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一幅叫《燈架》的神作

第335章 一幅叫《燈架》的神作

第335章一幅叫《燈架》的神作

經過蕭遙和淺野秀剛的艱苦談判,雙方你來我往,最終談妥了以文物交換的方式,交換《深川之雪》和《秋塘圖頁》。與此同時,蕭遙還要了一批文華館的其他藏品,有兩件唐代三彩器,一件為三彩條紋盤,另一件為三彩綠褐斑紋瓶。這兩件作品的時代均為晚唐。特別一幅清乾隆朝入典紫光閣功臣像中的《領隊大臣甘州提督閻相師像》這就是所謂的平定西域后五十功臣,此人名列第7位。

「紫光閣功臣像」均為乾隆年間所繪製的,共計兩百二十幅,如今現存的只有二十七幅。其中包括平定西域前五十功臣(現存4幅),平定西域后五十功臣(現存14幅),平定金川前五十功臣(現存3幅),平定金川后五十功臣(現存3幅),平定台灣二十功臣(現存2幅),平定台灣后三十功臣(現存1幅)。這些畫像中只有兩幅現存與津城博物館。

而這幅《領隊大臣甘州提督閻相師像》是蕭遙除了《秋塘圖頁》之外最想要的。這次要不是淺野秀剛鐵了心要拿回這幅《深川之雪》這是絕對不可能到手的。

雙方達成協議后,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並沒有對外發佈相關信息。反倒是回到島國的淺野秀剛召開了媒體發佈會,對外正式宣佈,已經發現了喜多川歌麿大師的真跡《深川之雪》。而且對於這次的發現,他特意嚴厲的批評了當初在南港給這幅畫做鑒定的弟子須磨森川。

師傅痛批徒弟,這麼強的新聞立刻引起了關注。而這幅於1948年失蹤的神作的再次現身也得到了島國民眾的熱議。

島國的新聞被國內新聞界了解了之後,立刻有記者找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了解了相關情況。當記者了解了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後,立刻發表了一篇名為《國寶回家路,兩國博物館交換藏品》的新聞報道。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件事情立刻引發了國內民眾的熱議。而在網絡上,對此事件網民們分為兩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對。

支持的意見是這次的交換,其實開啟了一種新的國寶回歸方式。而反對的意見則是出於兩國間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宿怨,他們指責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憑什麼這麼容易就把島國的國寶給還回去呢,雖然是有東西交換的,但是這些拿回來的東西,在他們看來還不夠,他們覺得應該繼續待價而沽,多要點東西。

他們甚至引用淺野秀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的話,來作為佐證。

淺野秀剛回國后的確很是誇耀了一番,他說:「這幅畫是歌麿的晚年創作的,以鮮艷的色彩描繪了27名藝妓在東京深川的日式酒家賞雪及圍着火爐的情景,目前此畫保存狀況良好。如此大幅作品很好地掌握了平衡。我認為這是歌麿去世之前,以最高的技藝繪成的作品。這可謂是代表歌麿繪畫生涯頂峰的作品之一。這是我國的國寶,此次能夠回歸,實屬萬幸。」

這些憤青,沒有看到蕭遙已經是用一幅近代的島國風俗畫,換回了一幅宋代的名畫,還有一幅清代的功臣像,以及兩件唐代的三彩珍品。這已經是大大地出乎了蕭遙的預計了。他之前可是預估只能拿回《秋塘圖頁》一件的。

要知道之前國內回歸的國寶大都是高價買回來的,除了上次蕭遙用那批名畫中的一些作品換回了一部分之外,其餘的還是高價回購。當年被強盜搶去了,現在自己還要花大代價買回來。而這樣的事情沒人說什麼。而蕭遙用低價購入的外國國寶級藝術品,換回自己的國寶卻被人說三道四的。

不過蕭遙對於這些意見都只當沒聽見。在他看來,他就是要用這種手法,換回大批的國寶,只有到那時,他所做的事情才會被人認同。

中國百多年積弱的近代史中,不知有少國寶流失海外。其他不說,連千古一帝唐太宗葬地昭陵北麓祭壇兩側廡廊的六幅無價浮雕石刻,也即「昭陵六駿」,如今只剩下殘破的四駿在陝省博物館。有兩駿在上世紀初被盜賣到美國。

百多年來流失的國寶,遠遠不止這些藝術珍品,更有無價的文化資產。八國聯軍侵華時散失的《永樂大典》便是一例。五十年代的時候,前蘇聯和東德政府出於同為共產主義陣營的感情,曾經歸還過若干被八國聯軍搶奪的《永樂大典》殘卷。而在法國的被伯希和劫去大宗敦煌藏經洞文卷,依然還流落在外。想要想起歷史大師陳寅恪曾說過「中國的近代史其實就是吾國學術之傷心史」這句話。

