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 降山寨玄女揚功績 表忠義群星歸天庭

一百 降山寨玄女揚功績 表忠義群星歸天庭

詩曰:

百八英雄聚義年,滅雷破金日無閑。

三十六將盡誅戮,大敗兀朮在山間。

再驅軍馬為少保,陰靈顯聖猶念憐。

功名既著玄女降,罡煞星曜終回天。

話表馬陵軍以五十輛奔雷車大破金兀朮數萬騎兵陣,陳明遠勒令殺上和龍山來。泰山莊浩一馬當先,望見兀朮要逃,拍馬來捉。兀朮正欲持金雀斧死斗時,那赫兒連清舞烏金錘趕過,叫道:「元帥速走!」便直搶庄浩。兀朮見了,忙勒馬望會寧府逃回。庄浩見赫兒連清又來,扭轉神威,挺亮銀槍廝鬥。只看二馬相交,臂膀齊舉,兩團金光中橫穿着一道銀光。二將鬥了三四十合,赫兒連清把雙錘猛地砸來,庄浩側身一躲,便落了個空。赫兒連清不禁心慌,就吃庄浩手起,望着心窩裏一下,搠落下馬。庄浩再欲去趕兀朮時,已是去的遠了,只得在山上戳殺北軍。

尚有那靈幻先生林淼,見馬陵軍前來攻打,急再作法時,董浩見了,念動五雷正法,將七星槍向著一指,喝聲道:「疾!」只見半空中現出幾個黃巾力士,紛紛降來。北軍士卒見狀,嚇的各自抱頭鼠竄,奪路而逃。林淼看那黃巾力士前來捉將,正欲逃走,吃他們把手中兵器一拋,打中雙腿,跌倒在地,上前活捉了。

馬陵大軍直在山上殺了四個時辰,至申牌方息,二十萬北軍吃殺的只逃得數百。將及日落,陳明遠教鳴金回城,各將都來請功。明遠聞折了五虎將沈冉,不禁哭昏過去。眾將急教王力救醒,后道:「沈冉與我自幼相識,在江寧府時同受牢獄之災,不想今日離我而去,真箇痛心入骨,如喪考妣一般。」徐韜亦念兄弟情義大哭了一場。明遠著令收殮了屍首,以鹽封之,率大小將士祭奠,完畢后便令車仗小心運回馬陵泊安葬。隨後又教解過林淼來,董浩上前鬆綁道:「本師羅真人曾有言,我大軍至興中府將遇着汝,故教吾將你收服,可去二仙山參見本師。」林淼驚道:「既是羅真人法旨,豈敢不從?」當時願歸降,董浩因要留于軍中,故教他次日自個兒往二仙山而去。後來林淼隨羅真人在山上修行,也終成正果,此乃后話,暫且不表。

卻說興中府這一戰後,陳明遠教清點兵馬,手下士卒僅四萬有餘,明遠便問婁小雨道:「依軍師之見,我大軍如今怎生行事?」雨菲思道:「雖大敗金兀朮,我軍卻也傷亡慘重,然這四萬軍馬若想攻臨潢府等地,卻是不濟事,雖有奔雷車,倒難保一路順暢,且就是將山寨餘下兵馬俱調來,於數上亦是不足。如今只好教人往會寧府沿途放話,以嚇金人,使他有求和之意。」便喚幾個懂女真語的嘍啰,分付了計策,教他等都各取道往會寧府去了。雨菲又與明遠道:「只若金主信之,我大軍則可直坐收其利,且待消息。」且說金兀朮兵敗回朝,金熙宗聞說軍敗,二十萬大軍盡沒,惶恐不安,支吾道:「元帥尚且兵敗,我朝更有何人能勝這伙好漢?」兀朮奏道:「陛下勿憂,雖是折了這許多人馬,他那裏亦吃我軍殺了許多,只是那些車子十分厲害,不知何來歷。」又見右丞相韓企先奏道:「多得報馬陵軍正於後方再調十萬軍馬,正往興中府途中,欲待兵到,攻打北京。」文武百官聽了,俱膽戰心驚。又有濟王蕭仲恭奏道:「依臣之見,眼下唯有遣使前去講和,從此與他劃地而治,是為上計。若他不願講和,只得傾全國之力,與其並個死活。」群臣皆贊同,熙宗無奈,只得修下表章一道,差駙馬斡骨剌收拾金銀珠寶、綾羅彩緞,裝載十數車,晝夜趕往興中府來。

