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大手筆,千元機破億戰略!

第343章 大手筆,千元機破億戰略!

第343章大手筆,千元機破億戰略!

一旦星逸半導體做大,各大一線城市為了搶著引入星逸半導體,必然會使出渾身解數。

不僅會像帝都一樣送廠,送土地,還會給出各種優惠政策。

沒辦法,建晶圓廠花錢太多,當下要200億。

幾年後的四百億,甚至五百億!

若是有各大城市搶著送土地,送廠,送優惠政策,王逸只負責出設備,出技術,那壓力就小多了。

不過前提是星逸半導體能夠做大做強,量產先進位程。

最起碼要超越中芯國際!

一線城市的資源也是有限的,都會優先投給內地龍頭企業,讓龍頭企業變得更強,去和台積電,英特爾,三星半導體競爭。

而不會投給內地千年老二,讓千年老二去追趕內地龍頭。

畢竟老二追上內地龍頭,也意義不大,依舊離著國際巨頭差了很遠。

因此,星逸半導體只有超越中芯國際,成為內地半導體龍頭,才會得到最多的資源支持,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去追趕三巨頭!

至於被超越的中芯國際,大概率只能淪為40納米的低端代工廠。

多年後,才能量產28納米,僅此而已。

一群只知道爭權奪勢的人,沒有逆天改命的能力!

尤其是有了更加卓越的星逸半導體,前世中芯國際的戰略意義和地位,就會被星逸半導體取代,從而大幅度下降!

這些道理,秦主任不說,可王逸看得都透。

既然中芯國際爛泥扶不上牆,那王逸就取而代之,全力以赴打造星逸半導體,做高端。

倒是40納米的低端訂單,以後可以丟給中芯國際,也算是支持中芯國際。

畢竟星逸半導體自己的晶圓廠產能有限,一旦28納米製程成功量產,未來將優先用於生產先進的28納米以及更高製程!

低端的40納米沒必要擠佔12英寸的先進生產線,不如交給中芯國際代工。

至於當下量產40納米,也只是因為28納米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突破。

這一切,王逸都規劃好了。

回到星逸科技園,已經是下午七點。

「董事長,您回來了?」胡老眼巴巴地等著。

王逸有些意外:「您還沒下班?」

「呵呵,不礙事,半導體部門加班都正常。」胡老笑說。

不知道洽談的結果,他可沒心思回去。

王逸微微一笑:「幸不辱命,加班加點地趕工,晶圓廠第一個廠房下個月就能交付。雖然不大,月產能只有5000片晶圓,但也夠用了!」

「5000片晶圓?那已經很好了,最適合當做研發廠房!」

胡老喜出望外。

王逸將從秦主任那裏帶回來的晶圓廠資料,展示給胡老:

「整個晶圓廠分成多個部分,主要有三大廠房,第一個小廠房,月產能五千片晶圓,全力趕工,四月份就能交付。」

「第二個大廠房,月產能一萬片,得八月份交付。」

「第三個大廠房,月產能也是一萬片,要十一月了!」

「好,沒問題!」胡老雙眼放光:「四月份交付第一個小廠房,我們引入設備,加上調試需要三四個月,這樣七八月份就能試產,順利的話,一旦試產成功,年底就能量產40納米。若是試產失敗,再調整,明年上半年也能量產40納米!」

「很好!」王逸心情大好,四十納米已經實現了自研,實現自產也前途可期。

「胡老,這些資料我留給你,還有這是晶圓廠建設總工和相關負責人的聯繫方式,你安排人和他們接洽,談好下個月交接和設備入駐的事。」

胡老喜上眉梢,鄭重地接過資料:「放心,王董,明天我親自帶人過去!」

雖然只是星逸半導體的第一座晶圓廠,但起步就是最先進的12英寸,胡老覺得已經非常難得了。

「好!」王逸點點頭。

不出意外的話,這座晶圓廠明年將全面量產40納米,月產能2.5萬片晶圓。

快充晶片C1這類低端晶片比較簡單,一片晶圓能切出一千多枚C1晶片。

月產能2.5萬片晶圓,也就是2500萬枚C1晶片。

一年就是3億枚。

屆時P1電源管理晶片,C1快充晶片,H1智能家居晶片,各一億枚。

若是產能不夠,還可以繼續台積電代工。

至於第二座晶圓廠,差不多2013年年底,或者2014年年初交付。

等28納米製程研發成功,正好用來量產28納米的手機晶片。

28納米的手機晶片更為高端複雜,電晶體數量多了很多倍,切出的晶片數量也就更少了,估計也就600-800片。

王逸記得前世的麒麟990,7納米,一片晶圓只能切出640片左右。

再算上良品率,去掉劣質晶片,就只有500多片了!

