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第323章 北境之亂

323.第323章 北境之亂

第323章北境之亂

而張婉君和徐慧嘉點了五千士兵,埋伏在鳳翔府和河中府的必經之路上,苦等了兩天後,總算等來了朝廷的先頭部隊一萬人。

他們佔據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在山谷之中和這一萬人開展了激烈的廝殺,自不必說。

鳳翔府這邊順利被金州府的人接手,而北境卻沒那麼太平。

雖說眼下已是夏秋交接,水草還算豐茂,韃子們都躲在關外修生養息,暫時不會殺到關內來,可是周衡的那道聖旨卻是徹底打破了北境這一時片刻的寧靜。

趙毅的帳內,只有十幾個心腹在內,傳旨的太監一送走,十幾個人心腹就迫不及待的把那聖旨來回看了好幾次。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招將軍回汴京?還說要給先帝送靈?按照禮制,要麼是太子殿下、要麼是皇親國戚中選出得力一人,無論如何也輪不到將軍一個外人。」

「還看不明白嗎?這送靈是假,想騙咱們將軍回去是真!就說先帝這才駕崩多久,太上皇就打着內憂外患的借口,一切從簡,恨不得將先帝草草下葬,可見此人心胸。眼下這是什麼時候了,他還想着把將軍從這位置上擼下去?」

「我看不盡然,汴京城的情況怕是比我們想像得更加複雜。」

屋裏的將軍們全都望向趙毅。

趙毅眉頭輕蹙,面色發青,「我昨日接到線報,周衡和周瑩兩人都已經死了,徐振英幾乎快全面佔領東境,眼下汴京城又出了這樣大的事情,這是難得的機會,想必金州府的人很快就會朝着汴京城而來。」

「周衡死了?」

滿屋皆驚,「怎麼死的?」

「說是被活活燒死的。」

滿屋駭然,一時之間無人敢說話。

白慈恩便道:「這樣算起來,徐振英至少已經佔領大周朝三分之二的領土。也難怪陛下頒發明旨讓將軍回朝。」

「不可,萬萬不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更不能回去!鬼知道皇帝老兒是想招將軍回去抵抗金州府的士兵,還是想趁機奪權害命。將軍一走,那可就是掉入狼窩之中!」

這番話立刻引來贊同,「沒錯!此乃多事之秋,這幾年陛下又一直往我們身邊安插人手,甚至不止一次的想要將軍的性命。將軍此去,必定會凶多吉少!」

可又有人問道:「將軍不去,若金州府的人真打來了怎麼辦?」

「怎麼去?雖說眼下北境還算太平,可萬一要是韃子知道汴京城內憂外患,你能保證他們不提前打過來?這北境的百萬老百姓怎麼辦?」

趙毅騎虎難下,也是左右為難,隨後他將目光投向了白慈恩,白慈恩蹙眉,語重心長:「將軍,你可曾想過陛下為何不直接以保衛汴京城的理由召您回京,偏偏聖旨上要以給先帝送靈為借口?」

眾人沉默了,紛紛思考。

趙毅一怔,隨後沉聲說道:「陛下懷疑我。這聖旨…也是在試探我。」

「沒錯。」白慈恩面色更加凝重,「將軍,現在進也是死,退也是死。」

其他將士立刻道:「白將軍,什麼進也是死,退也是死,唉,你們這些讀過書的說話最難懂,這眼下到底是咋回事?」

白慈恩不語。

他怎麼好說今上這封聖旨,可以說壓根沒給趙毅將軍活路,這分明是要趙毅將軍帶人回去支援。

可今上又害怕趙毅將軍不肯回去,因此特意說是給先帝送靈。

這是試探、是哄騙,更是殺機。

「我聽明白了,反正就是,回去就是死,對不對?」

趙毅抿唇,下顎線緊繃,面色發白,往日鐵血沙場的將軍,此刻看上去卻是如此的無助。

「趙將軍,不能回去!不能回去!這皇帝早就看不慣您,三番兩次的想要您死,你這一回去,保不住汴京城倒還好,可是一旦保住了汴京城,那可就是皇帝卸磨殺驢的時候了!」

「管他什麼大周的江山,這大周江山是他周家的,可不是你趙家的!趙將軍,咱們軍人是該忠心,可卻不能愚忠!今日您萬萬不能回去,回去便落入了那皇帝老兒的陷阱之中,到時候他一定卸您的兵權,咱們這些人又有什麼活路?!」