想到這裏他也就不會太在意這些雜音了。他要把這件事情進行下去。而下一步他已經有了目標。

美國,紐約。

蕭遙是前天到的美國。他先去的拉斯維加斯,甄妮對蕭遙的到來非常開心。目前她的賭場經營的相當不錯。這一切都是得益於蕭遙的幫助。兩人自然纏綿了幾天,聽說蕭遙要來紐約,甄妮主動提出由她全程陪同。蕭遙想想這也好就跟着她來了。

紐約這座城市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紐約都會區的核心。逾一個世紀以來,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發揮巨大的全球影響力。

紐約是一座世界級城市,直接影響着全球的經濟、金融、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其中聯合國總部也位於該市,因此紐約也被公認為世界之都。

還有著名的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館,位於美國紐約第五大道上的82號大街,與著名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遙遙相對,佔地13萬平方米。它是與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齊名的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共收藏有300萬件展品,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館。

不過這都不是蕭遙的目標。他的目標是一座很小的博物館——紐約城市設計博物館。

紐約城市博物館位於第五大道103街上,是一座不太顯眼的四層小樓,如果算上地下一層的話,嚴格來說,應該是五層。曼哈頓島從地質上來看多岩石和起伏地勢,剷平起來實在成本太高,美國人人又講究保持原貌,所以紐約的很多在起伏地勢上的建築並不是從第一層算起的。從建築的一面來看的確屬於地下,然而從地勢較低的一面來看則可能是地上。

作為時尚購物中心的這條第五大道當然是名氣很大了。而且這條街還是博物館街,大都會博物館就在第五大道的82號大街。而紐約城市博物館則在103街,基本上就是第一二家博物館了吧,蕭遙沒注意到它北面還有什麼博物館,應該算是博物館街的起點了。曾經有人說,此館雖小,但要想了解紐約,了解紐約的博物館,還是要從頭看起……

和那些大館比起來,這個小博物館很溫馨。甚至都沒有一個像樣的大廳,好像一座普通的公寓樓改造而成。蕭遙到了之後先參觀了一下,他發現這裏的每一層都由中間的一個小圓廳分為南北兩個部分,這樣一共就6個主題展廳,分別敘述了紐約城市的現代、歷史和未來。

第一層介紹了紐約的現代和未來,向參觀者演示了這個800多萬人口的城市管理,支持整座城市運轉的公共服務體系是核心,包括供水、公共交通等。蕭遙轉了轉之後,找到一個負責人打聽了一下他所要知道的事情,了解了之後,他就暫時離開了。

這次他的目標是一幅名為《燈架》的神作。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米開朗基羅的。後世這幅畫就是在這裏被發現的,而且發現的過程非常具有戲劇性。某天清晨,利用休假到美國紐約城市博物館進行藝術鑒賞的蘇格蘭國家畫廊主管蒂姆?克利福德爵士,在博物館的一間庫房發現了一個上面寫着「照明設備」的箱子。他一幅幅地欣賞裏面的作品。突然,一幅棕色水墨畫作吸引了他。仔細觀察后,克利福德發出一聲驚呼:「我的上帝,這是一幅米開朗琪羅的畫!」

後來經有關專家和學者的鑒定,此幅畫作被證實確實為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的遺作。這幅長43厘米、寬25厘米的作品畫於奶油色的畫紙上,用黑色粉筆和淡棕色的水墨描繪了一個猶太宗教儀式所用的豪華燭台。

這幅作品已有500多年歷史。1942年,紐約城市博物館以60美元的價格從一個英國家庭的財產拍賣會上購得。

而且事後,這家博物館的負責人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還提到了曾經有一次差點把這個箱子裏的畫作賣掉的事情。時間也就是今年的這個時候,具體日子蕭遙有些記不清了。只記得是五月份的一天。當時博物館正準備重新裝修,所以把大部分的藏品都進行了一下整理工作,清理之後,還舉辦了一次拍賣會。

不過後來由於買家不多。當時只成交了幾件藏品。大部分的東西都沒有賣掉。正是這個細節讓蕭遙覺得自己應該是有機會得到這幅神作的。

剛剛他也問了,裝修工作已經基本確定了,兩天後就是拍賣會。可以說蕭遙來得正是時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逍遙官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逍遙官夫
上一章下一章

第335章 一幅叫《燈架》的神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