不過,一旦40納米量產成功,星逸半導體就算是追趕上中芯國際,算是徹底立起來了。

屆時王逸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帝都給的第二座晶圓廠,規模也可以做到更大,產能更多。

比如做到月產能三萬片晶圓,甚至四萬片!

這樣一來,也能年產三億多枚28納米高端晶片。

星逸手機、星逸平板、星逸電視,全部加起來,都夠用了,甚至用不了,還能勻給其他產品一些產能。

屆時,一座12英寸的40納米晶圓廠做低端晶片,一座12英寸的28納米晶圓廠做高端晶片,也暫時夠用。

等到後年22納米量產成功,40納米晶圓廠就可以全面升級22納米工藝,至於落後的40納米晶片訂單,丟給中芯國際好了。

這一切,王逸都規劃妥了。

接下來就是等!

等四月份,第一個廠房交付!

等八月份,40納米試產!

等年底,整座12英寸晶圓廠全面交付!

等明年,40納米製程,良品率飆升,全面量產!

前途可期!

王逸心情大好,接着卻是想到一個重要問題:「胡老,40納米的製程對我們來說沒多少困難,對吧?」

胡老擺了擺手:「沒多少困難,今年年底,保證40納米成功量產!屆時同步開啟28納米研發,追趕半導體三巨頭!」

「28納米研發,是不是很困難?」王逸意味深長道。

胡老點點頭:「40納米,一年內搞出來並量產完全沒壓力。但是28納米乃是當下最先進的製程之一,研發就得一年,量產的話,至少一年半。」

王逸有了計較:「既然如此,那能不能多招一些人,分成兩組,一組繼續研發40納米製程,一組現在就開始研發28納米製程,如此一來,明年下年底就有希望量產28納米!」

王逸可是知道,台積電都是兩支研發團隊,兩代工藝製程,同步推進。

像是當下,一支團隊在搞22納米。

而另一支團隊已經在搞20納米了!

星逸半導體起步晚,更是如此。

「這……」胡老想了想:「這事可行,就是需要多招人手,投資大!」

王逸擺了擺手:「錢不是問題,現在我們落後,更需要用資金換時間!你儘管放開手去做,資金的事我來負責。有什麼需要,直接找簡子妍,整個星逸科技全面配合星逸半導體!」

「好,好!」胡老心情大好:「既然王董這麼說,那我就分成兩組,40納米和28納米一起整。力求今年年底量產40納米,明年年底量產28納米!」

「王董,我這就去準備!」

「有勞了!」

看着胡老略帶佝僂的背影,王逸神色有些複雜。

胡老1947年出生,今年已經65歲的高齡!

可沒辦法,星逸半導體需要發展,需要大牛,就只能讓胡老春蠶到死絲方盡了啊……

其實,胡老和梁老很像,都是技術出身,科研出身,不擅長欺下媚上,不說沒把握的話。

而蔣老就不同了,比較擅長權勢斡旋,深得張忠謀的喜歡……

可王逸就不太看好這類,還是欣賞胡老和梁老這種實幹派!

胡老說2012年年底量產40納米,2013年年底量產28納米,那就八九不離十!

屆時,2014年星逸手機就能用上自研自產的28納米處理器。

不過2014年高通的處理器都上20納米了,還是領先星逸半導體兩代。

但想到高通第一款20納米的處理器是驍龍810,王逸就沒壓力了。

大名鼎鼎的驍龍810啊,那可是牛掰大了,直接把幾個半死不活的國際品牌,差點一波送走!

「有了胡老,星逸半導體,前途可期啊!」王逸心情大好。

明年星逸手機,星逸平板,星逸電視,都能用上自研自產的處理器了。

第二天,胡老親自帶着人去了晶圓廠。

而王逸則坐在辦公室,開始細細地規劃千元機的事!