「大膽!」

忽然帘子被人掀開,冷夜的長風就這麼無情的灌了進來,趙毅桌前的燈火一跳,隨後便又是五六個年輕將軍大闊步走了起來。

領頭那位更不得了,沾著「周」姓,是某位親王之子,據說極得周勉喜愛,因此才將他派到這北境裏,一則是求個功名,二則也是替周勉當好眼線。

此刻,年輕的降臨一臉陰沉,劍指趙毅,「趙將軍,陛下既然有旨,為何不見你帶人回京救援?你眼中可還有陛下?可還有王法?你是否想學那徐振英,來個造反自立嗎?!」

屋內的人紛紛臉色一變。

這些人可都是周勉安插在北境的探子,一個個家裏顯赫不說,且都對周勉是忠心耿耿。

他們開這會的時候,故意沒叫這幫人,也沒想到這幫人竟敢不經通傳就擅闖主將大營。

「周將軍,你少給我們將軍戴帽子!你也不想想,我們北境現在是什麼情況,你信不信,一旦今天趙將軍前腳一走,後腳韃子就會聞見味兒打過來!汴京城危急,難道我北境就安穩?」

「就是,就算陛下要讓將軍回京,那將軍不得至少和我們商量一下臨走的安排?」

「當真?」那周將軍面色微微一松,卻還是將信將疑,他一雙厲眼環顧四下,「既然是安排戰事,為何不叫我們這些人?爾等可是不把陛下放在眼裏?哼,等我回去,我一定要參你們這些人一本,讓你們知道,這北境還是我大周的土地,你們也全都是我大周的臣子!誰要是敢生了異心,陛下一定會誅他九族!」

屋內人皆雙拳緊握,瞪着那周將軍。

那周將軍卻完全不將他們放在眼裏,他是皇親貴族,和這些草莽不可同日而語,這屋內他也就看得上趙毅和白慈恩。

見趙毅手裏還揣著聖旨,周將軍微微一笑,笑容里卻有幾分冷意,「趙將軍,北境的軍務您都安排好了吧?若是安排好了,可別想着拖延時間。汴京城已是十萬火急,陛下說了,讓你收到聖旨即刻出發!若是拖延,難保不會治你一個拖延戰機之罪!」

趙毅看他一眼,冷聲說道:「這個我自有安排,就不勞周將軍費心了。」

周將軍雖態度緩和,可做事卻是滴水不漏,「既然如此,不如我讓李桂和無雙兩人留下,若將軍有什麼需要辦的,就讓這兩個人搭把手,多個人也多條臂膀,如此一來,我們明日便可啟程返回汴京城——」

這一下,趙毅底下的一個年紀稍大的將軍立刻怒了:「娘的,你算個什麼東西?!不過一個四品的小將,也敢對我們將軍無禮?老子在外面打仗的時候,你還在尿褲子呢!你在這裏裝什麼大頭?!我們將軍說了,自有安排,怎麼,現在就派人監視我們將軍?」

周將軍拔劍而向,「老東西,說話注意點!我乃平王之子,雖沒有承襲爵位,卻也是周家人!」

屋內人登時全都「刷刷刷」的拔劍而向,一時之間,屋內氣氛陡然變得一觸即發。

而燈火幢幢之中,趙毅也站了起來。

那周將軍立刻大怒:「你們好大的膽子。趙毅!我就知道,你早有自立之心!你想想,你妻子孩子可全都在汴京城裏!」

趙毅氣得胸脯起伏,雙手握拳。

那周將軍繼續挑釁:「你若沒有反意,就證明給我看!讓這些人先收了傢伙,明日就跟我出發汴京城!」

趙毅臉色發青,揮了揮手。

「將軍!」其他人一臉憤恨,不情不願。

趙毅吼道:「收了傢伙!」

周將軍見屋內所有人都收了武器,各個對他虎視眈眈,似乎恨不得下一刻就撲上來。

他冷冷一笑,「趙將軍,沒膽子造反的話,就別學金州那位。給我老老實實的做大周的狗!」

周將軍轉身而去。

然而變故就在下一秒!

