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首 造前因真人游司吾 報恩情道仙入凡塵

引首 造前因真人游司吾 報恩情道仙入凡塵

詩曰:

開天闢地成宇宙,鐵馬倥傯渡川流。

江山百代轉頭盡,風華一壁回眼秋。

高士淪落酒澆壘,志客困居無為樓。

看盡月明衣襤褸,草澤半是丈夫愁。

卻說殷商時期,天地素懷精氣,乾坤多蘊其中,故八方多有散仙、神人等得道修為之士。而四方萬物,亦含神力,或有神獸,道行持久,修為仙人;或有神株、神石之類,懷天地精神已久,若逢高人提點,亦可得修為造化,即《石頭記》所載之石,亦出此理。

那東方之處有座仙山,喚作司吾山。有道是:人天小果因,爭得入佛位。適逢一位得道散仙雲遊途經司吾山,名喚玉光真人。真人午眠於一古樹下,身旁草叢忽然霍霍作響,真人低首端看,只見叢內竄出一隻靈狐來。但見此狐:身被雪白皮毛,朱唇碧眼,三尾擺動,若非妖精,定是神獸。真人慧眼一觀,知此狐名曰三尾靈通瑤藻狐,乃上古靈狐,多匿於仙山神島。此狐感天地之精華素久,有千年道行,久欲得道,奈終因慧根淺薄,苦修無果,終得三尾而不成九尾。是日適逢得道散仙玉光真人云游司吾山,靈狐遂跟隨其後,求以指引。真人笑道:「我今要去赴萬仙陣,有一番殺戮,今恰逢汝,可為我功業。」乃將手指伸出,靈狐緩緩挨靠其下。真人將手輕輕一點,但見靈光閃處,靈狐渾身金黃,片刻后化為一陣煙霧。須臾煙霧又散盡,真人面前現出一位美人,乃是玉狐所化,但見:

身着靛青緇色珠裙,有金線點綴,腰上束條花賊結子玄採金絲絛帶,上有寶珠。青絲髮上戴頂金鳳冠,兩邊各插三隻金釵,釵掛流蘇,流蘇下懸金鈴,上系金花。生得面如白玉,氣似幽蘭,紅唇桃腮,黛眉杏眼。又見目含秋水,眼帶柔情,端的只有塗山歌吟,姮娥舞袖,可爭美也。

那美人作個萬福,道:「多謝真人指引。」真人笑道:「無妨,正為我的一番殺戮洗塵。」美人道:「斗膽請教真人名號,他日定當酬報。」真人大笑不已,隨即道:「我乃是東夷玉光真人,應金靈聖母相邀,前往相助截教,守萬仙陣,難為久留,就此別過。」言畢,將袖一拂,化作雲煙而去。美人多有不舍,望空拜謝。后那瑤藻狐亦得道,前往尋玉光真人為酬恩情,時逢姜子牙封神,見封神榜上萬仙一戰陣亡者無真人名號,又將其他都一一看了,也無真人名號,歡喜異常。然瑤藻狐雖四海雲遊,終難覓玉光真人行跡,直至後來聽聞得萬仙陣有無數散仙真人受劫,只有些許人封神榜上有名,其他都作遊魂,玉光真人也折在裏面,不曾受封。瑤藻狐知真人受劫,垂淚不已,就此閉關苦修,盼得升仙,待真人轉世再尋會面。至隋朝年間,修為漸深,一日飲露之際精華聚久,遂修成仙身,自號瑤藻仙。有詩為證:

空谷幽蘭似心身,靈精通慧修鍊成。

他世尋覓惶失時,可憶司吾狐鳴聲?

且言這日,瑤藻仙一時心血來潮,用慧眼一觀,知那真人轉世為反王,乃六十四路煙塵之一,欲前往庇護,卻又聽得其在四明山一戰中被李元霸殺死,再度成遊魂。瑤藻仙嗟嘆不已,暗思道:「莫非我與他真切無緣?看來恩情是報不得了。」就此閉關隱修,一晃數百年匆匆而過。時值一日,瑤藻仙忽地念及此事,也是天數當然,便占卜一卦,口念成詩:「

一水起東山,天雷定山東;

有草開河淮,迎金已難同。

識此諸般過,是得歸雲宮。」

瑤藻仙又掐指算了半晌,忽有慧光閃現,頓解其意,乃微笑不已,喃喃道:「恩情當得以相報。」見其身化成靈狐,縱身騰入浩渺雲海,飛下凡間去,從此不見蹤影。有道是:此去茫茫,天星得佑護;他日迢迢,玉狐報恩情。

后大宋嘉祐四年,九天玄女受天機臨凡,又指點出一件大事,之後百年,此事終成佳話。不是此事,如何教:

九天星辰降人間,擾動乾坤,擒奸抗賊,生出瓦舍名話;四方豪傑會中原,亂戰陰陽,除仙折莽,留下江湖奇聞。

有詩為證,詩曰:

分合擾亂起兵燹,懸門裹馬為家國。

戎刀何意付莽莽,書影有心寫濯濯。

雲霓垂紫分天地,火輪懸金照星河。

半是禪機難點破,青山流水落花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馬陵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馬陵傳
上一章下一章

引首 造前因真人游司吾 報恩情道仙入凡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