千元機價格在那放着,成本也得壓縮,不可能用300塊的高通處理器。

前世2013年,雷布斯研發的紅米1代,失敗了。

直到2014年2月份,小米成功發佈的紅米1S,也是第一款成功的紅米手機。

搭載的就是聯發科的低端四核處理器,和高通的低端四核處理器驍龍400,兩者都是28納米工藝,都是集成基帶的低端SOC。

而王逸的千元機,大概率會在2013年年中發佈,比前世的紅米還早大半年。

不過,千元機為了控制成本,扶持國產產業鏈發展,大都是採用國產元器件。

可當下國產元器件供應商,都才起步,才開始發展,很多地方都不成熟。

前世的紅米一代,就是因為部分元器件不給力,導致紅米一代失敗,五千萬的研發經費血本無歸。

同樣,王逸的千元機也會面臨類似的問題。

產業鏈從無到有,都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操之過急,只會徹底失敗。

因此,第一款千元機的研發周期,都快趕上旗艦機了。

國產元器件的產業鏈,各種問題,都得一一解決。

否則都得步紅米一代的後塵。

而且千元機的研發,王逸不會交給朱長林部門。

他們是研發星逸手機,只做高端。

而千元機是一個全新的品牌,放在濟州,重新打造全新的部門。

兩個產品線,兩個定位,完全不同。

星逸手機可以高成本,高品質,高創新,旨在給消費者最好的手機,甚至不計成本。

而千元機,第一條就是控制成本!

簡單說,星逸手機可以什麼好就用什麼,而千元機則是什麼便宜又不影響正常使用,就用什麼!

這都是沒辦法的事。

看來過兩天回濟州的時候,正好得和宋思凝談一下千元機的事了。

千元機明年年中發佈,現在就得開始招人,研發,推進產業鏈洽談。

至於處理器的選擇,也是個大問題。

明年的高通手機處理器,全部都是集成基帶的SOC,售價也都是處理器+基帶的總價。

像是明年高通的高端晶片驍龍800,售價都要300左右。

在多年後比起一千多的高通旗艦處理器,這個價格算便宜。

當然,當下的國產機大都只有2000元,不是多年後動不動就四千元。

至於明年中端處理器驍龍600,也得200左右!

而低端處理器驍龍400,給千元機用的,也得150左右。

英偉達那邊處理器便宜,但是沒有基帶,再加上基帶的價格,甚至還不如高通400的便宜。

至於聯發科的處理器,會比高通便宜一些,大概在100冒頭就能拿下。

當下旗艦手機的物料成本+營銷、攤薄的研發成本,都要控制在1500以下。

至於千元機的物料成本,更是得控制在500元左右!

像是前世的紅米1S,物料成本520元,再加上攤薄的研發成本,稅費,營銷成本,售後成本,賣799,一台能賺兩百左右。

至於說純利潤只有5%,那都是騙傻子的。

哪怕1999的小米一代,利潤都在500左右,大概25%的利潤率!

千元機,同樣如此。

星逸科技的千元機,物料成本也要控制在500左右。

再加上稅費,攤薄的研發成本,營銷、售後等,總成本將近600,售價999,一台利潤四百元。

雖然和星逸旗艦手機的利潤沒法比,但銷量肯定大爆。

在智能機都要兩千起步的2013年,王逸的千元智能機根本沒有對手,比很多功能機、山寨機都便宜,只要產能充足,一年能賣一億台!

一台賺400,一年賺400億!

薄利多銷,就是這麼恐怖。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背後的用戶規模,搶佔市場!

千元機成本要控制在500元左右,屏幕就要130元-150元。

畢竟雖然是千元機,明年也得是720P的高分屏了,哪怕是友達、天馬屏,至少130左右。

處理器模塊,聯發科105,高通150!

內存+存儲晶片,用最便宜的1gRAM+8grom,也得80左右。

外殼+金屬按鍵,要50元。外殼+塑料按鍵,要40元。

剩下的鏡頭模組,觸控模組,電池等等270。

這樣算下來,全部用最低方案,總成本最少都要625了。

完全超標了!

沒辦法,2013年國產手機產業鏈不夠發達,成本比2014年得貴10%-20%。

因此紅米1S在2014年能做到物料成本520元,可在2013年,王逸就得花625元了!

想要進一步壓低成本,除非換成自研的低端晶片。

晶片的物料成本很低。

關鍵是研發成本高,代工廠生產線成本高!

而只要銷量上去,攤薄的研發成本和生產線成本,也很低。

如果做到上億的體量,那攤薄的所有成本都能做到極低,加上代工費和物料成本,也不過幾十塊而已。

半導體行業當下成本定價策略,大都是8:20。

即成本為8的情況下,定價20元。

比如聯發科,就是如此。

而高通、英特爾這種強勢的半導體巨頭,就不是8:20了,而是8:32!

像是高通明年的四核旗艦SOC驍龍800,售價300左右,單顆成本也就75塊。

低端處理器驍龍400,售價150,單顆成本最多38元。

同樣,王逸自研一顆低端晶片,只要銷量達到5000萬,成本也能降到40左右。

若是銷量上億,成本能降到30左右!

