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海難倖存者

第三章 海難倖存者

前兩個任務,都需要新鮮的柔韌的藤條作為原材料。

劉芒提著短劍走進森林,專門挑選纏繞在粗壯樹榦上,大約和小指頭差不多粗細的藤蔓,砍下來之後剝去枝葉,就成為一根堅韌的繩索。

藤條柔韌,樹枝堅實。

攢了一大捆藤條之後,他又砍下一些大拇指粗細的樹枝,裁到和他手肘一般長,然後一根根插在土裡圍成一個圓圈。

以木條作為骨架,以藤條作為肌肉,劉芒將藤條卡在樹枝間,交錯編織出一個直徑二十多公分寬,圓肚小口的藤籠。

籠子兩頭小,中間大,劉芒將其中一頭的口子用藤條封住,接著又編織一個圓錐體造型的蓋子,在蓋子中間留出拳頭大小的一個空洞后,把蓋子和籠子合在一起,就組成了完整的魚籠。

劉芒伸拳頭進去試了下,確認在握緊拳頭的情況下收不回手,這才滿意地將第一個魚籠放在一邊,開始做第二個。

接連做了五個魚籠之後,劉芒從河裡撈出許多螺絲,用石頭將它們碾了個稀碎,和黃泥混在一起,捏成小球,分別往裡面撒了幾個。

等魚籠里都布上餌料之後,劉芒把它們拖進水裡,再用大塊石頭壓住固定好位置,剩下的,就只需要等到飯點的時候,把它們在撈起來,檢查收穫即可。

魚籠好就好在可以無人值守式的獲取獵物,省心省事。

等忙完魚籠的活計,太陽已經升到頭頂,如果不抓緊一些,晚上又要挨涼風吹了。

於是劉芒也不再釣魚,頂著肚子里的飢餓開始編織洞穴牆壁用的材料。

講道理,如果將小腿粗的樹木裁成統一的形狀,然後彼此連接成外牆,那麼保溫效果肯定是很好。

因為木材作為一種多空隙的材料,能夠有效的保留屋內的溫熱空氣。

但是建一棟漂亮的小木屋,需要砍伐幾十根完整的樹木,然後再進行精細的加工,這可不是一天能幹好的。

劉芒今晚就想有牆壁擋風。

於是他選擇了另一套方案:用細木頭編織成木網,再在木網上抹上黃泥,接著再疊一層木網,再抹上黃泥,形成一個木結構黃泥牆。

最後在牆上再覆蓋上植物的枝葉后,就能將洞穴變成一個既隱蔽又保溫的避身之所。

這個方案的要點在於作為填充物的黃泥,必須細膩並且乾濕均勻,不能含有太多有機雜質,否則很容易因為密度不均最後垮掉。

劉芒在靠近河灘的森林邊緣,用礦工鋤刨出一個深坑,將夾雜著樹葉雜草的浮土扒到一旁后,摳出底層的黃土,又接來河水將它們拌在一起。

為了保證攪拌均勻,劉芒甚至直接穿上全身甲,踩進土裡用體重將黃泥踩勻。

整個過程循環幾次之後,作為牆體填充材料的黃泥也準備妥當,下一步就是以木網為支撐開始砌牆。

花了一下午時間將土牆建好后,劉芒躺在洞穴里,透過提前留好的小洞向外看去,觀察著窗外靜謐的風景,感受著內外隔絕的安全感,心裡十分滿意。

等到黃昏將至,劉芒把河裡的魚籠撈起來檢查一番,令他失望的是,五個魚籠卻只掏出七條小魚。

雖然勉強能夠飽腹,但是絕對存不下餘糧。

看來魚籠這個方案,不是很實用。

要不,去海邊看看?

劉芒穿越前可沒少看那些趕海的視頻。既然那些視頻博主在飽經工業化傷害的現代海岸都能找到大量蛋白質,自己沒理由不能在這個野生海岸找到吃的。

不過……明天吧,今天太累了。

於是劉芒撿了塊石板,架在營火上。

等石板燒熱,劉芒把去掉內髒的小魚放在上面,慢慢煎熟。

石板烤魚和前一天的串燒烤魚相比,少了一些煙火氣,卻也別有一番滋味,唯一的缺點就是量太少了些。

第二天一早,劉芒拎著肚子最大的那隻魚籠來到海邊。

大概是因為愛笑的男生運氣都不會太差,來到海邊時,劉芒正好遇上退潮。

雖然這個世界不是地球,但是有著和地球近似的物理規律和天體結構。

也有太陽,有月亮,有滿天星辰,自然也就有了晝夜潮汐。

海里的小動物們隨著潮水湧上海岸遊玩,卻忘了回家的班車是什麼時間,等到海潮退去,便被困在海岸的灘涂、砂礫和巨石上,回不了家,最後被劉芒一一捕捉裝進籠子。

劉芒是個內陸人,卻有一個四海胃,並不憚於吃海鮮。

憑藉著強悍的記憶力,劉芒效仿著短視頻平台上的趕海勇士們的行為,從犄角旮旯里翻出各種貝殼、海蟹、蝦、以及海帶,很快就攢了一籠子。

哎,早知道這麼容易搞到吃的,自己還費什麼力編什麼勞什子魚籠啊……

古人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誠不我欺也。只不過花了一個多小時,劉芒就解決了一天的口糧。

興高采烈的回到營地,他將籠子沉進水裡,免得這些海貨乾死腐化。

然後從藏身洞里拿出自己的頭盔,架到了營火上——是的,經過充分的考慮,劉芒決定放棄燒制陶器的計劃,直接用頭盔當煮鍋用。

自己喝水可以用水晶瓶,煮湯可以用頭盔,何必要那麼麻煩,搞什麼陶器呢?