只見站在他最近的一位小將,忽然抽出長劍,往前一送。

周將軍完全不防,只覺得身體里一涼,緊接着便看見了一張很年輕稚嫩的臉龐。

他在逐漸放空的思緒里翻找。

瀕死之前忽然想起,此人對趙毅是忠心耿耿。

可此人跟金州府的關係也是頗為密切。

四年前,便是他和白慈恩一起在軍中大肆推行牛痘疫苗——

隨後,周平的屍體「轟隆」一聲倒下。

「張超,你幹什麼?!」屋內的人嚇了一跳。

然而根本不給眾人反應的時間,周將軍帶過來的那幾個小將一看他死了,立刻知道情況不妙,扭身就往外跑,並且開始大呼:「趙毅造反了!」

時機不待人,眼看這幾個人就要衝出賬外,眾人只怕引發軍中嘩變,幾乎是同時,趙毅的左右兩側的軍士配合默契,屋內寒芒一閃,一刀一個,血光四濺——

這些人甚至還沒有衝到帳門口就被他們解決了。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驚呆了所有人。

尤其是後續的連鎖反應。

等眾人反應過來時候才發現,他們竟然殺了周勉在北境放下的這些重要探子。

白慈恩也驚得站了起來。

那最先殺人的小將臉上還帶着血,似乎整個人也有些懵了,舉著劍有些不知所措。

而沒有殺人的思緒反而比較清楚,見狀立刻跪下說道:「將軍,我們殺了周勉的人,這下他更不會放過我們了!既入窮巷,合該奮力一搏才是!」

那小將丟了劍,跪在趙毅面前,「將軍,人是我殺的,這些人都是我殺的,跟將軍沒有關係!我張超爹娘都被韃子所害,要不是將軍撿了我,我早就死了!將軍,一人做事一人當,儘管將我推出去頂罪便是!」

白慈恩眉頭緊蹙,「這不是尋找替罪羔羊的事情!你做的,和將軍做的,沒有任何區別!就算你堅持聲稱是你自己做的,可陛下多疑,也一定會認為是趙將軍命你做的。」

白慈恩知道。

這下完了。

這才是真正的萬劫不復了。

而其他幾個將領卻道:「這幫小子如此侮辱我們,老子早就想捅死他們了。如今死了更好,咱們就不用回汴京城了!」

「對!他周勉不是一直防著趙將軍自立為王嗎?那索性咱們就干他娘的!我們如今擁有二十萬兵馬,它汴京城局勢十萬火急,咱們偏不救!在北境當個逍遙王有什麼不妥?」

「胡鬧!」白慈恩怒喝,「汴京城危急,你以為跟我們沒有關係?北境和汴京城唇齒相依,你們以為金州府取下汴京城后不會來攻打我們?北境不是樂土,北境只會是徐振英最後的一塊版圖!我們逃無可逃!」

「呵,那又如何?白將軍,我倒是想問一句,若咱們北境真沒有自立之力,那周勉和徐振英比起來如何?」

白慈恩啞口無言!

因為他這時忽然明白這群人不想去營救汴京城的真實原因!

「周勉無德,疑心深重,剋扣軍餉,玩弄權術,安插親信,強征暴斂,沉迷美色,天怒人怨。而那位昭王殿下,仁心仁德,天縱英才,改善民生,不拘一格,即使當年我們是敵對雙方,卻還願意無償給我們提供牛痘疫苗,我們身上穿的棉衣,您不要說您不知道,全都是低價收購而來!更別提前年大飢荒,若非金州府的人送來了糧食,我們北境早就不復存在!將軍啊,這北境是大周的北境,還是金州府的北境,您心裏當真不清楚嗎?我們吃人家的,喝人家的,穿人家的,甚至如今軍中的一切軍事訓練,都是跟人家那邊學來的!如今還要去跟他們打仗,這豈非君子所為啊——」

趙毅身子搖晃,竟險些坐都坐不穩。

而白慈恩更是臉色大變!

他這一刻才意識到自己錯了,錯得離譜!

他一直以為,自己在北境軍中推行改革,他學着徐振英的那一套,請老師來教有官職的兵將們讀書認字,提倡上下級和諧友好的戰友氛圍,時常搞什麼軍民融合活動,甚至學着金州府的管理模式設置了宣傳員給將士們洗腦,可是不曾想,這一切的結果導向竟然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現在,這幫人反而分不清自己是大周的兵,還是金州府的兵!

方才的鮮血和嘩變,並沒有讓白慈恩有什麼情緒變化。

反而是此時此刻!

當這位將軍說出這番話時,白慈恩才覺得自己錯得離譜,甚至覺得正是因為自己在軍中大力推行的改革,反而讓士兵們更快適應金州府,甚至對金州府的一切產生了感情和嚮往。

這太可怕了!

他無形中竟然犯了這麼大的一個錯!

是啊。

他們身上穿的,是向金州府低價採買的棉衣。

他們軍中的一切,套用的都是金州府的模板。

白慈恩自己都說不出來,他到底算是誰的人!

