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撤兵

第四十六章 撤兵

就在邵勛一路往沛國方向追去的時候,靳康已帶着步軍向東平方向撤退了。

臨走之前,他們甚至放了把大火,將高平郡城燒了個精光。

奔著靳准而來的兩千餘匈奴騎兵不知其去向,於是跟着靳康的九千步卒一路北撤,數日後抵達東平境內,與石勒的游騎接上了線。

正在魯國境內籌集糧草的曹嶷聞高平之敗,直接撤往泰山,與劉雅、呼延晏二人匯合。

此二人加起來本有萬騎,給了靳准三四千,還剩六千人左右,估摸著這點兵力不夠邵賊打的,於是往濟南方向撤退。

現在,所有人都有個疑問,靳准去哪了?

呃,靳準確實去了彭城,十四日夜就到了。

一路跑,一路散,一路有人過來匯合,至彭城時,兵力膨脹至七千騎。

掐指算了算,這一波明確損失掉的,大概有兩千餘騎,全數死於高平城下。

那麼,還有五千騎去哪了?

靳准嘆了口氣,他打過仗,知道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其實在找他。

無奈他一直沒能停下來。

在方與縣時籌得了一點補給,但很快聽聞邵賊向這邊進軍了,人數不詳。

於是在休整一晚上之後,便順着泗水南下,掠過沛縣,一路奔往彭城。

及至此地,人困馬乏,差點哭出來。

狗日的邵賊一直綴在後面,每次當他想停下來設立收容點的時候,就聽到斥候報來的追兵南下的消息,於是被迫啟程,一直到彭城才站穩腳跟。

中間曾經想過渡河北上,匯合石勒、劉雅、呼延晏等人,無奈對岸到處是湖沼,不利騎兵驅馳,更找不到船隻。

臨時製作木排的話,卻需要時間。但邵賊一直遠遠吊在後面,離他最近時只有一天路程,遠的時候也不過兩三天,實在沒勇氣停下來。

他其實很清楚,追得這麼狠,邵賊手下其實也沒多少人了,無奈自家部伍更不堪,士氣低落得可以,短時間內無法廝殺。

就這樣,被邵賊一路趕羊,趕到了彭城。

老實說,他連彭城都不想待。

草草休整了兩日後,呼嘯北上,往東海、琅琊方向而去。

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匯合石勒、劉雅、呼延晏。

只要能找到他們,合兵一處,再整頓一番,那麼他還有兩萬餘騎,外加三萬新舊參差的步卒,更可聯絡趙固、曹嶷的數萬步騎,依託城池,恢復士氣,未必沒有一戰的機會。

當然,從他本心而言,他是真不想打了。

沒那股氣勢了,再打也是爛仗,資糧也不一定夠。

如果河內王同意退兵的話,他舉雙手贊成。

只不過,回去之後,大概率要被褫奪本兼各職了,再想往上爬,卻不知要付出多少努力。

唉!

不過總比丟了性命好,在這一點上,靳准還是很想得開的。

******

渡口東岸,銀槍軍在此屯駐數日了。

數日之間,他們不是沒想過向外發展。無奈沒有輜重車輛,在騎兵的監視下,移動困難。

好在船上還有補給,全部卸下來之後,再支持旬日不成問題。

金正、王雀兒終日在渡口附近巡視。

他們並不知道,摧毀浮橋是此番動搖匈奴軍心、促使其後撤的決定性因素。

他們現在就像個孤島,壓根不知道外界的消息。

直到高平之戰爆發,在附近活動的石勒步騎一夜之間全部撤走之後,他們才慢慢嗅出了一點不同的味道。

十月十一,高平之戰結束后三天,擔任臨時都督的王雀兒下令運兵放縴夫下船,趁夜上溯,往靈津方向前進。

十二日,劉粲來到了東武陽,眺望黃河。

跟在他身邊的是中書監朱紀。

聽聞邵賊回返后,天子劉聰便把朱紀派了過來,了解情況。

形勢比想像中還要嚴峻。

高平之戰結束四天,這邊已經知道了消息。

都是打老了仗的人了,如何不知道接下來會怎樣?