話言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未牌三刻,金駙馬斡骨剌領番官八員,帶一應禮物,至興中府城中。斡骨剌到府衙內先參拜了陳明遠,稟道:「吾陛下已知眾頭領的本事,不敢再犯虎威,今特遣俺來奉表,情願就此講和,分界而治,萬世不敢再欺中原,求乞退兵罷戰。」便呈上表章。陳明遠知他言意后,便令鐵判官謝德偉接過表章,展開高聲讀道:

「大金國主完顏亶拜書致馬陵泊主陳明遠言:罪人亶生於不毛之地,存於無禮之邦。幼蒙上邦先師教授,奈何本性乖張,未得教化;長得朝中奸人趨奉,志短心高,不通文武。以致昏昧,興師犯邊,以成大惡,而致勁旅討罪,義士興軍。今特遣使臣斡骨剌,納禮請罪,將金珠絹布以犒麾下。倘蒙義士憐憫,饒本國殘年,得保先祖所遺寸土,罪人刻骨銘恩,世世圖報。雖百死,不敢背德;縱千秋,不忘此恩。然若義士仍窮追不退,亶自問將兵交鋒,雖未及義士,卻無非玉石俱焚,同死社稷而已。罪人不勝惶恐,謹拜表以聞,多望義士三思。

皇統元年季冬月日大金國主完顏亶表。」

謝德偉讀表文已畢,婁小雨與陳明遠暗行眼色,明遠會意,便與斡骨剌道:「我大軍一路連克你州府,不愁打不到你上京去。本待要一發斬草除根,以絕後患,今見你國來下表章求降,我中華之邦自古有投降之理,便准你拜降。今後你番蠻不許再入漢關來擾我華夏百姓,不然我大軍當再行北伐,直殺入會寧府!」斡骨剌連忙拜謝稱是。明遠又親寫一道表文,令斡骨剌帶回會寧府與熙宗看去了。明遠教薛許越篆碑石立於和龍山下,以記此番事業。

且說斡骨剌領番官方走,這邊來報沈濤從臨安府而回,明遠教進到堂上。沈濤才進衙來,當時便道:「岳少保父子被拿入大理寺,但凡為其求情之人,為官者罷官,為民者處死。我又往韓世忠府上詢問此事,韓樞密言,此為丞相秦檜之意,其曰岳飛之罪,莫須有。又聞宋金已議和而成。」原來自岳飛回廬山後,這伙奸臣仍不肯放過他,於九月間,秦檜等人威逼岳家軍將佐王貴,利誘王俊,使其陷害岳飛,先告張憲謀反,又拿了飛長子岳雲下獄。張憲乃忠義之士,豈肯屈服於這伙奸臣?張俊見對張憲用刑未果,便直捏造其受岳飛意謀反。宋廷又召令飛回臨安,於十月十三日將飛亦投入大理寺獄中,吃這伙奸臣百般迫害。十一月七日,宋金紹興和議逐步達成,宋向金稱臣,將淮河至大散關以北之地劃歸金人,每年奉銀絹各二十五萬。金兀朮又以「必殺飛,始可和」與宋廷派兵攻打馬陵軍為條件,令秦檜施行,高宗默許之。