趙毅同樣是臉色發白,他抓着椅子緩緩問道:「那你們覺得…我們應該投誠金州府?」

屋內人沉默不言,可漸漸心裏都有了答案。

趙毅瞪着地上跪着的兩人,「張超你說!」

張超便道:「將軍要我說,我便說!既然進退都是死,為什麼不選金州府?陛下疑心我們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屢次想要收回您手裏的軍權,這一次便是最好的機會。正如剛才羅將軍所說,您去了汴京城只有兩個結局,一是死在金州府的人手裏,二是死在皇帝老兒手裏;可不去汴京城,也會死在賣國通敵的罪名里。將軍,您難道還看不出來,這皇帝老兒就是想利用我們為他拚死血戰,事後再卸磨殺驢!橫豎都是死,為何不選金州府?除非您當真有自立為王的打算!」

趙毅臉上泛出苦笑,「自立為王,說得簡單?你們當真以為當皇帝就是將龍袍一套,龍椅一坐,你就是皇帝了?北境二十萬將士,光是每年的軍費就高達數十萬兩。以前我們靠着朝廷,還尚且要忍飢挨餓,軍餉不足。如今自立門戶,誰掏得出這幾十萬兩銀子的軍費?還是說,讓將士們餓著肚子去衝鋒陷陣?換了你,你去不去?更不用提我這輩子征戰沙場慣了,於政務上是一竅不通,到時候不光是二十萬大軍,還有近百萬百姓的生計,都得扛在肩上,你當我是神仙不成?」

這話讓白慈恩也愣住了。

原來趙毅當真是考慮過自立為王這件事。

張超一愣,「那將軍的意思是……」

而趙毅卻扭頭看向了白慈恩,「白將軍,你也來說說,我們這屋子裏的人出路在何方?」

白慈恩有些精神恍惚,他家世代忠良,如今也要背叛大周,這讓他心裏五味雜陳。

可更深處,不知怎的,也難以描述的竟然有一種解脫之感。

冥冥之中,他彷彿早有預感。

若說當年在黔州府求學的時候,他心裏的天平就已經傾斜,等來到北境以後,他更是致力軍中改革,無形中他的命運好像和金州府綁在一起。

似乎他看得越多、聽得越多,越和金州府的人溝通,越了解那邊的情況,他的心底隱隱有什麼東西在萌芽。

原來這忠君愛國四個字,是如此的能夠被輕易動搖。

白慈恩不願承認自己是一個意志不堅的人。

可理智卻在撕扯着他,告訴他跟隨金州府,明顯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白慈恩臉上難掩苦笑,「將軍,我說什麼呢,今日將軍們說得已經夠多了。這事實擺在眼前,除了金州府,我們還有其他選擇嗎?」

趙毅抿唇不言,讓人看不出他的心緒。

很快,有人在賬外來報,說是有個自稱是興元府來的人,要和趙毅將軍見上一面。

屋內的屍體還在橫七豎八的擺着,鮮血就這麼流到地上,屋內的氣氛是悲絕而沉悶的,可顯然,「興元府」這三個字還是吸引了眾人的注意。

興元府,那不是徐振英的地盤嗎?

這樣多事之秋,興元府的人過來幹什麼?

一屋子人各懷心思,全都望向趙毅。

趙毅發話,「一刻鐘后,帶他來見我。」

門外那人領命而去。

屋內人立刻很知情識趣的開始收拾殘局,這幾個人的屍體還不好藏,只能讓人尋了幾床涼席將他們裹起來,隨意扔在箱子裏,等晚上巡邏鬆動一些再處置屍身。

而白慈恩卻提醒趙毅道:「將軍,眼下多事之秋,又是汴京和金州劍拔弩張之時,咱們私下見了金州府的人,以後可就說不清了。」

趙毅道:「事到如今,慈恩你還沒有看出來嗎?」

「看出什麼?」

「你真以為金州府那邊對我們北境頻頻施恩卻毫無所求?你真當她徐振英是聖人?不求回報的幫助我們?」

白慈恩蹙眉。

「我現在算是看出來了,這位女反賊是相當的不簡單,可以說是步步為營。周勉或許是偽君子,但她卻一定是真小人。從不計報酬的施恩給我們,就註定了我們今日的結局,她是用陽謀瓦解我們內部,此人心計之深,着實當世罕見。也難怪周家人都敗在她手裏。你且看着吧,今日來找我們這人,一定是被她派來勸降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流放后我帶全家造反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流放后我帶全家造反了
上一章下一章

323.第323章 北境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