2013年的千元智能機,產能充足的前提下,年銷過億不成問題。

高通晶片150元,聯發科105元,自研30元!

如此一來,那千元機的總成本,還能再降低一些,降到550元!

這樣再賣999,一台利潤450元,就比較可觀了。

至於千元機晶片的研發,那也容易,直接從今年的鯤鵬700上做閹割就是。

把主頻閹割一些,降配一些,就成了鯤鵬500,到時候和鯤鵬700一起流片就是。

或者先流片鯤鵬500這個低端的,有了500的成功經驗,鯤鵬700也更有把握。

不過千元機低端晶片的研發方案,也分兩種。

一種28納米,找台積電代工,成本30元。

另一種40納米,年底星逸晶圓廠40納米自產,那成本就更低了。

四十納米本就比28納米便宜不少,又是自產,省下了代工費,估計總成本也就20元!

而且驍龍400是明年第四季度才發佈的,搭載驍龍400的手機後年才上。

鯤鵬500明年年初就上市,提前了一年,哪怕40納米的製程也足夠了!

大不了主頻少閹割一點,性能未必就比驍龍400差!

畢竟今年的英偉達四核處理器tegra3都是40納米,明年王逸的千元機用鯤鵬500,也是40納米四核處理器,足夠了!

畢竟千元機,要什麼自行車,成本第一位!

這事完全可行。

四十納米年底就能量產,到時候鯤鵬500的流片,都可以自己搞定。

至於說晶片太多,研發起來困難?

這並不存在。

畢竟鯤鵬700,鯤鵬500,以及明年的鯤鵬900,其實都是同一套晶片,同一套架構。只是主頻不同,以及外掛基帶和集成基帶的區別。

說白了,鯤鵬700是外掛基帶標準版,500是外掛基帶閹割版,900是集成基帶升級版!

都是一套晶片改出來的!

而且下半年40納米試產成功,鯤鵬500的流片根本不用再找台積電,直接星逸晶圓廠就能搞定!

那就更加容易了!

王逸打定主意,明年千元機銷量大,晶片就得自研自產。

念此,王逸再度來到晶片部門,找上威廉姆斯。

「威廉,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什麼好消息?」威廉姆斯來了興緻。

王逸微微一笑:「咱們的第一座晶圓廠,下個月就能交付第一個廠房。屆時胡老他們會立即引入設備,當作研發工廠,爭取八月份試產40納米工藝,順利的話,年底就能大規模量產40納米!」

威廉姆斯喜上眉梢:「年底就能量產40納米?憑藉胡老的實力,絕對沒有任何問題!這可真是個好消息,太好了!」

王逸話鋒一轉:「還有一個好消息。」

「什麼?」威廉姆斯來了興緻。

王逸笑說:「明年我們會推出一款千元智能機,成本控制在500左右,售價999,年銷量沖着一億去!」

「Ohmygod!」威廉姆斯滿是不可思議:「這是什麼上帝想法?太不可思議了。」

「五百成本,千元智能機,上億銷量!」

威廉姆斯忍不住站起身來:「王董,等等,讓我想一想!」

「一旦成功,那就是400億的利潤!」

「瘋狂,真瘋狂!」

「而且切實可行!」

「有了這款手機,明年星逸手機的銷量將超過1.5億!橫掃全球!」

「屆時,星逸手機的用戶將會達到極其恐怖的規模。」

「這背後的意義,太大了!」

威廉姆斯一瞬間想到了很多。

千元機,一台利潤才400,他可是清楚,王逸絕不是為了賺這400塊。

相反是為了上億智能機用戶!

王逸會心一笑:「成本要控制在500元,那就需要一款40納米的低端四核處理器!」

威廉姆斯眼睛一亮,瞬間明白了王逸的意思:「董事長,這好辦。低端處理器而已,不用太強大的性能,非常容易。」

說着,威廉姆斯找出一份方案:「董事長,這就是目前我們設計的鯤鵬700,但還不完善,還得繼續調整。」

「但如果把他閹割一部分,主頻全部降低,改成40納米工藝,當做低端處理器就問題不大了。」

王逸點點頭:「我也是這個意思。手機晶片直接做兩個版本,一個28納米版的旗艦晶片鯤鵬700,再閹割出來一個40納米的低端晶片鯤鵬500。等下半年40納米製程試產成功,就可以進行鯤鵬500的流片!」

「沒問題!」威廉姆斯果斷應道:「有了鯤鵬500的經驗,我們也能更好地研發鯤鵬700,甚至鯤鵬900!」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2011,二本撿漏985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重生2011,二本撿漏985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3章 大手筆,千元機破億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