當時馬陵軍上下聽聞,無不憤怒。庄浩氣道:「這狗皇帝,我師弟為他宋廷出生入死多年,費了多少精力,折了多少軍士,今番竟落得這麼一個下場!」眾頭領皆道:「岳少保乃忠義之士,豈可眼看他受害?」陳明遠問婁小雨道:「我軍即刻整頓起程,前去搭救岳飛,軍師以為如何?」婁小雨思道:「從這興中府至臨安,單憑腳力,少說也要二三十日方能到,那時只怕岳飛已受難了。」何熙道:「不錯,路途遙遠,你我又不能飛得,怎生是好?」姚雨汐道:「只得先走一步是一步。」陳明遠便要下令,只看沈濤道:「哥哥勿急,小弟有一法子,可教軍馬速到臨安。」明遠忙道:「兄弟卻有何法?」沈濤面上稍有憂慮,董浩見了,方要開口時,沈濤便道:「小弟可即畫神行符數道,與軍兵都綁了,屆時作起神行法來,可帶大軍直奔臨安。」田雅珠奇道:「兄長神行法竟可帶動這數萬大軍?」沈濤道:「確可如此,只是用過一次后非得休養數月,故以前從不曾使得。」明遠喜道:「不知兄弟竟還有這般本事。」沈濤又道:「眼下事不宜遲,哥哥可先整頓兵馬,我自去畫符。」便離堂上。董浩見了,亦告退,來尋沈濤。二人就街上相遇,董浩方才要說話,沈濤笑道:「我意已決,還請靈清先生在那之前勿要點破。」董浩聽他這麼一說,搖首嘆氣不止。

卻說沈濤連日畫制神行符,三日後終得完成,便與軍中將士,步卒每人兩道,騎兵四道。彼時又有趙京、黃立舉、張意三將來辭行道:「今既已敗了金人,我等願回涿州,解甲歸田,了卻此生,還望兄長許行。」魏大哲、王天雄、陳魯、劉午曉四個亦來道:「我四個亦欲回大同府,會聚了唐康寧兄弟,都回鄉里安穩度日,乞哥哥答應。」陳明遠聽了,一一禮拜道:「此番北伐多得眾兄弟相助,既是要走,豈能相阻?只願日後能再相會。」趙京三個領原部人馬,魏大哲四個領關西義軍,各自起程。時馬陵軍仍余兩萬之眾,都縛好神行符,沈濤站於大軍中央,作起神行法來,直有一炷香的功夫,濤喝道:「起程!」馬陵軍便動身,往臨安府而來。只言大軍路行兩日,途中不敢多歇,已然到了盱眙縣境內,大軍逐漸放慢腳步。沈濤此刻已是精疲力竭,雙眼發黑,忽地仰面噴出一口鮮紅來,倒於地上不能起。明遠見狀急令停軍,去扶沈濤時,已然沒了氣息。董浩嘆道:「沈兄自知這麼做,必會折了性命,只是為了大軍能早日救出岳飛,故瞞了眾人。這神行法帶動數萬之人,行了兩日,縱是修道之人尚且受用不得,何況沈兄乎?」後人有詩嘆道:

日行千里眾人服,狂飆電卷鬼神哭。

為救忠良喋血處,比得高彪不丈夫。

陳明遠扶沈濤屍首痛苦不已,只先教人送其屍首回馬陵泊安葬,大軍繼續趕路。復行三日,已是紹興十二年正月初一日,大軍已至句容縣地界,忽前方報有朝廷遣天使而來。眾將都欲上前殺之,明遠道:「且勿動手,看他有何話說。」天使已至,宣讀高宗聖旨,眾人皆豎立而聽。原來那聖旨上寫道,高宗知岳飛受冤,特將其從獄中放出,又嚴懲秦檜等人,與天下百姓一個交代。又聞馬陵泊抗金有功,特賜御酒,以嘉獎賞。陳明遠冷笑道:「前番在我軍背後使壞,今又言我軍有功,莫不是在戲耍俺們!」又見千面玲瓏李沫瑤從臨安飛馬而來,未待馬停,便翻身滾下道:「岳少保已於二十九日在大理寺中被害,其子岳雲並部將張憲皆被斬於市!」眾人聽聞,赫然而怒。陳明遠便教拿下天使一行人,又將所賜御酒與其灌下,不一時間俱都毒發身亡。庄浩嘶吼一聲道:「這狗皇帝,冤死我鵬舉師弟,又欲毒殺我軍,此仇不共戴天!」眾人皆叫道:「殺上臨安去,奪了他的鳥位,推俺哥哥做皇帝!」陳明遠即道:「岳飛之死,人神共憤,即刻起程直奔臨安,殺了那昏君!」

