對南明永曆政權的圍剿也將來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蠱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蠱士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章南明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