雖然這難免會委屈了自己的這頂「第七軍團勇士」頭盔,讓它承擔自己不該承擔的重任。

對此劉芒只能飽含歉意地表示,真的對不起,從出生地挑選要帶走的裝備時,忘記從那堆用不上的裝備里挑一個造型圓潤的頭盔來當鍋具用,只能委屈你了。

吃掉這一鍋鮮美的海鮮湯,劉芒把剩下沒吃完的肉撈出來,放在特意挑選出來的一塊扁平石頭上擱在太陽下暴晒,留作未來的備用糧食。

接下來的日子,劉芒都是一大早醒來之後,先取水洗漱,然後拎著簍子去到海邊,趁著早潮退去的時候把一天的食物帶回營地。

剩下的時間,無事可做,他就留在海邊,一邊觀察海平線上有沒有路過的船隻可以把自己帶走,一邊練習武器技能,鞏固戰鬥技巧的同時,也儘可能將原本記憶中那些需要使用到聖光之力的部分技巧從戰鬥習慣中剔除。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悠悠哉哉的新生活過到第十一天中午,正全副武裝地練習著劍盾術的劉芒,突然看見在遙遠的天際線,烏雲覆蓋了天空,一道水牆在遠處升起,籠罩了整個海面,並逐漸向海岸這邊延伸。

這壯觀的景象讓劉芒原地楞了片刻,才想起來,完蛋,大暴雨!

他立刻轉身往營地跑去。

回到河灘上的營地里,他從用木棍搭建的簡易置物架上,取下這幾天準備的應急食物和裝飲用水的水晶瓶,然後把散落在地上的工具稍一收拾,就鑽進藏身洞躲了起來。

此時洞穴外已經響起了如爆豆一般的雨水聲,風雨夾雜著雷電,把他困在了洞里。

剛開始的時候,他透過土牆上的小孔,看著漸漸升起的河面還有些後悔,如果之前選一個地勢再高一些的地方開鑿洞穴就好了。這要是不小心半夜睡著的時候被水淹了可咋辦啊。

不過因為這裡是入海口,所以水面上漲終有一定的限度,遠到不了能把他的這個藏身處也淹掉的程度。

雖然有一些雨水穿過用樹枝編織的門,落在洞穴里,但是因為斷崖背風,洞穴里總體還是保持了乾燥。

於是劉芒就這樣吃著應急的肉乾,欣賞著雨景,度過了無聊又閑適的兩天後,終於在第三天凌晨,雨勢終於緩了下來。

待到天明以後,風雨盡去,劉芒推開洞穴的門,看見上漲的河面已然淹沒了整個河灘,他之前在河灘上勞作的痕迹盡數被暴雨洗去。

趟著河水半走半游地來到對岸,劉芒把已經倒塌的架子扶起來,又清理了平時做飯的石頭灶台後,拎著碩果僅存的唯一一個魚簍往海邊走去。

在洞穴里的三天時間,劉芒完全靠前幾日積累下來烤魚乾過活,如果再不補充食物,就又要面對缺糧的窘境。

而且大雨過後,說不定會有一些大傢伙擱淺在岸上,比如皇帶魚啊,金槍魚啊,鯨魚啊這類的。

趁它們還新鮮的時候切塊帶回去,再用小火烤熟烘乾,又能支撐他很長一段時間的消耗。

懷著微妙的憧憬,劉芒晃晃悠悠來到海邊,開始在沙灘上尋摸合適的目標。

生蚝,嗯,算了,天天吃。

死掉的螃蟹,咦,噁心,一腳踹開。

擱淺的水母,可以,晒乾一點用鹽和野菜拌著吃。

一個橡木圓桶,嗯,可以用來……嗯?!

橡木圓桶?!

劉芒扔下魚籠快步跑過去,扒著半埋在沙里圓桶,往桶里看去,發現圓桶里的東西已經全部流光,只有小半桶海水存在裡面。

有海船遇難!雖然有些抱歉,劉芒心裡還是非常興奮。

這起海難驗證了,他所在的這個世界,不僅有人類存在,而且還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水平,而不是一片莽荒的土地。

只要有文明存在,自己總能找到去處,不至於像個野人一樣孤獨終老。

而且即便是遭遇海難,海船上一些包裝良好的物資多多少少也會隨著海潮漂流過來。

說不定能找到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比如一套鐵鍋和餐具!

於是劉芒沿著水桶的方向往上又走了一會兒,陸續發現一些破爛的木板,斷裂的桅杆。

最後,在兩個保存相對較好的圓木桶中間,他撿到一個將身體和圓桶用繩子綁在一起,昏迷不醒的褐發少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冰於火:光與影之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冰於火:光與影之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海難倖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