馬陵大軍再動身趕路,次日便到廣德軍,離臨安已是不遠了。卻說忽然間狂風大作,又雲霧瀰漫,陰森森一片氣象。董浩於馬上見狀,仗槍作法,卻是無用。只看半空之中現出兩面綉旗,一書「盡忠報國」,一書「精忠岳飛」。又見岳飛站立雲端,作首長子岳雲,右首部將張憲。庄浩見了,大叫一聲:「師弟,你陰靈不遠,待山寨眾兄弟為你報仇雪恨,亦是平天下百姓之怒!」只聽岳飛道:「二位兄長並眾頭領,今番你等不可殺上臨安。想我戎馬一生,為國家出力,若諸位做出事來,豈不壞了我的忠名?望諸位全了我岳飛的名節,千載之下自有分教,那伙奸臣雖得了這一時,卻也難逃萬古罵名。」陳明遠等只欲領兵繼續前進,卻見飛沙走石,雷聲大作,大軍前進不得。陳明遠見狀,長嘆一聲,只得下令全軍退返山寨,眾人兀都氣憤不止。

只說馬陵軍,自打紹興六年八月十六日出軍,至今紹興十二年正月十一日才回到山寨。山寨中原計一百單八位頭領,從張叔夜領兵征討,到北上伐金歸來,共折損了七十二位。陳明遠就山寨龍泉寺外凈處揚起長幡,修設超度九幽拔罪好事,做三百六十分羅天大醮,追薦前亡后化諸位將佐。陳明遠再看山寨中眾頭領,止剩得三十六人。這三十六是:

義巨子陳明遠泰山莊浩

女諸葛婁小雨賽仲達何熙

飛將焦明武金鐧徐韜

小孔孟田雅珠賽存孝楊乙堯

開路神房圳鐵判官謝德偉

彩翼蝶許欣敏神針手郝郡楠

塌天虎王珠江避水獅徐碩

烈火雷閆言轟雷槍董浩

凌飛雪尹柔雨秋海棠夏夢迪

逍遙子陳然坤擎天龍辛佳倫

小張良姚雨汐千面玲瓏李沫瑤

出山虎王子康賽華佗王力

玉金匠薛許越水裏狂方海錦

衝波白練張航小膳祖馬玥

攔路虎毛振宇分水犀鄭乾

玉蜻蜓李明極地熊張智鈞

病西施余媛水幽蘭何雅寧

開門紅李欣妍鍛鐵郎君李磊

有詩曰:

馬陵三十六,止剩十八雙。

縱橫幾數載,揚名立萬邦。

宋達亦看青石山將佐三十九員,如今止剩得九人,乃是:宋達、楊程、孫煜傑、朱佳俊、薛琦、王宇祥、房迪、張媛、張榮。

自這之後,金人知馬陵軍退兵,又多番打聽得馬陵泊兵力,故才放心,不顧前番之約,再興兵馬來佔取州府。時紹興和議已成,宋廷亦不相問,只將燕雲十六州、山東山西等劃歸之地任由金人霸佔。趙京、黃立舉、張意、戚全展四個,聞說金人復來,自發領當地民眾御守,又聯合燕雲等地義軍頭領,有名喚王布、朱友福、潘正、李和錦、顧中恆的,與關西魏大哲等人一直抗拒金人,后都來馬陵泊入伙。陳明遠得報金人毀約,奈何寨中軍馬已不足再北上,只得居山而守。金人知馬陵泊的利害,亦不敢來犯下邳。