王師已然士氣受挫,不宜再打下去了。

有的戰爭,往往就那麼一兩場關鍵戰役,輸了就該撤了。

譬如兩年前的洛陽大戰,北宮純夜襲營壘,斬呼延顥,后又勝一場,打得圍城大軍驚詫不已。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彼時今上還想打下去,但先帝果斷召回大軍,回平陽整頓。

這個時候,該河內王下決斷了。

「司馬睿能拿下徐州嗎?」劉粲問道。

這是趙固剛剛發來的消息。

晉琅琊王司馬睿聞趙固占徐州,遂遣舟師北上,直趨下邳而來,眾至數萬。

在那個水網縱橫的地方打仗,劉粲還是有點發憷的。

他剛剛被人用舟師擺了一道,現在有點明白水軍的妙用了。

中原有「南船北馬」的說法,南方那個地形、天氣,騎兵的作用大大削減,確實需要大量水軍。而徐州偏偏湖沼縱橫,河流很多,在這個地方作戰,有沒有水軍差別很大。

「趙固只有兩萬餘眾,或難以抵擋晉兵,可令其速退。」朱紀說道。

劉粲默默點頭。

好不容易輕取彭城、下邳,結果卻要撒手,確實有點鬱悶。

但從理智角度出發,這又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再者,若真讓趙固在徐州站穩腳跟,朝廷真能有效控制他嗎?未必,太遠了。

如此看來,徐州價值不是很大。丟失了固然肉痛,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豫兗戰事,朱公可有所教?」劉粲又問道。

「大王已有決定,何必問老夫?」朱紀搖了搖頭,嘆道。

劉粲莞爾一笑,道:「怎麼都瞞不住朱公。確實,我已有退兵之意。」

朱紀點了點頭,這也正合他意,雖然天子至今尚未拿定主意。

「關中那邊如何了?」劉粲又問道。

「不是很好。」朱紀說道:「晉賊聯絡了不少人,兵分兩路,往長安進兵,中山王(劉曜)兵少,未必抵擋得住啊。」

司馬模已經被殺,當地官員、部落皆送質子入朝。

但也有人不降,如馮翊太守索綝、安夷護軍麹允、頻陽令梁肅等人,一路奔至安定郡。

安定太守賈疋(yǎ)與境內的氐、羌酋豪都送了質子至平陽,但與索綝這幫人合流后,越想越不甘心,於是決定反正。

眾推賈疋為主,自領平西將軍。疋徵發郡內丁壯,又發動氐、羌酋豪,約定一起反漢。

於是乎,大夥湊了一波胡漢軍隊,號稱五萬步騎,向長安進發。

原雍州刺史麹特、新平太守竺恢、扶風太守梁綜等人聽聞賈疋起兵后,同樣徵發丁壯,又說動境內各部落出兵,同樣湊了一波兵馬,號稱十萬步騎。

兩路大軍合計十五萬,肯定是誇張的,但聲勢真的不小了。

最關鍵的是,留守長安的中山王劉曜沒幾個兵,他現在甚至連投降他的晉軍都不太敢信任了,畢竟賈疋之前不也投降了么?甚至連質子都送了,現在如何?

對他們來說,起兵歸正是大事,些許質子算個屁!

平陽那邊其實還有兵,但兩面開戰總不是個事,最好結束一邊,專心致志對付另外一邊。

如此一來,該結束的其實是河南的戰事。

東武陽浮橋損毀,軍心動搖。

高平一戰失敗,士氣受挫。

邵勛、司馬睿各擁兵追殺,該結束了。

只不過,現在還有一件事讓人懊惱:靳准不知道去哪了。

每每想到此事,劉粲就一陣心煩意亂。

不會被邵賊追得投河而死了吧?

沒奈何之下,他只能重新委任劉雅為前軍大都督,統一指揮各部自青州撤退。

當然,靳准能撈還是得撈一下的,倒不是為這個吃了敗仗的無能之輩,而是為了他手底下的部伍——能多回來一些人總是好的。

至於靳准本人,他已經膩歪了。

雖然他說話蠻好聽的,也會來事,溜須拍馬很在行,但不行就是不行。

此番兵敗,陛下肯定會撤他的職——至少是降職,劉粲不準備保他,沒意義。

「邵勛比關中那些人更危險。」劉粲突然間感慨一聲:「怪不得當年先帝如此看重他,若能為大漢效力,那該多好。」

朱紀苦澀地笑了笑,微微有些嫉妒邵勛。

他們這些「屈身事賊」的人,平日裏忍受諸多白眼、嘲諷,甚至要獻上女兒給天子、諸王享用,才勉強保住目前的地位。

邵勛「桀驁不馴」、「抗拒天兵」,結果卻輕而易舉地獲得匈奴貴人的青睞,甚至要嫁公主給他為妻。

一個是送女給匈奴,一個是匈奴送女給你,想到此處,饒是飽讀詩書,朱紀都想爆粗口了。

這世道,唉!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晉末長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晉末長劍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撤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