卻言紹興十二年八月十五中秋日,眾頭領都在忠義堂上吃酒,眾兒女都來相伴。只聽一聲:「陳明遠速領眾頭領至忠義堂外聽命!」眾人大驚,皆走出忠義堂,只見金霞萬丈,漫天祥雲,卻是九天玄女娘娘駕到。陳明遠忙領眾頭領叩拜道:「不知娘娘駕到,有失遠迎,還望恕罪。」娘娘道:「陳星主,今日吾至此,是告汝等歸位之時已到。汝等本是天罡地煞星臨世,只因昔日雷部神將猖獗,與宋江那伙正罡煞不和,私自下界,才有張叔夜征剿梁山泊之事。玉帝為捉拿雷將,特教將汝等從茅山中放出,又教十一曜二十八宿相幫。如今萬事已備,汝等聽令,因汝等一百單八人誅殺雷將,抗金救民,忠義參天,特奉玉帝之命令汝等元神歸位,至天庭再行封賞。其間陣亡將佐七十二員:朱成、仲若冰、白偉成、陶鑫、汪文昌、呂坤鍵、吳銑源、索奧、宋凱強、孫煥翔、石順友、李傑、徐寶、陳佳偉、孟子程、王鐵樹、曹崇坦、劉濤、楊文軒、陳星、張奧康、石糧誠、王楠、力鵬、耿鐵柱、王昭順、繆宇飛、葉子偉、郭億一、董恩惠、何瓊、張玉一、曹笑、單筱寒、吳忱諾、王子怡、趙貝、晁晶、段雯、馮子娜、邵竹影、劉怡岑、於嬌、戴暢、王凱、段大猛、朱宣林、陸影、張洲、咸緯廣、朱珂令、袁梓鵬、陳孟、路新宇、李金宇、王宇琪、錢倉政、臧好、吳瑋璠、張妮、侯帥、趙梓晗、謝順、季曉宇、劉楚、蔡子豪、曹峻烽、張自強、吳賽鳳、邢耀、沈冉、沈濤,特加封馬陵泊都土地。」眾頭領拜謝。

玄女娘娘又道:「青石山十一曜二十八宿聽令,汝等起先誤助朝廷來攻打馬陵泊,擺下太乙混天象陣。玉帝本欲嚴懲,但念助罡煞誅滅雷將,北上抗金有功,亦令汝等元神歸位。其間陣亡將佐三十員:宋金龍、王超、王晨、葛媛、朱栗輝、馬帥、錢遙、劉東曉、顧洪嘉、張景琛、左明欣、施笑飛、郭春辰、葉召、何彪、智海洋、蔣寧、魯琳、付曉、蘇一凡、袁鵬、劉璇、葛濤、段金鵬、許栗銘、黃琳雅、鞏莎莉、劉奇、張雷、葉森,特加封青石山都土地。」宋達等亦拜謝。

當下玄女娘娘便令眾人及早回天庭復命,陳明遠拜道:「得玉帝與娘娘美意,只是我等辛苦這數載,如今萬事皆了,乞願再留於凡間,直至陽壽盡時,再回天上,望娘娘回奏玉皇,懇請成吾眾人心愿。」眾頭領異口同聲,都願先留於世間。娘娘笑道:「也罷,汝等這般功勞,玉帝如何不許?且紫微星早已臨凡,不久將治世,汝等可輔之。吾自先回去稟明玉帝,待汝等陽壽盡時,再於天庭相會。」眾頭領俱謝恩,玄女娘娘兀自回天庭去了。

后紹興三十二年六月,高宗讓位於養子趙昚,是為孝宗。孝宗即位后,於七月間,召回主戰派張浚還朝,共商北伐大計,又下令為岳飛平反,復飛父子官職,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八月,孝宗又大力為曾因主戰而被免的官員復職,又請其師翰林學士史浩,親往馬陵泊招安。陳明遠等聞岳飛已被平反,孝宗起用主戰人氏而罷秦檜黨羽,又經史浩一番勸說,終答應招安。時有董浩請辭回二仙山與羅真人修道,田雅珠、許欣敏、郝郡楠、夏夢迪幾個同回下邳縣裏為民,余媛、何雅寧、李欣妍則搭伴往建康府開酒樓為生,阮良、呼延鈺等都回石碣村居住。餘下頭領盡隨陳明遠去臨安,入朝參拜孝宗,陳明遠、庄浩、宋達各封國公,餘下天罡地煞與青石山將佐都封侯伯,趙京、魏大哲、王布等人俱封子男,馬陵小輩皆授將軍,女將各封諸郡夫人並縣君。

隆興元年四月,孝宗令張浚與陳明遠為帥,帶兵北伐,宋軍一月之間光復靈璧、虹縣、宿州。后因金軍強勢反攻,宋軍將佐之間不和,被金人擊敗退回臨安。孝宗因兵敗,又重用主和人氏,欲與金人議和,卻因金人狂大而中止。隆興二年四月,因高宗干政,左相湯思退意圖降金乞和,張浚被召回朝,懇求致仕,於八月病逝。十月,陳明遠軍雖依婁小雨等人計策勝了幾陣,卻因援兵不至,湯思退欺瞞孝宗,不予糧草,不得已從兩淮撤軍。十一月,湯思退所為敗露,被孝宗罷免,再任陳伯康為左相。然宋軍已處劣勢,只得於十二月再與金人議和。

陳明遠等因見北伐失敗,感嘆當年連克金人州府之景,且年事已過六旬,遂無戰意,只在朝中輔佐孝宗治世。淳熙三年八月,陳明遠等人皆納還了官職,欲離臨安,孝宗苦留不住,只得放其歸去。馬陵眾人會聚了原先離去的頭領,傾盡資材打造艨艟戰艦,除董浩仍在二仙山外,餘下人等盡從三江寨出海,直到流求東北方尋着一海島,就留於島上起建房屋,築造防禦,開墾農田,不再出焉。直至宋寧宗慶元三年,罡煞星曜人間陽壽都已先後盡了,各歸本位,齊至凌霄殿來參見玉帝。又見那三十九員雷將,一十八位散仙,都被反剪雙手,跪在一旁,宋江等一百單八人與馬陵、青石陣亡的將佐皆立在兩側,黑殺星亦在那裏。玉帝見眾星歸位,便望着雷將斥道:「汝這一夥不知天高地厚,違犯天條,私自下界,傷了正罡煞一夥,如今被擒拿,更有何話說!」皆不言。又見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手持雙鞭,去這伙雷將每個背上重打兩下。玉帝便傳令道:「將這伙先關入天牢,擇日除去仙籍,貶落凡間為人,生老病死輪迴,每世均不得善終。其員缺,由普化天尊另擇下界修道成仙的正直人士補授。」又與正副罡煞道:「陳明遠等將雷將散仙正法有功,特各賜府宅一座,各歸本位,永享下界煙火,受凡人萬代供奉。宋江等一百單八將永封梁山泊都土地,保一方人民。」正副罡煞皆拜謝玉帝之恩。那十一曜二十八宿並黑殺星亦得封賞,十八散仙則被貶落凡間為畜。

後來宋寧宗在位期間,追封岳飛為鄂王,又因馬陵泊於高宗、孝宗時期抗金有功,多聞他等是上界星曜臨凡,故賜錢於馬陵泊,如陳明遠在梁山那般,建立廟宇,正殿上立以陳明遠為首三十六員天罡英雄,兩廊之內列以陳然坤為頭七十二座地煞豪傑。後來這一百單八將累累顯靈,百姓四時享祭不絕。馬陵泊內,祈風得風,禱雨得雨,梁山泊亦有宋江等庇佑。再往後又因時過境遷,河水改道,六百里馬陵泊漸漸沒了,止餘下一座馬陵山。馬陵眾將後人因生活於海島上,躲過蒙元入主中原時的屠戮,又於明末時重返陸地,參與抗清衛民,誓死不為滿清韃子所治,當時皆有言道:寧穿漢衣死,不留辮頭活。至此,這一番傳奇佳話終為了了。有詩道:

天罡盡已歸天界,地煞還應入地中。

一心滅雷誅敵日,數年破金更忙匆。

如今萬事皆了矣,鍾吾寨內留名功。

莫尋出處求真跡,只為忠義作英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馬陵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馬陵傳
上一章下一章

一百 降山寨玄女揚功績 表忠義群星歸天庭

%